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能力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要根据篮球运动的教学特点,将传播知识、掌握技能和发展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学习知识和能力的同步发展,奠定学生的职业技能基础,达到“一专多能”的体育示范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 初中篮球教学 自我调整和控制能力 投篮 运球
篮球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把知识、技能、能力、人格转化成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现实力量。
一、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整和控制能力
在篮球教学中学生以篮球教学目标为参照,并随之进行不断调整和改变自己的适应状态,从而实现个体的目标。中学生自检、自纠的过程是自我调整的过程,让学生有种自己耕耘自己收获的感觉,技术动作规范,知识运用灵活,心里快慰,期望得到满足,激发继续学习的兴趣。即使技术动作出现错误,学生也能以一种平常的心态去检察纠正学习中的偏差,直到正确。该过程如同学习旅途中的驿站,进行修整和补给营养,保障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行为的继续进行。因此,教师应注意掌握学习者的心理定势,帮助学生形成有效解决问题的方式办法,使学习过程的方式变化更具灵活性,鼓舞学生自觉克服困难,并随着学生知识技能的提高而逐步提高要求。而且要及时给学生提供效绩反馈,并指导学生因异制宜地灵活改变思维程序,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得到乐趣,求得创新。
篮球教学过程中的自我控制,是学生随着学习进程而表现出的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的心理状态。如果学生有很强的自信心和学习毅力,熟悉篮球学练的特点,有意识地强化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控制,就会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表现出强烈的主观意识,大大增强篮球教学效果。篮球教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控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鼓励、言传身教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自我控制练习。
比如:上课时,教师可通过分组对抗、分组比赛等方式,使学生在比赛中进行自我控制,也可以通过学生与老师进行“单挑”来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其问题,让其改进。对学生来说,这种主导作用只是自我控制的一种外部信息条件,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所以教师的控制作用虽然很重要,但对学生从事篮球学练的控制效果来说仍然是间接的,学生的自我控制才是直接的,它使学生独立或半独立地按照教学目标去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没有控制与自我控制的教与学,不可能是优化的,更不可能实现其原定的教学目标。
二、明确篮球投篮注意事项
篮球训练和比赛中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投篮方式,但不管哪种投篮方式,有两点是必须做到的。
1.从脚底发力。虽然是用手投篮,但力量是从脚前掌发出的,然后通过脚踝、膝盖、胯部、上体、手臂、手腕,最后传递至手指尖,将篮球投出。力量的整个传递应该是一个连贯协调的过程。
2.手臂姿势。上臂与前臂应呈90度,而手腕后伸也与前臂呈近90度,并与上臂平行。手指持球的后、下部。投篮时,向上、向前伸臂(当然是指向篮筐),向上、向前用力屈手腕,最后用手指将球推出,这样投篮会使篮球产生下旋,碰到篮板或篮筐不会产生很大的反弹。还应该让手与篮球接触的时间尽量长(即随球动作时间长),这样有利于控制球的运动方向,提高投篮的命中率。在投篮时不要过多考虑球是否投进了篮筐,要把注意力集中到身体的姿势、动作和整个投篮动作的节奏。每次投篮要重复同样的动作要领,正确的投篮动作变得很顺畅的时候,命中率自然会提高。还应该在离篮筐不同的位置、角度练习投篮。
