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增升 “80后”的砚雕时光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d_pacif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的柳公权在他的《砚论》中说:蓄砚以青州为第一,绛州次之,后始论端、歙。红丝砚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以山东天然的红丝石为原料制作的石砚,早在唐宋即负盛名誉为诸砚之首。说红丝,不能不说到一个人,他就是第一届中华砚雕师——齐增升。质朴、勤奋、为人热情,这是齐增升给记者的第一感觉。他始终笑着,谈起自己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故事。
  30岁前,齐增升已在全国各地的砚雕比赛中拿下了数个大小奖项。他吸纳了中国众砚雕艺之长,将青州红丝砚雕刻技艺浓墨重彩地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成为历年来中华砚雕选拔大赛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佼佼者。
  作为一名年轻的砚雕师,齐增升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砚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一脉,理应得到当今文化艺术界的推广和弘扬,我们作为砚界的一份子,更应该竭尽全力为推动砚文化之發展尽最大努力。”
  年轻的中华砚雕师
  在2014年“立根杯”第一届中华砚雕师的评选中,齐增升从众多优秀的砚雕师中脱颖而出,获得第一届“中华砚雕师”称号。一时间,圈内所有眼光都聚集到这名年轻的砚雕师身上。
  他喜欢把自己的想法用砚去表达,把自己对砚雕的理解以及对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的理解都融汇到每一个作品当中。人生如砚,对于齐增升来说,一方小小的砚台就是他心中广阔的天地,包含万物,容纳众生。宇宙乾坤皆可窥见于这一方一寸之间。
  齐增升的砚雕创作方面从青州红丝砚入手,逐步拓展至鲁砚的其他砚种及端砚、歙砚等,并一直致力于强调作品的原创性和时代感。在研习砚雕艺术的同时,齐增升依然坚持读诗书,研习中国传统文化。为了使砚雕有所创新发展,他忙里偷闲,一边学习古诗词、传统书画,一边设计图案、精心雕刻。
  “说到个人风格,我在很大程度上受吴笠谷老师的影响,许多制砚理念和专业技巧也来自于老师的教诲和点拨。再者,因为自己从小习画,对中国古代艺术史及各时代的艺术风格也略有了解。在制砚过程中自然会把一些画理融入其中,以画意入砚,这样一来一些作品就会显得更有深度和内涵。”
  对于绝大多数砚雕师来说,困扰他们前进的可能并不是刀工,而是设计。好的设计思路、不拘于形式的雕刻用刀、不流于俗套的创作题材能让一件作品显得更加吸引眼球、熠熠夺目。齐增升的砚雕风格就是如此,大胆、活泼、奔放、含蓄,运用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的手法因材施艺,其刻画的人物形象形神兼备、山川河流灵气十足,表达的故事题材丰富多样,刻刀下的每一件事物无不栩栩如生。
  寒来暑往,付出就会有回报,坚持自学的他渐渐有了一些成果,他创作的砚雕作品开始在外展出、获奖,进而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2013年6月15日,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华砚文化发展联合会在北京武青会议中心组织举行了2013年精品砚台评选活动。齐增升的一方砚雕作品“东方红”砚被评为金奖。
  “之所以起名为‘东方红’,是因为2013年恰逢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我精心准备了这方作品以纪念伟大领袖。再者,我一直认为艺术当随时代,砚艺也应如此。在创作之初就必须与当下的时代背景、文化结合起来,使之服务于当代。”齐增升说。
  前一段时间,齐增升又以鲁砚中的徐公石为原料,为河南圣道集团创作了一方名为“华夏同根,共圆中国梦”的砚雕作品。此作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为创作灵感,以“减地法”精雕出砚石通体的“筋脉”如老树盘根,血脉相连,正面开圆形素池,简约大气且不失实用。此砚在今年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砚文化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精品砚台评选中也得到评委大师们的一致认可,并荣获金奖。
  与砚结下不解之缘
  眉清目秀、形象帅气的齐增升,接触砚雕的时间并不算长,而成名却较早,这让人不得不承认,他对砚雕有一种特殊的天赋。
