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生态思想与生态文明建设

来源 :理论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rljeej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荀子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荀子治学范围广泛,他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上不朽的地位。本文结合邯郸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探讨荀子生态思想及其在邯郸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荀子;生态;生态文明;邯郸
  
  
  荀子是战国末期诸子百家的集大成者,开儒家新风。荀子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荀子治学范围广泛,政治、哲学、经济、教育、文学、乐论等诸多领域。本文结合邯郸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探讨荀子生态思想及其在邯郸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指导意义。
  一、荀子生态思想的“天”
  荀子认为大自然的变化是有自身规律的,与现实的人事没有关系。“天行有常”的“常”字,就是大自然运行的规律。为什么上天的运行有其恒常不变的规律呢,荀子是这样的事情来表现的“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时不言而百姓期焉——夫此有常,以至其诚者也。”(《荀子•不苟》),大自然永远以不言来示意自身的规律性。荀子强调,人世的变迁、农业的丰收与否,跟上天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是人为的原因。如果加强农业生产,节约度用,上天不能使人缺少用度。如果怠慢农业生产,挥霍浪费资源,上天也不能使这样的人富裕。生活资料不足又懒于从事生产劳动,天也不能使人健康安定;违背客观规律而胡乱行动,上天也不能使人吉利。总之,人如果积极发挥能动性,按照上天的规律办事,大自然就会以富足、吉利回报人类。否则,就会出现贫困灾祸。只有明白了天与人的分别,才算得上最高境界的“至人”。
  荀子认为“天”是运动变化的物质自然界。牟宗三如此评价荀子的天:“荀子之天非宗教的,非形而上的,亦非艺术的,乃自然的,亦即科学中‘是其所是’之天也。”(《名家与荀子》)即自然之天。荀子这样表达“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谓之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荀子•天论》)意思是说,列星相随旋转,日月运行照耀,四时交替运行,阴阳之变化,风雨普遍降施,自然万物各自得到相适宜的条件而产生,各自得到所需要的滋养条件而生长。这些自然现象就是荀子心目中的“天”。天的变化是自身各因素相互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天地之变,阴阳之化”。《荀子•天论》。
  就大自然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关系而言,“天人之分”实质是为天和人划定了各自作用的范围,“兼足天下之道在明分。掩地表亩,刺草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也。守时力民,进事长功,和齐百姓,使人不偷,是将率之事也。高者不旱,下者不水,寒暑和节而五谷以时孰,是天下之事也。若夫兼而覆之,兼而爱之,兼而制之,岁虽凶败水旱,使百姓无冻餧之患,则是圣君贤相之事也。”(《荀子•富国》)荀子的“分”既指出天人的差异,又强调天人的职分。大自然不能支配人世的治乱,人类也不能改变大自然的运行规律。天有天的职能,人有人的职能,自然环境即使会对人世治乱有影响,人可通过主观努力给以控制或消除。
  二、荀子生态思想精要
  伴随人类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人类保护生态的意识与日俱增,这在西方文化中找不到解决环境危机的答案,近来学者开始把目光投向了东方文化,力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答案,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生存出路。荀子的生态思想是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也是本文阐释荀子生态思想,解读荀子生态思想的缘由。
  荀子的生态思想,主要包括“天行有常”的生态自然观、“制天命而用之”的生态实践论、“节用裕民”生态惠民观及“谨其时禁”生态可持续思想。现分述之:荀子在他的著作中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荀子•天论》)也就是说,上天有其自身运行的客观规律,它的存在和运行,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荀子于两千多年前认识到客观物质世界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是他的生态自然观的科学之处。荀子认为,大自然的运行有自身的客观规律,大自然的内在价值蕴藏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大自然的生态价值在自然万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生相成中得到体现;在大自然的不断变化中,以和促生不断发展。荀子提出:“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人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荀子•天论》)这里提到的“和”是良好的自然规律,“生”是良好的生存状态。这句话说明“和”与“生”的关系,即只有在协和的自然规律下,人才能更好的生存。
  如何才能“制天命而用之”,荀子认为“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虑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荀子•天论》)意思是说,与其高喊只有天而仰慕它,不如把它看成自然的物质而控制它,与其顺天从命而称颂它,不如掌握自然规律而利用它,与其仰望天时而等待上天的恩赐,不如因地制宜,顺应天时,与其消极地任凭物类的自然增多,不如积极地施展人的才能而促进物类的繁殖化育。总之,天不会无条件供给人的生存所需,人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利用自然规律和自然资源,去改造和征服自然,增加生产。荀子非常注重对自然万物的调和,并因地制宜地提出管理天地万物的生态实践原则:“物畜而制之”、“制天命而用之’、“应时而使之”、“骋能而化之”等等。
