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学”的探讨与实践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以人为本,对教师来说,也就是以学生为本。老师必备的素质就是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学生的情感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面对思想各异、性格不同的学生,处理他们因人而异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没有一颗真正关爱他们的心,就很容易流于简单化;或者是你的千篇一律,道貌岸然;或者就是他们层出不穷的“花样”将你拉入无底的深渊,使你疲于奔波。
  关键词:树立理想 投其所好 倾注爱心 讲究方法
  
  我觉得要使一个班级不断前进,应该把自己真正融入学生中间去,多理解他们,体会他们,使他们愿意与你交流,把你当作好朋友,只有架起情感这座桥梁,才能将复杂的教育变为坦途。在“情感教学”上,我比较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树立理想,铸起情感钢索
  当代的中学生普遍生活在一个现代的、开放的、安逸的社会环境中,物质生活比较优越,没有经历过社会与生活的磨炼,这就促使他们养成了只强调个人理想,只追求个人利益、追求物质享受、崇尚名牌吃穿,忽略了作为一个学生在校学习的真正目的与奋斗的理想,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老师、更对不起自己。
  学生,他就像教师手中的风筝,教师总是希望他们飞得更高、更远。理想,她犹如浩瀚海洋中的灯塔,为人们指明前进的方向。在同样艰苦的条件下,有的人萎靡不振、虚度光阴;有的人却能持之以恒、勇往直前,这就是理想和意志在起作用。只有拥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人,才能在人生的沃土上,挥汗耕耘。作为教师,只有使学生树立理想,才能真正铸起情感的钢索,它将支持每一位进取者永不气馁!
  学生喜欢听杰出人物的故事,容易受榜样形象的感染,这是学生的一个心理特点,而杰出人物的一生,本身就是树立崇高理想并为之奋斗的一生。因此,用杰出的榜样来教育学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开展讨论、评比等活动,让他们从这些英雄人物身上,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人生价值。教师就应该采取“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情感管理,培养和建立师生之间相互了解、信任、尊重和友爱的人际关系。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走近学生的心灵深处,理解他们,与他们一起面对存在的问题,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二、投其所好,构建情感支柱
  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是非常强烈的,有了兴趣,就会产生无限的热情和动力;有了兴趣,便如注入了催化剂,它不断地激励学子克服重重困难,去积极探索、去深思熟虑、去开辟智慧发展的道路。中学生的爱好由于所处的年龄和环境的相似,有些方面也非常集中。比如,有些学生喜欢被人认可、喜欢制作发明、热爱运动、酷爱音乐等等。教师在工作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这些爱好和兴趣,为教学创造最好的途径,为教育找到最好的支点。
  每个人也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的,因为赞扬就是对他的肯定。对于中学生们,就更是喜欢被人认可。有的教师为什么总是带着挑剔的眼光去看他们呢?为什么不带着赏识的眼光去看他们呢?要知道学生也有闪光的一面。学生是渴望赏识的,因为它就像生命中的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是不可缺少的。很难想象一个成日被挑剔的人,会不垂头丧气,会有成就感,会认为生命美好,充满信心?我们要培养的是热爱生活,坚毅自信,勇于实现自我的人才。没有赞赏,自信何来?没有自信,谈何成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是要给学生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赞扬,这就是“赏识教育”。她的特点就是注重鼓励学生的每一个优点和长处,让学生充满自信,自我觉醒。对好的学生给予赏识也许不难,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教师不能歧视他们,而是鼓励他们,尽量争取多学一点知识,同时尽可能发掘他们身上的长处,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当他们有任何一点进步,就及时地给予表扬,使他们不至于觉得自己是一无是处。因为他们更需要鼓励,更需要信心。一个信赖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微笑、一句夸奖的话语,都可能带来巨大的效应。爱因斯坦与小板凳的故事人人皆知,我们应当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做那个嘲讽讥笑学生的老师。尊重学生的任何一点成果,就是对他们的一种无形的鞭策,教师在工作中应及时地发掘学生的闪光点予以赏识、鼓励,使他们充满自信,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让表扬和鼓励成为走向成功的催化劑。
