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家国情怀,助力高中地理教学

来源 :高考·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xiao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教育发展、新高考模式的日趋稳定和推广,高中阶段具有话语权的引领性文件《新课程标准》更精准、切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情况下,指出重视高中生情感发展。情绪稳定、心胸开阔、胸怀大爱,建设国家。常规地理教学设计在预设教学三维目标时,涉及知识、技能、情感、片面注重知识掌握和技能应用,一再深化高中地理知识,浅化高中生家国情怀塑造。而新课标在这方面做了弥补,提及情感培养,指出深化高中生的家国情怀,转换以往的棍棒和强硬说教;变换角度鼓励高中生,使其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无形督促他们在学习的路上走得更高更远。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家国情怀;受热过程
  在高中地理课堂谈家国情怀,不难联想到语文学习中习得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家祭无忘告乃翁”等久经人们传颂的情怀名句。众所周知有家才有国,有国既有家,舍小家为大家,保大家为小家是人们自古至今追溯的精神寄托;也是人们呼唤当下社会信念、梦想、道义担当缺失的一种反映;正如:24字核心价值观简明清晰深刻的呼出新时代的家国情怀。那么高中生正处于个体与社会发展接轨阶段,理应拥有家国情怀。这对高中生来说就如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和价值观,为其今后的发展指明方向给予更高定位。
  一、家国情怀对高中地理教学启示
  (一)升华新时代高中地理教学目标
  迎着高考改革的春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理念和方式正在发生微妙地变化,表现在教学思想、内容、方式方法上。教学不在是传统知识的讲授,学生固定掌握与应用;教师翻转了以往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学生不再被动接受;而是将课程理论知识由学生亲自实践获得在应用与实践,最终升华至情感教育,转变学生的学习观,让学生实现真正意义的学习。明白学习是自己亲身经历动手动脑,思考实践完成的。体会终身教育的意义及高中地理知识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在让传统考试制度影响高中生对各学科知识的涉猎,努力达成高中生身心智全面协调发展,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
  (二)丰富新时代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和方式
  家国情怀明确了高中地理教学的方向,给学习内容赋予感情色彩,使学习内容情感化、生命化、简单化、容易理解;表现形式多样化,课堂活动方式增多;结束老师精彩讲授学生端正听讲的陈旧模式,改换为生生或师生间合作、互助、探究、新知识,发酵已有知识,使其膨胀与新知识产生联系,形成有益的知识结构体系。有助于高中生学习方式多元化,课堂氛围活跃,思路开阔,引发学生对高中地理学习的兴趣。避开枯燥的记背学习方式,增强思维的发散提高学习效率。提起学生终身学习的信心,给予学生持久学习的动力;增进个体间情感交流与碰撞,发扬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深刻认识一个人发展走不远,而团队可以让个体走得更远更高。通过团队合作学习感受家国之间的关系,由生家国情怀。
  (三)维持高中生地理学习的热情
  在高中三年漫长的学习环境中要保持平和积极的学习热情是难能可贵的。在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进入躁动期,对事情发展充满热情和激动,对多数事情怀有新鲜感,但持久坚持能力较弱。而情感教育至上的情怀提升高中生的格局,有助于稳定持久保持力的养成。弥补高中生的这部分缺陷,督促高中生顺利高效快乐的完成这段学业。
  二、家国情怀体现的教学设计
  教学案例《大气的受热过程为》
  [内容分析]《大气的受热过程》这一知识点,选自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首个知识点,可见这个知识点的作用是一章与二章知识体系的过渡;也是由宇宙落入地球表面的链接,很自然将宇宙环境过渡至地球表层;把高中地理学习环境由抽象带入具体;将学生视角由宏观引入微观世界;感受所学知识在向自己生活靠拢,离近生活的地理知识增进与学生之间的默契。但是本节课提及的受热过程分三步,三步中都有波长的区分,而波长这一知识点课本没有相关介绍,增加学习难度。大气层对光的阻隔吸收是受不同介质的影响,所以有必要提及大气层的分层及主要组成物质的阻隔作用。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学第一章《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或多或少对太阳活动、太阳辐射地表获得热量的分布规律、影响太阳辐射量多少的因素有浅层认识;能理解太阳对地球表面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其中辐射量多少的影响因素中有大气的透明度、天气的阴晴可以引出“气温”高低、热量来源、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
  [学习目标]
  1.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关注大气主要成分及作用(像O3可以隔离紫外线、H2O和C02阻隔红外线、充足的水汽夹杂大量固体杂质物可以产生云雾,雾也可以隔离部分光线。)
  3.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图中三个主要的过程,解释生活实践中的一些相关现象。
  4.升华家国情怀提升学生格局,导向高中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涉及感恩、环保教育方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材、诗句、分层分组、
  [教学方法]
  三、总结与反思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即地理素养中的地理思维,有家才有国,本节课的设计刚好体现了这一情怀。晴天,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多,地面升温快;阴天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少,地面升温慢;显然地球表面的大气层起了重要作用,是它保护地表,地温不至于太高或太低。近地面大气层将自己吸收的热量返还地面为地面起到保温作用;这两个过程中大气层都起保护作用。不难看出大气层就像母亲一样呵护着我们的生活家园,為我们提供舒适的环境。可我们回报她什么了?环境污染、资源短缺,我们反馈的是大气污染破坏她的组成,干扰她的工作。很容易将这节课与情感教育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理解家国情怀,提升自己热爱环境的热情。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发现每节课的内容不仅有考试要用的知识之外,还有人生路上我们需要学习的人生哲理。一节课内容设计就看我们怎么去思考,怎么设计,不同的侧重点设计的思路不同,制高点不尽相同,表达的情感也不一样。不同角度理解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案例,升华不同情感。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也在与时俱进,对地理教师和高中生的素养要求也在提升,所以教学环节发生巨大变化。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发生鲜明的变化;新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教师教学的创新性;协调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实现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教育教学境界。家国情怀助推高中地理教学的创新发展,联系了高中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扩展地理学科涉及的领域。
  参考文献
  [1]宁惠兰.浅谈运用图册进行中图版“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地理教育,2016(06):15.
