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中职学校钳工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着重探讨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中职;钳工实习教学;问题;对策
钳工实习是中职学校机械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能课。然而,调查发现,目前有些中职学校对钳工实习不重视,钳工实习教学存在着内容枯燥、形式单一、教法陈旧、效率低下等弊端。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实习质量,这是每一位实习指导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课题。那么,目前钳工实习教学究竟存在着那些问题呢?
一、对中职学校钳工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剖析
(一)中职生对钳工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尽管实习教师在实习前反复强调钳工实习在机械专业学习的重要性,但还是有部分学生对此认识不足。他们认为,在当今科技发达、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很高的企业,手工操作的钳工用处越来越少,代之而起的是先进的数控类加工技术。即使钳工学得很好将来走进企业发挥的作用也不高。因此,不少学生对钳工实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那么,实习教师应怎样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钳工实习的重要性呢?首先要让学生知道钳工是机械制造业中不可缺少的工种,尽管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仍有不少零部件的制造是先进的机械设备无法替代的。譬如零件加工中的划线、刮削、研磨及机械装配等等。其次,要让学生明白一些精密的模具、量具、导轨面等的配合表面仍要靠钳工的手艺进行精密加工才能完成。三是某些小企业在缺乏设备的情况下,用钳工加工制造某些零件是比较经济实用的方法。第四是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与保养等更是离不开钳工。
可见,钳工工艺在现代化生产中具有某些先进设备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掌握了钳工技术,对于学习其他机械技术及提高专业综合素质是比较有益的。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懂得钳工实习的重要性。
(二)中职生就业后与工作岗位不适应
中职生毕业后,进入企业进行生产劳动,从事钳工岗位工作,主要工作是设备安装、调试及维护和保养。因为学校限于实习实训条件,不少工作学生没有涉及或涉及较少,一时难以适应,有的无所适从。这就说明学生岗位适应能力不强。企业反映学校培养的学生质量不高。同时,有的学生被分配到车工车间、磨工车间等车间工作,有的技术没有学,有的技术学了但没有完全掌握,工作也一时难以适应,需跟从师傅一段时间才能独立工作。以上这些工作岗位不适应的问题必须引起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否则,将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与声誉。
(三)学考不能吻合
学生学习的钳工工艺学理论知识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不吻合。在新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中,理论考核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钳工工艺学课程教学中所没有的。这给学生技能等级的理论考核带来困难。
二、中职学校钳工实习教学的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以为钳工实习教学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联系实际 制定实训计划
钳工实习教学应联系学校与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训计划。制定计划前,教师事先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明确培养目标,深入钻研大纲与教材,问卷调查学生情况,把握学生身心特点;熟悉实训内容,了解实训设施设备,预测学生实习时可能出现的问题等。制定的实训计划必须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方法可行。具体制定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明确实训目标
钳工实习教师对每学期的实训目标应非常明确,并根据学期实训目标制定出切合学生实际的各周训练分目标。教师还须了解学生个性与差异,以便针对不同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实训目标的确定既要考虑学生技能等级考核的顺利通过,也要考虑让学生真正学有所长、学有所用,练就过硬的本领。因此,实习教师还须因人而异分解目标,让每个学生明确各课题训练目标并达到目标。
2.精选实训内容
实训教师应结合实训目标精选实训内容。把与培养目标密切有关的实训内容精选出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各个突破,实现目标。以提高钳工实训的计划性、针对性与实效性。
3.注意学生心理
学生的心态如何直接关系到实习的得失与成败。因此,教师在制定实训计划时还需考虑学生的心理。教师应设法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并根据学生的体能、基础、接受能力等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训练目标、不同的训练方法、不同的考核标准,实施差异教学,真正因材施教,提高实训效率。
4.有序组织实训
在明确实训目标,精选实训内容,掌握学生心理的基础上,还须有序组织实训。有序包括实训小组的组织,实训时间的安排,实训工量具的发放与保管,实训技能训练的安排:如钳工基本技能训练,包括实习操作的正确姿势,熟练使用常用工、量具,懂得安全文明生产等。钳工基本工件训练,包括掌握工件加工方法、尺寸精度控制、操作中如何使用基准的重要性等。综合训练,包括对复杂图纸的理解、复杂加工工艺的分析与处理、装配中出现的问题分析等。
(二)讲究实效 采取多样化训练方法
