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产业的历史文化承载

来源 :编辑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sk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鉴于近现代文献资料的珍贵性及其被忽视的现状,文章以近现代文献资料的数字出版和保护为例,阐述了数字出版内容的开发、管理路径和历史文化承载意义,对于保护近现代文献资料、丰富数字出版内容、促进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数字出版产业 内容开发管理 近现代文献资料
  内容是数字出版产业的灵魂,价值含量高的出版内容和合理有效的管理方式是数字出版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和根本动力。我国古代历史、近代革命和现代建设中遗留下来的海量文献资料,是数字出版内容的重要来源之一。
  近现代文献资料,指的是自1911年辛亥革命到21世纪初近百年间所创作出的图书、报刊、日记等文献资料。由于近现代文献资料距今时间较短,因此普遍存在不必紧急抢救开发的认识误区;同时,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近现代文献的价值远不如古籍善本,所以它们的安置待遇也就远低于古籍文献。近现代文献资料沦为历史文献中的“亚珍贵文献”,甚至是“弱势群体”。[1]
  需要引起人们重视的是,这些资料记录着近代的革命浪潮、百家争鸣的学术思想、抗战时期的跌宕政局和新中国成立后的治国沧桑,其珍贵性并不比古籍善本低。[2]利用数字出版平台来挖掘、开发和管理近现代文献资料,是数字出版产业实现保护、传播人类文化知识遗产这一历史使命的重要方式。
  一、历史文化承载:数字化近现代文献资料的必要性
  1. 数字化的近现代文献资料可更清晰地重现宏大壮观的历史语境
  中国近现代历史是一部政局跌宕、风潮暗涌的革命史,其不同政见和立场的政治实体孕育了各具特色的经济、文化、思想文献载体,如《大公报》《满洲三省志》《蒋中正日记》《论持久战》等等都诞生于此。此外,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开展起来的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开放等运动,也都留下了大量的私人记录、文学作品、公开发行报刊和政府机构出版物等文献资料。
  数字出版产业有责任重现这宏大壮观的历史语境,将其数字化,以保留这些珍贵的资料,从而更加真实地还原历史原貌和历史真相,更加清晰地展示新中国的奋斗及成长历程,为中国解决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提供必要的参考。
  2. 数字化的近现代文献资料可演绎百家争鸣的文化思潮
  中国近现代的政治虽然起伏动荡,文化事业却非常繁荣。近现代的中国思想文化异彩纷呈,图书、报刊、手记、海报、档案、图片等丰富多彩的文献形式,反映出了近现代时期百家争鸣的文化盛况。在民国时期,学术启蒙和思想交锋一度达到顶峰,民国学人以《新青年》杂志为阵地,轰轰烈烈地开展新文化运动,在这段重要的历史时期内,诞生了诸如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学术巨著。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共中央适时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振兴文化事业的方针政策,文化事业得到了迅速的繁荣和发展,产出了大量如《红岩》《蔡文姬》等优秀作品。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文化事业再次迎来辉煌发展的春天,涌现并出版了更多的文化精品。
  数字出版产业有责任演绎和传播这百家争鸣的文化思潮。近现代涌现出的这些文化精品,是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首批具有开创意义的奠基之作,不仅对我国近代新兴学科的创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参考价值,在全世界范围也被视作第一手研究资料。作为延续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数字化出版这些近现代文献资料可以重新演绎出近现代历史中的文化风采和思想交锋。
  3. 数字化的近现代文献资料可为人文科学研究提供资源