其他文献
摘 要:时代发展需求一直处于灵活变动的状态,为培养更多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优秀人才,课程改革成为关键突破点。但是因为物理教学改革的时间在初中时期和高中时期存在间隔,会导致两个时期的物理教學在知识衔接层面形成些许漏洞或不协调,而且高中阶段的物理知识与教学标准要高于初中,因此高中物理学习模式与初中物理学习模式之间存在跨越性强的特征,促使学生在初升高后对物理课程普遍产生“复杂”、“难以理解”等学习体会。本
期刊
摘 要:由于教学制度的不断调整与改進,更加注重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针对不同的学科,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所不同。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来说,教师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来进一步提高高中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让他们在历史学科方面拥有更强的实践能力。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引入情景式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从而进一步促进高中历史学科教学的发展,全面提高高中生的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高中
期刊
摘 要:人类自我关怀作为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能够在一定程度内体现个人价值,高中语文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时,需要帮助学生合理塑造理性人格,使学生能够和文章的主人公以及作者进行深刻的交流,强化整体教育效果,本文首先论述渗透人文精神的重要价值,然后综合探究实施人文精神教育的具体策略,分别从教学观念,教材文本,教学过程,教学体系,教学环境和教师素养六个角度实施具体教育工作。  关键词:人文精神教育;高中;语
期刊
摘 要:素质教育理念提出以来,要求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备创新精神和时代的位置才能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需要。中学物理则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和载体,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应当发挥物理实验教学的价值,进一步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效果。基于此,本文针对中学为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引言:物理学科教学中
期刊
摘 要:高中生因为课业的繁重和学习压力,往往对学习产生厌倦和自我怀疑,而能够唤起学习兴趣的方法就是在每天都经历的日常学习中找到提高成绩的希望,订立适合自己的目标,相信自己拥有潜能,在日常生活中多发扬自己的优势,看到希望、确立目标,达成与自我和解。  关键词:希望;目标;与自我和解  最近收到同学们的来信,“我好像体会到所谓的高中阶段的迷茫,像是自己的小船偏离了航道,迷失在了茫茫大海,我也不知道自己
期刊
摘 要: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要革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以满足综合型人才的教学需求。物理作为高中阶段的重点学科,教师在实验教学中采用问题导向式的教学策略,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满足当下对学生能力发展的需求。因此,本文基于问题导向,对高中物理实验创新策略进行研究,以期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问题导向
期刊
摘 要:化学学科作为高中教育的基础学科,是中学教学的重点学科,在我国自然学科发展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在化学学科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是目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五个方面之一,强调培养学生形成化学学科的思想和方法,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维核心。本文基于化学核心素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简述课堂教学模型的构建。  关键词:核心素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
期刊
摘 要:高中阶段化学学科教学中所蕴含的科学精神有待发掘和研究,根据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应该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有助于学生的化学素养的提升,更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方法的培养和形成。具备了科学精神的人就会有着超然而理性的学科视域。只有基于科学精神引领的化学学科实验研究才能为我们生活环境的安全筑牢精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阶段;化学教学;科学精神;生命;培养策略  高中
期刊
摘 要:在我国社会高度发展情况下,人们对高中教育的关注力度逐渐加深。高中是培养人才的关键场所,而物理是高中教育当中的一门重要理科类学科,对于学生的物理知识基础以及物理应用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培养作用。在学习这门学科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保持有较好的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够在面对一些抽象问题时获得有效思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这方面能力是促进当代高中物理教育的必要措施。本文就此展开相关的研讨。  关键词:高
期刊
摘 要:在当前教育改革的阶段中,教育局对于高中阶段的课程改革十分重视,高中阶段对于高中生来说是人生极其重要的部分,高中的学习关乎学生今后即将走进的大学校门。生物课程是高考中的重要科目,本文就当前高中的生物教学进行分析,针对当前学生学习生物科目存在的问题,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之中,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物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方法  引言:在学生的高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