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传统绳带编制类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路径探析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whuoc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创产品已经成为旅游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创产品不仅能够拉动当地的旅游经济,而且能够有效地宣传当地地域文化的特点,弘扬当地的民俗文化。具有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显然是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可挖掘的传统文化元素之一。本文通过对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绳带编制技艺的研究,探讨以其为基础进行的文创产品设计。以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传为元素设计的文化创意产品,不仅可以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更为人们的生活和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品;绳带编制;泰州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2-0046-02
  基金项目:2018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泰州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与设计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批准号:2018SJA1888;2017年泰州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研究项目: 泰州传统工艺文化及其创意产品设计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批准号:TZXY2017QDJJ004。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品成为各旅游景点的热门产品。文创产品满足了大众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手工艺品是传统非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基因,经过设计创作之后,可以创造出具有传统神韵、精神内涵的全新作品。泰州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历史,传统绳带编制技艺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并被列入泰州非遗文化遗产名录。将文创产品设计与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不仅能反映出非遗传统文化的内涵,而且能让更多的人关注到非遗文化,从而有效的弘扬和传承非遗文化,更可以通过设计与传统手工艺有关的文创产品宣传泰州的地方文化。
  一、泰州的绳带编制技艺
  (一)泰州绳带编制技艺的历史源流
  泰州绳带编制技艺在2012年被写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泰州当地著名的传统文化元素之一。清朝,来自松江的移民将织布、织带等技术传入泰州高港区田河乡村。最早泰州绳带编织的创始人是田河乡孙家庄的姚厚福,第二代传人是他的儿子,第三代传承人赵大汪退休后办起田河第一家织带厂,并培养了第一批青年技术工人。20世纪六十年代,泰州传统绳带编制主要以编织卷烟带、书编带为主;到七十年代,工业化进程加快,產品主要以背包带、纺织机带、糖果输送带为主;八十年代大宗产品是水利局、供电局、广电局施工的安全带;第四代传承人成立了泰州市利达绳业有限公司,改变原料,改进技术,跟上了现代工业发展的脚步。虽然随着工业化生产的逐步推广,很多人工工作都能用机器替代,但精巧的绳带编制技艺还是以纯手工制作为主,显得尤为珍贵。
  (二)泰州传统绳带编制技艺流程
  泰州最传统的编织工艺流程分为:1.选料:根据产品的用途、不同型号、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的原料;2.经线:利用框架固定,根据产品使用力度的大小确定粗细做成一框框“拉条”;3.络管:把纬线绕线成纺锤状;4.上机:把经线“拉条”套入木织机上,用拉钩固定、拉直,人上机后再整平;5.编织:经纬线要拉紧均匀,手上力度到位,分清经纬线交叉顺序;6.下机:用火苗快速烫去边缘的丝线;7.检测:逐件检查是否符合质量要求;8.包装:把合格品放入包装袋,分类摆放。
  简单来说就根据产品的特性大小选择适合材质的绳带,在木织机上,利用固定好的经纬线进行编织。目前泰州当地绳带编制品类大致有以下几类:
  在2019年首届泰州古盐运河文创节上,手工艺人王清展示了他利用新的编织材料,对绳带编制进行了创新和改良,自创编织出了更多实用性的作品。这些作品大多用了钩针编织,钩针相较于传统的编制工具更加小巧,便于携带,使用起来更加灵活方便。编织的材料多选在生活中十分常见的毛线,这种材料的使用使泰州的绳带编制技艺十分贴近人们的生活。
  二、泰州绳带编制技艺文创产品的开发路径
  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创意商品设计与开发除了要满足大众审美之外,体现非遗文化的设计也很重要,必须从绳带编制技艺的特点出发进行一系列的延伸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产品大多显得过时,不符合现代人的生活需求与审美趋向,导致消费者减少,使其逐步走向消亡。
