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型腰间盘突出的疗效分析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84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单侧或双侧椎板开窗与全椎板切除术治疗中央型腰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住院手术治疗并有随访资料的中央型腰间盘患者90例。结果 全椎板切除创伤大,出血多,中远期随访出现脊柱不稳。单侧或双侧椎板开窗出血少,创伤小,远期并发症少,疗效评定优良率高。结论 对于外侧偏中央型及中央型腰间盘突出不大的患者,采用单侧或双侧椎板开窗减压,间盘摘除是比较可取的手术方式,对于特大的中央型间盘脱出合并腰椎管狭窄,出现马尾神经损害者及老年骨质增生严重者,可考虑行全椎板切除减压。若术前存在腰椎不稳,还须行椎板间植骨,内固定融合。
  【关键词】椎板开窗;全椎板切除;中央型腰间盘突出
  【中图分类号】R3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357-01
  
  腰间盘存在于腰椎的各个椎体之间,为腰椎关节的组成部分,对腰椎椎体起着支撑、连接和缓冲的作用,它的形状象个压扁的算盘珠,由髓核、软骨板、纤维环三部分组成。当由于外伤、退变等原因造成纤维环后凸或断裂,髓核脱出,就称为腰间盘突出。腰间盘突出症又叫腰间盘纤维环破裂或髓核脱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是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基本症状是腰痛伴下肢放射痛,甚至出现下肢感觉障碍及腰腿功能障碍。本院自2000年1月~2009年12月,手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436例,其中中央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本文旨在通过对单侧或双侧椎板开窗与全椎板切除术治疗中央型腰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并有随访资料者进行回顾性评价并分析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90例中,男性54例,女性36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6岁,其中22~30岁18例,31~40岁34例,41~50岁26例,51~60岁8例,60岁以上4例,病程3个月~7年6个月,平均病程2年3个月。所有患者均采用过保守治疗,口服镇痛消炎药,按摩牵引等。治疗前均行腰椎X线平片,CT和脊髓造影证实,部分患者MRI检查。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腰痛,下肢放射痛,麻木及感觉减退。伴间接性跛行12例,膝腱反射减弱消失34例,跟腱反射减弱消失41例,趾背伸无力68例,屈趾无力31例,伴马尾神经损伤综合征12例。其中45例行单侧椎板开窗或半椎板切除间盘摘除术,11例行双侧椎板开窗切除间盘摘除术,34例行全椎板切除间盘摘除术。
  2 疗效评定
  按照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外科学组评定标准。优:术前症状缓解,腰椎活动度、直腿抬高试验80℃以上、神经功能恢复,并能恢复原来的工作和生活。良:术前症状部分缓解,腰椎活动度、直腿抬高试验70℃以上、神经功能部分改善,不能恢復原来的工作和生活。差:治疗无效或症状加重,有关体征无改善。
  3 结果
  术后全部得到随访,随访9个月~10年,平均5.5年。单侧椎板开窗或半椎板切除间盘摘除术组45例,疗效优38例,良6例,差1例;双侧椎板开窗切除间盘摘除术组11例,疗效优6例,良4例,差1例,单侧椎板开窗或半椎板及双侧椎板开窗切除间盘摘除术共56例,疗效优良54例,优良率为96.43%。全椎板切除间盘摘除术组34例,其中疗效优20例,良7例,差7例,疗效优良率为79.41%。通过统计学分析,单侧椎板开窗或半椎板切除及双侧椎板开窗切除间盘摘除术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全椎板切除间盘摘除术组,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4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腰间盘突出后,变性的髓核组织释放组织胺等致炎物质及其自身免疫性炎性反应,引起周围组织及神经根炎性水肿,从而导致腰骶部痛疼及下肢放射痛,反之,突出的髓核将与周围组织及神经根发生粘连及纤维化,使受压的神经发生持久性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在临床中经常看到很多经过按摩、牵引、针刀等方法治疗后的患者,在一个阶段内略有好转,但是不能保证长期的疗效。往往因为劳累等原因容易复发,给患者及家属从经济和肉体上带来极大的伤害。随着微创技术引入脊柱外科,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的应用避免了后期脊柱不稳的发生。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外科治疗,应当遵循的原则是既要充分暴露,彻底减压去除病变,又要尽量保留骨与软组织结构,以减轻损伤和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因此,一个满意的手术是取得疗效的关键。在本组90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对56例外侧偏中央型及中央型突出不太大的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采用单侧开窗或一侧半椎板切除间盘摘除术,取得满意的疗效(疗效优良率96.43%),只有2例因术中硬膜囊破裂造成马尾神经损伤,术后二便功能恢复差。对于中央型腰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手术方式尚未统一,根据本症的类型,选择如采用全椎板切除或半椎板切除或椎板间“开窗”等入路下行间盘摘除术,以达到治疗目的。若术前存在腰椎不稳,还须行植骨及内固定融合,以增强腰椎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滕红林, 贾连顺, 叶澄, 等. 腰椎间盘手术失败原因分析和治疗,[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2, 10(8):759-761
  [2] 朱礼贤. 椎管内肿瘤误诊为椎间盘的经验教训(附4例误诊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9, 6(8):885-887
