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图书馆传统馆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子资源已成为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重要内客之一。随着电子资源的增加,图书馆电子费源建设遇到了传统文献资源建设中从未遇到过妁一些问题。因此,通过电子费源利用实证研究,增强电子费源建设中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试图以山东大学图书馆为例,对电子资源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和评价电子资源利用,并为今后工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电子资源;文献传递;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821(20lO)01—0052—04
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作。网络环境下,文献资源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形成了实体资源和虚拟资源共存的复合型、多元化馆藏结构模式。电子资源数量和经费的增长已超出传统纸质文献。如何合理配置馆藏文献已成为当前图书馆面临的新问题。以山东大学图书馆为例,目前用于电子资源的经费已达数百万元,占总经费的40%以上。由此可见,深入研究电子资源现状,分析其利用情况,今后对于电子资源建设十分必要。
1 提出研究问題
在对山东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进行实证研究过程中。重点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1)评价电子资源发展政策。
(2)分析期刊使用取向。
(3)对文献传递工作的影响。
2 研究方法
选择电子资源作为研究对象的理由:一是它已成为图书馆主体资源,图书馆用于购置电子资源的经费逐年上升,数量大幅度增加。其利用远远超过纸质文献资源。二是它使图书馆服务能力增强。丰富的内容使图书馆文献提供能力加强,用户需求保障率提高,主要表现在文献传递的能力提高。三是它有利于进行定量分析。数据库使用统计资料完整,利用相关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以下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2005—2008年数据库统计资料。
3 分析问题
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初期,品种单一,数量少,经费投入占总经费的比例小。自从1998年开始引进网络版数据库,之后逐渐增加了对电子资源的经费投入,使图书馆拥有了比纸质文献资源更为丰富的电子资源。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传统文献资源建设中从未遇到过的一些问题川,如:传统文献与电子资源的数量和经费比例,电子资源访问权限和许可证协议,以及对文献传递工作的影响等等。为此,图书馆需要制定电子资源发展政策,以避免电子资源建设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增强科学性和合理性。
3.1 评价电子资源发展政策
从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讲,制定电子资源发展政策,能够使电子资源建设有科学的依据,也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山东大学图书馆制定的电子资源发展政策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阐述制定电子资源发展政策的目的和发展目标。第二部分政策施用范围。第三部分是电子资源采购原则、任务和程序。第四部分电子资源发展规划,电子资源发展政策的实施,使馆藏电子资源数量迅速增长,文献类型极大丰富,用户需求得到更多的满足。依据制定的电子资源以展政策,评价馆藏电子资源使用情况,判断电子资源发展政策预期效果,为今后电子资源建设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以下是评价电子资源发展政策的几个重点实例。
3.1.1 电子资源学科分布
山东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层次教育涵盖了文、理、工、医学等11大学科门类。根据学校学科建设总体目标,图书馆文献资源配置应与之相适应。以外文电子资源为例,目前图书馆拥有外文全文数据库20个,6个文摘索引数据库,学科分布涉及山东大学所有相应学科,尤其确保重点发展的数学、材料、物理、文学等学科对文献资源的需求。从表Ⅱ中可以看出:在图书馆电子资源发展政策的指导下,电子资源建设进入到良性循环发展阶段,学科分布趋于合理,拥有量迅速增长。文献类型极大丰富,用户需求得到更多的满足。
3.1.2 电子资源使用情况