  荀子的生态思想还包括提出“谨其时禁”的生态可持续观。荀子在生态思想中特别强调,只有“谨其时禁”、“以时禁发”,人类的所用才能源源不断。尊重大自然的生民养育规律,不妨害它们的百姓,物尽其用,谨其时禁,不失其时。才能得到永久的延续。古人十分重视大自然的时令规律,在很早的时候就摸索出一条适合自然发展的劳作规律。荀子这样描述:“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又曰:“序四时,裁万物,兼利天下,无它故焉,得之分义也。”(《荀子•王制》)说明人们只有按照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办事才能获应有的回报。古人具体的做法是,选择在不同的时令禁止进行某项生产活动,以保证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平衡发展,保证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田野千一,关市几而不征,山林泽梁,以时禁发而不税。”(《荀子•王制》)又有“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黿鼍鳅鳝孕别之时,网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斩伐养民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荀子•王制》)。”“养山林薮泽草木、鱼鳖、百索,以时禁发,使国家足用,而财物不屈,虞师之事也。”(《荀子•王制》)在草木生茂盛时不要去山林进行砍伐,在鱼繁殖期内不要进行捕捞,这样就会使草木生民的更加茂盛,鱼数量更加多,所以老百姓生活就更加富足……所有的这些做法,都反映了荀子“时禁”的生态思想。在此基础上,荀子也意识到良好的自然环境对生物的成长繁衍是极其重要的,在有关篇章中写到“山林者,鸟兽之居也”,“山林茂而禽兽归之”,“川渊者,龙鱼之居也”、“川渊深而鱼鳖归之”(《荀子•致士》)。“树成荫而众鸟息焉”(《荀子•劝学》),否则“川渊枯则龙鱼去之,山林险则鸟兽去之”(《荀子•致士》)。强调鱼归之于深渊,禽兽归之茂密的山林,从而达到古人所提倡的“永续”的发展目的。荀子为了人类的利益可持续,使百姓的生活所需“有余食”,“有余用”,“有余材”,因地制宜地提出“谨其时禁”,“不失其时”的生态原则,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邯郸生态文明建设
  荀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荀子提倡保持天和人和谐相处,共生共存,这对于我们现代要实施的自然资源的持续性利用,具有重大的借鉴价值。荀子指出:“节用御欲,收敛蓄藏,以继之也,是于已长虑顾后,几不甚善矣哉!”(《荀子•荣辱》)的可持续发展思想。荀子生态思想告诉我们,当代人在追求自己利益,满足自身需要的基础上,要考虑到给子孙后代,给他们留有发展的机会和空间。荀子在此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节约用度,抑制欲望,注意收藏,蓄积物资,使得供给不中断。其可持续的生态思想,对于我们正确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于当下邯郸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人类在享受着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面临着生态环境的破坏,诸如,资源枯竭、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等等,这些工业革命的副产品,使人类正面临着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两千年前古代圣贤荀子的生态思想,告诫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在向自然所取得同时,要注意保护和爱护,这是一个共生共存的系统。
  党的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提出了全面的要求。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生态状况的总和。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文明理念,摒弃了人类破坏自然、征服自然、主宰自然的理念和行为,倡导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生态文明,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积极应对环境危机、共同呵护人类的生存家园的必然选择。
  践行“十七”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也是对邯郸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和谐邯郸提出的基本要求。邯郸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要依赖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支持,因此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是避免不了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构建和谐邯郸、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树立‘顺天”和“治天”的生态文明意识,践行节约资源的生态文明实践。寻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
  邯郸生态文明建设正是和谐邯郸建设的重要议题。结合邯郸实际,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核心,创造性地利用荀子文化,突出荀子作为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思路。邯郸经济社会发展中注重人与自然、人与资源的和谐,借助文化积淀深厚的历史古迹形成着力开发独具特色的生态人文游和生态红色游精品旅游,这是邯郸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落脚点。全力打造邯郸经济强市和生态强市,建设富裕、文明、开放、和谐的古都邯郸。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荀子》注释组:《荀子新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王先谦:《荀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8。
  [3]夏甄陶:《论荀子的哲学思想》[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
  [4]吴乃恭:《荀子思想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5]牟宗三:《名家与荀子》[M].台北:学生书局1979。
其他文献
