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高中历史常规课的教学现状出发,通过认真研究新课改的理念并在大胆教学改革中,深刻体会到: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对高效课堂的重要性。学生是课堂上的主角,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的过程和方式并对其进行评价,由此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正因为教师的放手,课堂也在发生了大变化:讲堂变学堂。
关键词:主动参与 学堂 展示点评 实践活动 学习方式
新的课程标准给高中历史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改过去课堂教学的苦涩刻板的风貌。不再是教师的"满堂灌",教师很少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埋头记大量笔记,极少参与课堂。现代教育认为,课堂应是属于学生自己的舞台。的确是这样,从每年翻新求变的高考题目中也可以看出这些变化。文综考试更多考察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合加工运用能力,不是简单的知识再现和迁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学",引导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让学生在体验式学习的过程中完成对个人能力的提升。那么如何有效落实教学活动呢,作为一名一线的高中历史教师,笔者有以下几点拙见。
在课堂上,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活动。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和创造性,养成乐与探究的学习习惯。
一、课堂的前3-5分钟,"我的学堂我导入"
在《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对王安石变法这个改革的学习中,教师可安排课前先分组让对其材料进行搜集整理。而同学们对这个内容通过多年的学习已有初步认识,教师可以大胆把任务交给学生,相信学生有能力很好地导入新课。事实证明,学生创设情境,生动的导入,收效很好。(学生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轻松导入,引起其他同学的学习兴趣。也展现出此学生的知识面很广,准备很充分,充满自信。)你知道王安石的小发明吗?王安石自幼饱读诗书,在二十岁左右进京赶考途中,遇上一巧事。不仅对上马员外家小姐的对子,喜得佳偶;又金榜题名,进士及第。书正所谓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一日之内双喜临门,王安石异常兴奋,挥笔在红纸上写下了一个喜,接着在旁边又写了一个喜,合成"囍"字。从此,囍字流传开来,并风靡至今。五十岁的王安石在经历几次罢相之后重返政治舞台,写出了《泊船瓜洲》的七言绝句。(自然过渡)"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后两句以景写心,写尽了他复杂的心情。他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绿,这固然是春风吹绿的,但是那葱绿的禾苗何尝不是我实施青苗法等措施产生的实效吗?想到这里,心里一阵欣喜。可是官场险恶,我何时才能回到我的故乡呢?(可见这位同学的文学修养也很高,而其他同学在此时对他也是相当佩服。这首诗展现了他的变法时的心境,紧扣课题,很巧妙。)从二十岁到五十岁,王安石是如何从懵懂少年成为变法名相的呢?《泊船瓜洲》的名句跟他的变法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带着疑问一起来探究吧!(此刻同学们已经自发为他的精彩导入鼓掌)。正是教师对课堂的大胆放手,才充分挖掘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深度、广度和宽度,才真正培养了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在这样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每个学生都很自然地用积极的心态去展示自我,在同龄人的知识库里收获了学习的快乐。
二、课堂重难点,"在小组合作中突破"
对课堂重难点的突破情况如何,是衡量一节课好坏的重要指标。传统课堂中,多数教师会在课前花大量时间在问题突破策略研究上,课上也会精细地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通过一讲到底的方式来实现突破。结果是学生在这个听讲的过程中,出现了乏味、思维迟钝、印象不深等种种不利于学的情况。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中合理运用合作学习这种模式,是对以上这些情况的一种很好改进。学生通过这种互助性的学习,建立起明确的责任分工,不断地进行交流,思维碰撞。不知不觉中就已经把大问题下的小问题各个击破,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有一些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端正认识。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不能仅为了合作而合作。划分合作小组的人数不宜多,6人左右即可。每组的实力相当,覆盖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合作中,要求每位小组成员都要发言,组长要负责记录好本组成员的发言的次数和正答率,每周进行汇总,教师对全班的各小组的情况进行点评。这是重视过程性评价,根据质量给予加分。可以看出:合作学习能提高学生学的质量,合作学习也拓展学生主动参与的渠道。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使得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都得以增强,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三、课后巩固习题,"我出题你来做"
一个专题学完之后,让学生利用丰富的资源,充分调动起小组每位成员的力量整理成一小套练习题。小组也会再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合作,很容易完成任务。例如有小组找到了这样的一道题:
2011年春晚的"对联征集"出了一个上联:"《游子吟》《乡愁》《静夜思》《荷塘月色》"。你认为下列叙述可能与静夜思作者相符的场景是()
A.独酌之后欣赏《洛神赋图》摹本B.参加殿试,收到武则天的亲自接见