  编制类的产品设计在国内非常稀少,国内最有代表性的编织手工艺就是中国结。最早期的中国结是用衣带打结系牢衣服,或是通过穿绳打结来将玉佩等饰品系在衣服上。经过时代的发展,中国结成为了中国特有的编织手工艺品。它具有独特的东方文化的特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有许多基本结,通过这些基本结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可以得到不同的造型和图案。通过绳带材质不同,绳带的粗细可以编织成各种造型不同、具有深刻寓意的中国结。
  国外北欧风的编织近年来非常流行,它的特征在于它使用的颜色都偏灰,给人一种朴素淡雅的感觉。每个设计颜色都不会很多,让整个设计很整体,干净大方,从中能体现出北欧人民淳朴的民风特征。它的造型设计大多是以基础形重复排列,组成有秩序的图案。这样的设计不管是家中的装饰品还是穿着的衣物都会给人一种节奏感。
  结合国内外传统绳带编织产品的现状,在以泰州传统绳带编制为元素设计文化创意产品时,一定不能跟风,首先要对目前现有的情况以及人群定位进行调研分析,充分考虑到设计产品的材质、尺寸、颜色等,增加文创产品设计的功能性、实用性、趣味性等,生发出极具创意而又具有传统神韵、核心价值的创意产品,从而促进泰州地区绳带编制技艺非遗文化的宣传和带动泰州地区旅游经济发展。
  设计产品时也需要考虑到在旅游的过程中消费者的心理,消费者更愿意选择一些使用频率高,且小巧便于携带的产品。同时整套设计需要风格统一,元素不能过于复杂,在进行当地文创产品设计时,要让整套设计完整且整体,从而提高消费者对文创产品的兴趣,能让他们充分沉浸到当地文化的氛围中,并在旅游的过程中挑选到他们心仪的文创产品。由此可以总结出以下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创新思路:1.工具创新。传统的绳带编制技艺用的工具是木制机,体量大,制作麻烦。钩针编织,工具小巧,便于携带,学习起来更加简单。2.品类创新。传统绳带编制绳带因其能满足企业急需特殊要求的产品,且耐磨、耐腐蚀、适应恶劣环境等,多用于工业方面。可以将传统编制与日用品结合进行设计,让非遗创新生活用品走进大众生活。3.材料创新。相比于之前用于工业的选料,如玻璃纤维丝、丙纶线、涤纶丝等,毛线、玉线更适合制作日常的生活物件,可考虑使用一些新材料替代旧材料进行创新设计。   三、泰州绳带编制技艺的传承
  传统手工艺品是非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方式主要是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这种传统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很好地传承传统手工艺,局限在于传统手工艺的从业人员数量越来越少,并呈现老年化的趋势。老一辈传承人基本功扎实,恪守传统规范,但是技艺单一,缺少创新。青年人对于传统工艺兴趣不高,很难进入传承的领域。正由于这个原因,使得传统手工艺濒临失传,当下,传统手工艺的坚守显得更加重要。
  近年来,有一些手工艺传承人和设计者结合泰州当地的地域元素,从绳带编制技艺的特点出发进行一系列的延伸设计。经前期调查,目前大众更偏好简单大方、价格相对经济、具有浓厚传统味道的手工产品,而不是批量生产、廉价的机械生产的产品。有关于泰州绳带编制技艺的文创产品设计的核心是结合泰州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编制技艺的特色,树立具有泰州地域特色的“非遗”形象,符合市场需求。例如图2中的抱枕、钥匙扣、杯垫等结合泰州地标建筑望海楼、老街牌坊、电视塔来进行设计,突出建筑特色,简化外形。除此之外,在设计中还运用到了银杏的元素,因为泰州被誉为“银杏之乡”之一。这些文创产品的品类不仅在生活中利用率高,且比较符合当下大众的审美,在人们购买与使用的同时,无形中宣传了泰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绳带编制技艺。
  四、结语
  我国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极具当地地域特色。有关非遗的文创产品的开发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的旅游经济,而且能够宣传当地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有关于泰州绳带编制技艺的文创产品设计的核心是结合泰州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编制技艺的特色,树立具有泰州地域特色的“非遗”形象,符合市场需求。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祖祖辈辈们流传下来的精神财富,如何让民族優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让它走进大众视野,回归大众生活,让更多的人能有机会了解它,是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中应当思考的核心问题。泰州绳带编制技艺的文创产品设计是将传统文化融入生活的方法之一,传统的手工技艺不能独立存在,依靠文创产品设计不仅加强了泰州绳带编制技艺的地域特色,更让其有了新生。借此不仅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泰州。
  参考文献:
  [1]任宏,苏阳,刘洋,杨猛,杨红.沈阳故宫文化衍生品创新设策略与途径研究[J].包装工程,2017.
  [2]高小康.文化创意创意与策划[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3]刘宇,张礼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创意产业本位基因的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2012,(11).