  山东是齐鲁之邦,文化源远流长。境内所产砚石,品类繁多;琢砚工艺,素有“齐笔鲁砚”之美誉。1986年,齐增升出生于齐鲁之邦的一个书香之家,受家庭环境的熏陶,自幼喜读诗书,一直痴迷于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学习和探究。“这也是后来接触砚雕艺术后不能自拔的原因。”齐增升笑道。
  问及何时与砚雕结缘,齐增升向记者讲述了那段有趣的故事。时间回到2011年,身边的很多朋友知道他平时喜欢写写画画,整天与笔墨纸砚打交道,一位朋友从古都青州带来了一块红丝石送给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他当时用篆刻刀小心翼翼地刻了一方砚台,砚雕生涯中的第一件作品就这样诞生了。砚雕完成后,拿给朋友赏玩,没想到第一次雕刻砚台就得到了朋友们的一致好评。
  “朋友的称赞和鼓励极大增加了我对这种艺术形式的兴趣。”回忆当时的场景,仿佛历历在目,他的脸上浮现出笑容。于是,从这么一块小小的石头开始,齐增升一脚踏入了砚雕艺术的大门。
  和许多砚雕师一样,其实在正式接触砚雕之前,齐增升也从事过许多其他与雕刻、雕塑相关的职业,包括模具设计、玻璃雕刻、木雕等,但这些大都是个人的业余爱好,并未深入到这个领域中。而自从与砚雕结缘以后,他发现砚雕是一门综合艺术,诗、书、画、印、刻等都囊括在内,创作起来感觉自己之前所积累的知识远不够用。另外,在资源方面品种多样,各有特点,也是让他沉迷于砚雕的原因。“砚雕做起来相当具有挑战性,可以充分体会到创作的乐趣,并且这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创作,再学习的过程。”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齐增升学艺生涯中,令他感触最深的是,砚雕制作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一开始做砚时,最难的就是对砚本身缺乏深刻的认识,概念很模糊。”回忆自己刚开始学习砚雕的那段时光,他不禁感慨颇深。那时,他只知道在雕工上下功夫,而忽略了“砚之为砚”的制砚理念。面对自己在学习砚雕中遇到的诸多困难,齐增升并没放弃,而是通过不断向各位老师前辈们的请教以及与砚界同行的交流,逐渐加深了自己对砚的更深层次的认识。
  在进行砚雕创作之余,齐增升喜欢约上几位圈中好友在家中小坐,畅聊对砚雕的诸多感悟,分享各自的创作心得。“每稍有所得,便怡然自乐。”通过与砚友切磋技艺,开阔了自己的视野。   “在长期的砚雕生涯中,有很多人对我产生过比较大的影响,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当属吴笠谷老师。”谈及自己的恩师,齐增升的眼中充满敬重,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识砚坯,造砚形,从设计到操刀雕刻,从一般雕刻到因材施艺地创作作品,齐增升跟随恩师流连于传统砚雕的海洋里。自从有幸拜著名砚学家吴笠谷为师后,通过与老师的交流和学习,他认识到传统砚学的博大精深,在砚雕中的一招一式都需要靠平时的积累和不断的感悟才能做好,只有“通文史,精六艺”才能创作出好的砚雕作品。
  在学习的过程中,齐增升注意到,吳笠谷老师生在创作时必有感而发,轻易不动刀,动刀则必成佳品,让人叹为观止。其砚堂砚池结合巧妙,雕工不露痕迹,浑然天成且极具文人气。“通过揣摩吴笠谷老师的作品和创作理念,我意识到要想做好一名真正的砚雕艺术家,必须要有极强的专业素质和相当深厚的艺术涵养,才能在砚雕这一传统艺术门类中有所成就。”齐增升向记者说道。
  “在当今砚界,除了授业恩师吴笠谷外,鲁砚泰斗刘克唐、姜书璞老前辈,还有歙砚的胡中泰、王耀、海派的李铁民老师等,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我。他们都是我们‘80后’制砚者们应该努力学习和传承的砚界楷模。”
  “他们有的与我携手并进,有的给予我无私的帮助,有的给我指明了方向。”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多兄弟和老前辈的支持与鼓励,他才能一路坚持下来,离梦想越来越近。
  齐增升取得今日的成就与家人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从家庭角度来说,我从业至今,我的家人不管从经济上还是精神上一直显示出了莫大的包容和一如既往的支持。有些时候我看好几方砚料都是几千上万甚至十几万的价格,为了能做出好砚,也经常是倾一家之财力去买下来。”父母时常在经济上帮助他,而妻子也为了帮他圆“砚台梦”做出了很大牺牲。“这一点有时想来也的确深感愧疚。”
  “80后”的砚文化传承
  在当今这样一个充斥金钱与物欲的社会,致力于砚雕创作的齐增升,一直在为“砚”做事,甘做“砚”事,沉醉和痴迷于砚文化中,浑然忘我。