三、指导练习双手变换运球
练习双手变换运球,眼睛直视前方,当你原地运球已达到相当顺畅的地步时,开始加快运球前进的速度。胯下运球虽然很费时,但非常基本且重要。右手运球,左脚较右脚置前约一个脚掌的距离,在双脚跨下来回换手运球一次后,运球加速前进,且双眼始终注意前方动态,而不是在看球或双脚。如你拍球在胸前运来运去很容易被抄,可以使用背后运球,这招的要点是将手掌握在球的前缘处把球拉回到正背后方,左手张开准备来球,以继续做背后来回运球的动作。所谓的护球是把你的身体当作屏障,膝盖弯曲,重心压低,并用无持球之手做一合法的护球动作,以保护球不致被抄走。要用手指、手腕运球,而不是手掌,运球高度最好不要超过腰部。运球时手腕要放松,用向下挤压动作拍球,而不是抽打动作。
要训练两只手都能熟练地运球。开始先学习在原地运球,熟练后可以一边运球一边走动。不要过多考虑运球时你的移动速度,先掌握好运球技术。走动中的运球技术掌握好以后,再开始逐渐提高移动速度,直至全速。采取多快的速度以自己能舒服地运球为标准。运球技术动作包括身体姿势、手臂动作、球的落点和手脚协调配合四个环节。
身体姿势:两脚前后或左右开立,两膝微屈,上体稍前倾,抬头眼看前方,非运球手屈臂平抬,用以保护球。运球时,下肢各关节随运球高度而有所变化。
手、臂动作:运球时,五指分开,扩大控制面积,手心空出。运球时因运球方法的不同分别采用手腕手指力量、前臂或上臂等不同部位用力。按拍球时,应随球上下迎送,尽量延长控制球的时间,以利于保护球。如原地运球,按拍球的上方,向前运球时,按拍球的后上方。
球的落点:一般情况下的运球,球的落点在运球手同侧脚前外侧约20cm处,速度越快,落点越靠前。积极防守时,运球的落点应在体侧或侧后方,以便护球。变向运球其落点基本上位于异侧体侧或侧前方。胯下运球的落点位于胯下中间的地方。
手脚协调配合:运球时,既要移动速度和运球速度协调一致,又要保持合理的节奏。要注意按拍球的部位、落点的选择和力量大小的运用。移动越快,按拍球的部位越是靠后下方,落点越远,反弹起来的力量越大。一般直线运球,运球一次,跑两或三步。
运球动作的练习,需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关键是控制能力和手脚协调配合,因此手上功夫要天天练。可先从玩球开始,熟悉球性,再从原地运球过渡到行进间,从双眼看球到不看球运球,从直线到变向运球。可采用一人一球、一人两球、一人运球一人抢球等方法进行练习。
关键词: 初中篮球教学 自我调整和控制能力 投篮 运球
篮球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把知识、技能、能力、人格转化成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现实力量。
一、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整和控制能力
在篮球教学中学生以篮球教学目标为参照,并随之进行不断调整和改变自己的适应状态,从而实现个体的目标。中学生自检、自纠的过程是自我调整的过程,让学生有种自己耕耘自己收获的感觉,技术动作规范,知识运用灵活,心里快慰,期望得到满足,激发继续学习的兴趣。即使技术动作出现错误,学生也能以一种平常的心态去检察纠正学习中的偏差,直到正确。该过程如同学习旅途中的驿站,进行修整和补给营养,保障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行为的继续进行。因此,教师应注意掌握学习者的心理定势,帮助学生形成有效解决问题的方式办法,使学习过程的方式变化更具灵活性,鼓舞学生自觉克服困难,并随着学生知识技能的提高而逐步提高要求。而且要及时给学生提供效绩反馈,并指导学生因异制宜地灵活改变思维程序,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得到乐趣,求得创新。
篮球教学过程中的自我控制,是学生随着学习进程而表现出的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的心理状态。如果学生有很强的自信心和学习毅力,熟悉篮球学练的特点,有意识地强化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控制,就会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表现出强烈的主观意识,大大增强篮球教学效果。篮球教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控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鼓励、言传身教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自我控制练习。
