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段话是东方友谊食品配送公司副总经理袁浩宗在一次沙龙上的发言。笔者被其中的“简单”、“简化”、“简捷”牵引着,对这个小伙子进行子一次深入访谈。
承诺,就不能灵活
2004年刚刚升任副处长不久,一张新的调令又把他调到了东方友谊食品配送公司任副总经理,同时兼任冷链物流事业部经理,上岗之前,董事长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冷链物流在中国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它将成为北京二商集团未来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你一定要干出成绩。”带着领导的信任和重托,袁浩宗走上了艰难的创业路。
冷链物流事业部属于第三方物流的运作模式,业务拓展需要向上下游延伸,但由于市场对第三方物流认知不足,使得业务拓展速度缓慢。袁浩宗带着事业部的几名业务员拜访了几十家客户,也没有一家愿意把冷链物流交给他们做,袁浩宗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没有赢得客户足够的信任,他开始对谈判方案进行调整,一方面通过细致算帐,用数字让客户了解第三方物流服务可以使企业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充实对客户的服务承诺,用真诚建立客户的信任。方案调整后不久,终于谈成了第一笔业务。自此,业务拓展进入快速增长期,四年时间里,配送收入增长到了1000多万元。并在业内赢得了较高的声誉。
随着业务的拓展,许多新的考验也随之来临,当时中国的冷链物流市场正处于发展初期,国家没有出台相应的标准,各企业都是自行运作。一些企业为了节省制冷机燃油,随意提高冷库和冷藏车内的温度,甚至自欺欺人地把温度表安装在冷风出口处。在这种温度条件下的食品,外表看无大变化,但生化指标、营养成分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比如,市场上有的荔枝看起来很新鲜,但吃到嘴里的味道却有些怪异,这往往就是在贮藏运输过程中温度出现了问题。为了对客户负责、对消费者负责,袁浩宗坚决杜绝这种投机取巧的做法。尽管有些客户对货物温度要求不严,有的根本就不检测,但他们依然坚持全程制冷,宁肯成本高些、利润低些,也要保证服务的高质量。另外,他们还发现过这样一种情况,就是有的供应商送来的货物不符合温度要求,遇到这种情况,物流事业部都会将货物重新冷却后再运给客户。而一日客户认为货物出了问题,供应商往往就会把责任推到冷链物流事业部头上。为此,他们吃了几次“哑巴亏”,也支出了一定的赔偿费用。不少员工对袁浩宗的这些做法很不理解,认为应当“灵活”些,不要太“教条”。
面对内外双重压力,袁浩宗对员工们说,一方面,我们对客户有过承诺,正所谓一诺千金。这是做企业的起码标准。另一方面,做为一个人,不仅要忠诚于自己的企业,还要忠诚于自己的职业精神。如果不能保证食品在我们手里不出问题,那么老百姓还敢吃吗?供应商发生的问题。我们要通过完善合同来避免,但是不管过去还是将来,只要是做出的承诺,就要无条件地兑现,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们企业的信誉,没有信誉我们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
“游”出来的个性
其实,对于袁浩宗来说,他这种执着的性格从小就养成了。他说他小时候就不爱说话,不怎么爱笑,一旦喜欢上某件事情,就会一直做到自己满意才肯放手。他是在江边长大的,不到十岁时,就爱跟着人家的船走出很远,然后自己再游回来。他的胆子随着船走的距离逐渐变大,有时被带到几十公里以外,往回游时已经筋疲力尽了,但他总是坚持战胜自己,也许就是这种性格,给他的事业之路涂上了与众不同的色彩。
由于工作出色,领导又交给他一项更重的任务,兼任公司最大的资产——西南郊食品冷冻厂的总经理,这样他就是一肩挑三职了。一些人对此有疑虑,这么繁重的任务,这么复杂的局面,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担得起来吗?不善言辞的袁浩宗暗下决心,要用实际行动消除大家的担心。
