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职业技能大赛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赛训融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优化和教师水平的提升,同时还能够促进实训项目和实训方式的优化调整,促进实验实训教学的规范化发展。文章首先阐述了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教学的促进作用,然后对职业技能大赛在实验实训管理中的促进作用进行分析,为提升高职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为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教学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技能大赛;实验实训;人才培养;赛训融合
职业技能大赛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结合生产和经营工作实际开展的以突出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重点的、有组织的群众性竞赛活动。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了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标准,可实行赛训融合的教学模式。将职业技能大赛融入课堂教学和实验实训中,以竞赛标准为准绳制定课程标准,以竞赛内容为主线开发课程内容,以训练方法为导向探索教学过程和组织方式,以竞赛评分标准为模型促进课程考核评价方式。职业技能大赛与教学的融合,不仅能够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同时为了确保职业技能大赛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完美结合,还可促进高职院校实验实训管理水平的提升。职业技能大赛有完善的流程的项目标准,所以高职院校的实验实训教学可以参照技能大赛的标准进行改进,尽量与技能大赛的标准保持一致,既能够为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提供完善的场地和实训条件,又能够促进高职院校实验实训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教学的促进作用
(一)促进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
高职院校是我国培养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机构,为了确保培养的人才能够符合企业发展的需求,需要及时关注市场发展动态,通过缜密的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各个行业和岗位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标准,进而为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因为高职院校的专业较多,且每个行业中不同工作岗位的需求也存在巨大的差异性,所以要想精准而及时地掌握这些信息具有一定的难度。由于职业技能大赛中的项目和相关标准体现了各个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所以可根据职业技能大赛的考核点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调整。通过对职业技能大赛中的项目内容、考核方式、得分点的设置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将大赛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规程融入各个学科当中,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训的目的,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随着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化改革,国家越来越重视对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并且重点倾向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而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教师的专业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通过对以往在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的高职教师进行分析,发现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是高职组参赛教师的主体,且普通教师的比例较高,这些教师大多都是从事一线教学工作。而对于参赛的学生而言,需要得到教师全力指导,这充分体现了“赛的是学生,比的是教师”。为了能够给学生更加专业的指导,教师会对竞赛规则、竞赛内容、竞赛方式以及得分点的设置等内容进行深入的钻研,同时通过向同行请教或者查阅资料等方式加深自己的理解,然后再对学生进行指导。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对职业技能大赛的考核点有深入的了解,同时还对行业发展动态以及岗位需求有更加明确的了解,可有效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教学理念的提升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现代学徒制是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而职业技能大赛可为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提供重要的平台。因为职业技能大赛中的项目内容和竞赛流程等都是根据企业的生产实际和发展需求所制定的,并且每年还会对竞赛内容和考核标准进行完善,确保技能竞赛能够充分展现行业的最新技术、最新工艺和最新标准。而在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根据职业技能大赛的项目内容等,校企双方可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实训教学等进行调整,实现职业技能大赛与企业行业的无缝对接。在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学生既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标准,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为促进校企的深度融合以及长久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四)促进课程考核评价的完善
高职院校传统的课程考核标准主要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为结果,以技能为考查核心,方式较为单一,对学生的评价较为片面,无法全面地展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这种评价方式直接影响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设计,学生也会失去展现自我的积极性。将职业技能大赛的评分标准融入课程考核标准中,可促进教学评价的改革。技能大赛的评分标准主要包括专业技能、岗位能力、职业素养、团队合作、综合能力等,既展現了对个人能力的评价,又是对整个团队能力的综合评价,这种评价方式能够客观而全面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能力。高职院校的各个专业教师,通过对职业技能大赛评分标准和细则的研究,然后结合课程特点和知识点,对课程考核评价进行完善。调整后的课程考核评价可从学习能力、专业技术能力、职业岗位能力、职业素养、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职业技能大赛在实验实训管理中的促进作用
(一)促进实验实训教学质量的提升