钳工实习教学应讲究实效,采取多样化训练方法,才能提高质量。据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摸索出了以下提高实训质量的方法。
1.示范模仿法。这是教师针对具体的钳工实训项目,在学生实习前,教师动手示范,如身姿、手势、动作要领、用力重点、平直度、倾斜度的把握、速度的快慢等。教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力求将请要点与动作要领,让学生看清,然后模仿操作,教师逐一纠正动作要领。示范模仿法是钳工实习教学取得良好实习效果的一种方法,值得借鉴与推广。
2.巡回指导法。这是实习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实训项目,在学生实习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便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实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一种方法。在巡回指导中,教师除了纠正错误及不合理的加工工艺外,还要适时渗透安全教育、吃苦耐劳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爱护实习实施设备教育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素养与职业道德。
在巡回指导中,实习指导教师还要做到“腿勤、脑勤、手勤、嘴勤”,以便及时发现情况,注意操作安全,纠正错误动作,防范事故发生,启发学生思考,诱导学生创新。
3.媒体指导法。即实习教师根据本次训练目标、内容与要求,通过精心设计,制作出形象生动、便于学生模仿学习的多媒体课件。课前或课中组织学生观看他人较先进、较合理、较有实效的操作姿势、动作、过程、技能、技巧及应注意的问题;使一些较复杂的操作简化、形象化;使学生比较直观地把握实习操作的姿势与动作要领。这样既不受时空的限制又可以重复演示,直至学生看清、领会与把握为止。既可减轻学生认知的难度,又可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比较训练法。这是针对学生个性差异、实习领会程度不同、实习中常常出现不规范操作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一种训练方法。教师可从多方面进行比较,譬如将学生正确的实习法与错误的实习法比较,将实习既快又好的同学与实习既慢又差的同学进行比较;如在钳工锯削技能训练中,有的同学经常发生锯条折断、锯削偏离划线等现象,而有的同学不但锯条不断,且锯削恰到好处。这是为什么呢?教师可让好的同学谈自己的经验与做法,让其做小老师指导不太好的同学实习。因同学间没有代沟,便于交流,纠正起来比教师辅导效果要好。无论是锯削速度、用力程度,还是锯削位置偏差度等都可让好的学生进行手把手的指导,且指导的效果并不比教师差。
另外还有启发引导法、因材施教法、师生互动法等,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总之,钳工实习教学,教师须钻研大纲,了解学生, 制定训练方案,恰当运用训练方法,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钳工操作技能,提高钳工实习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寒梅.对钳工实习教学中的问题探讨[J].科技风,2010.02.
[2]李军甫.浅谈技工学校的钳工实习[J].魅力中国,2010.07.
关键词:中职;钳工实习教学;问题;对策
钳工实习是中职学校机械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能课。然而,调查发现,目前有些中职学校对钳工实习不重视,钳工实习教学存在着内容枯燥、形式单一、教法陈旧、效率低下等弊端。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实习质量,这是每一位实习指导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课题。那么,目前钳工实习教学究竟存在着那些问题呢?
一、对中职学校钳工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剖析
(一)中职生对钳工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尽管实习教师在实习前反复强调钳工实习在机械专业学习的重要性,但还是有部分学生对此认识不足。他们认为,在当今科技发达、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很高的企业,手工操作的钳工用处越来越少,代之而起的是先进的数控类加工技术。即使钳工学得很好将来走进企业发挥的作用也不高。因此,不少学生对钳工实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那么,实习教师应怎样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钳工实习的重要性呢?首先要让学生知道钳工是机械制造业中不可缺少的工种,尽管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仍有不少零部件的制造是先进的机械设备无法替代的。譬如零件加工中的划线、刮削、研磨及机械装配等等。其次,要让学生明白一些精密的模具、量具、导轨面等的配合表面仍要靠钳工的手艺进行精密加工才能完成。三是某些小企业在缺乏设备的情况下,用钳工加工制造某些零件是比较经济实用的方法。第四是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与保养等更是离不开钳工。
可见,钳工工艺在现代化生产中具有某些先进设备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掌握了钳工技术,对于学习其他机械技术及提高专业综合素质是比较有益的。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懂得钳工实习的重要性。
(二)中职生就业后与工作岗位不适应
中职生毕业后,进入企业进行生产劳动,从事钳工岗位工作,主要工作是设备安装、调试及维护和保养。因为学校限于实习实训条件,不少工作学生没有涉及或涉及较少,一时难以适应,有的无所适从。这就说明学生岗位适应能力不强。企业反映学校培养的学生质量不高。同时,有的学生被分配到车工车间、磨工车间等车间工作,有的技术没有学,有的技术学了但没有完全掌握,工作也一时难以适应,需跟从师傅一段时间才能独立工作。以上这些工作岗位不适应的问题必须引起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否则,将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与声誉。
(三)学考不能吻合
