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仿真技术在“液压传动”课程实验中的应用

来源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dy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构建实验教学相关的虚拟仿真平台,使学生在虚拟场景下开展实验设计和操作,解决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实验场地和设备仪器的限制等问题.以“液压传动”课程中的液压缸方向控制回路为例,说明液压系统虚拟仿真实验的模型建立和仿真教学的实践过程,虚拟仿真技术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实践条件,提升了实验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针对目前能源动力类工科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现状,将翻转课堂结合任务小组的教学模式引入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并以“热力发电厂”课程为例,对改革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高年级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索和尝试.通过调查问卷和试卷考核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翻转课堂结合任务小组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背景,简要分析了“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的现状,对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依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及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要求,结合目前的网络授课模式,对“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对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进行了革新,以适应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为打破“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理论与实验时空分离的壁垒,解决学生实践机会少、动手能力差的问题,基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提出“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将理论、仿真、实践紧密结合,分为课前引导、课堂理论教学、课堂仿真演示、课后实践、网络分享“五位一体”教学环节.经试点,该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对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工作的载体,在打造金课的过程中,合理进行教学活动设计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以“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为例,分析教学过程中的要点,对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混合式教学活动设计进行研究.
面对远程虚拟仿真实验课程的不断推广与普及,为响应“新工科”建设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基于FPGA技术与网络信息技术的扩展应用,建设了一整套能够对远程实验教学实现全过程一体化管理的平台.该平台的应用打破了以往实验课程对线下教学的强烈依赖,对实验教学的远程在线教育发展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目标的达成是实现毕业要求及培养目标的基础.以“计算机绘图基础”课程为例,从毕业要求指标点入手,制定了明确的课程目标,设定了优化的教学内容,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构建了科学的考核体系,制定了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方案,并提出了持续性改进措施.实践结果表明,改革后的课程教学体系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并改善人才培养质量.
CDIO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CDIO模式及应用型本科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提出基于CDIO模式的能力大纲及实现途径,全面推进能力培养和全过程咨询服务,结合工程造价专业的岗位需求,将课程体系与岗位需求进行有效衔接,将教学目标的应用阶段与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进行匹配,提出工程造价专业应注重BIM全过程应用能力培养.
在对“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后,提出了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和前沿理论技术来扩充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媒体、黑板板书、学生实时练习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易学、易懂;同时,采用创新性课程设计,激励学生以团队协同合作的方式自主学习,提升解决复杂PLC设计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实验教学过程的深入研究,对实验教学大纲进行了重新设计,使其能够支撑起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重任.以“数据结构实验”课程为例,介绍了实验教学大纲的组成部分,详细阐述了实验教学目标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各指标点的支撑情况,以及实验项目、考核方式与实验教学目标之间的对应关系.实验教学大纲的设计探索突出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而今我们已然迈入2022年,《高中数理化》杂志也走进了创刊以来的第30个年头.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们谨向多年来给予杂志关心和支持的教学专家、编委、审稿人、作者、编者,以及广大读者和相关社会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祝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