实验实训是高职院校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职业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方式。但是在部分高职院校的实验实训教学中,存在理论与实训脱节,实训项目与企业标准不符等现象,直接影响到实验实训教学质量,无法达到实训教学的真正目的。而将职业技能大赛融入实验实训教学中,通过对竞赛标准、竞赛内容、竞赛项目、竞赛方式和竞赛评价标准的深入研究和分析,然后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对实验实训教学的标准、内容、方式、案例和评价标准进行优化调整,不仅能够让学生接受规范标准的实验实训教学,提升实验实训教学水平,同时还能够为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提供助力。职业技能大赛中的竞赛项目基本都是结合生产和经营工作的实际确定的,竞赛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某个行业的发展动态,在每年的职业技能大赛中都会针对各个专业制定完善的技术方案,所以实验实训教师可以对竞赛的技术方案进行深入的分析,消化和吸收技能大赛中所要求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然后结合专业特性,将其融入实验实训教学中。学生在实验实训的过程中,严格按照项目规定的标准操作,既能够掌握技能大赛的操作要领,又能够对企业的工作流程和岗位要求有所了解,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切实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真正发挥实验实训教学的作用。 (二)促进实验实训教学改革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针对高职教育颁发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要求,其中实验实训就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教学背景下,实验实训教学承担的任务更加艰巨。有些院校在实验实训教学改革中,找到明确的改革方向,或者只是做出形式上的改革,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导致实验实训教学改革成效不高。而职业技能大赛与实验实训教学的融合,可为实验实训教学改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改革方向更加明确,改革成效更加显著。
以技能竞赛标准为依据对实验实训课程标准进行改革,因为职业技能竞赛的标准基本都来自于行业和企业标准,竞赛的过程实际就是按照企业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的过程,所以学生在实训中可提前了解企业的生产标准。以竞赛内容为依据对实验实训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调整,职业技能竞赛内容大多为企业真实项目,教师可将竞赛内容的考点进行拆分,然后融入实验实训教学中,可有效培养学生对先进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并且为技能竞赛的人才选拔和培训提供助力。以竞赛项目为参照对实训项目进行改革,职业技能大赛的项目一般都是对企业完整项目的简化,然后将整个项目分成若干模块,每个模块都设置相应的得分点。实训教师可将竞赛项目作为学生的实训项目,既能够提高实训项目的价值,让学生提前熟悉企业的真实项目,又能够让学生了解技能竞赛的考核点。技能竞赛多数都是以团队形式参赛,所以实训教学中可参照企业中项目开发团队的形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学,既能够发挥学生的特长,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促进实验实训教学条件的改进
实验实训室是高职院校开展实验实训教学的重要场所,而实验实训室中的各项设施是否完备直接影响到实验实训的教学水平。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各个行业的技术、工艺、材料和标准等更新的速度都较快,为了让学生能够及时掌握先进的技术工艺和相关标准,应该提供完善的实验实训条件。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设备与设施管理办法》中,对于竞赛的技术平台、竞赛主要设备与软件、赛场布置、赛场建设规范等都有明确的要求,所以高职院校可以此为参照,对各个专业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进行合理规划。购置先进的实验实训设备,既要完善专业共用常规性设施,又要改进专业特殊性设施,在场地布置中依照竞赛要求建设仿真工厂。对于购置的各类实验仪器和材料,既要参照技能大赛中的标准,又要与理论课程及企业实际需求保持一致,让学生提前熟悉各种设备的操作技能。对于实验实训中的各项设备要做好日常的维护保养,避免因为设备问题影响到实验实训教学计划。在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的过程中,可以合理开放学院的实验实训室,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到实验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既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为职业技能大赛备赛创造有利条件,又能够增加实验实训设备的利用率。
(四)促进实验实训管理的规范化
实验实训室规范化管理是确保高职院校实验实训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反映了实验员的管理能力和素质,同时也反映了实践基地建设的水平。在常规性实验实训室管理工作中,只要能够满足实验实训教学的常规性需求即可,但是职业技能大赛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技能大赛与实验实训教学结合的过程中,需要强化对实验实训室的规范化管理。实验员要对职业技能大赛的项目形式、内容、操作流程等进行深入的研究,以确保各项实验实训设施能够满足技能大赛要求,并且根据要求进行相应的布置。管理人员要对常规教学与职业技能大赛训练的时间进行合理规划,做好实验实训资源的优化配置,确保各项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实验实训室管理人员可与指导教师、学生代表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协调配合,共同参与到实验实训室的管理工作中,做好耗材的领用与登记,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实验实训室的安全防护与卫生清扫等工作,促进实验实训室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结语
在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同时对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标准有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应该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对学生在职业技能方面的培养,切实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将职业技能大赛与高职教学进行融合,将职业技能大赛的理念和标准融入教学和实训中,形成以赛促学、以赛带训的教学模式。赛教融合、赛训融合,可促进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且对学校实验实训教学及实训条件的改进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学生的创新能力、职业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都会得到显著提升,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促进国家发展输送大量高素质的应用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献:
[1]庞玉周,谭靖,王坤.全国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研究——对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获奖数据的分析[J].职业教育(下旬刊),2020,19(03):6273.
