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五步曲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sa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有效的历史教学是当前众多历史教师都需要探索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也将是今后历史学科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中一个老生常谈的核心问题。在教学中有一句老话:“教学有法,贵在得法。”说的就是教学工作中,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课有常而教法无常,依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层次差别的学生,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这才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虽然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教学的核心就是通过各种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所谓“真实的才是有效的,有效的才是真实的”,作为历史教师,只有找到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在常规的历史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整个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我通常采用五个步骤来完成教学任务,称之为“五步教学法”。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自主检测
  这一步的目的在于检查学生是否预习了。中国有句古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见,在学习中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预习,就是以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为基础,依据教材和教师的提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知、理解、分析、判断、想像等心智活动,并在预习过程中尝试、置疑、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在课堂学习时与教师的思维互相沟通,达到提高课堂学习效果的目的。课前预习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预习后带着问题投入新课的学习,课堂学习时就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这样做,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二步:课文导读
  这一步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课堂中仔细理解课文内容。阅读历史课文是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在科学的阅读活动中才能形成和得到发展。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搞好阅读,是历史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为了让学生能够读懂、读通中学历史课文,要求学生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学会史论结合。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所谓“史论结合”,就是在掌握史实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活动,抓住其必然的本质的因素,形成历史概念,掌握历史规律,形成对历史本质的认识。因此,学习历史,首先必须学会梳理教材中的相关史实,得出结论,培养史论结合的读书能力。
  2.学会分析和理清历史知识的层次结构。初中历史教材的编写,大多以史事为主,自成单元,前后史事环环相扣,形成知识结构体系。很多学生的历史知识散而零乱,容易忘记,就是没有学会理清历史的内在知识层次结构,从而不能形成了历史知识层次结构造成的。因此,学会分析和理清历史知识的层次结构对于学生来说是学好历史知识很重要的一点。
  第三步:重点难点透析
  这一步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吃透课文,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把握重点、透析难点,真正做到对课文完全掌握。初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思维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呢?主要途径就是课堂的探究性学习。当学生完成了第二步中的课文阅读后,总会有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存在,这时我就把这些问题作为重难点和学生一起来探究并最终给学生讲清楚。在这个过程中,就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在课堂提问和课堂讨论时提出的问题不能太大、太抽象,要比较具体,否则学生的思考就会没有方向,摸不着边际,从而难以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兴趣,达不到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思维的目的。高质量的提问与探究是要先给学生搭平台,给足材料,从材料中提取的信息出发,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层层深入,这样探究才有价值。
  第四步:归纳小结
  这一步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有一个系统的认知,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我的做法就是让学生来归纳所学知识,这一环节我称之为自我归纳。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巩固在课堂教学中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把历史知识系统化的能力。在这一环节如果学生做得不错,那就不用第二环节老师的帮助归纳;否则,我就要帮助学生归纳所学知识,从而形成历史的系统知识结构。
  第五步:课堂练习
  这一步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练习题目来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是通过练习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课堂练习中我特别强调学生要注意如下方面:1.要注意审题。认真审题是探索答题的基础。在教学实际中,我发现有不少学生不会读题,甚至于题目有几个问题要回答都没搞清楚,因此答题时经常出现漏题现象。所以我要求学生对材料和问题进行全面的认识,在读题过程中注意材料和题目的关键字词,问题首先要搞清楚有几问,千万不能漏题。2.要注意表述。表述答题过程一定要合乎逻辑顺序,要求层次分明、严谨规范、简捷明了。教师对每个阶段的答题要求应通过板书示范,先让学生模仿,然后养成习惯,逐步做到规范用语、表述清楚明白、书写有序整洁。
其他文献
一轮复习各科都一样,就是打基础,一轮复习的目的就是打好基础,所不同的是各科要打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同,打基础的方法也有所不同。虽然是打基础,其实并不容易,因为到一轮复习时,我们已经都复习过多次,而我们的这次复习又是按章节顺序,所以搞不好就会把它弄成新授或者前面复习的简单重复。那么如何才能构建新颖的地理一轮复习课堂呢?  一、多教材同时备课。我们用的是人教版的课本,我们把其它的那三套教材湘教版、中
期刊
摘 要:本文就独生子女时代班级和学生的特点,结合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做法,阐述了自主管理是新课改的需要,符合现代学生个性发展,有利于开展民主、张扬个性的集体活动,有利于培养民主、上进的学习氛围,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实现自主学习、自我发展,从而构建健康、民主、上进、和谐的班集体。  关键词:学生 自主管理 和谐班级  2010年秋季,甘肃省最后一批进入高中新课改实验,我们在吸取课改成功
期刊
摘 要:陶艺“漫塑”进入小学课堂,是小学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为学生带去了新鲜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本文重点研究了小学陶艺“漫塑”在学校的发展现状和主要的教学内容,指出了怎样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  关键词:陶艺 教学研究 漫塑 课程革新  陶艺和“漫塑”结合在一起是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势,这种新鲜的表现形式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能够从小培养孩子对艺术
期刊
摘 要:现如今语文新课改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形式上的高效,内容落实上的低效。我想我们的学校、老师是不是也该为新课改下所谓的“高效课堂模式”松松绑,不论是传统的还是新鲜的教学模式,只要能达到目的——让学生爱学习、会学习、学到真知,就坚决予以支持呢?毕竟“百花齐放才是春”。  关键词:语文 高效课堂模式 冷思考 百花齐放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是日新月异,一浪高过一浪
期刊
一、知识要求与变化  1.联系案例介绍概率的实际应用。概率起源于现实生活,应用于现实生活,教科书无论在背景材料、例题和阅读与思考栏目的选材上都注意联系实际。在介绍古典概型的部分,讨论了摸球问题、生物学的基因遗传规律、抛掷筛子问题、涂色问题等;阅读部分介绍了小概率事件;几何概型介绍了撒豆问题及随机模拟的例题;在互斥事件的应用部分,给出了射击问题等;在超几何分布中重点介绍了通过抽样来分析合格品和不合格
期刊
生活是现象,理论是本质。教师的教学应遵循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科学方法。因此,教师应将理论还原成生活,充分运用好生活的智慧,精心设计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共鸣,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生活的能力。  一、什么才是“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政治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政治,把
期刊
效率就是指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工作量。在现代社会,追求效率已成为各行各业的目标,人们希望花最少的时间、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同样离不开对效率的追求,可以说自学校产生以来追求效率就成为它的重要目标之一。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人为”和“为人”的育人活动,追求效率、多快好省更是它的目标之一。新课程的实施和推进就是一种追求育人效率的教育改革实践。但在现实的课堂教
期刊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教会学生自己能读、培养语文能力,这是语文老师都在研究、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前,九年义务教育的这套语文教材有不少老师认为难教,教时不够用,依然满堂课都在讲解,使学生很少有读、写、思和讲的训练机会。正如教育专家钱梦龙说的:“注入式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大敌,至今却没有绝迹。”所以,寻求适应这套教材特点的教法,向课堂要质量,是我始终较为重视的一个问题。为此,在课堂
期刊
要想搞好化学教学,就要在有效教学上下功夫,向最短的时间要效益,启用所有能够启动并且有益于教学的手段。化学教学,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今社会,人们对化学的需求更加迫切,搞好化学教学迫不及待。  新课程理念下化学的有效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采取兴趣化教学。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期刊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能让学生从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合理应用探究性学习方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探究性教学模式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