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茶马古道拜访一朵雪莲(组诗)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tianery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 路
  这条路很险 高度
  超过鹰的翅膀 长度
  超过三条大江 我去的那天
  老天好像不太高兴 放出狂风
  外加三场暴雨
  匍匐在非常想飞的岩石下
  我的心情比石头还险
  一会儿 箭一样俯冲
  比虎跳峡浑浊的江水义无反顾
  一会儿 浓雾一样上升
  想象比身体还重
  接近一座仍然堆着雪的山峰
  石头比绵羊跑得还快
  我没有觉得与神仙不同
  二、剑川木雕
  穿过老城 去看一座古楼
  我没有登上楼去 那些雕花
  无端地让我的十指生疼
  新城的许多门面 摆放着
  成品或半成品的木雕
  质地温暖 瓣形自然的花朵
  同样也有森林的芬芳
  差少一些露 一样可以
  看到年轻的蓓蕾
  在锯的嘶鸣声中悄然绽放
  凌乱的刨花 随墨线起伏
  鸟飞得自然 蝶舞得芬芳
  剥下那些烟火所熏的黑色
  看到老人一样古铜色肌肤的大树
  穿过这个叫剑川的县城
  更多的老树轰然倒下
  那些小鸟就定格在吉祥的门窗
  剑川木匠 传说只住破楼
  把玉米打发下地
  才跟着祖传的刨与凿
  镂空生活繁杂的剖面
  此刻 那些被安装到豪宅的木雕
  正被工业的油漆涂得猩红
  化了妆的灯 与改了乡音的女孩
  站在玉阶 酒杯是充血的胃
  三、仙人遗田
  吉祥的时辰 接交仪式如期举行
  神无法把仙田带到天上
  吃饭的事最大 就把仙田留在香格里拉
  引一些赤身裸体的白水
  让泥沙开成莲花
  已没有人播种稻谷 栽插丰收
  小小的潭水 夹带着无数
  水的脚步 是上帝想要的那种流法
  不用记清明与谷雨
  芒种与立夏 不用担心谷种过期化肥涨价
  还有围追堵截的各路害虫
  牛可以退役 那些插秧的小曲
  也可以改成爱情的调门
  仙人也没交待要收门票
  门票节节长高
  白水年年消瘦
  四、沿着茶马古道 拜访一朵雪莲
  我不选择吉日 我选择上路
  一朵雪莲 卡瓦格博的胸前
  比刚刚落下的那些雪还干净
  我不选择采摘 我选择拜访
  卡瓦格博的高度
  一朵莲 其实已沾上了仙风道骨
  为此 我必须以三条大江同行
  必须穿过不长草的大地与长满险情的悬崖
  峭壁
  我要学鹰 让想象高飞
  上升的路其实是一级级台阶
  那种登天的感觉 提纯了我的痛苦
  那些马只剩些蹄印
  在石头上 开出雪莲的影子
  那些马远去的方向 就是一朵雪莲的住址
  众神的门楣 可有提着青锋刀的关公把守
  我必须小心地躬身前行 或匍匐在地
  卡瓦格博正在长高 云不让我看清
  一朵雪莲的清新面目
  其实出发的前一晚
  我就梦见雪莲
  衔在鹰的嘴里 饱饮孤独
  五、在德钦
  山与山之间的夹缝
  初到此地 我有些喘不过气来
  路灯睡得很早 两条街
  陡得自己也站立不稳
  德钦县城的角度
  抬起头 便能看见自己的无助
  藏刀是德钦的手工产品
  众山的硬度 全打造到刀的锋刃
  还有雪莲 常在逼窄的农贸市场叫卖
  委屈极了的雪莲 噙着眼泪
  欲望 即便在缺氧的环境之中
  也如此茂盛
  我离开德钦 一场浓雾送我
  一直把我送到中甸
  才有青稞架上的清风与阳光
  卸下我周身疲惫
  六、巍山古城
  很旧的阳光
  披在老字号门店的马鞍上
  想走没那么容易 马掌钉被锈纠缠
  散落民间的马 也只在回忆
  重温茶水浸润的西风古道
  从古城门一抬脚
  便陷入南诏国一千多年前的迷局
  井字结构的月色
  仍然在25条街道18条巷流淌
  历史绕不开中轴线
  对称的四合五天井让故事更加幽深
  旧时的女子 用月光化妆
  纸糊的窗棂 春风暗度
  我只要了一壶新茶
  却在一间小吃店醉了一个下午
  我走出茶室
  新鲜的果蔬与我打着招呼
  还有跟着进城的泥土
  七、奔子栏
  据说 只有在这里喝杯老茶
  才能让清过的嗓子为自己的孤独作伴
  桥有些年纪 仍然抓着两座大山的衣袂
  金沙江边抬头
  山上的积雪落泪成莲
  这是七月 江水涨势比青草还猛
  仍然是茶 让丽江成为丽江 中甸成为中
  甸
  伏龙桥旁边的小店
  盛满怀旧的汤色 回甘的欲望
  大清王朝的守兵 随着马帮退役
  山上坚守着的只有青稞
  正被阳光抚慰 江风洗涤
  我没有停下来
  凑近篝火 撒野锅庄
  我没有停下来 经不住一轮苍白的晨月邀
  约
  思想会比山上的青稞扎得更牢
  责任编辑 李智红
其他文献