西南郊食品冷冻厂是个国有企业,职工们对于改革和市场竞争缺乏足够的承受力。袁浩宗到任不久,进行了大力度的机构调整,压缩后勤服务部门,充实市场和客户服务部门,一些人担心自己的利益受到影响,通过各种渠道请他予以“关照”。他一点儿没松口,坚决按照领导班子会通过的方案办,由于组织周密,宣传到位,执行严格,涉及一半以上人员的机构调整进行得平稳顺利。虽然“得罪”了一些人,但是广大职工却由此对企业增强了信心和信任。
紧接着,袁浩宗不断创新,持续改善,实现了经营方面的两大突破:一是将延伸服务培植成为冷库营收新的增长点,2008年延伸服务收入比上年增长113.7%,占全年营业总收入增长额的51.7%。二是创建了运输部,着力拓展市内及外埠的运输业务。在管理上,也同样实现了两大突破:其一,精简非核心岗位人员,提高核心岗位人员的津贴,运转班一线工人的制冷津贴由过去的每月60元调整为240元。其二,提升员工服务意识,提高现场管理水平,对仓储部一线保管人员实施“标杆库”评比活动,获得了客户的充分肯定。
喜欢被点拨的感觉
袁浩宗认为,学习是一条不归路:学的越多,越觉得无知,越觉得恐惧,这就会逼迫你不断地再学习,他是一个以学为乐的人。书对于他来说,有着无限的吸引力。他遇到的许多复杂问题,都是经过书的点拨而变得清晰起來的。他喜欢体味那种被点拨的感觉。他说,唯有学习才能让人紧张烦躁的心逐渐平息下来,才会让人更加客观、冷静地认识自我、感悟人生。
为了保证学习时间不被琐碎的工作和无聊的应酬挤占,他始终保持着简单的人脉关系,很少应酬,不合群,不入流,每年他都会制定严格的学习计划,既学习政策法规,又钻研专业知识。他给自己定的学习指标是:每月至少阅读两本书,每年至少参加两次正规专业培训,每年至少获得一个专业资质证书。他还积极参与内部和外部的物流管理知识授课任务,积极参加专业研讨会和各种类型的沙龙,及时了解最新的专业知识和行业信息,为做好领导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在,袁浩宗感到无比的充实,他对生活和工作永远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境。在当今充满浮躁的社会氛围中,在物流职业经理人这个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岗位上,这个年轻人肯于简单做人,肯于执着做事,实在难能可贵!
承诺,就不能灵活
2004年刚刚升任副处长不久,一张新的调令又把他调到了东方友谊食品配送公司任副总经理,同时兼任冷链物流事业部经理,上岗之前,董事长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冷链物流在中国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它将成为北京二商集团未来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你一定要干出成绩。”带着领导的信任和重托,袁浩宗走上了艰难的创业路。
冷链物流事业部属于第三方物流的运作模式,业务拓展需要向上下游延伸,但由于市场对第三方物流认知不足,使得业务拓展速度缓慢。袁浩宗带着事业部的几名业务员拜访了几十家客户,也没有一家愿意把冷链物流交给他们做,袁浩宗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没有赢得客户足够的信任,他开始对谈判方案进行调整,一方面通过细致算帐,用数字让客户了解第三方物流服务可以使企业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充实对客户的服务承诺,用真诚建立客户的信任。方案调整后不久,终于谈成了第一笔业务。自此,业务拓展进入快速增长期,四年时间里,配送收入增长到了1000多万元。并在业内赢得了较高的声誉。
随着业务的拓展,许多新的考验也随之来临,当时中国的冷链物流市场正处于发展初期,国家没有出台相应的标准,各企业都是自行运作。一些企业为了节省制冷机燃油,随意提高冷库和冷藏车内的温度,甚至自欺欺人地把温度表安装在冷风出口处。在这种温度条件下的食品,外表看无大变化,但生化指标、营养成分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比如,市场上有的荔枝看起来很新鲜,但吃到嘴里的味道却有些怪异,这往往就是在贮藏运输过程中温度出现了问题。为了对客户负责、对消费者负责,袁浩宗坚决杜绝这种投机取巧的做法。尽管有些客户对货物温度要求不严,有的根本就不检测,但他们依然坚持全程制冷,宁肯成本高些、利润低些,也要保证服务的高质量。另外,他们还发现过这样一种情况,就是有的供应商送来的货物不符合温度要求,遇到这种情况,物流事业部都会将货物重新冷却后再运给客户。而一日客户认为货物出了问题,供应商往往就会把责任推到冷链物流事业部头上。为此,他们吃了几次“哑巴亏”,也支出了一定的赔偿费用。不少员工对袁浩宗的这些做法很不理解,认为应当“灵活”些,不要太“教条”。