摘 要: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以人为本,实现人与社会协调发展。时代的要求、中学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需求和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构成了中学开展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基础。树立人性化的教育理念、丰富人性化的教育内容和拓宽人性化的教育渠道,成为中学开展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走向。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中学    以人为本是新时期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指针,开展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则成为实现中
期刊
摘 要:《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蒙学的代表符号之一。它以儒家的仁爱思想为根据,以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为核心内容,引导蒙童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长、尊敬长辈,教育蒙童形成克己守信、谨言慎行、以及推己及人的儒家思想。表达了一种感恩、尊重、关心、诚信道德认知和亲历力行的道德实践的教育思想。  关键词:蒙学读物;弟子规;德育思想    在古代所有的蒙学读物中,如果一定要找一本能够与《三字规》并驾齐驱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设备采购的目标“物美价廉”,为达到此目标通过分析设备采购的分类、采购的方式,设备采购的特点提出几项控制元素,从而指导设备采购人员达到采购目标少走弯路。  关键词:采购;目标;设备;范围;功能及技术要求;图纸及服务要求;运输;交货期;付款条件;税    在工业项目中,工程设备投资占工程建设项目比例一般可以达到30%~70%,控制设备投资其实就是达到采购的目标“物美价廉”。“物美”指采
期刊
摘 要:上海工人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得到了国内外相关学者的关注。本文将从既有的近代上海工人运动研究入手,兼及相关成果,折射出中国工运史研究理论发展的基本脉络,并对既有研究进行梳理分析,找出不足或薄弱之处,并提出改进办法,以期这一问题的研究更进一步。  关键词:主体性;分裂与团结;早期工人运动  关于近代上海工人运动的研究还未有专题性的述评,只是在关于中国工运史研究的评述中,有部分
期刊
摘 要: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是为了进一步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工作效率,是服务与监督融为一体的新型管理模式。会计集中核算是加强财务、财政资金管理的一项新举措,在它的初始阶段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也必然存在其局限性和不够完善的地方。本文通过论述会计集中核算的概念和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积极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构想。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    一
期刊
摘 要: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出Y资本K劳动L及技术进步A所决定,即Y=AF(K,L)。资本K是由初始资本存量和投资I决定的,这里投资又是由储蓄S所提供的。本文就Feldstein和Horioka提出的F-H方法从时间序列和空间序列对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的资本流动进行经济计量分析。研究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的资本流动,大致趋于西部向东部的大规模流动,近些年来这种现象还是没有太
期刊
一、代理记账业务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也涌现出了大量的、充满活力的、规模较小的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及其他经济组织。它们一方面希望利用会计手段辅助企业管理及自身的经济活动,另一方面,一些经营规模较小的经济组织在配备财务会计人员上,经济上较难承受。因此,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开始大量涌现几个单位合“聘”一个会计,一个会计兼任几个单位会计业务的现象;同时,会计师事务所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管理的法治化也逐步走上正轨,本文就目前在高校学生管理纠纷中有关法律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妥善解决高校法律纠纷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法律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法制建设的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教育法律体系。但教育法律制度的存在,并不意味着教育法律秩序的完善。近年来在管理实践中,由于被管理者个体法律意识增强而引发的高校管理
期刊
摘 要:多元化作为一种企业经营的战略,自1957年由战略大师安索夫首次系统提出以来,便迅速地为广大欧美企业视为圣经、宝典,甚至曾经一度作为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量存在。本文将以我国国内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实例分析,解析我国企业界一直以来的多元化热潮的动因。结合国外企业界多元化发展的历程,探讨在我国特有国情下所要秉承的科学的多元化发展道路,并且给出我国企业未来的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多元化;核心竞
期刊
摘 要:高校贫困生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相对于普通高校学生,高校贫困生更容易产生各种心理与行为方面的问题,所以在学校教育管理中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本文以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为主要方法,明确高校贫困生群体的教育管理工作应该以预防性为主,帮助提高这一群体成员的社会适应性,使其能够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教育管理;学校社会工作;高校贫困生    一、高学贫困生群体的概况  1.涵义  高校贫困生大多是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