  三、倾注爱心,建筑情感基石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连接师生之间的纽带,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得到教师关怀的学生,感受到周围世界的温暖,感受到教师、学校、社会对自己的肯定,因而爱生活、爱集体,对前途充满信心,朝气蓬勃,奋发向上。
  教师在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时,就得威严一些。否则,就会被学生摸透教师的心理。于是,我总摆出威严的架势,使学生望而生畏。可是学生们表现出了情绪低落、不关心班级、不爱参加集体活动、学习不努力等诸多情况。为什么他们会从一个热情开朗的青少年变成一个毫无活力的“老者”呢?我开始找学生来谈心,希望能从中得到答案,但很多学生都不敢说实话,最后我才知道是我的“威力”起到了反作用。如果再不改变现状,那么我们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遥远。想起服务行业的“微笑”服务,我想我何不也来一个微笑服务呢!从此,我用微笑来代替威严,真心实意地和学生交朋友,主动去关心学生们的生活、学习、思想和学生们一起吃饭、聊天。学生犯了错误,我也不像以前那样,板着面孔,将所有的错误罗列到底,而是微笑着从另一个角度,使他从心底里认识自己所犯的错误,用自己的大度,自己对他一如既往的关心来帮助他走出误区。渐渐地,我的身边多了学生的笑声、多了勤奋学习的身影、多了青少年所独有的热情。我认识到微笑的魅力,它不仅使班级恢复了应有的活力,而且也使我多了很多朋友,多了很多好心情。我才真正感受到:师生间的那份交融在一起的情感,是值得我们回味一生的。
  四、讲究方法,架起情感桥梁
  目前,很多中学生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不容乐观,更不容忽视。心理脆弱、不爱劳动、以自我为中心、叛逆心理、早恋、懒惰等在我们的学生中间还是大有人在。缺少了应有的认识本质的能力,即使能与学生打成一片成为朋友,也无法做到长久、持续地去影响学生。在平时的工作中,教师要利用各种途经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人生观教育、爱国教育、劳动教育、自觉守纪教育等等。
  教师对每个学生都应该强调细致与规范的重要,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因为这是任何一个成功者必备的素质;要提倡快乐的学习,它可以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要讲究做事的认真,它可以培养求实的精神;要学会独立的思考,它是迈向成功的必经之路;要了解自我的实际,它可以客观的审视自我,避免盲目;要讲究恰当的方法,它可以使我找到做事的捷径;要追求更高的目标,它会激励你不断地进取;要拥有健康的身心,它是一切成功的保证;要懂得自我的调整,它可以使你拥有一颗平常的心;要塑造完美的人格,它使你拥有人的真正魅力,做到这些,就会拥有快乐的人生。我们必须以对学生极端负责的精神,勇于探索创新、不断开拓进取、拓宽思路,想出新办法、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这样,我们的教学生命力才会更加旺盛。学生只有拥有了较高的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才拥有了一生一世的“财富”,教师才会教育于无形,才会放心地放出手里的“风筝”。
  五、小结
  教育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事业,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不单单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师不仅要用辛勤的汗水去浇灌,还要用科学求实的头脑来指挥,更要竭尽全力,坚持以“情感教学”为原则,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受到情的感染、爱的激励、美的享受,并将一份责任融化到对学生的关爱教育中去,尽自己的全力将这份光荣的事业做好, 做到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放心、让社会认可。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职业教育中心校
其他文献
《基础教育课程》(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说明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是在学习活动中建构的。  教学的本质是一种学习活动,离开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探究、动手就不可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可能培养出有生命活力,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
在一个美丽的村庄里,住着一个好心的农夫。一天,农夫下田耕地,发现一只老鹰被捕兽夹夹住了。农夫一向很喜欢老鹰,认为老鹰威猛又勇敢,于是便把它放了。老鹰拍了拍翅膀,告诉农夫:“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你的恩情的。”  过了几天,农夫坐在墙角下乘凉,那只被他救过的老鹰忽然飞了过来,迅速抓起他身旁的包裹就展翅而去。农夫连忙站起来,追过去。说也奇怪,老鹰又飞回来了,把包裹丢还给他。农夫拾起包裹,回过头一看,发现他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