  作者单位:156400 黑龙江省同江市中医院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处于职业探索阶段的中医本科护理专业人员职业价值观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本科生和三级甲等医院中医本科学历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1.职业价值观得分最高的为:信任,最低的为行动主义。2.不同性别、是否喜欢护理专业、目前状态、不同用工性质的职业探索阶段的中医本科学历护理人员职业价值观得分存在差异。目前状态、是否有离职想法、用工性质、参加工作时间是影
期刊
过敏是最常见的一种变态反应,涉及面非常广泛。过敏性皮肤病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但往往因为缺乏明确的病因,给预防和治疗造成困难,致使病情反复、迁延不愈。在临床上很多皮肤病的发生与发展都与接触了过敏原有关。而临床上多数过敏性疾病的患者通常只是做缓解症状的治疗,而没有找到引发过敏的真正原因。经常过敏的患者,一定要做一下过敏原筛查检测,查清楚到底是接触性的、食入性的还是吸入性的过敏原引起的过敏反应,以便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肺部感染的T2D患者治疗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T2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07例,按住院号末位数单双数分为干预组55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而干预组则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系统化的护理干预。并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血糖、血脂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提高,两者相比
期刊
【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健康体检中早期乳腺癌筛查以不同方法检查的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妇女受检者1200例进行早期乳腺癌检查,受检者随机平均分为3组,所有受检者均进行手检之后,A组行钼靶X线检测,B组进行高频B超进行检测,C组进行近红外线扫描进行检测。结果:总检出率,B组与A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与A组、B组相比具有显著性
期刊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是由于铁摄入量不足、吸收量减少、需要量增加、铁利用障碍或丢失过多所至。形态学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疾病的症状,症状与贫血程度和起病的缓急相关。它是临床最常见的贫血,育龄妇女和婴幼儿发病较多。近些年我院在缺铁性贫血的检测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得到了一定的结论,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
期刊
盆腔炎是指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子宫周围的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的炎症。慢性盆腔炎往往是急性期治疗不彻底迁延而来,因其发病时间长,病情较顽固,外阴部的细菌可以逆行感染,通过子宫、输卵管而到达盆腔。慢性盆腔炎为妇科常见病,若不及时彻底的治疗,患者将长期生活在痛苦中。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妇女都会患上盆腔炎,发病只是少数。这是因为女性生殖系统有自然的防御功能,在正常情况下,能抵御细菌的入侵,只有当机体的抵
期刊
应激是个体“察觉”环境刺激对生理、心理及社会系统过重负担时的整体现象,所产生的反应可以是适应的或适应不良的。研究表明,心理应激激会对创口的炎症反应及基质降解产生不利影响,并影响结缔组织的重构等。在外科手术中对心理应激进行合理干预,有利于改善伤口愈合和术后恢复。为此,麻醉医生在行区域麻醉的手术中辅助使用镇静镇痛药物,减轻患者术中的应激反应。笔者以布托啡诺与咪哒唑仑联用作为区域阻滞麻醉的术中辅助镇静镇
期刊
尿路感染是指尿路内有大量微生物繁殖而引起的尿路炎症。据致病微生物的不同,尿感可分为细菌性和真菌性。尿路感染发病率高,是肾内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临床对尿路感染患者的病原学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更为重要和重视,仅我院门诊尿路感染病原检测的方法与结果研讨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选取我院门诊尿路感染患者104例,其中男性64例,女性40例。年龄24~73岁,平均44岁。  1.2 方法:  
期刊
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两部分组成的红色黏稠混悬液。血液细胞常规检验(简称血常规)是临床检验中三大常规检验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之首,其临床应用最为广泛。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俗称红血球),白细胞(俗称白血球)、血小板。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其基本项目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测定、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血小板计数等。随着医学科
期刊
冷冻干燥技术是将含水物质在低温下冻结,然后在真空条件下通过对冻干物料加热使冰升华,再除去物料中部分吸附水,得到干制品。用这种方法制造的药品的特征是:结构稳定,生物活性基本不变;药物中的易挥发性成份和受热易变性成份损失很少;呈多孔状,药效好;排除了95~99%的水份,能在室温下长期保存。   然而冷冻干燥也有其缺点和难点 :冷冻干燥过程耗时长、耗能多;冷冻干燥过程对冻干药品和食品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