从表2中可以看出:全文数据库使用逐年增长;少数文摘索引数据库出现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一方面说明全文电子期刊符合学校学科需要,充分满足用户对全文电子期刊的需求。另一方面。各类文摘索引数据库已基本覆盖学校所有学科。山东大学2008年新增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rdCd(SCIE),直接影响到其它文摘索引数据库的使用。
3.1.3 计算单次使用成本
图书馆在使用电子资源时,除了要了解总成本外,还应该掌握单位使用成本。它可评价图书馆购买电子资源的有效性,根据电子资源使用绩效评价,可以看出大多数电子资源成本较低,尤其是大大低于纸质外文期刊的成本,说明图书馆电子资源经费投入有效性高。
3.1.4 同类图书馆比较
与其它同类图书馆进行比较,了解与其它馆用户利用同类电子资源的差距,分析原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提高利用率的措施。通过表4分析,如果数据库的使用与图书馆的预期目标出现偏差,使用率逐年降低或利用效果与同类高校相比差距较大,图书馆应通过用户调研、培训、宜传等形式,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此基础上,如果使用率仍然无法提高,那么,图书馆将考虑停订数据库。因此,通过实施电子资源发展政策,强化了电子资源建设和管理的科学性。
综合上述评价,用户在使用图书馆文献资源时,更多选择电子资源。根据电子资源使用绩效评价,可以看出大多数电子资源成本较低,尤其是大大低于纸质外文期刊的成本,说明图书馆电子资源经费投入有效性高。另外,通过与CALLS成员馆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某些数据库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如果数据库的使用与图书馆的预期目标出现偏差,使用率逐年降低或利用效果与同类高校相比差距较大,电子资源评价工作组应当进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此基础上,如果使用率仍然无法提高,那么,图书馆将考虑停订数据库。因此,通过实施电子资源发展政策,强化了电子资源建设和管理的科学性。
3.2 分析期刊使用取向
对期刊使用取向的分析,可以了解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纸本期刊与电子期刊在图书馆馆藏中的合理配置,便于复合型、多元化馆藏结构的形成。以ScieneeDirect数据库中1136种电子期刊为例,分析两种类型期刊使用的变化。数据库中图书馆拥有纸本期刊55种;其余1081种为电子期刊。在2005—2008年中,下载论文总量为1883 184篇,下载量平均每年增加84%,其中使用纸本期刊为156 597篇,占使用总量的8%,使用电子期刊占总量的92%。
比较两种期刊的平均使用次数,2005年使用纸本期刊平均为186次,使用电子期刊平均为100次。2006年为559次比328次。2007年为860次比554次。2008年为1241次比761次。纸本期刊仅占总量的8%,使用电子期刊比纸本 期刊平均高出1.6倍。
根据4年的统计数据分析表明:首先越来越多的用户在使用电子期刊,充分体现了电子期刊的优越性。其次依据图书馆电子资源发展政策的规定,图书馆在逐渐增加电子资源经费投入的同时,对纸本期刊的结构进行了调整,使图书馆拥有了比纸质文献资源更为丰富的电子资源,新的文献资源结构“框架”已经构成,形成了文献资源建设的新模式。
3.3 对文献传递工作的影响
研究设想:当图书馆电子资源增加后,用户文献传递请求会出现下降趋势。但是。随着电子资源的增加,文献传递工作并设有减少。以ScienceDirect数据库为例进行分析。购买该数据库之前,文献传递请求中有156篇论文来自52种Elsevier期刊。在购买数据库的最初一年中,仍有1/4的期刊论文用户经常通过文献传递请求。换句话说,在一个特定时期内,同样的论文大约有25%的概率在购买数据库的第二年仍然经常被请求。这表明研究预期与需求之间存在差异。
究其原因,数据库中期刊被编目到馆藏目录并且能在OPAC中检索之前,揭示馆藏电子期刊信息的检索点只有电子期刊Web列表,用户很难鉴别所需内容是否图书馆存在,只有当馆藏信息被纳入OPAC时,用户才能尽快发现所需的期刊内容。文献传递工作人员需要鉴别用户请求的期刊是否在现有馆藏中。因此,工作量并没有呈现下降趋势。
大量使用电子期刊是否会影响馆际互借工作。通过分析发现,馆际互借工作受到在校学生人数增加、科研活动开展、图书馆联机检索水平的提高、采购电子资源增加等客观因素影响。在某个时期馆际互借借阅活动会出现高峰,随着图书馆采购电子资源的增加,馆际互借请求量呈下降趋势,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图书馆全文电子期刊增加的结果。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 论
(1)电子资源发展政策是一个纲领性文件,它不仅为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提出具体要求,还能够明确电子资源发展方向。
(2)电子期刊受关注的程度将会随时间增加而加深,因此,电子资源将会成为文献资源建设的重点。
(3)电子期刊利用率的提高,图书馆单一格式电子期刊将会不断增加,双重格式期刊将会越来越少。
