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的科学精神培养策略研究

来源 :高考·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love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阶段化学学科教学中所蕴含的科学精神有待发掘和研究,根据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应该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有助于学生的化学素养的提升,更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方法的培养和形成。具备了科学精神的人就会有着超然而理性的学科视域。只有基于科学精神引领的化学学科实验研究才能为我们生活环境的安全筑牢精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阶段;化学教学;科学精神;生命;培养策略
  高中阶段的化学不再是初中阶段浅显性的化学知识的学习,而是对化学原理、化学思维、化学应用,实验探究的学习,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其课程性质中是这样描述界定的:“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特征是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以符号形式描述物质。”这就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要有科学精神和理性思维,以科学研究的态度去探究化学世界中物质的结构性质,去探究微观世界中的无穷奥秘。“化学不仅与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的关系密切,也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和信息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作为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的重要学科,我们在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中,要着力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让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去学习化学,认识化学,进而将化学应用于自己的生活实际。科学精神是一种实证探究精神,不仅仅是研究学问的方法,更是一种思维方法,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在高中阶段的化学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尤为紧迫和必要,特别是在这个科学技术发展一日千里的信息时代,当学生具备了科学的思维、科学的精神与态度时,他才会在化学的世界中有所发现和创造。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科学精神所倡导和体现的是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更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当学生一旦具备科学精神,他就会去独立思考,会主动去发现问题,就会有新的创造和发现。在对微观世界的研究中,有了科学的精神,才不会盲目的相信,才会以实践研究的理性去不断的实验探索,进而创新学科研究方法,在化学的世界中有建树和创造。化学学科中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要求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必须具备科学精神,物质之间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否会造成物质的分子或者原子的流失呢?面对这些问题,要求学生要用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去研究实践,在自己的实践研究中得出结论。
  如何在高中阶段化学学科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呢?笔者认为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师要精读研究《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吃透化学课程标准中的精神和思想,以倡导个性化学习的理念、灵活的教法学法、实践研究的精神、开放的学科视域去创新自己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让学生在化学的世界中充分认识到化学中所蕴含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学生有了科学的精神,那么他在化学学科的学习上就会生发出浓厚的兴趣,就会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新的创造能力。
  一、倡导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个性化学习是一种开放理性的教学方法,个性化学习是一种独立的思维品质的集中呈现。当学生有了个性化学习的思维意识、个性化学习的方法,那么他自己学习的兴趣就被点燃了,他自己的内驱力就形成了,无须老师的提醒、督促,他就会自己去独立学习,他有着自己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是独一无二的。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所用到的教学方法是共性的,大家都在按照共同约定俗称的学习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去学习,这样的学习方法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成长,能够让学生融入集体中固然很好,可是却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生的创新潜质和独立思考能力就会被扼杀。倡导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旨在保护学生的创造天性,让他们在个性化的学习世界中去发现自己的长处,找到自己的兴趣,进而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在高考背景下的应试教育体系中,很多学生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却忽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在固化的思维习惯中丧失了独立的思考能力。笔者曾就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思维方法做过观察研究。对于自己所带班级中的哪些贪玩好动的学生,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似乎以玩為主,在学习上表现出一副毫不在乎的样子,不按照常规思维来,还有一部分同学在学习上特别认真,他们起早贪黑,恨不得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学习上。