[2]黄祖栋.产教衔接、赛训融合,促进专业“五力”提升——以广西交通运输学校新能源汽车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为例[J].大众科技,2019,21(10):116118.
[3]蒙素华,梁秋萍,余冯蓬.职业技能大赛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和效果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20,19(07):7071.
[4]董汝晶,谯顺彬,李嘉驹,陈万明.职业技能大赛在工匠精神培育中的作用——以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为例[J].中国培训,2021(03):4748.
[5]张呈宇,胡朝元.高职计算机专业赛训融合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实践——以重庆财经职业学院为例[J].中国新通信,2021,23(03):162163.
[6]刘艳妮.职业院校机电类技能大赛提升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研究——以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为例[J].南方农机,2020,51(24):122122+126127.
[7]王明瑞,焦婵.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化工专业实践教学的促进作用[J].山东化工,2020,49(13):200200+223.
[8]苏雪花,田红,焦林宏,马娅.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导向的高职石油化工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教育科学论坛,2019(15):6567.
作者简介:赵宇艳(1982— ),女,江苏常州人,硕士,工程师/实验师,研究方向:电气技术、电子信息。
关键词:职业技能大赛;实验实训;人才培养;赛训融合
职业技能大赛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结合生产和经营工作实际开展的以突出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重点的、有组织的群众性竞赛活动。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了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标准,可实行赛训融合的教学模式。将职业技能大赛融入课堂教学和实验实训中,以竞赛标准为准绳制定课程标准,以竞赛内容为主线开发课程内容,以训练方法为导向探索教学过程和组织方式,以竞赛评分标准为模型促进课程考核评价方式。职业技能大赛与教学的融合,不仅能够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同时为了确保职业技能大赛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完美结合,还可促进高职院校实验实训管理水平的提升。职业技能大赛有完善的流程的项目标准,所以高职院校的实验实训教学可以参照技能大赛的标准进行改进,尽量与技能大赛的标准保持一致,既能够为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提供完善的场地和实训条件,又能够促进高职院校实验实训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教学的促进作用
(一)促进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
高职院校是我国培养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机构,为了确保培养的人才能够符合企业发展的需求,需要及时关注市场发展动态,通过缜密的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各个行业和岗位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标准,进而为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因为高职院校的专业较多,且每个行业中不同工作岗位的需求也存在巨大的差异性,所以要想精准而及时地掌握这些信息具有一定的难度。由于职业技能大赛中的项目和相关标准体现了各个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所以可根据职业技能大赛的考核点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调整。通过对职业技能大赛中的项目内容、考核方式、得分点的设置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将大赛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规程融入各个学科当中,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训的目的,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随着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化改革,国家越来越重视对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并且重点倾向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而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教师的专业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通过对以往在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的高职教师进行分析,发现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是高职组参赛教师的主体,且普通教师的比例较高,这些教师大多都是从事一线教学工作。而对于参赛的学生而言,需要得到教师全力指导,这充分体现了“赛的是学生,比的是教师”。为了能够给学生更加专业的指导,教师会对竞赛规则、竞赛内容、竞赛方式以及得分点的设置等内容进行深入的钻研,同时通过向同行请教或者查阅资料等方式加深自己的理解,然后再对学生进行指导。