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信息掌上通设计与实现

来源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mworksh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防汛信息掌上通"是一套基于智能型手机的实时防讯抗旱信息移动服务系统.它是利用推送式信息服务技术、移动数据库技术、嵌入式开发技术和无线互连技术以及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等设计和开发的,以便防汛抗旱部门能够随时随地掌握汛情、旱情等实时信息和相关历史数据.在系统阐明了本系统的体系结构、工作原理、关键技术和系统建设等的基础上,介绍了一个实例.
其他文献
生态占用测度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一种可持续发展测度方法,这个概念从2000年才开始引入我国,也有人把它译作'生态维持面积'、'生态脚印'、'生态足迹&
地质信息共享问题已成为实现地矿工作信息化的关键,建立现代地质信息产权制度是实现地质信息共享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根据地矿工作的特点与需求,探讨了以现代地质信息产权制度为
运用农用地分等与定级成果来考核耕地占补平衡,可以实现耕地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双赢效果.在用分等成果探讨了耕地占补平衡中等级折算的标准样地法后以南阳市为例,从农用地等指
作为世界上第三大能源消费和进口国,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和能源安全战略的实施是我国保持持续平稳发展所必须认真面对的重要课题和基本任务.分析中国能源安全现实状况,以发展
公路沿线的土地利用有这样的特点:公路与居民点结合部出现较多"路边店",其土地用途以建设用地为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路边店"普遍存在违反土地规划的现象;符合土地规划部分
制度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生变量,区域差异、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资源禀赋的不同造就了多样化的土地制度,每一种制度必然有其产生的原因和运行的内在机理.从利益集团的理论出
利用卫星影像,建立相应的空间图形库系统,又运用遥感和GIS技术,结合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定量分析新疆于田绿洲近15年来土地利用数量的变化,从斑块的破碎度和景观形状的复杂度,以及对该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空间演变,进行了动态描述,并结合多年的实地调查,对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定性及定量化研究。
在分析现行农用地估价中存在缺陷的基础上,阐述农用地"完全价值"的涵义,并对其构成和估价方法进行了描述.
我国是一个人均土地资源严重不足的国家,但是在工业化发展进程中,工业用地的需求又非常巨大,这就加剧了我国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从可持续的角度出发,作者试图建立工业用地可
城市建设用地的变化是其影响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客观地把握驱动土地利用变化的方式、了解土地利用的变化特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重要的决策基础.本文对建设用地和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