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人生的镜像投射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le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张爱玲将其真实人生与金钱的纠葛不自觉地投射到短篇小说集《传奇》的金钱书写当中。经历了沦陷区上海飞涨的物价造成的物资短缺以及在返沪之前经历过港战的张爱玲能敏锐地觉察到物价起伏背后潜藏的社会动乱和人们内心的惶惑不安,这使得《传奇》中具体数字的金钱书写频频指向物价。与双亲因金钱失和造成的心灵创伤使得《传奇》文本中屡次出现因金钱暴露自私本性的父母形象。喜爱物质和都市文明的张爱玲将这种特质赋予笔下的女性主人公,这使得金钱在《传奇》文本中对于女性情感选择有重要推力。
  关键词:《传奇》 金钱 投射 缘起
  一、物价飞涨与惶惑不安
  从表现形式来看,《传奇》中的金钱书写常以精确的数字直接显现,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但是这背景着重呈现的是1937年上海沦陷后,普通人所遭遇的物价飞涨和经济紧张的困窘局面。比如《留情》中,敦凤给杨老太太说如今“栗子论颗卖”a;《桂花蒸·阿小悲秋》中丁阿小在沦陷区的上海做保姆“三千块钱一个月,光是吃也不够”b;相比普通人,1943年底已经成为上海滩最红作家的张爱玲即使稿费丰厚,但在飞涨的物价面前也不值一提。上海的物价“以1936年为基期,从1937年6月的115.0上涨至1945年8月的9740247.7,即上涨约84800倍,其中以米价而论,从1937年6月的11.3元涨至1945年8月的150万元,即上涨约132700倍,比物价指数还要高出50%以上”c。笔名为啼红的作者在小报上发表文章,“《天地》月刊与贵族血统之女作家一人有约, 月致酬五千金, 而女作家供给《天地》之稿, 则平均每期总不出五千字 (闻《天地》稿挤而篇幅有限,编者不欲多刊长稿) ,是千字之酬已逾千金”d。 若将稿费与物价对比,千金之酬也难抵万元米价。飞涨的物价给张爱玲的实际生活也造成了困扰,1943年12月的《天地》月刊第三期刊载了她的一篇文章《公寓生活记趣》,此文开篇便说:“……自从煤贵了之后,热水汀早成了纯粹的装饰品。”e
  张爱玲在《传奇》中书写的金钱形式多次指向高物价不仅因为她在沦陷区的确遭受了物价飞涨,降低了生活质量。在返沪之前经历过港战的张爱玲,也敏锐地觉察到物价飞涨导致了普通人的惶惑不安。《桂花蒸阿小悲秋》中的丁阿小难以承受孩子的教育支出,“学费加得不得了,此外这样那样许多花头,单只做手工,红绿纸金纸买起来就吓人”f。《等》一文中童太太费尽心思花钱将丈夫从监狱救出,但是她的丈夫却说:“谁叫你救我出来?拿钱不当钱,花了这么些,我在里面蛮好的。”g社会的经济状况是政治现状的直接反应,飞涨的物价之下涌动的是时局动乱的暗流,时人愿意待在监狱,都比在这世道快活。张爱玲之所以对社会的失序感和潜藏的危机感有敏锐的直觉,这与她于1941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就读时,恰好经历了港战不无关系,宋明炜曾论:“至于这场战争在她心理上的影响,整整一本《传奇》,哪一篇小说都脱不掉它的影响。”h张爱玲在《烬余录》一篇中记叙了自己在“围城”十几日的遭遇:防空洞总挤满了人,历史教授佛朗士被枪杀,各处的防空机关只忙着争柴争米来喂养手下,而她“接连两天什么都没吃,飘飘然去上工”i。在经历过朝不保夕的恐惧后,张爱玲选择从充满烟火气的日常生活中寻求慰藉,“我记得香港陷落后我们怎样满街的找寻冰淇淋和嘴唇膏。我们撞进每一家吃食店去问可有冰淇淋……”! 0丰盈的物质生活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保障,是在乱世中的踏实之物,能抚慰心灵的创伤。而彼时上海虽未发生激烈的炮火,但世道早已混乱不堪。《传奇》中具象的金钱数字显示的物价飞涨只是表象的能指(signifier),以此角度投射乱世中的人心才是真正的所指(signified),这也是张爱玲日常叙述的技巧。她并不似大多数写实小说将沦陷区上海的背景大肆渲染,甚至变成前景,她只是强调这背景中的物价,由此建构一个历史背景下普通人的“传奇”。
  二、自私双亲与内心创伤