不是一杯竹叶青酒  那绿色里流动着蓝色  第一个拉弓搭箭的先人  绿色的箭矢  洞穿了蓝天  一只褐色的天鹰被射落  喷溅出纯净的蓝血  我的长久航行的小船  长出绿色的须发  我轻轻将须发捞起  仿佛天鹰的羽毛  在水中生长  我寂寞的眼睛  看到一个不死的灵魂  托着小船  在远古的传说中诞生  我的隆起的脉管  奔流着遗传的古歌  当我找到天鹰的羽毛  洱海诞生了  涌动的水波  漫上了我的
期刊
一  奶奶  以血肉之躯。死守着  温暖着,乌黑矮小的茅草房  小村观音河里  那使了一辈子的双手  既厚又大。坚韧粗壮  握锄耕种。挥镰收割  拉孩子,洗衣做饭  喂猪洗碗。不会累似的  眼睛一睁。忙到黄昏  晚睡早起。养成习惯  年过古稀了  性情不变  除非卧床  从不偷闲  二  不轻易串门  别家有事才去坐坐  不是自卑。一切在知足中  理所当然地劳作  田地里。屋内外  被要吃要喝的家
期刊
让我们简单地爱  不能再靠近了  我们中间长满荆棘  只要稍越雷池。我们就会  被刺戳得鲜血淋漓  体无完肤。爱情这个词  被我们一再地提及  或完美,或残缺,或热烈  或平淡。或幸福。或悲惨  那都是别人的爱情  就让我们简单地爱吧  正如此时,以对望的姿态  用带有温度的话语  慰藉着彼此的慰藉  关心着彼此的关心  温存着彼此的温存  不暧昧,不缠绵,不相拥  让夜雨中涌起的波涛  停留在无
期刊
一年一度。从不失约的“年”,再一次如期莅临澜沧江边的永平小城。  这永平人的“年”,似乎来得总有些仓促,有些潦草。小县城的人大多还没有从阳历新年的闲适与散淡中缓过神来,旧历的“年”,便静悄悄地登堂入室了。  永平人的年,不像外地人的年那般热火,那般豪兴。外地人过年,又是赶庙会,又是唱大戏,又是舞龙狮。又是办展览,上有政府拨款支持,商家赞助,下有大大小小的部门帮着张罗。  永平人过年,讲求的是一种平
期刊
飞雪迎春到,风雨送春归。每年新春将至时节。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大理已是鸢飞草长,花红柳绿,一派春天的景象了。而苍山脚下、洱海之滨的大理古城更是沉浸在了喜迎新春佳节的浓浓节日气氛之中,尤其是当一对对红红艳艳、热热烈烈的春联在城内大街小巷沸沸扬扬地飞舞起来时,古朴典雅的古城就显得更加艳丽多姿、春意盎然了。  大理古城贺新春贴春联的习俗起于何时,现已无从考证,但从这种习俗在我国产生的年代和大理对中原文化吸
期刊
1  洱海昨夜落了一夜雨,苍山洱海像被洗过一样清新光鲜,景色迷人。  早晨,海水幽蓝幽蓝,岸边的柳树中散发出一层层淡绿,远远望去,像罩着一圈翡翠般的光晕。  远处的苍山,被昨夜的雨水一浇,峻拔挺立,十九座山峰一字儿排开,静静地注视着泛波的洱海。  望夫云是昨天下午才升上天空的。当时苍山顶上漫天的云影笼罩着大半个洱海,天上泼下倾盆大雨,洱海的波浪一浪高过一浪,一直冲向弯弯曲曲的岸边。即使是云散波息的
期刊
在家乡炼铁山区白族聚居村落里的白族人家,每逢春节来临不仅要唱乡戏,耍白鹤。还要举行“耍马”活动来欢度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  “耍马”。白族话称“打买子歌”。即“踏跳马的舞蹈”之意。就是扮演者身挂用凤尾竹条和绵麻纸张制作的“马”,在场院里模仿马的各种动作并配以唱词和音乐的一种民间文化娱乐活动。至于起源于何时,或从哪儿传来?因其产生于穷乡僻壤,没有文字记载,因产生的年代久远,没有口耳相传,导致今天后人
期刊
年是一只小小的兽,长着尖利而细碎的牙,天底下第一挑嘴者,除了华年,什么都不肯吃。就算华年,也吃得有一口没一口,懒洋洋的,撕啃得很轻很慢很温柔。温柔得长时间地让你忽略那撕啃的存在。只是当你意识到,就会吃惊并慨叹它撕啃的速度,因为那生命华年的饼,已让它撕啃得只剩一个小小的月牙。  这时你就会听到它撕啃华年的声音,窸窸窣窣如蚕食桑叶,又像细细密密的雨点打在厚实的梧桐叶子上;你还会感到它越来越快的撕啃速度
期刊
冬天到了,特别是过了冬至以后,过年的气氛渐渐浓了,少年时过年的那些记忆,在不知不觉中苏醒过来,遥远而清晰,古朴而美好。  在儿时的记忆中。不论是五谷丰登的年头。还是流年不顺的日子,不论是家境宽裕的人家,还是清贫拮据的家庭,不论是在热闹的城里,还是在高远的山乡,过年总是一年之中最隆重的节日。过年的时候,远行的游子会辗转数千里,如期归来;远嫁的闺女会在新春的头几天,按时回娘家省亲;平常舍不得花钱的老人
期刊
记不得是谁说过了,生活远比小说更像小说。不错,当今的小说确实离生活太远,或者对于现在光怪陆离、气象万千的社会现实知之甚少。作家躲在自己有限的小圈子里。自鸣得意地构建着小说的象牙塔时,生活已经远离。另一种极端则是过分地追求小说的“故事化”。仅仅把小说当成一个故事来讲。全不顾小说的艺术性,且又老生常谈,讲不出什么新意来。这样,小说常常成了圈内人互相之间的交流。找一家刊物发表。认真读的大概只有编辑和作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