最后的考试成绩却让人大跌眼镜,那些在学习上花了功夫的同学其考试成绩平平,而那些看似贪玩的学生其学习成绩却遥遥领先,笔者经过观察研究发现,那些轻松学习的同学都有着自己的学习方法,他们并非贪玩,他们只是合理的安排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运用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去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而那些耗费大量时间的同学他们的学习效率十分低下,他们缺乏独立思考的特质。因此高中阶段的化学学科教学,个性化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独立思维方法的培养,有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化学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学科的本质特点,让他们以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的精神态度去学习。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注意学科间的融合与渗透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的科学精神的培养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注意学科间的融合与渗透,让学科间产生关联,培养学生宏阔的学科视域,进而引导他们形成研究学问的科学精神。用科学的精神去验证自己的研究。如何才能让学生喜欢上化学呢?如何让学科间发生关联与融合呢?笔者就一化学现象做一透视研究与分析。
  在语文学科中有个成语叫作“铁树开花”,可是铁树真的会开花吗?铁树开花与我们的化学学习有什么关联呢?于是笔者利用一节化学实验课向学生做了一次关于“铁树开花”的化学实验,让学生大开眼界的同时,也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了科学精神的美好。“铁树开花”的化学原理是置换反应。本实验中,把少量的硫酸铜粉末倒入烧杯中,然后加入适量水,进行搅拌,当烧杯中的硫酸铜粉末与水融合成为硫酸铜溶液后,找来剪刀把锌片剪成自己所喜欢的图案,然后把滤纸平铺在培养皿中,再把用锌片制作的图案小心翼翼的摆放在滤纸上,接下来用吸管吸取硫酸铜溶液滴到滤纸上,当整张滤纸都被硫酸铜溶液所浸润时,盖上培养皿的盖子。静置一天后,神奇的现象发生了,滤纸上就散发出了大量的花纹,如同铁树一般。   这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对化学发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经过这个小小的实验后,一些同学开始把自己所学的一些化学变化应用于自己的生活实践,他们经常在课外独自做一些奇妙的化学实验,于实验中他们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科学精神在他们身上得以充分展现,他们自己就俨然未来的一些小小的科学家,在自己的认知世界中不断的研究探索着。创新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科间融合,可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
  三、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大化学观,培养科学精神
  化学的生活化教学是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研究中思考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教学观,它是基于科学精神的研究所产生的一种学习思想。生活化教学的大化学观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实验探究,而是将思维的触角和教学的视角不断拓展延伸,将课堂教学中一些简单的化学原理与化学方法融入应用于生活实际。笔者所在的班上的高二学生大部分都来自农村地区,这就为我的实践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笔者给他们布置了课外的实践学习任务,让他们回家运用自己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去开辟一片试验田,在自己的试验田上耕种,看看能够通过什么样的化学实验方法获取试验田的丰收,让他们在实践研究中做好观察记录,并让他们去思考生活中的一些化学变化,同学们对这个生活实践研究特别感兴趣。
  最后的实践结果大相径庭,有些同学的试验田获得了丰收,有些同学的试验田则颗粒无收。于是笔者让他们去思考分析,土壤中都含有哪些化学元素呢?农田中为何需要施肥?通常所说的尿素和磷肥之于土壤的作用是什么呢?然后让参与实验的同学自己去研究完成上述问题。学生在这个实验研究上,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完全应用于生活实际,动手与动脑相结合,这就弥补了课堂实验的不足,课堂实验只是停留在简单的理论阶段,规避了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意外与风险,而生活化大化学教学观让学生充分的体验到了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精神。在真实的生活中去体味和领悟科学的内在含义和力量,去感悟科学精神与生活的意义。在不断的生活实践中会形成正确的科学认识观。
  四、微观世界中的生命认知,彰显科学精神
  化学的学科特质就是对微观世界的研究,如分子的运动,原子内部结构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原理,这一切都指向的是微观世界。对于微观世界的研究认识要求我们要具有科学精神,当学生以科学的精神和情怀去研究奇妙的化学时,他的眼中涌动的是生命的丰饶与美好,化学不再是冰冷的容器,不再是数据的叠加,当化学有了生命意识后,那么孩子无论是做科学实验还是去面对生活中的化学,在他们的身上都会形成科学的伦理规范,不会逾越科学伦理。在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中,我们亟待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播撒下科学的种子,让科学精神作用于他们的生命。在化学研究的微观世界中基于生命的高度去认知、探索,这就为未来化学的安全奠定了基础。微观世界中华的生命认知彰显的是一种科学的精神,也是人文素养之于科学的渗透。
  综上所述,对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的科学精神培养策略研究,在当下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基于环境的保护,生物基因工程的安全、疫情肆虐的当下,我们有必要让科学的精神得到继承和发扬,让科学的精神成为我们内心的信仰,让科学精神来规范化学世界的无限膨胀。从高中阶段就着手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在学科教学中将科学精神无形的植入每一个孩子的精神灵魂,这就为构筑我们共同的绿色家园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的科学精神培养策略具有多元性,需要施教者以科学的精神与态度、以人文主义的情怀与视角去思考自己的学科教学,进而为学生的科学精神的培养提供多元化的教学视角,帮助学生在化学的世界中丰富和完善自我科学伦理认知,用科学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精神去探索、研究未知的世界。
  参考文献
  [1]叶雪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J].文理导航,2010(34):48-48.