比如:上课时,教师可通过分组对抗、分组比赛等方式,使学生在比赛中进行自我控制,也可以通过学生与老师进行“单挑”来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其问题,让其改进。对学生来说,这种主导作用只是自我控制的一种外部信息条件,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所以教师的控制作用虽然很重要,但对学生从事篮球学练的控制效果来说仍然是间接的,学生的自我控制才是直接的,它使学生独立或半独立地按照教学目标去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没有控制与自我控制的教与学,不可能是优化的,更不可能实现其原定的教学目标。
二、明确篮球投篮注意事项
篮球训练和比赛中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投篮方式,但不管哪种投篮方式,有两点是必须做到的。
1.从脚底发力。虽然是用手投篮,但力量是从脚前掌发出的,然后通过脚踝、膝盖、胯部、上体、手臂、手腕,最后传递至手指尖,将篮球投出。力量的整个传递应该是一个连贯协调的过程。
2.手臂姿势。上臂与前臂应呈90度,而手腕后伸也与前臂呈近90度,并与上臂平行。手指持球的后、下部。投篮时,向上、向前伸臂(当然是指向篮筐),向上、向前用力屈手腕,最后用手指将球推出,这样投篮会使篮球产生下旋,碰到篮板或篮筐不会产生很大的反弹。还应该让手与篮球接触的时间尽量长(即随球动作时间长),这样有利于控制球的运动方向,提高投篮的命中率。在投篮时不要过多考虑球是否投进了篮筐,要把注意力集中到身体的姿势、动作和整个投篮动作的节奏。每次投篮要重复同样的动作要领,正确的投篮动作变得很顺畅的时候,命中率自然会提高。还应该在离篮筐不同的位置、角度练习投篮。
三、指导练习双手变换运球
练习双手变换运球,眼睛直视前方,当你原地运球已达到相当顺畅的地步时,开始加快运球前进的速度。胯下运球虽然很费时,但非常基本且重要。右手运球,左脚较右脚置前约一个脚掌的距离,在双脚跨下来回换手运球一次后,运球加速前进,且双眼始终注意前方动态,而不是在看球或双脚。如你拍球在胸前运来运去很容易被抄,可以使用背后运球,这招的要点是将手掌握在球的前缘处把球拉回到正背后方,左手张开准备来球,以继续做背后来回运球的动作。所谓的护球是把你的身体当作屏障,膝盖弯曲,重心压低,并用无持球之手做一合法的护球动作,以保护球不致被抄走。要用手指、手腕运球,而不是手掌,运球高度最好不要超过腰部。运球时手腕要放松,用向下挤压动作拍球,而不是抽打动作。
要训练两只手都能熟练地运球。开始先学习在原地运球,熟练后可以一边运球一边走动。不要过多考虑运球时你的移动速度,先掌握好运球技术。走动中的运球技术掌握好以后,再开始逐渐提高移动速度,直至全速。采取多快的速度以自己能舒服地运球为标准。运球技术动作包括身体姿势、手臂动作、球的落点和手脚协调配合四个环节。
身体姿势:两脚前后或左右开立,两膝微屈,上体稍前倾,抬头眼看前方,非运球手屈臂平抬,用以保护球。运球时,下肢各关节随运球高度而有所变化。
手、臂动作:运球时,五指分开,扩大控制面积,手心空出。运球时因运球方法的不同分别采用手腕手指力量、前臂或上臂等不同部位用力。按拍球时,应随球上下迎送,尽量延长控制球的时间,以利于保护球。如原地运球,按拍球的上方,向前运球时,按拍球的后上方。
球的落点:一般情况下的运球,球的落点在运球手同侧脚前外侧约20cm处,速度越快,落点越靠前。积极防守时,运球的落点应在体侧或侧后方,以便护球。变向运球其落点基本上位于异侧体侧或侧前方。胯下运球的落点位于胯下中间的地方。
手脚协调配合:运球时,既要移动速度和运球速度协调一致,又要保持合理的节奏。要注意按拍球的部位、落点的选择和力量大小的运用。移动越快,按拍球的部位越是靠后下方,落点越远,反弹起来的力量越大。一般直线运球,运球一次,跑两或三步。
运球动作的练习,需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关键是控制能力和手脚协调配合,因此手上功夫要天天练。可先从玩球开始,熟悉球性,再从原地运球过渡到行进间,从双眼看球到不看球运球,从直线到变向运球。可采用一人一球、一人两球、一人运球一人抢球等方法进行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