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头皮动静脉瘘的诊断与治疗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li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儿童头皮动静脉瘘的诊治方法、治疗结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1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例儿童头皮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患儿均表现为无痛性额颞部头皮搏动性肿物,其中5例为先天性,2例为医源性,1例为外伤后出现。所有患儿均行头颅CT血管成像(CTA)检查,其中5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8例患儿头皮动静脉瘘的瘘口均位于额颞部,供血动脉为一侧或两侧颞浅动脉。所有患儿均行显微手术切除病变,其中1例采用小切口神经内镜辅助下手术切除。结果:所有患儿的病变均顺利切除。8例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50个月。所有患儿无一例复发,无头皮坏死,切口均愈合良好。结论:儿童头皮动静脉瘘是一种罕见的血管性病变,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及头颅CTA表现可明确诊断。通过手术切除治疗儿童头皮动静脉瘘可达到治愈效果,且复发率低,并发症少。“,”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is, surgical treatment strategies, outcomes and safety of scalp arteriovenous fistula (AVF) in pediatric patients.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the clinical data of 8 children with scalp AVF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Children′s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February 2017 to January 2021. All 8 patients presented with painless frontotemporal scalp pulsatile mass, of which 5 were congenital, 2 were iatrogenic, and 1 was post-traumatic. All children underwent head CT angiography (CTA), and 5 of them underwent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The fistulas of 8 children were all located in the frontotemporal region, and the feeding arteries were unilateral or bilateral 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ies. All 8 patients underwent microsurgical resection, and 1 patient underwent neroendoscopy-assisted resection with a small incision.Results:The lesions in all those cases were resected smoothly. All 8 children were followed up for 4 to 50 months. None of the children had recurrence or scalp necrosis, and the incisions healed well.Conclusions:Children′s scalp AVF is a rare vascular disease, which can be diagnosed based on the clinical symptoms, signs and head CTA. Surgical resection of scalp AVF in children can lead to curative effect with low recurrence rate and few complications.
其他文献
作为生态环境宣传主阵地,中国环境报坚决扛起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生态文明建设宣传的政治责任,加强思想理论宣传、做好经验成效宣传、注重价值理念传播,全面、深入、系统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引领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深入人心.但是,当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传仍存在宣传内容系统性、整体性、针对性不强,生动性不足,以及宣传渠道不够丰富、手段和方式尚需创新改进的问题.
期刊
介绍了双面叠合夹心保温剪力墙的体系发展及其构造概况,并从保温连接件选型、荷载和受力状态方面对双面叠合夹心保温剪力墙开展了系统的分析.此外,对双面叠合夹心保温剪力墙的抗震性能、温度性能和浇筑工况性能进行系统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双面叠合夹心保温剪力墙的承载力、位移延性、变形能力、耗能能力等主要抗震性能指标与现浇对比试件相近,抗震性能优良,可基本实现等同现浇设计;在温度作用下,保温连接件受力较大,但均可满足承载力要求;在浇筑工况下,应控制浇筑速度,保温连接件间距不宜大于400mm,可有效避免预制板开裂.最后
为研究波形钢腹板组合梁受弯破坏过程中弹性阶段体外预应力增量的影响因素和计算方法,验证了基于光纤的智能预应力钢绞线在桥梁工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基于光纤光栅智能钢绞线技术对波形钢腹板组合梁模型开展试验研究.考虑了荷载形式、剪切变形和二次效应,推导了弹性阶段适用于波形钢腹板组合梁的体外预应力筋应力增量的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在弹性阶段,二次效应对弹性阶段体外预应力增量的影响为0.2%,可以忽略不计;光纤光栅传感器和振弦式压力传感器测量的锚下预应力-荷载的发展规律相同,测试
目的:探讨恩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平行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90例血糖控制欠佳的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使用1种或以上降糖药物血糖仍未达标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恩格列净组,对照组调整原有降糖药物剂量或加用其他降糖药物(除外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和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恩格列净组维持原有降糖方案加用恩格
采用校正的有限元法(FEM)对一字型、十字型和十字带侧翼缘型剪力连接件(CB-type)的抗剪承载力和破坏模式进行了分析.基于对比上述三种剪力连接件的极限承载力、应力和混凝土损伤得到十字带侧翼缘型剪力连接件的力学性能最优,建议将其优先用于弯剪分离的装配式混凝土梁-耗能段组合节点中.进一步对十字带侧翼缘型剪力连接件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模型的混凝土损伤区域和损伤深度均较小,具有承载能力高、变形小、预定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损伤极小的优点;增大混凝土强度可有效提高十字带侧翼缘型剪力连接件的承载力
持续葡萄糖监测技术(CGM)可提供连续、全面、可靠的全天血糖信息,了解血糖波动的趋势和特点。糖尿病患者在居家隔离期间使用CGM,血糖控制会有所改善。在隔离病房应用CGM可以减少职业暴露的风险。应用CGM对于加强隔离期间患者和临床医师的糖尿病管理有利。
某项目由于基坑围护变形导致主楼工程桩大面积失效,为保证建筑主体安全,需加固主楼基础.在分析场地地质和原基础设计的基础上,提出了四种桩基处理方案.基于四种桩基处理方案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并考虑工期的较高要求、周边地质条件复杂及施工方案的安全性、可行度和经济性,最终选择全过程持荷锚杆静压钢管桩方案进行桩基处理.对此桩基处理方案,创新性地提出了采用分段施工方式,并对施工过程中障碍物处理和地下水的控制进行了探索.监测结果表明,本工程沉降始终保持稳定,此桩基处理方案达到预期效果.
轻骨料混凝土内、外叶板间设置矩形桁架形成暗肋夹芯式预制混凝土外墙板.通过四块该型墙板的受弯性能静载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暗肋夹芯式预制外墙板的内、外叶板厚度、暗肋设置状况对其在平面外荷载作用下的开裂状况、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墙板内、外叶板的厚度可以提高开裂荷载及极限承载能力;设置暗肋可提高墙板的整体刚度、开裂荷载及承载力,有效改善内、外叶墙板协同工作性能;在墙板水平、竖向同时设置暗肋时,墙板的受力性能改善效果更佳;数值模型较好地模拟了复合墙板的承载能力与变形性能,复合墙板的开裂荷载、
目的 探讨维生素A、维生素E、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发作的相关性,为临床防治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东莞康华医院收治的85例反复呼吸道感染发作患儿作为反复感染组,另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215例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开展前瞻性研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维生素A、维生素E、25-(OH)D水平与其缺乏情况,比较反复感染组不同年龄段患儿维生素A、维生素E、25-(OH)D缺乏率,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维生素A、维生素E、25-(O
本文报道1个连续3次妊娠早孕期超声均提示胎儿四肢短小家系的遗传学分析。取第2次妊娠引产胎儿组织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提示n DYNC2H1基因存在EX64-EX83 Del及c.8190G>T杂合变异。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及Sanger测序验证2个变异分别遗传自表型正常的父亲和母亲,前者为疑似致病性变异,后者为临床意义未明变异。综合病史及变异基因特点,高度怀疑胎儿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复合杂合变异导致的短肋多指综合征Ⅲ型。第3次妊娠胎儿引产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