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模式在数据库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_zhimin_d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问题为导向(PBL)的教学是一种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它的特点和数据库课程的教学要求有诸多一致之处。本文结合PBL模式在数据库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讨论了PBL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所在,并分析了在新的教学方式下对教师的要求。
  关键词: PBL 问题导向学习 数据库 教学应用
  
  一、PBL模式概述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通过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解决一些模拟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学习途径,从而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PBL最早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中。之后,美国著名学者布里奇斯和海林杰出版了《管理者的以问题为本的学习》一书,将PBL正式引入教育领域。我国对于PBL开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上世纪90年代,最初是介绍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状况,之后结合我国的教育实践,逐步尝试和探索将PBL引入到国内的各项教学实践之中,并对其引入后的应用前景和是否符合目前的教育现实进行思考。
  二、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的高等教育教学受前苏联教学模式影响较深,主要以学科专业为基础,依托教研室建立起来。教学过程中,以老师讲授理论课为核心,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被动接受书本知识,由教师决定着教学的方向和内容,将学生摆在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配套的实验教学也是跟着理论课程走,以验证理论性实验为主,其教学方法比较机械,忽视了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起不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以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不强,涉及的知识面狭窄,不同学科之间缺乏相互融合,特别是在使用所学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遇到极大困难。
  三、PBL模式的数据库教学中的应用
  数据库不是纯技术性的课程,不仅是为了掌握一种数据库软件,而且应充分注意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由于数据库技术发展快,数据库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如果学生对数据库基础知识缺乏了解,没有打下坚实基础,就很难做到触类旁通。同时,数据库又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注重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针对数据库学科的工程性和应用性,在教学中加强实验环节的训练,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的培养。为此,我们按照课程内容和进度,设计了一系列的上机实验和一个综合课程设计。
  考试成绩不优秀的学生往往在以后的工作中表现出了极强的动手能力,而那些考试成绩优异的学生却似乎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上,这不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PBL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以解答问题为驱动力,以分组阐述、展示、讨论及相互交流为手段,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自学、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为主要目标的全新的教学模式。数据库的综合实验即可以采用PBL模式。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不超过6个人,要求学生为某一部门或企业设计一个小型的数据库应用系统。面对设计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学生要明确自己需要查找的目标知识与信息,并在课外时间通过查阅有关书籍、杂志、文献或网络信息获取问题解答所需的新知识与新信息。在PBL式的学习讨论过程中,学生间围绕重要问题相互交流、讨论、评价。在设计过程中,每个学生承担不同的角色和任务,对于这一综合性课程设计,要求各小组对数据库设计的各阶段提交相应的设计文档和报告。在这种模式中,学生之间不是相互竞争,而是相互合作、相互依赖、共同提高,在分工合作中共同完成数据库设计和应用的开发,既锻炼了其团队合作精神,又培养了撰写报告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远比学好一门课程或者是学好一个软件更为重要。如何将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探索性学习,如何学会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高效地学习,是数据库课程教学需要探讨的重要内容。PBL的教学目标是要突出学生的独立自学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资料组织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与数据库课程的教学目标相吻合。
  四、PBL模式对老师的要求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直接动力,教学方式的改进是围绕着这一目的展开的。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比较单一,而新的教学目标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PBL模式中包含了与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综合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充分认识到自己是问题解决的主体,而不是一个旁观者,使学生具有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在PBL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他们由原来的教学核心、主导者转换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与引导者。在数据库的综合实验设计中,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选择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合理整合各种知识和资源,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建立自信,逐步培养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被动地位,使学习成为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在这个课堂上,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本课程的内容,而且应当掌握相关专业其他课程的知识。如: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同时还应具有调动学生积极性、控制课堂节奏等技巧。
  五、结语
  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是以“问题”为核心的高水平的学习,强调在问题解决过程的知识探究。因此它不一定适合所有的课程,特别是基础课程,它对于那些技能性和实践性比较强课程比较适宜。同时,该模式也并不适合所有的学习者,如果是对问题毫无认识的学生来说,该模式会使他们的学习不知所措,而对于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喜欢阅读和讨论的学生比较适合。将PBL教学模式应用于该课程中尽管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难度,但随着课程群的建设和经验的积累,PBL必将成为适合本课程的教学形式,使学生有更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1]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5-10.
  [2]曹蕾,罗敏敏,毛晓鸿等.“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中的PBL教学初探[J].计算机教育,2007,(24).
  [3]卢宁.浅谈PBL教学模式之特点[J].神州,2011,(3).
  [4]刘东.浅谈PBL教学实施中教师适切性教学行为[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5]唐晓雯,任艳荣.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J].教学研究,2006,(01).
  
  资助项目: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PHR201008230,PHR201007145)。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夹脊穴特色推拿结合温针灸和传统推拿结合温针灸对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并比较其两者之间疗效的差异,为治疗腰背肌筋膜炎提供一种更有效的方法。方法:本试验的治
摘 要: 作者提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科学的体育教学要从五个方面来探讨:学习目标的科学性、教学形式的科学性、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教学方法的科学性、课程评价的科学性。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高中体育教学 科学性    科学性是一门学科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前提。随着体育教学的多元化发展,《新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上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有很大的差异,强调以培养学生朝正确的
为解决湘南烟区烤烟生产上存在的高温逼熟问题,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主要生态因素对烤烟高温逼熟现象发生的影响效应,并分析了烤烟高温逼熟现象形成的机制.结果表明:湘南烟区烤
摘 要: 体育是向学生进行相关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对道德素质、意志、心理素质、创新能力和审美素质的培养、自主性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渗透    体育课程以体育锻炼和健康行为实践为主要特征,也是向学生进行相关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一、体育教学中对德育的渗透  中学体育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教育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帮
摘 要: 中职体育生即将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因此对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是中职体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文章主要阐述了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对培养学生主体社会能力的一些不足,从改进教学及考核模式、加强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加深师生互动了解三个方面论述了提高学生主体社会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 中职体育教学 主体社会能力 师生互动    当今时代,社会不断进步,科技日益发达,对各行各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
体育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尽情享受童年的欢乐,在活动中感受到愉悦,在愉悦中健康成长。要让学生在体育课上体验到快乐,教师就必须注重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的积极性。一个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学生会因为体育活动需要付出较多的体力而感到“枯燥乏味”,若苦而累就容易产生疲劳或厌倦;反之,如果对体育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学习中就必然精神饱满、积极主动,由“要我练”变成“我要练”,真正感到体育的轻松、快乐
目的比较玻璃体切除术前和术中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PDR黄斑水肿60例(60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分为玻璃体切除术前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组(术前组)和玻璃体切除术中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组(术中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术前组的手术时间短于术中组(t=6.96
摘 要: 快乐体育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是与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改革与发展及整个体育的改革和发展紧密联系的,是对当前体育教学中某些僵死、被动和缺少乐趣的反思。快乐体育的产生是对传统的师生观、教学观、理性观的变革,是深层的心理快感或成功感,是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参与、理解、掌握和创新运动的乐趣,从而调动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快乐体育的实践中,学生成了
摘 要: 中学体育教育通过各种不同的教育手段和策略,在全面提高学生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调查显示,很多学生在体育训练中常常会产生紧张、焦虑、害怕情绪,这就需要老师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加强学生的心理训练,使其紧张、焦虑、害怕情绪降到最小。本文主要从心理训练的原则和方法两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心理训练这一问题。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学 心理训练 训练原则 训练方法    1.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