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之书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319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我们简单地爱
  不能再靠近了
  我们中间长满荆棘
  只要稍越雷池。我们就会
  被刺戳得鲜血淋漓
  体无完肤。爱情这个词
  被我们一再地提及
  或完美,或残缺,或热烈
  或平淡。或幸福。或悲惨
  那都是别人的爱情
  就让我们简单地爱吧
  正如此时,以对望的姿态
  用带有温度的话语
  慰藉着彼此的慰藉
  关心着彼此的关心
  温存着彼此的温存
  不暧昧,不缠绵,不相拥
  让夜雨中涌起的波涛
  停留在无雨的清晨
  清澈,宁静。澄明
  有一天我会老去
  有一天我会老去
  那一天终将到来
  这事实绕不开也躲不掉
  这是人生法则也是生命定律
  当那一天来临,当我已经老去
  无论居身城市还是远在乡村
  无论儿孙满堂还是孑然一身
  无论富贵荣华还是穷困潦倒
  无论健康平安还是疾病缠身
  我会坐在一把藤制的摇椅上
  于午后阳光的包围下
  微闭眼睛。摇动藤椅
  将人生点滴一一回味
  让生命时光一一再现
  包括成长和青春。理想与奋斗
  包括幸福和忧伤。真情与磨难
  包括高尚和卑鄙,世俗与纷争
  我将想起我写过的文字
  我将想起我爱过的女人
  我将想起我到过的地方
  当我想到这些
  那一天尚未到来
  当我写下这些
  我正在慢慢变老
  景东博物馆看陶府文物
  此时此刻
  我不想说太多的话
  传承五百多年的世家
  就只剩这么点器物了
  我们还有理由
  再说什么
  或碗,或筷,或耳环,或手镯
  虽然已经失去
  昔日的功能
  但它们。依然是碗。是筷
  是耳环。是手镯
  静默中。我看见
  白色的时光
  在这些带有古董味的
  器物上,泛着
  白色的光芒
  御笔幽思
  谁走过景东城
  走过川河水流经的地方
  谁会慢慢地停下脚步
  轻轻地回首
  我坐在高高的御笔山顶
  荒凉的心田。坚守着
  不老的誓言和信念
  冬天已经悄然来临
  樱桃儿就要开花
  那些若隐若现的往事
  依然没有尘封
  脚下的土地
  不尽的思念在疯长
  头上的天空
  无边的心绪在飞舞
  我坐在高高的御笔山顶
  将一分钟掰成六十秒
  在苍茫暮色里
  独自默念着一个名字
  时光还要流逝
  岁月还要变迁
  久久的等待,遥遥
  不知何时到尽头
  我坐在高高的御笔山顶
  望眼欲穿的双眸
  痴痴而又悠长
  和母亲打电话
  还好吗,妈妈
  外出做工的父亲
  是否已经归来
  远在他乡的妹妹
  有没有打电话回家
  奶奶已经很老
  要好生善待
  吉祥新燕。衔泥
  飞入谁家屋檐
  家里的那头母猪
  该又产崽了吧
  修修沟吧,春天了
  日子顺不顺心
  有些事,不必太操心
  儿子挺好的
  学习那码子事
  也会尽心尽力
  请勿担心、挂念
  儿的归期,在六月
  十字路口
  亲爱的朋友
  我现在多么想念你
  站立在十字路口
  人来人往。车去车回
  望不尽的熙攘和喧嚣
  我不知道你居身何处
  不知道你是否过得安好
  但你天使般的模样
  你银铃般的笑语
  不停地在我眼前晃动
  不停地在我耳畔回响
  我依然记得我们
  一起走过的美好时光
  青葱岁月。花样年华
  更记得缺乏方向感的你
  无数次地迷失在大街
  我无数次地穿过茫茫人海
  苦苦地把你找寻
  但此时此刻
  当走过我们曾经一起
  无数次走过的街道
  在十字路口。当想起了你
  我却迷失了方向
  不知道先迈左脚还是右脚
  不知道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抑或是继续向前走
  我的内心世界
  多么迷惘。多么荒凉
  当我转过身去
  接二连三的梧桐树叶
  在飒飒的秋风中
  翻卷而下,漫天飞舞
  晚自习时间
  黑夜的脚步。停留在
  四楼的一间教室
  明亮的电灯。发着呆
  有人在托首思考
  有人在翻动书本
  有人在执笔书写
  有人在交头接耳
  谈论着。明年今日
  自己将会在什么地方
  两个老师。在窗外
  面对面,戴眼镜那个
  一直在说个不停
  有人又在逃课
  有人又没有交作业
  有些人成绩迅速提升
  有些人下降很快
  ——今年的高考
  又会有多少人上线
  回家的路上
  我从班车上下来
  匆匆踏上了回家的小路
  我清楚地知道
  久别的母亲
  已做好喷香的饭菜
  等着我回去
  走在回家的小路上
  我的脑际问不停地闪现
  母亲瘦小的身影
  还有那永恒的母爱
  不知道久别的她
  是否又增添了几许白发
  我的心怦怦地跳动
  想要早点儿回到家里
  见到我那久别的母亲
  当有了这样的意想