  从具体作用来看,《传奇》中人物鲜明的形象离不开金钱话语的塑造和推动。金钱的力量常作用于主人公的双亲,对于金钱的算计暴露了他们自私自利的本质,与其光鲜的表面截然相反,丑父惡母形象跃然纸上。《茉莉香片》中聂传庆的父亲聂介臣整日与后母卧在烟榻前抽大烟,在烟榻上询问儿子有没有交学费后,与后母一唱一和,不仅说“没那个闲钱”给传庆请家庭教师补习英文,还用金钱对传庆进行精神打击;《花凋》中川嫦的父亲郑先生表面上是一个“带点名士派”的人,但是他不愿给女儿上学投资,自己却过着体面、有鸦片有女人的生活。张爱玲笔下父亲的形象与其父张志沂有高度重合之处,张志沂是晚清遗少,原本依靠祖上的遗产可衣食无忧,但由于喝花酒抽大烟导致经济紧张。张爱玲与张志沂因金钱所起的冲突与文本中父亲与子女因金钱所起的矛盾也有众多契合之处。张爱玲向张志沂要学费得不到回应,产生冲突时打女儿,在张爱玲病重时父亲也不管不顾,这些往事都被张爱玲记录在《童言无忌》《私语》两篇散文中,内容翔实,细节明晰。《童言无忌》中张爱玲直言不讳地表示自己对于金钱的喜爱以及享受金钱自给自足的乐趣,她解释这其中的原因:“也许因为这于我还是新鲜的事,我不能够忘记小时候怎样向父亲要钱去付钢琴教师的薪水。我立在烟铺眼前,许久,许久,得不到回答。”! 1张爱玲使用了“我不能够忘记”这样的字眼来描绘向父亲要钱却许久得不到回应的尴尬场面,可见这件事对自尊敏感的张爱玲来说影响之深。张爱玲的弟弟张子静的回忆录写道:“坚持我姐姐日后的教育问题——要进什么学校——都需先征求她的同意,教育费用则仍由我父亲承担。”! 2但张爱玲在1937年从圣玛利亚毕业后提出想要出国留学的想法被父亲拒绝了,再加上继母的挑拨,引得张父对其大打出手。关于被打的前后经过张爱玲在《私语》里详细描述过,她被父亲囚禁在家,准备逃跑时却生了严重的痢疾,张父也不肯为她请医生。张父之所以拒绝让张爱玲出国留学,根本原因还是经济拮据,“父亲那时的经济状况还没有转坏,但他和后母日常吸鸦片的开支太多,舍不得拿出一大笔钱让姐姐出国”! 3。
其他文献
摘 要: 《三国演义》中插入了许多诗词,基本体现了中国古典小说运用诗词的特点:体裁多样,兼容性强;来源多样,趣味性强;作用多样,表现力强;原因多样,求生欲强。本文以《三国演义》为例,分析了古典小说运用诗词的体裁、来源、作用以及深层次原因。  关键词:三国演义 古典小说 插入诗词 特点  中国古典小说中运用了许多诗词,很具有代表性的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窥《三国演义》诗词这一斑,
我的妈妈是克朗梅尔学校的校长。她是镇子上最受尊敬的人之一。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妈妈就告诉我,海军军装是世界上最英俊帅气的服装。因为我的外祖父就是一名海军,她从小就看着她的父亲也就是我的外祖父穿着那样的军装。不过,我的外祖父在对抗纳粹的战争中牺牲了。   妈妈一直在镇上的安德鲁裁缝师那里,为我定制海军军装。除了海军军装以外,我没有任何别的衣服。我的同学们经常会取笑我,但我会非常自豪
摘 要: 《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孙权不同的用人策略对其事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三人无疑是三国乱世中的成功者,知人善任无疑是其共同点,但由于出身、政治资本等方面的不同,三人在用人策略上又呈现出不同的特色。本文旨在通过对《三国演义》中曹操之法、刘备之义、孙权之情等用人策略的分析,希望能够对其成败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用人策略 法 义 情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猇亭之战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色
摘 要:王二作为王小波一系列小说的叙述者、主人公,既是推动故事发展的文本角色,还承载了王小波的精神探索。本文从立体把握、平面分析的角度,对《时代三部曲》中的一系列“王二”形象进行了细致的叙述和分析,从而深入到这些“王二”共同的精神家园——自由图腾,进而探讨了王小波的自由观。  关键词:王小波 王二 自由图腾  在我国流派纷纭的当代文坛中,王小波是一位难得的小说家,他不属于哪一个创作群体。他以个性张