  [4]胡惠林.国家文化安全研究导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5]罗成琰.百年文学与传统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摘要】设计艺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是设计艺术发展的主流趋势,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产品的附加值,能更好地满足产品的功能需求。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着诸多的优秀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關系。基于此,本文就文创产品的设计元素获取与创新进行探究,希望对提升文创产品的艺术性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有所帮助。  【关键词】文创产品;设计元素;获取;创新  【中图分类号】TB472
期刊
【摘要】小说《莳萝泡菜》因独特的叙述方式而内涵深刻。运用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结合故事内容和叙事策略,分析文本的复调色彩。主人公薇拉和男人是拥有自我意识的主体,不受作者控制,与作者处于平等地位。通过结合男人的话语与薇拉的内心活动,作者将两位主人公的思想与意识同时展现给读者。薇拉和男人的不同关注点及对事物的不同理解表明他们价值观念的显著差异,他们的不同声音在共存中互相碰撞,平等对话,体现出该小说中的
期刊
【摘要】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冬,楼钥奉命出使金国,全程历时月余,往返数千里,途中他以地名和时间为线索,挥笔写下了十三首纪行诗,作品中不但有离家远游常见的羁旅之愁,还饱含着对故土的深情和对金虏的痛恨,格调沉郁雄健,颇具前人以诗为史的遗风。这样的特色既是产生于彼时两国对峙的特殊历史环境,也受到创作者由宋入金、横跨南北的频繁空间位置变换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楼钥;使金诗;行游诗;文学地理  【
期刊
【摘要】休谟问题,即归纳的合理性问题,在逻辑学界和科学哲学领域一直备受争议。为了解决该问题,很多科学家和逻辑学家相继提出各种方案,波普尔和拉卡托斯是其中杰出的代表。针对休谟问题,波普尔以证伪主义为理论基础,想要从科学是可以被证伪的角度来阐释归纳的合理性。拉卡托斯则又在证伪主义的基础上,吸收了库恩的范式理论,最终提出了自己的精致证伪主义,主张从历史主义的角度理性地阐释归纳的合理性。对比两大证伪主义,
期刊
【摘要】人文艺术遗产在保护与传承过程中显露出的利与弊问题一直是受到争议的。随着数字信息时代的发展,更多的保护与传承开始采用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在这种发展大形势下,人文艺术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就必须在数字化的基础上拓宽发展方向,进行技术革新。根据广西人文艺术的保护传承现状与特点及实践表明,建立人文艺术遗产数据库(AHHIM)进行广西人文艺术的传承保护是有显著效果的。  【关键词】保护与传承;数字化
期刊
【摘要】“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从中国画的青绿山水中提炼出檀木及松石造型加以大漆髹饰,又取松石之绿,其意在将国画中青绿山水的意境之美延展至漆饰之中。通过对传统漆工艺技法的深入探索,发现传统漆工艺审美体现与工艺技法,在当代首饰设计与制作中的设计制作思路及工艺技法运用,以此探寻一种崭新的设计表现方式及制作工艺。  【关键词】漆工艺;
期刊
【摘要】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反映了古人对宇宙万物产生发展的认识,是最早的唯物论与辩证法观点的出现。客观地反应了宇宙的产生与发展。认为宇宙中最根本的物质是道,万事万物都是由道化生而来。也有人把道称为元气。把道也认为是混气,只是取名不同。我们在这里分析一下气的本质及其变化,让大家清晰简单地对气有一个认识。  【关键词】道家;气说;气化  【中图分类号】B223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福克斯在《奥古斯丁:忏悔和归信》一书中反思考察其《忏悔录》一书,探索摩尼的信仰、西塞罗的著作和柏拉图主义如何推动奥古斯丁逐渐走向基督教这个问题。其中也许同样重要的是,他的母亲力求看到儿子皈依大公教会的决心,以及奥古斯丁自己与其人之欲望的斗争。  【关键词】忏悔;归信;转变  【中图分类号】B5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2-0028
期刊
【摘要】“和”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客家文化最核心的部分。赣南客家“和”文化体现在许多方面,如团结亲好睦族、唐宋古韵的客家山歌及客家方言,蕴含天人合一的风水理念,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多彩民俗活动等等。本文重在运用顾明栋教授的基于“恕道”的金字塔模型来引导推出赣南客家“和”文化的跨文化传播策略。  【关键词】赣南客家;“和”文化;跨文化传播;策略  【中图分类号】G127
期刊
【摘要】鲁锦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式的载体,长期以来隐藏在民间,蕴含着中国浓郁的民间特色审美文化和造型理念,当前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为世人所传承。然而在如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背景下,鲁锦艺术产业转型过程中却暴露出宣传手段单一、产品形式单一、生产效率较低等问题,极大影响了鲁锦艺术的传承与产业转型升级。对此,需从创新角度出发,开拓新的艺术产品宣传渠道、加大投入力度提升艺术产品生产效率,丰富艺术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