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胸腰椎结核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

来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o1157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和分析非典型胸腰椎结核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特点,为非典型脊柱结核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13年12月~2018年12月明确诊断并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资料,根据影像学特点筛选出非典型胸腰椎结核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20~71岁(44.2±18.7岁).2例以腹股沟区包块为首发表现,2例患者以发热和咳嗽首发症状,其余患者均以腰背痛首发症状.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为5~8分(6.2±0.8分).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C级1例,D级3例,E级9例.术前均行X线片、CT和MRI检查,影像学上未见明显椎间隙狭窄、后凸畸形,CT可见不同程度的椎体骨破坏或囊性变、边缘硬化灶、“磨玻璃”样改变,MRI表现为椎体破坏、炎症水肿和椎旁脓肿改变.4例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r tomography,PET-CT)检查,10例行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 Spot,ELISPOT)检查均为阳性,4例术前行病灶活检.术前四联抗结核药物治疗至少1~2周,根据病灶位置及椎体破坏情况,7例行后路手术,6例行前后路联合手术.术后继续采用标准疗程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果:非典型胸腰椎结核患者占同期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20.3%(13/64).胸椎6例,腰椎5例,胸腰椎均累及2例.根据CT及MRI影像学分类,单脊椎型2例,椎间盘型1例,多脊椎连续型10例.手术时间130~260min(177.7±43.0min),出血量400~1000ml (638.5± 198.1 ml),无术中并发症.手术清除病灶组织均送病理检查,报告为肉芽肿性病变和/或凝固性坏死;结核菌涂片和培养各有1例阳性.术后伤口感染1例,经清创后好转.术后随访12~72个月(45.1±22.2个月),随访期间钛网移位1例,因无明显症状,未翻修,术后32个月随访无继续移位及内固定断裂;其余患者末次随访时均无内固定断裂.植骨在术后3~6时可见融合,随访期间无复发病例.术后疼痛及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VAS评分1~4分(1.8±0.9分),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末次随访均为E级.结论:非典型胸腰椎结核确诊需多种诊断手段相结合,手术结合抗结核药物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其他文献
本文以Intel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运作支持系统(SMSD)的设备为应用对象,研究了一套以自组织神经网络为核心的设备状态安全评估技术。 本文在讨论自组织神经网络技术的基础上,
该文针对在故障诊断中靠单一传感器获得的单一信息进行诊断所带的的不确定性,利用多个传感器进行多测点测量来获得多个信息,把数据融合的思想引入到故障诊断中,研究了基于BP
本课题以改造现有烧结机滑道润滑系统为主要目的,以国内某些烧结厂目前使用比较先进的智能化控制系统,结合莱钢烧结机润滑现状进行适应性改造。主要研究内容是,根据莱钢型钢烧结
该文系统阐述了敏捷制造的概念和特点,总结了敏捷制造的国内外研究情况,从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出发,结合当今世界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说明发展敏捷制造,特别是敏捷的
该论文对图像采集卡的研究与制作、虚拟设备驱动程序进行了比较详尽的论述,并进行了部分的实践工作.该图像采集卡工作在Windows95/98平台上,基于PCI总线,采用VToolsD开发工具
本文是以车辆安全辅助驾驶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针对复杂环境下的车辆前方多车道识别以及运用DSP使系统小型化的方法。在路面存在大量噪声的情况下,依据目标函数采用抛物线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该文首先介绍了电磁作动器的结构、线路连接方法,提出采用LVDT的工作原理对被控导体运动位移进行检测的方法,并分析了自传感作动器的传感原理.同时,分析了电磁作动器的工作原
目的:分析胸腰椎椎板切除减压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其危险因素.方法:2015年6月~2018年9月于我院接受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手术的患者共2632例,其中8例出现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该文结合76海榴弹,通过自行开发和尽量利用已有的技术技术开发出一个覆盖榴弹设计全过程的具有参数驱动建模、有限元强度计算、计算结果图形显示、评估等功能的榴弹CAD软件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