  [2]吳名.高中化学教学应重视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009):133.
  [3]谢蕴.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方法[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5(010):92-92.
其他文献
摘 要:“项目式教学”体现了“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从而达到帮助学生完成意义建构的目的,文章分析了高职思想政治课程项目式教学的内涵和开展策略。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程;项目式教学  高中思想政治课项目式教学,强调学生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利于教师整合教育资源,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和学生形成学习共同体,在教学中相互帮助与支持。强调学生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面向高中语文开展教学实践的要求更为深刻,不仅要求培养学生的基础语文能力,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使其获得全面发展。情感教育伴随着教育改革而产生,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因为这一理念发展不成熟,使得情感教育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分析了高中语文课堂有效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感教育;意义;实施策略  引言:新课
期刊
摘 要: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高一新生应如何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从容的应对这一转变”是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应该认真分析和研究的课题。笔者通过对大量中学英语学习者英语学习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教学实践,探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一学生;英语学习;适应  教学之余,经常听闻很多高一学生谈到高中英语学习难度加大、知识加深、成绩下滑明显等一系列的问题。那
期刊
摘 要:时代发展需求一直处于灵活变动的状态,为培养更多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优秀人才,课程改革成为关键突破点。但是因为物理教学改革的时间在初中时期和高中时期存在间隔,会导致两个时期的物理教學在知识衔接层面形成些许漏洞或不协调,而且高中阶段的物理知识与教学标准要高于初中,因此高中物理学习模式与初中物理学习模式之间存在跨越性强的特征,促使学生在初升高后对物理课程普遍产生“复杂”、“难以理解”等学习体会。本
期刊
摘 要:由于教学制度的不断调整与改進,更加注重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针对不同的学科,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所不同。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来说,教师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来进一步提高高中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让他们在历史学科方面拥有更强的实践能力。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引入情景式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从而进一步促进高中历史学科教学的发展,全面提高高中生的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高中
期刊
摘 要:人类自我关怀作为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能够在一定程度内体现个人价值,高中语文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时,需要帮助学生合理塑造理性人格,使学生能够和文章的主人公以及作者进行深刻的交流,强化整体教育效果,本文首先论述渗透人文精神的重要价值,然后综合探究实施人文精神教育的具体策略,分别从教学观念,教材文本,教学过程,教学体系,教学环境和教师素养六个角度实施具体教育工作。  关键词:人文精神教育;高中;语
期刊
摘 要:素质教育理念提出以来,要求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备创新精神和时代的位置才能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需要。中学物理则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和载体,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应当发挥物理实验教学的价值,进一步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效果。基于此,本文针对中学为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引言:物理学科教学中
期刊
摘 要:高中生因为课业的繁重和学习压力,往往对学习产生厌倦和自我怀疑,而能够唤起学习兴趣的方法就是在每天都经历的日常学习中找到提高成绩的希望,订立适合自己的目标,相信自己拥有潜能,在日常生活中多发扬自己的优势,看到希望、确立目标,达成与自我和解。  关键词:希望;目标;与自我和解  最近收到同学们的来信,“我好像体会到所谓的高中阶段的迷茫,像是自己的小船偏离了航道,迷失在了茫茫大海,我也不知道自己
期刊
摘 要: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要革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以满足综合型人才的教学需求。物理作为高中阶段的重点学科,教师在实验教学中采用问题导向式的教学策略,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满足当下对学生能力发展的需求。因此,本文基于问题导向,对高中物理实验创新策略进行研究,以期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问题导向
期刊
摘 要:化学学科作为高中教育的基础学科,是中学教学的重点学科,在我国自然学科发展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在化学学科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是目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五个方面之一,强调培养学生形成化学学科的思想和方法,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维核心。本文基于化学核心素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简述课堂教学模型的构建。  关键词:核心素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