学生学习的钳工工艺学理论知识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不吻合。在新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中,理论考核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钳工工艺学课程教学中所没有的。这给学生技能等级的理论考核带来困难。
二、中职学校钳工实习教学的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以为钳工实习教学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联系实际 制定实训计划
钳工实习教学应联系学校与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训计划。制定计划前,教师事先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明确培养目标,深入钻研大纲与教材,问卷调查学生情况,把握学生身心特点;熟悉实训内容,了解实训设施设备,预测学生实习时可能出现的问题等。制定的实训计划必须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方法可行。具体制定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明确实训目标
钳工实习教师对每学期的实训目标应非常明确,并根据学期实训目标制定出切合学生实际的各周训练分目标。教师还须了解学生个性与差异,以便针对不同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实训目标的确定既要考虑学生技能等级考核的顺利通过,也要考虑让学生真正学有所长、学有所用,练就过硬的本领。因此,实习教师还须因人而异分解目标,让每个学生明确各课题训练目标并达到目标。
2.精选实训内容
实训教师应结合实训目标精选实训内容。把与培养目标密切有关的实训内容精选出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各个突破,实现目标。以提高钳工实训的计划性、针对性与实效性。
3.注意学生心理
学生的心态如何直接关系到实习的得失与成败。因此,教师在制定实训计划时还需考虑学生的心理。教师应设法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并根据学生的体能、基础、接受能力等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训练目标、不同的训练方法、不同的考核标准,实施差异教学,真正因材施教,提高实训效率。
4.有序组织实训
在明确实训目标,精选实训内容,掌握学生心理的基础上,还须有序组织实训。有序包括实训小组的组织,实训时间的安排,实训工量具的发放与保管,实训技能训练的安排:如钳工基本技能训练,包括实习操作的正确姿势,熟练使用常用工、量具,懂得安全文明生产等。钳工基本工件训练,包括掌握工件加工方法、尺寸精度控制、操作中如何使用基准的重要性等。综合训练,包括对复杂图纸的理解、复杂加工工艺的分析与处理、装配中出现的问题分析等。
(二)讲究实效 采取多样化训练方法
钳工实习教学应讲究实效,采取多样化训练方法,才能提高质量。据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摸索出了以下提高实训质量的方法。
1.示范模仿法。这是教师针对具体的钳工实训项目,在学生实习前,教师动手示范,如身姿、手势、动作要领、用力重点、平直度、倾斜度的把握、速度的快慢等。教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力求将请要点与动作要领,让学生看清,然后模仿操作,教师逐一纠正动作要领。示范模仿法是钳工实习教学取得良好实习效果的一种方法,值得借鉴与推广。
2.巡回指导法。这是实习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实训项目,在学生实习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便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实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一种方法。在巡回指导中,教师除了纠正错误及不合理的加工工艺外,还要适时渗透安全教育、吃苦耐劳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爱护实习实施设备教育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素养与职业道德。
在巡回指导中,实习指导教师还要做到“腿勤、脑勤、手勤、嘴勤”,以便及时发现情况,注意操作安全,纠正错误动作,防范事故发生,启发学生思考,诱导学生创新。
3.媒体指导法。即实习教师根据本次训练目标、内容与要求,通过精心设计,制作出形象生动、便于学生模仿学习的多媒体课件。课前或课中组织学生观看他人较先进、较合理、较有实效的操作姿势、动作、过程、技能、技巧及应注意的问题;使一些较复杂的操作简化、形象化;使学生比较直观地把握实习操作的姿势与动作要领。这样既不受时空的限制又可以重复演示,直至学生看清、领会与把握为止。既可减轻学生认知的难度,又可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比较训练法。这是针对学生个性差异、实习领会程度不同、实习中常常出现不规范操作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一种训练方法。教师可从多方面进行比较,譬如将学生正确的实习法与错误的实习法比较,将实习既快又好的同学与实习既慢又差的同学进行比较;如在钳工锯削技能训练中,有的同学经常发生锯条折断、锯削偏离划线等现象,而有的同学不但锯条不断,且锯削恰到好处。这是为什么呢?教师可让好的同学谈自己的经验与做法,让其做小老师指导不太好的同学实习。因同学间没有代沟,便于交流,纠正起来比教师辅导效果要好。无论是锯削速度、用力程度,还是锯削位置偏差度等都可让好的学生进行手把手的指导,且指导的效果并不比教师差。
另外还有启发引导法、因材施教法、师生互动法等,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总之,钳工实习教学,教师须钻研大纲,了解学生, 制定训练方案,恰当运用训练方法,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钳工操作技能,提高钳工实习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寒梅.对钳工实习教学中的问题探讨[J].科技风,2010.02.
[2]李军甫.浅谈技工学校的钳工实习[J].魅力中国,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