C.收到汪伦送的一套青花瓷酒具D.自白帝乘舟回江陵时付给船家"交子"他们把此类题的命名为"情景纠错题",这类题,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探求答案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很惊讶的是,他们还找出了做此类题的方法,全班同学分享了他们的劳动成果。无疑,学法指导对于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用的。作为教师,我们更要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陪伴学习,及时给予帮助。
针对专题进行的材料搜集,这是对历史学习的再巩固和再提高,引导学生往知识的纵深处再挖掘,得出认识。这个过程让学生养成了整合材料的好习惯,也让他们对一个专题有了宏观把握。在进行常规习题练习之外,通过组织小组同学编写情景剧,编写历史手抄报来增强他们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通过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历史题材的视频资料,如《建国大业》《孙中山》等,当某些重大的历史场景或历史活动展现在学生眼前,既丰富课堂教学活动,又拓宽了历史学习的渠道。
四、周周小课题,"由兴趣做主"
每位同学根据自己兴趣准备历史资料(历史事件的讲述或评论,历史材料的引用或分析等),由课代表负责组织在课前对全班同学进行随机抽签,决定本节课的讲述者。操作要求:1对讲述者:时间控制在3分钟内,准备的资料不重复并能很好地驾驭;2讲述者在讲完之后,有其他的同学发言评论(其实是在监督听众听的效果如何),需要留有笔记。全班同学在几分钟的自主时间里,通过讲-听-议这个过程,收获很大。每周一次这样的专题式讨论,老师和同学们是以历史材料为媒介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和碰撞,以45分钟的历史课堂为交流平台,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出了他们的自主性,也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如:怎么给李鸿章一个合理的评价?你如何看待辛亥革命的成败?你如何看待大学毕业生以五四青年装替代西方学士服来告别大学生活?通过展现不同史学观点,这些都可以在学生各诉己见中提高学生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学生口头表述能力得到了增强。由此可见,兴趣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激情,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也会由空洞走向丰满,从务虚走向实在。
教师把教学的课堂还给学生,绝对不是空洞的口号,也不是偶尔在课改课上才出现的场景。面对教学的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紧跟变化,转变观念,落实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真正让讲堂变"学堂"。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快乐地学习,同时也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坚定民族振兴的信心。学生是主角,学生的学堂要"活起来",这样充满生命力的学堂,不仅是有人文关怀的和谐课堂,也是师生共舞的动感课堂。
参考文献
[1]季士飞主动参与:学好历史的绿色通道
[2]吴金炉基于认知理论和思维特征的课堂提问策略研究
[3]陈惠芳基于生态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主动参与 学堂 展示点评 实践活动 学习方式
新的课程标准给高中历史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改过去课堂教学的苦涩刻板的风貌。不再是教师的"满堂灌",教师很少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埋头记大量笔记,极少参与课堂。现代教育认为,课堂应是属于学生自己的舞台。的确是这样,从每年翻新求变的高考题目中也可以看出这些变化。文综考试更多考察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合加工运用能力,不是简单的知识再现和迁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学",引导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让学生在体验式学习的过程中完成对个人能力的提升。那么如何有效落实教学活动呢,作为一名一线的高中历史教师,笔者有以下几点拙见。
在课堂上,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活动。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和创造性,养成乐与探究的学习习惯。
一、课堂的前3-5分钟,"我的学堂我导入"
在《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对王安石变法这个改革的学习中,教师可安排课前先分组让对其材料进行搜集整理。而同学们对这个内容通过多年的学习已有初步认识,教师可以大胆把任务交给学生,相信学生有能力很好地导入新课。事实证明,学生创设情境,生动的导入,收效很好。(学生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轻松导入,引起其他同学的学习兴趣。也展现出此学生的知识面很广,准备很充分,充满自信。)你知道王安石的小发明吗?王安石自幼饱读诗书,在二十岁左右进京赶考途中,遇上一巧事。不仅对上马员外家小姐的对子,喜得佳偶;又金榜题名,进士及第。书正所谓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一日之内双喜临门,王安石异常兴奋,挥笔在红纸上写下了一个喜,接着在旁边又写了一个喜,合成"囍"字。从此,囍字流传开来,并风靡至今。五十岁的王安石在经历几次罢相之后重返政治舞台,写出了《泊船瓜洲》的七言绝句。(自然过渡)"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后两句以景写心,写尽了他复杂的心情。他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绿,这固然是春风吹绿的,但是那葱绿的禾苗何尝不是我实施青苗法等措施产生的实效吗?想到这里,心里一阵欣喜。可是官场险恶,我何时才能回到我的故乡呢?(可见这位同学的文学修养也很高,而其他同学在此时对他也是相当佩服。这首诗展现了他的变法时的心境,紧扣课题,很巧妙。)从二十岁到五十岁,王安石是如何从懵懂少年成为变法名相的呢?《泊船瓜洲》的名句跟他的变法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带着疑问一起来探究吧!(此刻同学们已经自发为他的精彩导入鼓掌)。正是教师对课堂的大胆放手,才充分挖掘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深度、广度和宽度,才真正培养了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在这样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每个学生都很自然地用积极的心态去展示自我,在同龄人的知识库里收获了学习的快乐。
