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激趣导入
1.(板书“耐心等待”)同学们耐心等待老师来上课,作为奖励送给同学们一个好听的故事。(板书课题:猴子种果树)
2.教师讲故事。听完故事,你对猴子有什么印象?和你耐心等待老师来上课相比有什么不足?
3.“等不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呢?想知道答案的请读读课文吧!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让孩子在迫不及待、跃跃欲试的心态下进行阅读,创造了一个主动学习的氛围。
二、初读感知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给自然段标序号。
2.课件出示
浇(jiāo)水,施(shī)肥——猴子种了一棵梨树苗,天天浇水、施肥。
拔(bá)掉,改(ɡǎi)种——于是就拔掉梨树,改种杏树。
想(xiǎnɡ)——猴子一想:“对,五年太长,我可等不及。”
耐(nài)心——梨树要等五年才能结果,你有这个耐心吗?
3.指导读词、读句。
4.哪组愿意给我们开开课文小火车?其他小组的同学注意听,他们的字音读得准吗?句子是否读得通畅?
三、精读感悟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猴子?你能读出猴子的着急、勤劳吗?(自由练读)
2.正当梨树成活的时候,乌鸦对猴子说什么了呢?请自读第2自然段。
3.“农谚”是什么意思?从字面上理解,“谚”是什么意思?“农谚”是指哪方面的谚语?
课件出示“农谚”: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出多少汗,吃多少饭。
人勤地出宝,人懒地长草。
4.课文中的“农谚”指什么?它是什么意思?
5.乌鸦觉得猴子种梨树好吗?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6.猴子听了乌鸦的话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我们下节课再看猴子是怎么应对的。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读课文,这既是一项拓展思维的训练,又是一次将书面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过程。
四、自主识字
1.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几个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
种(zhònɡ)浇(jiāo)肥(féi)拔(bá)改(ɡǎi)
2.你在字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3.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4.师生共议书写要点,教师范写生字。
5.学生描红、仿影、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提醒书写姿势。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生字教学也要让学生成为主动参与者。由学生自己想出办法记忆的生字会记得更深刻,其他学生也容易接受,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区上坊小学)
1.(板书“耐心等待”)同学们耐心等待老师来上课,作为奖励送给同学们一个好听的故事。(板书课题:猴子种果树)
2.教师讲故事。听完故事,你对猴子有什么印象?和你耐心等待老师来上课相比有什么不足?
3.“等不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呢?想知道答案的请读读课文吧!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让孩子在迫不及待、跃跃欲试的心态下进行阅读,创造了一个主动学习的氛围。
二、初读感知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给自然段标序号。
2.课件出示
浇(jiāo)水,施(shī)肥——猴子种了一棵梨树苗,天天浇水、施肥。
拔(bá)掉,改(ɡǎi)种——于是就拔掉梨树,改种杏树。
想(xiǎnɡ)——猴子一想:“对,五年太长,我可等不及。”
耐(nài)心——梨树要等五年才能结果,你有这个耐心吗?
3.指导读词、读句。
4.哪组愿意给我们开开课文小火车?其他小组的同学注意听,他们的字音读得准吗?句子是否读得通畅?
三、精读感悟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猴子?你能读出猴子的着急、勤劳吗?(自由练读)
2.正当梨树成活的时候,乌鸦对猴子说什么了呢?请自读第2自然段。
3.“农谚”是什么意思?从字面上理解,“谚”是什么意思?“农谚”是指哪方面的谚语?
课件出示“农谚”: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出多少汗,吃多少饭。
人勤地出宝,人懒地长草。
4.课文中的“农谚”指什么?它是什么意思?
5.乌鸦觉得猴子种梨树好吗?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6.猴子听了乌鸦的话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我们下节课再看猴子是怎么应对的。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读课文,这既是一项拓展思维的训练,又是一次将书面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过程。
四、自主识字
1.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几个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
种(zhònɡ)浇(jiāo)肥(féi)拔(bá)改(ɡǎi)
2.你在字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3.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4.师生共议书写要点,教师范写生字。
5.学生描红、仿影、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提醒书写姿势。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生字教学也要让学生成为主动参与者。由学生自己想出办法记忆的生字会记得更深刻,其他学生也容易接受,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区上坊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