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子花脸大师袁世海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sar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架子花脸大师袁世海先生艺术生涯及《袁世海自述》一书编辑过程的回顾,论述了个人回忆录这种个人信史小历史对于家国大历史存在的意义,揭示出时代与政治环境对人命运的影響,每个人无不带有时代的印记。
  关键词:架子花脸 袁世海 个人信史
  2017年春晚,我无意中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杨赤,我兴奋地告诉家人,杨赤是京剧名家,是我所编辑图书《袁世海自述》序言的撰写者,是袁世海先生的徒弟。没想到此书刚出版不久,我就在电视上欣赏到杨赤的表演。
  对于京剧,我完全是门外汉,对京剧的印象,止于《红灯记》里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和《智取威虎山》中的《今日痛饮庆功酒》的唱段,而且还是春晚通俗化后,但没想到的是,我这个门外汉2016年竟然与京剧架子花脸大师袁世海先生有了“神交”。
  袁世海(1916—2002),原名瑞麟,北京人。他幼年就经常随喜欢京剧的四伯(袁世海先生叫他和尚四大爷,四大爷对他们母子多有周济)去天桥的戏园子听戏,渐渐地喜欢上了京剧,后被著名武二花演员徐得意看中,收作徒弟,给他开了“坯子”。
  1927年袁世海先生考入富连成科班,取名盛钟,先学老生,后改学架子花脸,改名世海。他非常迷恋郝寿臣的演唱艺术,并着意宗法。在科班时,他与高盛麟、李盛藻、李世芳等合作演出了《连环套》《除三害》《霸王别姬》等,在北京京剧界逐渐崭露头角。1934年袁世海先生出科,分别搭尚小云的重庆社和李盛藻的文杏社,在全国许多大城市演出,知名度迅速上升。1940年经马富禄介绍,袁世海先生拜郝寿臣为师,经郝师傅点拨,技艺更加精湛。后来他应邀参加了李世芳的承华社和马连良的扶风社,在北京、上海等地演出。他与李世芳合演的《霸王别姬》,与李盛藻合演的《青梅煮酒论英雄》,与马连良合演的《四进士》,成一时名剧。他还经常被梅兰芳、马连良、周信芳、程砚秋等名家邀请配戏。1947年袁世海先生受梅兰芳邀请共演《霸王别姬》,此后,除了多次与梅兰芳共演之外,还先后与章遏云、雪艳琴、吴素秋、黄玉华、杜近芳、杨荣环、梅葆玖等合作演出过梅派名剧。1948年,他加入了李少春创办的起社,对《野猪林》中花和尚鲁智深的艺术形象进行了补充。
  1949年后,经田汉、马彦祥倡导起社与叶盛章的金升社合并,成立了新中国实验京剧团,成功排演了翁偶虹改编的《将相和》(袁世海先生饰演廉颇)。1952年加入中国戏曲研究院,建立京剧实验工作三团,袁世海先生任副团长,后并入中国京剧团,1955年成立中国京剧院,袁世海先生历任三团、一团副团长,剧院副院长。以他为主演的《黑旋风》《九江口》《西门豹》等剧目,丰富了架子花脸的唱腔和表演。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他还热心参与京剧现代戏的创作和演出,并多次随中国艺术代表团赴港台及国外演出,征服了海内外的观众,为中国戏曲的传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退休后,袁世海先生心系舞台,继续为京剧艺术的振兴鼓与呼,并身体力行,进行传帮带工作,培养了一批京剧人才,如杜近芳、冯志孝、张学津、杨春霞、李宝春、于魁智、杨赤等,让京剧这种国粹艺术后继有人。
  袁世海先生的舞台形象魁梧,工架丰满,台步规矩而豪放,身段漂亮大方,注重造型的完美。嗓音宽亮而浑厚,咬字真切清晰,将炸音与圆润之音调和使用,吸收了铜锤花脸的发声方法,善于运用节奏鲜明的“流水板”“快板”等一类唱腔表达角色丰富的内心变化,近八十年的舞台生涯塑造了众多流传后世的堪称经典的舞台形象,如文韬武略的枭丞相曹操、刚愎自用的勇霸王项羽、智勇双全的花和尚鲁智深、勇盗御马的真豪杰窦尔敦、奸毒险恶的鬼子兵鸠山等,并有了“活曹操”“活李逵”“活张飞”和“活鲁智深”的美誉。
