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0年海林县病毒性脑膜炎流行病学调查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fei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毒性脑膜炎(VirusMeningitis)是由多种不同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又称无菌性脑膜炎或浆液性脑膜炎。本病见于世界各地。其发病率每年为11~27/10万。为掌握黑龙江省海林县病毒性脑膜炎流行情况,探讨流行的可能危险因素,我们对该县2008~2010年期间住院病例进行了调查。对2010年部分暴发病例进行了研究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收集黑龙江省海林县2008年1月以来病毒性脑炎病例,调查科室为海林县级医院病案室、儿科、神经内科和传染科,排除基本不收治病脑病例或收治病脑病例极少的医院。采用统一的一览表抄录调查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所有病毒性脑膜炎病例。抄录2010年1月以来海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部分病毒性脑膜炎病例的临床资料。内容包括症状、体征、实验室查体结果和主要辅助检查结果。
  病例对照研究病例选择:以居住比较集中的暴发病例为病例,选择居住在同区或同村,性别相同,年龄差别不超过1岁的健康人作对照,进行1:2病例对照研究,共完成100组。
  1.2诊断标准:①有发热、头痛、呕吐等急性脑膜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②CSF细胞数增多(>10x106/L),或CSF涂片镜捡未发现细菌,或脑电图明显异常。
  1.3 标本采集:在海林县人民医院新住院的病例中由医院采集脑脊液标本。标本采集后暂置一20℃保存,统一由我疾控中心进行病原学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资料用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病例对照研究危险因素分析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发病情况 本次调查主要收集海林县人民医院、海林县农场医院、海林县柴河林业局医院和海林县中医院4个医院。上述4家医院在2008年、2009年和2010年1月~12月收治病例数分别为136例、235例和187例,无死亡病例。按照入院的年月合并统计,该县2008年、2009年和2010年1月~12月病毒性脑膜炎住院病例的分布呈明显的季节周期性,但四季均有发病,其中2008年1~4月32例,5~9月87例,10~12月17例;2009年1~5月49例,5~9月151例,10~12月35例;2010年1~4月41例,5~9月108例,10~12月38例。历年发病高峰均集中在6~-8月,9月中旬起呈下降趋势。
  2.2地区分布 该县2010年6月~7月间入院治疗的病毒性脑膜炎住院病例为86例。罹患率为20.47/10万。病例居住分散。分布在所有9个乡镇、2个农场和3个林业局,城市与乡镇发病比例为7:1。
  2.3时间分布 从调查三年的病例来看,住院病例于6月10日左右开始增加,7月上旬达高峰。考虑到发病要早于入院一段时间,故病脑流行应始于6月初,发病高峰也应依次前移。
  2.4年龄性别分布 2008年~2010年共收集病例558例,其中男性386例,女性172例,男性多于,男女性别比2.24:1。年龄最小的2个月,最大的14岁。其中4个月以下的婴儿仅2例,发病高峰年龄为5岁组和10岁组,分别占42.29%(236例)和31.90%(178例)。
  2.5危险因素:90对1:2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共对外出史、接触史、吃冷饮、吃零食、吃水果、吃剩饭、饮桶装水、外购熟食、在外就餐、饭前洗手、勤洗澡、防蝇设施、封闭式厨房和家庭卫生等14个因素进行调查,单因素分析发现饭前洗手和多吃瓜果均为保护因素。为控制各因素之间可能存在的混杂作用,对上述14个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饭前洗手和多吃瓜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饭前洗手OR=0.26,Z=2.50,P=0.016;吃瓜果OR=0.21,Z=2.41,P=0.019。
  2.6病原检测:对90例患者进行血清TORCH检测,其中1种病毒抗体阳性者26例,2种病毒抗体阳性者35例,3种病毒抗体阳性者10例,TORCH呈阴性反应者19例。对30份CSF标本进行PCR分析,21份ECHO 30型病毒阳性。
  3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基本摸清了海林县近年来病毒性脑膜炎发病情况:发病有明显的季节周期性,但四季均有发病,历年发病高峰均集中在6~8月,9月中旬起呈下降趋势。发病年龄集中在5岁组和10岁组,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24:1。
  目前,由于该病不属于法定报告传染病,基础资料比较缺乏,有必要加强监测,了解疫情动态。同时该病易感人群主要为15岁以下儿童。因此应加强中小学校、幼托机构的卫生监管力度,加强健康教育,培养人们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预防肠道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脑膜炎的发生和流行。
  参考文献
  [1] 姜仁杰,陈胤忠,赵雅男,等.Ech030型病毒性脑膜炎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J].疾病控制杂志,2005,9(6):616-619
  [2] 李宏生,汪华,朱凤才,等.江苏省病毒性脑炎流行病学调查及流行因素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J].疾病监测,2005,20(4):189-191