(4)文献传递是图书馆一个重要的服务内容。即使大量的电子期刊全文内容能够满足用户需求,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图书馆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去拥有所有资源,因此图书馆必须加强文献传递工作。
(5)图书馆要不断为用户提供创新的文献传递服务方式,使这一工作在网络环境中较好的适应用户需求。
4.2 建 议
4.2.1 最大限度扩展电子资源使用
根据电子资源许可证协议授权的合法用户使用规定,凡是校园网络(IP))范围内的用户均为合法用户,可直接使用图书馆拥有的电子资源。在此基础上,图书馆利用“电子资源校外访问系统”,将图书馆电子资源的使用延伸至校园之外,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用户对电子资源的使用。
近年来,山东大学图书馆推出“电子资源校外访问系统”,其目的就是扩展电子资源的使用范围,使电子资源效益最大化,为用户使用图书馆馆藏电子资源提供便利条件,一方面,将馆藏电子资源的使用扩展到校外,为用户提供多途径使用条件。另一方面,提供校内共建共享电子资源的平台。例如:山东大学法学院购买的HeinOnline美国著名的法律全文数据库,可以利用图书馆“电子资源校外访问系统”,为校园网络(IP))范围以外的合法用户提供图书馆电子资源,也为用户在校外进行科研提供了便利条件。
4.2.2 整合电子资源,建立统一的检索平台,实现跨库检索
电子资源的整合:如何改变电子资源的无序状态,必须将馆藏电子资源进行整合。图书馆今后将会把全文电子期刊的期刊名称按字顺排列,将数据库按学科内容分类。把大型综合数据库按子库拆分归类等。使电子资源从无序变为有序,方便用户,从而提高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建立统一的检索平台,实现跨库检索:电子资源的整合,为用户提供了更全面的检索服务。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高效跨库、无缝连接的服务。建立这些不同平台、不同存储方式的电子资源的统一检索查询界面,可以将各类高质量的数据库实现互联,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馆藏电子资源内容经过图书馆深入的报导和提示,可以在目次、全文、引文以及相关文献之间建立可无限延伸的链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4.2.3 进行二次开发,提供增值服务
图书馆购置的数据库检索平台,附带各种先进的整合馆藏资源功能,对其进行二次开发,提供各种增值服务功能。
5 总 结
目前电子资源已经渡过快速增长阶段。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图书馆应结合本馆发展规划,制定电子资源发展政策,将电子资源与传统资源融为一体。不断深化文献资源建设,还应当考虑到电子资源发展政策的阶段性,要依据电子资源评价标准进行分析,随着时间和情况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关键词]电子资源;文献传递;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821(20lO)01—0052—04
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作。网络环境下,文献资源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形成了实体资源和虚拟资源共存的复合型、多元化馆藏结构模式。电子资源数量和经费的增长已超出传统纸质文献。如何合理配置馆藏文献已成为当前图书馆面临的新问题。以山东大学图书馆为例,目前用于电子资源的经费已达数百万元,占总经费的40%以上。由此可见,深入研究电子资源现状,分析其利用情况,今后对于电子资源建设十分必要。
1 提出研究问題
在对山东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进行实证研究过程中。重点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1)评价电子资源发展政策。
(2)分析期刊使用取向。
(3)对文献传递工作的影响。
2 研究方法
选择电子资源作为研究对象的理由:一是它已成为图书馆主体资源,图书馆用于购置电子资源的经费逐年上升,数量大幅度增加。其利用远远超过纸质文献资源。二是它使图书馆服务能力增强。丰富的内容使图书馆文献提供能力加强,用户需求保障率提高,主要表现在文献传递的能力提高。三是它有利于进行定量分析。数据库使用统计资料完整,利用相关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以下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2005—2008年数据库统计资料。
3 分析问题