二、课堂重难点,"在小组合作中突破"
对课堂重难点的突破情况如何,是衡量一节课好坏的重要指标。传统课堂中,多数教师会在课前花大量时间在问题突破策略研究上,课上也会精细地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通过一讲到底的方式来实现突破。结果是学生在这个听讲的过程中,出现了乏味、思维迟钝、印象不深等种种不利于学的情况。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中合理运用合作学习这种模式,是对以上这些情况的一种很好改进。学生通过这种互助性的学习,建立起明确的责任分工,不断地进行交流,思维碰撞。不知不觉中就已经把大问题下的小问题各个击破,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有一些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端正认识。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不能仅为了合作而合作。划分合作小组的人数不宜多,6人左右即可。每组的实力相当,覆盖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合作中,要求每位小组成员都要发言,组长要负责记录好本组成员的发言的次数和正答率,每周进行汇总,教师对全班的各小组的情况进行点评。这是重视过程性评价,根据质量给予加分。可以看出:合作学习能提高学生学的质量,合作学习也拓展学生主动参与的渠道。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使得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都得以增强,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三、课后巩固习题,"我出题你来做"
一个专题学完之后,让学生利用丰富的资源,充分调动起小组每位成员的力量整理成一小套练习题。小组也会再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合作,很容易完成任务。例如有小组找到了这样的一道题:
2011年春晚的"对联征集"出了一个上联:"《游子吟》《乡愁》《静夜思》《荷塘月色》"。你认为下列叙述可能与静夜思作者相符的场景是()
A.独酌之后欣赏《洛神赋图》摹本B.参加殿试,收到武则天的亲自接见
C.收到汪伦送的一套青花瓷酒具D.自白帝乘舟回江陵时付给船家"交子"他们把此类题的命名为"情景纠错题",这类题,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探求答案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很惊讶的是,他们还找出了做此类题的方法,全班同学分享了他们的劳动成果。无疑,学法指导对于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用的。作为教师,我们更要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陪伴学习,及时给予帮助。
针对专题进行的材料搜集,这是对历史学习的再巩固和再提高,引导学生往知识的纵深处再挖掘,得出认识。这个过程让学生养成了整合材料的好习惯,也让他们对一个专题有了宏观把握。在进行常规习题练习之外,通过组织小组同学编写情景剧,编写历史手抄报来增强他们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通过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历史题材的视频资料,如《建国大业》《孙中山》等,当某些重大的历史场景或历史活动展现在学生眼前,既丰富课堂教学活动,又拓宽了历史学习的渠道。
四、周周小课题,"由兴趣做主"
每位同学根据自己兴趣准备历史资料(历史事件的讲述或评论,历史材料的引用或分析等),由课代表负责组织在课前对全班同学进行随机抽签,决定本节课的讲述者。操作要求:1对讲述者:时间控制在3分钟内,准备的资料不重复并能很好地驾驭;2讲述者在讲完之后,有其他的同学发言评论(其实是在监督听众听的效果如何),需要留有笔记。全班同学在几分钟的自主时间里,通过讲-听-议这个过程,收获很大。每周一次这样的专题式讨论,老师和同学们是以历史材料为媒介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和碰撞,以45分钟的历史课堂为交流平台,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出了他们的自主性,也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如:怎么给李鸿章一个合理的评价?你如何看待辛亥革命的成败?你如何看待大学毕业生以五四青年装替代西方学士服来告别大学生活?通过展现不同史学观点,这些都可以在学生各诉己见中提高学生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学生口头表述能力得到了增强。由此可见,兴趣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激情,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也会由空洞走向丰满,从务虚走向实在。
教师把教学的课堂还给学生,绝对不是空洞的口号,也不是偶尔在课改课上才出现的场景。面对教学的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紧跟变化,转变观念,落实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真正让讲堂变"学堂"。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快乐地学习,同时也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坚定民族振兴的信心。学生是主角,学生的学堂要"活起来",这样充满生命力的学堂,不仅是有人文关怀的和谐课堂,也是师生共舞的动感课堂。
参考文献
[1]季士飞主动参与:学好历史的绿色通道
[2]吴金炉基于认知理论和思维特征的课堂提问策略研究
[3]陈惠芳基于生态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