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整体自显影定量技术开展的单多次给药后大鼠组织分布比较研究

来源 :中国新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整体自显影定量技术(QWBA),比较单次和重复多次给药后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情况,以指导人体放射性物质平衡试验设计.方法:按15 mg ? kg-1剂量,分别灌胃给予雄性Long-Evans(LE)大鼠0,7和14次的非放射性标记药物VPS-01(qd)24h后单次灌胃给予100 μCi/15 mg?kg-1的[14C]VPS-01(分别定义为0+1,7+1和14+1给药组);于给予放射性标记药物后的3,24,168和504 h每组处死1只大鼠,收集尸体并立即冷冻.使用大型冰冻切片机(Leica CM3600 XP)切片,适当处理后使用磷显像技术获得切片中各组织和感兴趣区域的放射性强度.结果:采用3种不同方式给药后总放射性均广泛分布于各组织中,VPS-01和/或其相关代谢产物与黑色素存在结合的现象.与0+1给药组比,7+1给药组中大鼠各组织放射性浓度及暴露量均显著降低;据大鼠组织暴露量估算的人体单次口服[14C]VPS-01可给予的最大放射性剂量从61.6增加到611 μCi.14+1给药组大鼠的组织放射性浓度和暴露量更低,但与7+1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具有组织共价结合导致体内消除缓慢的药物在物质平衡试验中易引起人体放射性暴露量高,如先重复给予受试者数次非放射性标记药物,待人体内达到稳态后单次给予14C-标记药物,可显著降低受试者辐射暴露、加大人体放射性剂量可选择范围并增加循环血液中放射性浓度而易于代谢产物的鉴定.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质谱(LC-MS)法测定塞来昔布中对肼基苯磺酰胺(SHH)和对甲苯腙基苯磺酰胺(MAP)2个苯肼类基因毒性杂质.方法:采用Thermo BDS Hypersil C18(100 mm ×4.6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