摘要: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的时间生活发现,许多诗歌将古人的时间生活诗意传承,其中《咏廿四气诗》将二十四节气的物候特征以诗歌的形式呈现,在每一节气诗中将天时、物候与古人应时进行的仪式、信仰、生产与生活融入诗意生活表达,应时而生、顺时而动,体现了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通过节气与节时来调适生产与生活。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 节气诗 物候 时间生活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
摘 要:《 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作为名著导读课,教师通过了解学情、挖掘文本价值、指教学习方法等教学策略,不断激兴、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真正走进名著阅读的大门。  关键词:名著阅读 《 西游记》 兴趣  名著阅读一直是语文教师在课程上不断探索的内容,根据《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摘要:陈勇在《华人的旧金山》一书中以1850年到1943年的旧金山华人社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大量的中英文材料,从华人自身而非西方人的视角出发考察了旧金山华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陈勇的观点和论述无疑对我们了解早期华人社会具有很大启发,但他为了破除西方社会长期以来对于华人社区的偏见和歧视所做的努力,使他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华人社区内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可谓本书的一大遗憾。  关键词:旧金山 早期 华人社会 
摘 要: 美国近现代黑人的独立意识觉醒对南方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因此,迪尔西作为文本最重要的黑人形象,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里通过探索迪尔西两方面形象在文本中的体现,进一步阐释迪尔西的完美人形象与基督原型的意义。  关键词:《喧哗与骚动》 迪尔西 人物形象 象征  《喧哗与骚动》不仅仅是福克纳“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重要作品,还是现代主义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叙述的是一个南方家族日益没落的现代悲剧。
摘 要:因大众传媒速食时代下,导演李安突破传统电影叙事的重重阻碍,以技术革新重新缔造了电影数码时代的拍摄手法。这不仅仅是电影炫技,而是胶片与数码的一场无硝烟战争,这必然是电影艺术的一次里程碑。本文将从传统与潮流的博弈及哲学叙事外壳下的美学技术核心来探究李安新片所造成口碑两极分化的原因,以及李安作为技术先行者遭遇的困境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技术叙事 传统与潮流 哲学叙事 新美学  《双子杀手》 一
摘 要:话剧《千古一圣王阳明》聚焦了王阳明从狂狷少年到心学宗师的成圣历程。在剧中,少年王阳明立志成为儒家的圣贤人物,俨然一个狂狷少年,自然被严厉的父亲斥为狂生。同时,王阳明心系苍生,不畏权贵,剿匪平乱,俨然一个知行合一的大丈夫。在思想上,王阳明始则服膺于朱熹,后摆脱程朱理学的禁锢,终成心学的一代宗师。  关键词:“阳明戏” 狂生 知行合一 致良知  绍兴文理学院今天剧社的原创历史话剧《千古一圣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