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泌体在肿瘤精准诊疗中的应用前景与挑战

来源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19900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准医学概念的提出推动了肿瘤精准诊疗的进步.外泌体以其稳定、不易降解、携带信息量大、生物相容性好及具有定向归巢能力等与众不同的特点在肿瘤诊断、疗效预测及动态监测、定向药物递送等肿瘤精准诊疗环节中均显示出极具潜力的临床应用前景.然而,挑战与机遇并存,外泌体的临床应用尚处于初始阶段,外泌体分离、检测、产业化等方面的技术难题有待解决,尚需大规模临床研究验证.期待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外泌体能够早日应用于临床,使更多肿瘤患者获益.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YKL-40对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住院的82例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YKL-40,使用Vivid 7超声平台采集超声心动图相关数据.[结果]IPAH死亡组患者的血清YKL-40水平明显高于存活[95.3(13.1~217.3)ng/mL vs.11.0(5.7~47.7)ng/mL,P=0.006],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T
[目的]探讨基因多态性对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心脏介入手术中舒芬太尼(SUF)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6~72月,ASA分级Ⅱ级并拟行心脏介入手术的患儿168例.使用丙泊酚2 mg·kg-1、SUF 0.3μg·kg-1及苯磺顺阿曲库铵0.2 mg·kg-1行麻醉诱导,丙泊酚8 mg·kg-1·h-1维持麻醉.采用稀释采样法收集给予SUF后5、10、20、30、45、60、75、90 min的血液标本.使用UHPLC-MS/MS法测定血浆中SUF的药物浓度,并用Phoenix WinNon-linTM
[目的]采用孟德尔随机化法(MR)推断炎症小体NLRP3水平与冠心病发生风险之间的关联.[方法]依托东南大学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对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321个冠心病病例和293个正常对照的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血样标本采集.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NLRP3水平;采用RFLP-PCR的基因分型方法,检测研究对象的NLRP3基因rs10754558(C/G)的多态性;以NLRP3基因rs10754558(C/G)作为工具变量,结合血清学相关表型NLRP3水平,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的
[目的]评估在未经选择人群中应用四腔心切面(Four-chamber view,4CV)与三血管气管切面(3VTV)联合高分辨率血流显像技术(HD-flow)筛查早孕期(11~13+6周)胎儿心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早孕期(11~13+6周)超声检查的胎儿1145例,应用HD-flow对胎儿4CV、3VTV进行观察分析,记录检查结果和妊娠结局,通过对照引产后尸解或出生后超声心动图诊断结果,比较以上两个切面及联合切面筛查早孕期胎儿心血管畸形的敏感性、特异
黑色素瘤是具有高度侵袭性、转移性和不良预后的恶性肿瘤,血管生成在黑色素瘤的生长和转移中占据重要地位.由于黑色素瘤的血管富集性,抗血管生成治疗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和趋势,联合化疗或免疫治疗在晚期黑色素瘤中取得了显著疗效.本文旨在讨论抗血管生成治疗在黑色素瘤中的机制及临床应用,为后续靶向血管治疗提供指导.
黑色素瘤是一种具有侵袭性转移和高突变负荷的紫外线驱动的疾病,NF1基因作为抑癌基因负向调控RAS基因的活性,在黑色素瘤中具有较高的突变频率.研究NF1基因改变情况有助于指导黑色素瘤的预防和早期发现,同时对于阐明黑色素瘤发生的分子机制、寻找有效的治疗手段以及判断预后也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循环胆红素谱[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未结合胆红素(IBIL)]与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通过人工智能眼底相机对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情况进行筛查,并由眼科医生进一步阅片确认病例.最终纳入312名2型糖尿病(T2DM)患者(78例新诊断的NPDR患者与234例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T2DM患者进行1:3匹配).同时收集患者人口学和相关临床资料,检测患者血清胆红素及相关生化指标.[结果]NPDR患者的TBIL、D
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q多肽(guanine nucleotide binding proteinq polypeptide,GNAQ)基因编码q类G蛋白α亚基成员,其突变可导致G蛋白耦联受体组成型激活,进而激活包括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Yes相关蛋白、磷脂酰肌醇3激酶、ADP-核糖基化因子6等下游信号通路及第二信使.GNAQ突变主要发生于葡萄膜黑色素瘤、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肿瘤,在皮肤和黏膜黑色素瘤中罕见.靶向GNAQ及其下游信号通路的抗肿瘤治疗,目前均在探索中,随着对其信号通路的深入了解,必将推动黑色素瘤
黏膜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的黑色素瘤亚型,在亚洲地区更为常见.由于缺乏对致癌驱动因子的了解和鉴定,使得黏膜黑色素瘤的治疗存在局限性.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基因组水平上黏膜黑色素瘤与皮肤黑色素瘤具有明显的不同.黏膜黑色素瘤突变负荷低、基因组不稳定性高,同时在皮肤黑色素瘤中突变率较低的基因如KIT、 SF3B1及SPRED1等在黏膜黑色素瘤驱动基因突变中占据主要地位.现对黏膜黑色素瘤基因组学特征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临床前模型在癌症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评估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迄今为止,临床前小鼠模型是最常用且可靠的抗肿瘤药物疗效和安全评价平台,其伴随着癌症研究的革新而不断发展.近年来,相较于细胞系来源的小鼠模型和基因工程小鼠模型等传统研究模型,利用患者来源的肿瘤组织或细胞建立的拟人化模型,因其能够最大限度保留患者肿瘤的组织病理学、分子遗传学特征以及对药物的反应,逐渐成为临床前研究中更合适的“患者替身”.本文简述了拟人化模型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其在筛选药物新靶点、评估药物疗效和预测标志物、探索耐药机制和逆转策略、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