  如果没有编辑此书,我几乎对袁世海先生一无所知,更遑论对他人世、人生、剧目及表演艺术的一些了解了。我虽然没有和袁世海先生接触过,但是通过他女儿袁菁阿姨的讲述,我觉得大师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我们。
  袁世海先生因家贫入科,到韶华脱颖,而立之年即有盛名,直至在净行中独树一帜,架子花脸铜锤唱。他台前做足戏,奉行“有货才有客”,台上遵循郝寿臣先生的“把我揉碎了变成你”。他一生演出三百多出剧目,直到去世前四天仍在登台,足可称得上是艺海无涯、学无止境的典范,足见他对艺术的痴迷与对传承的担当。
  袁世海先生堪称人中龙凤,侍母至孝,对两任妻子至真至爱,疼爱孩子;对师傅恭敬有加,对朋友慷慨解囊,对徒弟倾囊相授,毫不保留。这才是大师的风采,既义薄云天,又不乏儿女情长。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为了让母亲住上大房子,体面地生活,袁世海先生倾其所有,多次购买、翻新房子,资金不足便去借贷,受到母亲的埋怨也在所不惜。
  袁世海先生对艺术的追求,真可谓尽善尽美,为了一个动作、一段唱腔,反复琢磨。通过下面的例子,即可见一斑而窥全豹。一次,袁世海先生揣摩《黑旋风》中李逵是该叫娘还是妈,一声声地呼唤,结果把他的母亲给叫到了后院,可见入戏之深,到了忘我的境地。在《红灯记》中,袁世海先生饰演鸠山,表演逼真到观众欲上舞台揍鸠山的地步。鸠山上场的台步是内八字,并且在表演中摆动脚趾。袁世海先生自己的解释是:“我内八字上场是因为鸠山是职业军人,日本人穿木屐外八上场不合适,所以我要稍微改一下。摆动脚趾则是因为京剧舞台上没有日本的木屐登过场,这样的鞋就要有相应的动作来配合它。”袁世海先生艺术细节的表演精微到这种程度,令人赞叹!
  架子花脸重视唱念做打以及舞台形象的塑造,唱得比较少,因此在传统戏里面,架子花脸很少占据舞台的中心,而袁世海先生通过几十年的表演提高了架子花脸在舞台艺术中的地位。袁世海先生学戏讲究“学韵非学体”,不仅学习京剧架子花脸的东西,而且学习旦角、生角的表演艺术,吸收、融合成自己的表演。创新是最好的继承,袁世海先生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那就是在“做”上下功夫。京剧的“做”是身段、工架,而袁世海先生在此基础上添加了体态和表情。当今京剧界,除了袁世海先生的弟子杨赤,给人印象深刻的架子花脸演员比较少,这就更彰显了袁世海先生的难能可贵。如何继承和发扬袁世海先生的艺术,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
其他文献
摘要:《尾随一株白菜出城》出自武汉诗人张执浩诗集《给你看样东西》,于寻常细微中捕捉生命的诗意,简单却又隽永,由一株白菜引发的“突围”(出城),看似随意自然,实则意味无穷。笔者希望用新批评意义上的文本细读法解读这首诗,以探求其源于寻常却不一样的诗意。  关键词:《尾随一株白菜出城》张执浩 文本细读 突围  由一株白菜而引发的诗兴,看似不经意的日常,却蕴含了丰富的意蕴。在所有的诗歌批评方法中,新批评也
摘 要:“才子佳人”是中国文学中常见的叙事模式,情节形态是:才子佳人一见钟情——外部因素导致二人分离——克服挫折终得团圆。现当代文学作品也常见“才子佳人”叙事模式,但因时代的变化、文学理念的发展、读者阅读期待的差异,情节呈现出不同形态。文章通过对故事情节、文本的浪漫风格、作品题材、文章结构等方面的对比来分析中国当代作品对“才子佳人”叙事模式的延续、颠覆、回归及创新,从而有助于打破对“才子佳人”叙事
摘 要: 2011年,美国当代女作家珍妮弗·伊根凭借小说《恶棍来访》一举斩获普利策文学奖,作为一部典型的后现代主义小说,伊根通过极具实验性的手法呈现了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四十年跨越间,人们在时间流逝中遭遇的青春消逝、梦想幻灭与自我崩溃。本文试在后现代主义小说理论基础之上,再加以借鉴伊哈布·哈桑在不确定性特征的理论贡献,分析《恶棍来访》主题的不确定性,一方面揭示后现代主义社会的混乱与无序,另