  我更加迈不动脚步的沉重
  让我百般的无奈
  我就这样边想边走
  边走又边想
  想着想着
  我已经回到了家里
  走着走着
  我见到了久别的母亲
其他文献
见到她,是在市孤儿院的活动室。一群孤儿将她围在中间。拍着手欢快地唱:“祝你生日快乐……”  精致的五官,微鬈的长发,不泯的童心。她像一只快乐的天鹅,在孩子们中间翩跹起舞。跳的是标准的芭蕾。  歌曲停止,她的舞蹈也停下来。一个小女孩说:“周阿姨,要是你天天来我们这里过生日该有多好啊,那样我们可以天天祝你生日快乐。”  她笑着对小女孩说:“天天过生日,阿姨不是很快变成老太婆了吗?”  “哦,我不让阿姨
期刊
细 节  晚饭刚吃完,有人“咚咚咚”捶门。我起身去开门。打开门一看,是我早年在工厂当工人时的师傅胡云。我忙迎他进屋,我说,两年不见师傅了,难得大驾光临。  胡师傅年轻时,身体魁梧,精神饱满。如今,76岁的人了,依旧精神抖擞,看去像60多岁的人。他淡淡一笑之后,在客厅里坐下,然后说,无事不登三宝殿,我给你送材料来了。  当工人的,总喜欢用材料这个词。不知他给我送啥来。  胡师傅接过我给他泡的茶后,把
期刊
春暖的日子里,想到了犁。  那些古旧的村庄,在那些古旧的日子里,家家户户是都有犁的,一张,两张,甚至更多。不知为什么,乡下人总是用“张”作单位,来计算犁的多少。那个拉长了弓的“张”字。让人想到了膨胀的力量。似乎这样的称谓,注定了犁的生命的内涵。  我笔下的犁,确切地说,应当叫“木犁”,它来自很遥远的历史深处,它的身上布满了深厚的沧桑,那些汗渍和锈垢,镌刻下的,是历史的沉重和辉煌。它的构造应该是大同
期刊
一  小丽醒来,枕边空荡荡的,泪水浸湿了枕头。天还没亮,她揭起窗帘,看了看天,星光依然璀璨。再看看街道和房屋,一切都在静静地沉睡。夜是如此孤独和漫长,她只能等待天亮。  又是一个美丽的清晨,太阳依然鲜红。人行道两边的柳树郁郁葱葱,清风轻摇着它那慵懒的枝条,行人匆匆。这一切都与她无关,她只不过行尸走肉而已。她还需要这个身体,因为她还有一个儿子,一个稚嫩的生命。上班的路是那么漫长,修长的双腿显得那么无
期刊
生活原本就是这样  黑夜过去了就是黎明  即便没有太阳,天也会亮  风雨过后有时还是风雨  就像陷阱开始打烊  火坑就忙着开张  从一条河流到另一条河流  从一片海洋到另一片海洋  整体与局部的交响。是一种释放  伤口的花朵一旦绽开依然会剧烈疼痛  生活。原本就是这样  下足了雨水野草就会疯长  把土壤还给种子,根就会放飞梦想  把树叶还给树枝,那些鸟儿  就会在树的浓荫里歌唱  有人一直怀揣一个
期刊
春天里的事  1  该来的鸟儿  陆续落下  在沟壑枯叶间  谈一场恋爱  啁啾调情的声调  羞红了一处桃花  午后你打算盛开  麦子挺直腰杆  准备鼓掌  飘过江南的风  吻你暖暖的脸颊  一株越冬的兰草  枯黄着脸  在角落里叹息  2  丢弃在河滩上的贝壳  在春雨里抽出音符  一群孩子欢呼  身影消失在大帆船那边  夜莺传唱的歌  让失眠的春  摇落一地花瓣  吹出贝壳的花蕾  飞过的鸟儿
期刊
一  童年的记忆中,爷爷说的磨坊箐是故乡最远的一处山名。爷爷说他的父亲也说不清它原先叫什么名,是早前从宁蒗、凉山一带迁来的彝族同胞选在那幽僻处建了个水磨坊而得名的。那里长满茂盛的原始森林,长年烟雾迷濛,涧水叮咚,树木荣茂。林间常有野猪、熊等凶猛野兽出没,危险四伏,充满野性而诱惑。小时常听大人说只有胆子大的彝族男子才敢深夜陪自家女人去水磨坊里磨苦荞、燕麦,给女人站岗放哨,谨防野兽攻击,通常人是轻易不
期刊
来不及扯一片春的阳光  为你做一件嫁衣  那慌乱的心情  在独自等待的春天里  悄悄地开成了一朵朵艳丽  开放在些许的寒冷  孤独中……  温暖是正在孕育的花叶  有母亲般的爱抚在冬日的  寒风中焦急  你的雅致你的自然  你的平静你的坚忍  你的美的精神……  隔着春天就这样  用怜惜的眼光抚摸你  而你骄傲的身姿  越过了季节的规律  把所有的担忧化成无限的温暖  带给绿叶  面对  再一次面
期刊
不是一杯竹叶青酒  那绿色里流动着蓝色  第一个拉弓搭箭的先人  绿色的箭矢  洞穿了蓝天  一只褐色的天鹰被射落  喷溅出纯净的蓝血  我的长久航行的小船  长出绿色的须发  我轻轻将须发捞起  仿佛天鹰的羽毛  在水中生长  我寂寞的眼睛  看到一个不死的灵魂  托着小船  在远古的传说中诞生  我的隆起的脉管  奔流着遗传的古歌  当我找到天鹰的羽毛  洱海诞生了  涌动的水波  漫上了我的
期刊
一  奶奶  以血肉之躯。死守着  温暖着,乌黑矮小的茅草房  小村观音河里  那使了一辈子的双手  既厚又大。坚韧粗壮  握锄耕种。挥镰收割  拉孩子,洗衣做饭  喂猪洗碗。不会累似的  眼睛一睁。忙到黄昏  晚睡早起。养成习惯  年过古稀了  性情不变  除非卧床  从不偷闲  二  不轻易串门  别家有事才去坐坐  不是自卑。一切在知足中  理所当然地劳作  田地里。屋内外  被要吃要喝的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