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初期,品种单一,数量少,经费投入占总经费的比例小。自从1998年开始引进网络版数据库,之后逐渐增加了对电子资源的经费投入,使图书馆拥有了比纸质文献资源更为丰富的电子资源。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传统文献资源建设中从未遇到过的一些问题川,如:传统文献与电子资源的数量和经费比例,电子资源访问权限和许可证协议,以及对文献传递工作的影响等等。为此,图书馆需要制定电子资源发展政策,以避免电子资源建设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增强科学性和合理性。
3.1 评价电子资源发展政策
从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讲,制定电子资源发展政策,能够使电子资源建设有科学的依据,也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山东大学图书馆制定的电子资源发展政策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阐述制定电子资源发展政策的目的和发展目标。第二部分政策施用范围。第三部分是电子资源采购原则、任务和程序。第四部分电子资源发展规划,电子资源发展政策的实施,使馆藏电子资源数量迅速增长,文献类型极大丰富,用户需求得到更多的满足。依据制定的电子资源以展政策,评价馆藏电子资源使用情况,判断电子资源发展政策预期效果,为今后电子资源建设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以下是评价电子资源发展政策的几个重点实例。
3.1.1 电子资源学科分布
山东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层次教育涵盖了文、理、工、医学等11大学科门类。根据学校学科建设总体目标,图书馆文献资源配置应与之相适应。以外文电子资源为例,目前图书馆拥有外文全文数据库20个,6个文摘索引数据库,学科分布涉及山东大学所有相应学科,尤其确保重点发展的数学、材料、物理、文学等学科对文献资源的需求。从表Ⅱ中可以看出:在图书馆电子资源发展政策的指导下,电子资源建设进入到良性循环发展阶段,学科分布趋于合理,拥有量迅速增长。文献类型极大丰富,用户需求得到更多的满足。
3.1.2 电子资源使用情况
从表2中可以看出:全文数据库使用逐年增长;少数文摘索引数据库出现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一方面说明全文电子期刊符合学校学科需要,充分满足用户对全文电子期刊的需求。另一方面。各类文摘索引数据库已基本覆盖学校所有学科。山东大学2008年新增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rdCd(SCIE),直接影响到其它文摘索引数据库的使用。
3.1.3 计算单次使用成本
图书馆在使用电子资源时,除了要了解总成本外,还应该掌握单位使用成本。它可评价图书馆购买电子资源的有效性,根据电子资源使用绩效评价,可以看出大多数电子资源成本较低,尤其是大大低于纸质外文期刊的成本,说明图书馆电子资源经费投入有效性高。
3.1.4 同类图书馆比较
与其它同类图书馆进行比较,了解与其它馆用户利用同类电子资源的差距,分析原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提高利用率的措施。通过表4分析,如果数据库的使用与图书馆的预期目标出现偏差,使用率逐年降低或利用效果与同类高校相比差距较大,图书馆应通过用户调研、培训、宜传等形式,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此基础上,如果使用率仍然无法提高,那么,图书馆将考虑停订数据库。因此,通过实施电子资源发展政策,强化了电子资源建设和管理的科学性。
综合上述评价,用户在使用图书馆文献资源时,更多选择电子资源。根据电子资源使用绩效评价,可以看出大多数电子资源成本较低,尤其是大大低于纸质外文期刊的成本,说明图书馆电子资源经费投入有效性高。另外,通过与CALLS成员馆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某些数据库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如果数据库的使用与图书馆的预期目标出现偏差,使用率逐年降低或利用效果与同类高校相比差距较大,电子资源评价工作组应当进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此基础上,如果使用率仍然无法提高,那么,图书馆将考虑停订数据库。因此,通过实施电子资源发展政策,强化了电子资源建设和管理的科学性。
3.2 分析期刊使用取向
对期刊使用取向的分析,可以了解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纸本期刊与电子期刊在图书馆馆藏中的合理配置,便于复合型、多元化馆藏结构的形成。以ScieneeDirect数据库中1136种电子期刊为例,分析两种类型期刊使用的变化。数据库中图书馆拥有纸本期刊55种;其余1081种为电子期刊。在2005—2008年中,下载论文总量为1883 184篇,下载量平均每年增加84%,其中使用纸本期刊为156 597篇,占使用总量的8%,使用电子期刊占总量的92%。
比较两种期刊的平均使用次数,2005年使用纸本期刊平均为186次,使用电子期刊平均为100次。2006年为559次比328次。2007年为860次比554次。2008年为1241次比761次。纸本期刊仅占总量的8%,使用电子期刊比纸本 期刊平均高出1.6倍。