面对内外双重压力,袁浩宗对员工们说,一方面,我们对客户有过承诺,正所谓一诺千金。这是做企业的起码标准。另一方面,做为一个人,不仅要忠诚于自己的企业,还要忠诚于自己的职业精神。如果不能保证食品在我们手里不出问题,那么老百姓还敢吃吗?供应商发生的问题。我们要通过完善合同来避免,但是不管过去还是将来,只要是做出的承诺,就要无条件地兑现,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们企业的信誉,没有信誉我们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
“游”出来的个性
其实,对于袁浩宗来说,他这种执着的性格从小就养成了。他说他小时候就不爱说话,不怎么爱笑,一旦喜欢上某件事情,就会一直做到自己满意才肯放手。他是在江边长大的,不到十岁时,就爱跟着人家的船走出很远,然后自己再游回来。他的胆子随着船走的距离逐渐变大,有时被带到几十公里以外,往回游时已经筋疲力尽了,但他总是坚持战胜自己,也许就是这种性格,给他的事业之路涂上了与众不同的色彩。
由于工作出色,领导又交给他一项更重的任务,兼任公司最大的资产——西南郊食品冷冻厂的总经理,这样他就是一肩挑三职了。一些人对此有疑虑,这么繁重的任务,这么复杂的局面,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担得起来吗?不善言辞的袁浩宗暗下决心,要用实际行动消除大家的担心。
西南郊食品冷冻厂是个国有企业,职工们对于改革和市场竞争缺乏足够的承受力。袁浩宗到任不久,进行了大力度的机构调整,压缩后勤服务部门,充实市场和客户服务部门,一些人担心自己的利益受到影响,通过各种渠道请他予以“关照”。他一点儿没松口,坚决按照领导班子会通过的方案办,由于组织周密,宣传到位,执行严格,涉及一半以上人员的机构调整进行得平稳顺利。虽然“得罪”了一些人,但是广大职工却由此对企业增强了信心和信任。
紧接着,袁浩宗不断创新,持续改善,实现了经营方面的两大突破:一是将延伸服务培植成为冷库营收新的增长点,2008年延伸服务收入比上年增长113.7%,占全年营业总收入增长额的51.7%。二是创建了运输部,着力拓展市内及外埠的运输业务。在管理上,也同样实现了两大突破:其一,精简非核心岗位人员,提高核心岗位人员的津贴,运转班一线工人的制冷津贴由过去的每月60元调整为240元。其二,提升员工服务意识,提高现场管理水平,对仓储部一线保管人员实施“标杆库”评比活动,获得了客户的充分肯定。
喜欢被点拨的感觉
袁浩宗认为,学习是一条不归路:学的越多,越觉得无知,越觉得恐惧,这就会逼迫你不断地再学习,他是一个以学为乐的人。书对于他来说,有着无限的吸引力。他遇到的许多复杂问题,都是经过书的点拨而变得清晰起來的。他喜欢体味那种被点拨的感觉。他说,唯有学习才能让人紧张烦躁的心逐渐平息下来,才会让人更加客观、冷静地认识自我、感悟人生。
为了保证学习时间不被琐碎的工作和无聊的应酬挤占,他始终保持着简单的人脉关系,很少应酬,不合群,不入流,每年他都会制定严格的学习计划,既学习政策法规,又钻研专业知识。他给自己定的学习指标是:每月至少阅读两本书,每年至少参加两次正规专业培训,每年至少获得一个专业资质证书。他还积极参与内部和外部的物流管理知识授课任务,积极参加专业研讨会和各种类型的沙龙,及时了解最新的专业知识和行业信息,为做好领导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在,袁浩宗感到无比的充实,他对生活和工作永远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境。在当今充满浮躁的社会氛围中,在物流职业经理人这个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岗位上,这个年轻人肯于简单做人,肯于执着做事,实在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