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讨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同时也呈现出颇多问题。文章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从尊重个性、有效调控,高效合作、求真务实,分层教学、全面提高等方面对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做了探讨。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新课程改革;实效性
  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语文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发展。”因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不只是简单地取决于教师教了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
  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做到既能“创新”又有“实效”,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点认识。
  一、尊重个性,有效调控
  尊重学生的个性,打造“人文课堂”,是本次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要尊重他们的思想、情感和人格,从而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但事实上有部分教师曲解了“人文的内涵”,忽视了学生“受教育者的身份”,将“尊重个性”走向了极端,导致课堂的低效。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想课堂,是要既能体现教师对学生个体的充分尊重,又能实现教师对整个课堂的有效调控。
  1. 有效的课堂,必须是有序的课堂
  课堂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场所,不能没有必要的秩序维持。“心理学家弗雷法利克·琼斯研究认为,无序的课堂会使教师失去50%的教学时间。”
  但新课程改革下的某些课堂出现了部分学生完全随性而为的现象,这部分学生严重缺乏专心致志的学习态度。课堂纪律涣散,教学效率自然低下。
  “人文课堂”是针对班级所有学生而非部分学生,所以,当某部分学生影响到班级学习时,教师应当对这部分学生施以必要的控制,使学生在课堂上既能展示个性,又受到一定的约束。这样才能保证课堂的秩序性,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 积极引导,规范要求
  新课程改革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但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盲从于学生的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既不加以引导,也不提出明确的要求,以此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笔者认为这样的教学显然欠缺规范。譬如,课堂上学生读书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是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然而,文本的内涵,学生却根本没有深入地理解,阅读能力也无从提高。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要强调学的重要性,教学就是要教学生如何去学,我们要注重把学习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为学生架起学习新知识的“桥梁”,让学生拿到开启新知识的“钥匙”。也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课文就是一个例子”,学生要能通过这些例子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从而提高语文的学习能力及素养。
  二、有效合作,求真务实
  小组合作学习是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从而达到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目的。
  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如果组织不当,极有可能造成低效合作的虚假场面。为了避免出现低效甚至无效的合作,笔者认为教师应注意三个方面:
  1. 教师要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
  教师让学生合作解决的问题,应该是学生单靠个体自主学习很难应对的问题。换言之,讓学生合作解决的问题一定要有合作的必要,这样才能体现合作的价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相反,如果合作的问题,不具有一定的深度,学生可以自主解决,那就不只是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还会使某些学生养成不肯动脑,依赖别人的不良学习习惯。
  2. 合作要在学生独立感悟的基础上展开
  思维始于疑问。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是发现者、研究者的固有需要。”能够对问题进行探究,是人之本能,因而我们必须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独立感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学生只有具备了“独立感悟、独立思考”的体验,并形成了自己的观点之后,他们的思维才可能发生碰撞,这样,才能使不同性格、不同能力的学生实现“互补”,共同发展。
  3. 教师要适时指导、参与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作为自主学习的一种形式,必须严谨有序。“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为此,教师必须做好合作学习的组织与指导工作。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一定不能袖手旁观,相反,要关注学生的动态,要观察学生是否在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同时,教师要主动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与学生形成平等的对话关系,了解学生合作学习中所遇到的难点、焦点,及时发现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调控、点拨,做好学生的引导者、帮助者、激励者。
  三、分层教学,全面提高
  在实际教学中,教学实效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学生参与度低。据笔者在多次研讨课上的粗布统计,能主动全程参与课堂学习的学生仅有五分之一,局部参与的有五分之二,另外还有五分之二的学生几乎全程不主动参与,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反思其因,这部分学生不是不愿参与,而是他们能力有限,无法参与。因此,我们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一定要避免“只顾及优等生,而忽略中下生”的不良现象,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实施分层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实践证明,分层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是十分有效的。
  1. 以人为本,分层教学
  “班级授课制”的创始人夸美纽斯认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合适的教育”应当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独创性为目的的教育。学生受到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千差万别的个性。他们的学习方式、行为习惯、思维能力都各自不同。教师在备课环节中,就应对教学难度、教学目标加以分层设计,如:学习古诗词,学习能力很低的同学,可以只要求他们能背诵和默写,增强他们对知识的积累;学习能力中等的同学,应该要求他们理解诗词的主题及作者的情感,提高他们对文本的感悟能力;而对于学习能力很强的同学,则要求他们能对诗词中的名句加以赏析,以提高这部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在问题设计当中,教师更要转变角色,处处为学生着想,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及能力,要最大限度地给每个学生创设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分层教学,绝不是简单地对学生分层,更不是淘汰式的“分离”教学,相反,是高度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更能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有力的保障。
  2. 因人而异,分层评价
  学生的个体差异客观存在。教学活动只有正确面对学生的客观差异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才能使全体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笔者在不断实践中认识到:分层教学的关键就在于分层评价。我们用一把尺子,一个标准来评价衡量每一个学生,是不合乎客观实际的,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相反,会导致部分学生厌学、弃学。因此,在语文课堂上,给予学生个性化评价相当重要。譬如,在朗读教学中,对朗读能力强的学生,我们可以这样评价:“朗读有节奏,有重音,感情也很丰富,表现不错!”而对朗读能力弱的学生,我们可以这样评价:“声音比较清晰,读得比较连贯,有进步,以后在朗读中,要能加上感情,就更好了。”在这样的激励性评价中,学生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对自己也更有信心,当然也就更愿意加入“展示”的行列中去。分层评价,以评促学,这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上进心,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复杂的工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并总结,切不可急于求成,更不能生搬硬套。语文课堂,不能在新课程改革中走向有“创新”无“实效”的被动局面。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注重语文教学丰厚的人文精神仍是根本之所在。
  ■参考文献
  [1]黄永祥.新课程呼唤理性与真实的语文课堂[J].中国教育学刊,2006(02).