摘 要:苏轼和毛泽东分别属于不同的时代,也经历了不同的人生,前者终生起伏跌宕,仕途坎坷;后者经历了一番曲折后终成一代领袖,开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局面。但是两人的作品都以豪放见长,而且他们拥有者共同的情怀。笔者从其诗词作品的角度出发,对两者兼济天下的胸襟、激荡豪迈的气概和超然洒脱的情怀这三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苏轼 毛泽东 情怀  生活时间相隔八百多年的苏轼和毛泽东,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都具有
摘 要:《牡丹亭》中的杜丽娘被视作“至情的化身”,前二十出作者着力表现了杜丽娘自我意识的觉醒过程。探究杜丽娘的自我醒悟过程,不仅有助于窥探她“情之所起”的缘由,亦可以此为镜,直面晚明时代女性话语权的丧失及其所带来的身心痛苦。  关键词:杜丽娘 “失语” 自我意识  一、引言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即《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牡丹亭》以杜丽娘和柳梦
摘 要:连横出身于儒商之家,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良好教育,养成了浓厚的家国情怀。他先后六次回到中国大陆,终其一生,报国光复之心始终如一,至死不渝的家国情怀感天动地。他特别注意对子女的家风传承,形成子孙后代的民族认同和家国情怀。  关键词:连横 家风传承 家国情怀  连横(1878—1936),祖籍福建漳州府龙溪县,原名允斌,后改为横,字武公,号雅堂,又号剑花。出身于福建台湾府台湾县宁南坊马兵营的儒
摘 要: 鲁迅和夏目漱石是中日两国著名的作家,他们在两国民众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鲁迅翻译了许多日本文学作品,他对夏目漱石更是赞赏有加。夏目漱石从小就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阅读过大量中国传统文学作品。“鲁迅与夏目漱石:跨时空对话”文化交流活动的举办,在探讨鲁迅与夏目漱石文学遗产当代价值的同时,也以鲁迅和夏目漱石为媒介进一步促进了中日间的文化交流。  关键词:鲁迅 夏目漱石 对话 文化交流  作为中
摘 要:黄宗羲生当明清易代之际,从早年的御史公子,到中年的反清义士,再到晚年的儒林名流,其一生角色之变换堪称精彩。也许困苦对豪杰来说堪称砥石,不治经史、诗酒秦淮的少年郎太冲,成了锋镝丛下弦歌自若、避难深山不废治学的真名士梨洲。海息烟沉,复明梦醒,走出深山的黄宗羲勤心学术,三十年中,于史,理三百年学术之学脉,记十数载义士之悲歌;于文,倡古文于时文之喧嚷,求独得于日常之真性。  关键词:黄宗羲 生平
摘 要: 吴宓留美期间接受了白璧德的国际人文主义思想,但吊诡的是,他又是实践新派浪漫情爱最为坚决的一人。然则,在爱情上极为“新派”的吴宓何以选择白璧德的国际人文主义思想?本文将从吴宓留美前的教育背景、文化思考等因素出发,探讨吴宓走向白璧德的思想基础,并重回吴宓接受梅光迪邀请的历史现场,分析吴宓走向白璧德的契机,以期全面追溯吴宓走向白璧德国际人文主义的动因。  关键词:吴宓 白璧德 国际人文主义  
摘 要: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在其著作《千面英雄》 中谈到故事形式千变万化,但主题亘古不变。基于此,他在分析大量东西方神话故事的基础上,归纳出了英雄故事的核心叙事结构,即启程—启蒙—归来。 《哪吒之魔童降世》是对神话故事的再创作,现代性的英雄冒险是其叙事主题。本文以《哪吒之魔童降世》 中英雄叙事为研究对象,以坎贝尔所归纳出的英雄叙事结构为分析方法,分析归纳《哪吒之魔童降世》 的英雄叙事模式及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