根据4年的统计数据分析表明:首先越来越多的用户在使用电子期刊,充分体现了电子期刊的优越性。其次依据图书馆电子资源发展政策的规定,图书馆在逐渐增加电子资源经费投入的同时,对纸本期刊的结构进行了调整,使图书馆拥有了比纸质文献资源更为丰富的电子资源,新的文献资源结构“框架”已经构成,形成了文献资源建设的新模式。
3.3 对文献传递工作的影响
研究设想:当图书馆电子资源增加后,用户文献传递请求会出现下降趋势。但是。随着电子资源的增加,文献传递工作并设有减少。以ScienceDirect数据库为例进行分析。购买该数据库之前,文献传递请求中有156篇论文来自52种Elsevier期刊。在购买数据库的最初一年中,仍有1/4的期刊论文用户经常通过文献传递请求。换句话说,在一个特定时期内,同样的论文大约有25%的概率在购买数据库的第二年仍然经常被请求。这表明研究预期与需求之间存在差异。
究其原因,数据库中期刊被编目到馆藏目录并且能在OPAC中检索之前,揭示馆藏电子期刊信息的检索点只有电子期刊Web列表,用户很难鉴别所需内容是否图书馆存在,只有当馆藏信息被纳入OPAC时,用户才能尽快发现所需的期刊内容。文献传递工作人员需要鉴别用户请求的期刊是否在现有馆藏中。因此,工作量并没有呈现下降趋势。
大量使用电子期刊是否会影响馆际互借工作。通过分析发现,馆际互借工作受到在校学生人数增加、科研活动开展、图书馆联机检索水平的提高、采购电子资源增加等客观因素影响。在某个时期馆际互借借阅活动会出现高峰,随着图书馆采购电子资源的增加,馆际互借请求量呈下降趋势,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图书馆全文电子期刊增加的结果。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 论
(1)电子资源发展政策是一个纲领性文件,它不仅为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提出具体要求,还能够明确电子资源发展方向。
(2)电子期刊受关注的程度将会随时间增加而加深,因此,电子资源将会成为文献资源建设的重点。
(3)电子期刊利用率的提高,图书馆单一格式电子期刊将会不断增加,双重格式期刊将会越来越少。
(4)文献传递是图书馆一个重要的服务内容。即使大量的电子期刊全文内容能够满足用户需求,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图书馆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去拥有所有资源,因此图书馆必须加强文献传递工作。
(5)图书馆要不断为用户提供创新的文献传递服务方式,使这一工作在网络环境中较好的适应用户需求。
4.2 建 议
4.2.1 最大限度扩展电子资源使用
根据电子资源许可证协议授权的合法用户使用规定,凡是校园网络(IP))范围内的用户均为合法用户,可直接使用图书馆拥有的电子资源。在此基础上,图书馆利用“电子资源校外访问系统”,将图书馆电子资源的使用延伸至校园之外,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用户对电子资源的使用。
近年来,山东大学图书馆推出“电子资源校外访问系统”,其目的就是扩展电子资源的使用范围,使电子资源效益最大化,为用户使用图书馆馆藏电子资源提供便利条件,一方面,将馆藏电子资源的使用扩展到校外,为用户提供多途径使用条件。另一方面,提供校内共建共享电子资源的平台。例如:山东大学法学院购买的HeinOnline美国著名的法律全文数据库,可以利用图书馆“电子资源校外访问系统”,为校园网络(IP))范围以外的合法用户提供图书馆电子资源,也为用户在校外进行科研提供了便利条件。
4.2.2 整合电子资源,建立统一的检索平台,实现跨库检索
电子资源的整合:如何改变电子资源的无序状态,必须将馆藏电子资源进行整合。图书馆今后将会把全文电子期刊的期刊名称按字顺排列,将数据库按学科内容分类。把大型综合数据库按子库拆分归类等。使电子资源从无序变为有序,方便用户,从而提高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建立统一的检索平台,实现跨库检索:电子资源的整合,为用户提供了更全面的检索服务。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高效跨库、无缝连接的服务。建立这些不同平台、不同存储方式的电子资源的统一检索查询界面,可以将各类高质量的数据库实现互联,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馆藏电子资源内容经过图书馆深入的报导和提示,可以在目次、全文、引文以及相关文献之间建立可无限延伸的链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4.2.3 进行二次开发,提供增值服务
图书馆购置的数据库检索平台,附带各种先进的整合馆藏资源功能,对其进行二次开发,提供各种增值服务功能。
5 总 结
目前电子资源已经渡过快速增长阶段。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图书馆应结合本馆发展规划,制定电子资源发展政策,将电子资源与传统资源融为一体。不断深化文献资源建设,还应当考虑到电子资源发展政策的阶段性,要依据电子资源评价标准进行分析,随着时间和情况的变化而不断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