  [2]纪元.语文分层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2011(08).
  [3]郭光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J].教学研究,2011(09).
  [4]于春祥.发现高效课堂密码[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摘 要】21世纪初,互联网教育进入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基础教育开始较全面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明确提到“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云学习、翻转课堂,这些新型的教育教学形式,彻底颠覆了傳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电子教材、电子书包悄然走进校园,赋予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学习?”新的内涵。天津市北辰区模范小
【摘 要】本文从明确规则,培养“日行一善”意识;抓好细节,规范“日行一善”行为;言传身教,榜样“日行一善”引导;坚持不懈,强化“日行一善”训练;家校结合,促进“日行一善”养成;激励评价,深化“日行一善”教育等六个方面浅谈“日行一善”养成教育的有效策略。教育学生由“日行一善”到“时时行善”,最终实现“善行一生”,从而达到“明德为善、诚信做人、礼仪立身、诗书传家”的目标。  【关键词】日行一善;养成教
【摘 要】家庭、学校、学生的共同合作能有效促进德育目标达成。介绍了“家、校、学三维德育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并结合广州市丽江小学的成功经验描述了三维德育课堂具体设计和实施的过程。  【关键词】家校合作;三维德育课程;课程设计  家庭与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两个主要场所,家庭承担着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的主要任务,学校承担着学生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要任务。越来越多的教育理论研究开始重视家庭与学校的教育合作
【摘 要】识字教学是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师在教学中所面临的一个难点。根据新课程标准对识字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识字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教会识字方法,让识字教学由枯燥变得有趣,才能更进一步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低年级;识字教学;实效性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教学也是语文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小学语文
【摘 要】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是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喜欢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为他们升上中学继续学习英语奠定初步的基础。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分析学生主动学习的实例,探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以求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激发;主动性;学习兴趣  小学英语教学是英语学习的启蒙和入门阶段,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摘 要】学校里的每个人都是德育工作主旋律中的一个音符,副班主任同样担负着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艰巨任务。副班主任要从思想上真正重视德育工作;从细节入手,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齐抓共管,形成全员育人的强大合力。只要整合全体教师的力量,彼此互相配合,就一定能够把德育工作做得好。  【关键词】德育;副班主任;全员育人;齐抓共管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
【摘 要】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同时剪纸能使学生手脑并用有助于开发智力;培养学生对于美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通过开展剪纸教育教学活动,教师要发挥教学中的德育功能,将爱国主义、传统美德、环保、安全教育渗透其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剪纸教学;德育功能;艺术教育  剪纸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强烈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乡土气息,体现了中华民族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情
摘要:高校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靠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来实现,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必须从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入手,建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改革完善现有体系中不适应的部分。当前,最为重要的是调整健全三个体系:人才培养的目标支撑体系、管理运行体系以及核心推动体系。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思想政治教育确有实效。  关键词:人才培养; 培养水平; 培养质量; 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 G412 文献标识码
【摘 要】学校管理是课堂管理的根本和基础,是为课堂教学和课堂评价而服务的。如何合理运用课堂纪律管理策略有效提升课堂纪律管理,是值得教师深思的话题。笔者在小学任教二十二年,总结出用心感化违纪的孩子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途径。采用因人而异的方法,区别对待不同学生,从而让每一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获得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纪律教育;策略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即解决把
【摘 要】在各种各样的能力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其中较重要、较高级的一种;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又以反思能力最为重要。本文笔者就如何结合实例引导学生发现错解,谈谈回顾反思解题过程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数学教学;发现错误;反思意识;反思解题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乔治·波利亚曾说过:“数学问题的解决仅仅只是一半,更重要的是解题过程的前后回顾。”他在“怎样解题”表中给出了解答数学问题的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