  一次在雕刻之余,齐增升偶然翻出了当年初学砚雕时的练刀之作。虽然当时的手法还有些生硬和稚嫩,但却是用心之作,未计工本,现在看来反而有些古雅率真。后来学得多了,懂得多了,反而感觉自己的作品多了些“取巧”,少了些“本真”,便以此自勉,以求不忘初心。
  “在我看来,一方好的砚台首先要有好的石质,这是先决条件。其次是立意,立意高远的作品如同一个人拥有高尚的品格,是值得别人尊重的。再者就是雕工,好立意、好思想最终都要通过雕工体现出来。还有用,砚台之所以被创造出来,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它具有实用的功能,这是它的本质。尽管在当代其功能已经淡化,但实用才是一方砚台是否为砚的标志。”所以齐增升认为在砚雕过程中“质,意,工,用”这四点是最主要的,而除了“质”是砚雕者们无法改变的因素外,其他几点水平的高低则直接决定了一方砚台作品价值的大小。
  因为刚刚迈进砚台领域不久,还处在学习充电的过程,齐增升自认为对砚的概念理解得还不够深刻,在制砚过程中对于砚堂与砚池的把握还不到位。“总之,在浩渺无际的砚学之路上,我仅仅算是长征路上迈出了第一步吧。”
  “砚雕作为一门传统艺术,他的特殊性在于当代‘用与不用,砚之为砚’这个问题上。”客观来说,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砚的实用功能已逐步退化。正因如此,它的价值也有所转变。现在已经从古代的实用器转向了收藏品,当代人对砚的需求也与古人有了很大差异。“我认为当代砚雕创作关键一点就在于,我们既要保持传统砚雕中‘以用为上’的制砚理念,又要结合当代审美观,创作出符合当代人审美需求作品。”
  对于已经把弘扬砚文化奉为终身事业的齐增升来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练习,融会贯通,入古出今。以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艺,为砚文化的发展和推动尽一份力量,为砚雕艺术的传承尽一份义务。尤其是在鲁砚的创作方面,以石可先生提出的“天人合一,物我两忘”为最高境界的制砚理念为目标,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 李菡丹
其他文献
本文从出逃与追寻的角度对劳伦斯主要长篇小说中的出逃主题进行梳理和解读,以劳伦斯漂泊与出逃的人生历程以及断裂的时代背景为切入点,通过追寻个体完整性,和谐两性关系,社会性拯
根据水驱开发调整阶段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变化关系曲线三段式的特点 ,给出了S +ΔER 含水率预测分析方法 .利用该方法预测了萨中开发区“十五”期间的含水变化趋势 .进入“十五
现代水墨青花是在传统青花装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陶瓷绘画艺术,与时代的主流国画艺术相结合互相影响。青年陶瓷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更多地汲取了现代中国水墨画的主流审美
根据对某电厂采用天然气再燃技术进行低氮改造220 t/h煤粉炉的热态工业试验,研究炉膛氧量、再燃量、停留时间、配风方式等运行因素对再燃还原NOx效果的影响,并与前人的研究成
期刊
@@
介绍了注水泥工具———翻转板式水力振荡套管鞋的结构和产生振动的基本原理 ,给出了水力脉冲振动注水泥固井技术的现场试验方法 .在大庆油田、南阳油田的现场应用结果表明 :
本文主要从文化殖民的角度对夏洛蒂的小说《简·爱》、《谢利》、《维莱特》和《教师》进行全面、细致的解读,以此来揭示她的小说文化殖民性。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导
作为前南斯拉夫电影的代表人物之一,埃米尔?库斯图里卡自1980年代初开始其电影生涯以来,凭借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和人文关怀的电影作品,奠定了在欧洲影坛的重要地位,也引起了国际
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一直是人类的追求。在为美化人生服务方面,美学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景观美学作为美学的一个分支,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写作的目的,是从学
对一台700 MW四角切圆煤粉锅炉低NOx燃烧改造前后开展了多工况炉内流动、燃烧、传热与污染物排放特性的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测量值符合良好。数值模拟与实际运行结果都表明:
期刊
@@
基于带有回归单元的Elman神经网络对腈纶生产中的加热器进行建模,采用一种带惯性项的动态反向传播学习算法,克服了通常的动态BP算法振荡和收敛速度慢的弱点. 实例表明,利用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