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对职业技能大赛的考核点有深入的了解,同时还对行业发展动态以及岗位需求有更加明确的了解,可有效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教学理念的提升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现代学徒制是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而职业技能大赛可为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提供重要的平台。因为职业技能大赛中的项目内容和竞赛流程等都是根据企业的生产实际和发展需求所制定的,并且每年还会对竞赛内容和考核标准进行完善,确保技能竞赛能够充分展现行业的最新技术、最新工艺和最新标准。而在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根据职业技能大赛的项目内容等,校企双方可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实训教学等进行调整,实现职业技能大赛与企业行业的无缝对接。在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学生既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标准,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为促进校企的深度融合以及长久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四)促进课程考核评价的完善
高职院校传统的课程考核标准主要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为结果,以技能为考查核心,方式较为单一,对学生的评价较为片面,无法全面地展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这种评价方式直接影响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设计,学生也会失去展现自我的积极性。将职业技能大赛的评分标准融入课程考核标准中,可促进教学评价的改革。技能大赛的评分标准主要包括专业技能、岗位能力、职业素养、团队合作、综合能力等,既展現了对个人能力的评价,又是对整个团队能力的综合评价,这种评价方式能够客观而全面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能力。高职院校的各个专业教师,通过对职业技能大赛评分标准和细则的研究,然后结合课程特点和知识点,对课程考核评价进行完善。调整后的课程考核评价可从学习能力、专业技术能力、职业岗位能力、职业素养、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职业技能大赛在实验实训管理中的促进作用
(一)促进实验实训教学质量的提升
实验实训是高职院校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职业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方式。但是在部分高职院校的实验实训教学中,存在理论与实训脱节,实训项目与企业标准不符等现象,直接影响到实验实训教学质量,无法达到实训教学的真正目的。而将职业技能大赛融入实验实训教学中,通过对竞赛标准、竞赛内容、竞赛项目、竞赛方式和竞赛评价标准的深入研究和分析,然后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对实验实训教学的标准、内容、方式、案例和评价标准进行优化调整,不仅能够让学生接受规范标准的实验实训教学,提升实验实训教学水平,同时还能够为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提供助力。职业技能大赛中的竞赛项目基本都是结合生产和经营工作的实际确定的,竞赛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某个行业的发展动态,在每年的职业技能大赛中都会针对各个专业制定完善的技术方案,所以实验实训教师可以对竞赛的技术方案进行深入的分析,消化和吸收技能大赛中所要求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然后结合专业特性,将其融入实验实训教学中。学生在实验实训的过程中,严格按照项目规定的标准操作,既能够掌握技能大赛的操作要领,又能够对企业的工作流程和岗位要求有所了解,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切实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真正发挥实验实训教学的作用。 (二)促进实验实训教学改革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针对高职教育颁发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要求,其中实验实训就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教学背景下,实验实训教学承担的任务更加艰巨。有些院校在实验实训教学改革中,找到明确的改革方向,或者只是做出形式上的改革,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导致实验实训教学改革成效不高。而职业技能大赛与实验实训教学的融合,可为实验实训教学改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改革方向更加明确,改革成效更加显著。
以技能竞赛标准为依据对实验实训课程标准进行改革,因为职业技能竞赛的标准基本都来自于行业和企业标准,竞赛的过程实际就是按照企业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的过程,所以学生在实训中可提前了解企业的生产标准。以竞赛内容为依据对实验实训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调整,职业技能竞赛内容大多为企业真实项目,教师可将竞赛内容的考点进行拆分,然后融入实验实训教学中,可有效培养学生对先进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并且为技能竞赛的人才选拔和培训提供助力。以竞赛项目为参照对实训项目进行改革,职业技能大赛的项目一般都是对企业完整项目的简化,然后将整个项目分成若干模块,每个模块都设置相应的得分点。实训教师可将竞赛项目作为学生的实训项目,既能够提高实训项目的价值,让学生提前熟悉企业的真实项目,又能够让学生了解技能竞赛的考核点。技能竞赛多数都是以团队形式参赛,所以实训教学中可参照企业中项目开发团队的形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学,既能够发挥学生的特长,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促进实验实训教学条件的改进