  作者单位:157100黑龙江省海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肺部感染的T2D患者治疗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T2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07例,按住院号末位数单双数分为干预组55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而干预组则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系统化的护理干预。并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血糖、血脂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提高,两者相比
期刊
【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健康体检中早期乳腺癌筛查以不同方法检查的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妇女受检者1200例进行早期乳腺癌检查,受检者随机平均分为3组,所有受检者均进行手检之后,A组行钼靶X线检测,B组进行高频B超进行检测,C组进行近红外线扫描进行检测。结果:总检出率,B组与A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与A组、B组相比具有显著性
期刊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是由于铁摄入量不足、吸收量减少、需要量增加、铁利用障碍或丢失过多所至。形态学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疾病的症状,症状与贫血程度和起病的缓急相关。它是临床最常见的贫血,育龄妇女和婴幼儿发病较多。近些年我院在缺铁性贫血的检测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得到了一定的结论,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
期刊
盆腔炎是指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子宫周围的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的炎症。慢性盆腔炎往往是急性期治疗不彻底迁延而来,因其发病时间长,病情较顽固,外阴部的细菌可以逆行感染,通过子宫、输卵管而到达盆腔。慢性盆腔炎为妇科常见病,若不及时彻底的治疗,患者将长期生活在痛苦中。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妇女都会患上盆腔炎,发病只是少数。这是因为女性生殖系统有自然的防御功能,在正常情况下,能抵御细菌的入侵,只有当机体的抵
期刊
应激是个体“察觉”环境刺激对生理、心理及社会系统过重负担时的整体现象,所产生的反应可以是适应的或适应不良的。研究表明,心理应激激会对创口的炎症反应及基质降解产生不利影响,并影响结缔组织的重构等。在外科手术中对心理应激进行合理干预,有利于改善伤口愈合和术后恢复。为此,麻醉医生在行区域麻醉的手术中辅助使用镇静镇痛药物,减轻患者术中的应激反应。笔者以布托啡诺与咪哒唑仑联用作为区域阻滞麻醉的术中辅助镇静镇
期刊
尿路感染是指尿路内有大量微生物繁殖而引起的尿路炎症。据致病微生物的不同,尿感可分为细菌性和真菌性。尿路感染发病率高,是肾内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临床对尿路感染患者的病原学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更为重要和重视,仅我院门诊尿路感染病原检测的方法与结果研讨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选取我院门诊尿路感染患者104例,其中男性64例,女性40例。年龄24~73岁,平均44岁。  1.2 方法:  
期刊
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两部分组成的红色黏稠混悬液。血液细胞常规检验(简称血常规)是临床检验中三大常规检验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之首,其临床应用最为广泛。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俗称红血球),白细胞(俗称白血球)、血小板。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其基本项目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测定、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血小板计数等。随着医学科
期刊
冷冻干燥技术是将含水物质在低温下冻结,然后在真空条件下通过对冻干物料加热使冰升华,再除去物料中部分吸附水,得到干制品。用这种方法制造的药品的特征是:结构稳定,生物活性基本不变;药物中的易挥发性成份和受热易变性成份损失很少;呈多孔状,药效好;排除了95~99%的水份,能在室温下长期保存。   然而冷冻干燥也有其缺点和难点 :冷冻干燥过程耗时长、耗能多;冷冻干燥过程对冻干药品和食品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单侧或双侧椎板开窗与全椎板切除术治疗中央型腰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住院手术治疗并有随访资料的中央型腰间盘患者90例。结果 全椎板切除创伤大,出血多,中远期随访出现脊柱不稳。单侧或双侧椎板开窗出血少,创伤小,远期并发症少,疗效评定优良率高。结论 对于外侧偏中央型及中央型腰间盘突出不大的患者,采用单侧或双侧椎板开窗减压,间盘摘除是比较
期刊
产前检查的目的是了解胎儿在子宫内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处理各种异常情况,对降低围产期胎儿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B超被列为产前常规检查项目之一,产前B超是超声诊断中应用较广,研究较深的领域。由于其具有安全无损、检查费用低廉、检查操作简便等优点,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B超可显示胎儿各部位、各器官的发育情况,现已被公认为诊断胎儿畸形的首选的、可信的、必不可少的一种诊断方法,孕产妇对B超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