实验实训室是高职院校开展实验实训教学的重要场所,而实验实训室中的各项设施是否完备直接影响到实验实训的教学水平。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各个行业的技术、工艺、材料和标准等更新的速度都较快,为了让学生能够及时掌握先进的技术工艺和相关标准,应该提供完善的实验实训条件。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设备与设施管理办法》中,对于竞赛的技术平台、竞赛主要设备与软件、赛场布置、赛场建设规范等都有明确的要求,所以高职院校可以此为参照,对各个专业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进行合理规划。购置先进的实验实训设备,既要完善专业共用常规性设施,又要改进专业特殊性设施,在场地布置中依照竞赛要求建设仿真工厂。对于购置的各类实验仪器和材料,既要参照技能大赛中的标准,又要与理论课程及企业实际需求保持一致,让学生提前熟悉各种设备的操作技能。对于实验实训中的各项设备要做好日常的维护保养,避免因为设备问题影响到实验实训教学计划。在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的过程中,可以合理开放学院的实验实训室,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到实验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既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为职业技能大赛备赛创造有利条件,又能够增加实验实训设备的利用率。
(四)促进实验实训管理的规范化
实验实训室规范化管理是确保高职院校实验实训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反映了实验员的管理能力和素质,同时也反映了实践基地建设的水平。在常规性实验实训室管理工作中,只要能够满足实验实训教学的常规性需求即可,但是职业技能大赛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技能大赛与实验实训教学结合的过程中,需要强化对实验实训室的规范化管理。实验员要对职业技能大赛的项目形式、内容、操作流程等进行深入的研究,以确保各项实验实训设施能够满足技能大赛要求,并且根据要求进行相应的布置。管理人员要对常规教学与职业技能大赛训练的时间进行合理规划,做好实验实训资源的优化配置,确保各项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实验实训室管理人员可与指导教师、学生代表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协调配合,共同参与到实验实训室的管理工作中,做好耗材的领用与登记,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实验实训室的安全防护与卫生清扫等工作,促进实验实训室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结语
在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同时对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标准有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应该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对学生在职业技能方面的培养,切实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将职业技能大赛与高职教学进行融合,将职业技能大赛的理念和标准融入教学和实训中,形成以赛促学、以赛带训的教学模式。赛教融合、赛训融合,可促进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且对学校实验实训教学及实训条件的改进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学生的创新能力、职业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都会得到显著提升,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促进国家发展输送大量高素质的应用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献:
[1]庞玉周,谭靖,王坤.全国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研究——对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获奖数据的分析[J].职业教育(下旬刊),2020,19(03):6273.
[2]黄祖栋.产教衔接、赛训融合,促进专业“五力”提升——以广西交通运输学校新能源汽车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为例[J].大众科技,2019,21(10):116118.
[3]蒙素华,梁秋萍,余冯蓬.职业技能大赛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和效果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20,19(07):7071.
[4]董汝晶,谯顺彬,李嘉驹,陈万明.职业技能大赛在工匠精神培育中的作用——以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为例[J].中国培训,2021(03):4748.
[5]张呈宇,胡朝元.高职计算机专业赛训融合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实践——以重庆财经职业学院为例[J].中国新通信,2021,23(03):162163.
[6]刘艳妮.职业院校机电类技能大赛提升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研究——以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为例[J].南方农机,2020,51(24):122122+126127.
[7]王明瑞,焦婵.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化工专业实践教学的促进作用[J].山东化工,2020,49(13):200200+223.
[8]苏雪花,田红,焦林宏,马娅.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导向的高职石油化工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教育科学论坛,2019(15):6567.
作者简介:赵宇艳(1982— ),女,江苏常州人,硕士,工程师/实验师,研究方向:电气技术、电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