  海量的近现代文献资料中,相当一部分在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数字化采集提取和编辑处理过的近现代精品文献,可以完整保存文献资料的文本信息,更能保持文献的初始面目,如原件的印章、墨迹、笔迹、批注等各种原始特征,使当代研究学者可以足不出户地拜读到近现代文献的原始样貌,体会到近现代文献的原始韵味,为研究学者提供更多挖掘原始资料的线索,有助于当代科学研究更广泛和更深入的开展,对当代多种学科的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 数字化的近现代文献资料有益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传播所具有的不受时空限制、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的特点,使数字信息成为最重要的文化资源。数字化手段将使人类的精神文化宝库跨越时空,在全人类面前实现资源共享,可以让神秘的中国文化——尤其是近现代文化历史——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再现辉煌,让全世界人民感受到东方文化恒久弥新的独特魅力。
  二、数字出版产业的内容开发:近现代文献资料的挖掘与优选
  源源不断地提供优质内容,是保证数字出版行业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对于近现代文献而言,从浩如烟海的近现代文献史料中挖掘和优选出具备人文、思想、经济、历史价值的优质资源,是数字出版的第一步。然而,海量的文史资料中必然玉石同室,精华与糟粕同在。因此,数字出版前应对这些内容资源进行优选,实现对数字出版内容质量的宏观控制。长期以来,受“片纸只字不得销毁”思想的误导,我国的近现代文献整理和数字化工程一直持有“有文必收”的错误态度,这难免会将内容价值极其一般的事务性、零散性和重复性文件也收录其中,导致数字出版产业“内容庞杂、鱼龙混杂、玉石不分”,也造成了人力、财力和物力的巨大浪费。
  对近现代文献资料进行挖掘和优选,除对国家所有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外,更要重视民间对文化遗产的容纳力。要通过民间走访和考古发掘进行文献挖掘,然后对散落在民间的文献资料和馆藏文献进行择优鉴选,使投入的人力、財力、物力、时间等要素得以充分、合理和有效的配置,最大限度发挥数字化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数字资源的利用率。[3]对数字化对象的鉴选,应当采取历史文化价值优先性原则,从重要文献到次要文献,从亟须文献到一般文献,依次铺开,循序推进,打造优质化和精品化的数字出版产业。   三、数字出版内容管理:近现代文献资料的数字加工与管理
  数字出版产业的内容管理,是指在内容上进行包括收集、编辑处理、格式转换、审核、版本控制、内容测试、发布等处理的过程。[4]在大量的内容资源中,绝大部分内容是非结构化的,内容管理的目的是把非结构化的信息,制作成图书、报刊、光盘、网页等产品,供用户以各种媒体形式阅读、检索、查询、分析和共享。以近现代文献资料为来源的出版内容数字化处理,就是指对近现代纸质文献进行数字化提取、格式转换、数字化编辑整理等加工与整合,以及进一步搭建和应用近现代文献数据库。
  1. 近现代文献资料的数字化提取
  通过数字化手段,把破损的纸质文献当中的文本内容提取出来,是数字化出版近现代文献资料的第一步。从古籍文献的保护经验和国外数字化科技的发展趋势来看,对近现代文献资料可采用以下两种数字化加工技术:(1)通过光学字符识别——OCR软件,把近现代文献资料的内容录入计算机,制成文本文件等。OCR技术可将近现代文献资料转化为文本,并能从图像文件中自动抽取题名、著者、文中插题、文内关键词等检索点,并转化为索引。该技术在古籍数字化处理中已有较为成熟的应用,如电子版《文渊阁四库全书》。(2)通过影像缩微与扫描将文献的内容扫入计算机,制成图像文件。缩微品存储载体的稳定性强,预期寿命可达500年以上,是长期安全保存文献资料的最佳存储介质之一。对于非常珍贵、不可再生的近现代文献资料,非常有必要使用可靠性更强的缩微技术进行处理。随着扫描技术与缩微技术的结合,近现代文献的数字化加工又可分为直接缩微处理和先扫描后缩微处理两种形式。缩微技术在古籍数字化处理中取得的成果,值得借鉴,如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建成的“古籍全文数据库”。
  考虑到文献价值和保存状况的不同,笔者建议对文献资料采取差异化数字加工手段:(1)对于价值珍贵且易老化损坏的、或价值一般但老化坏损严重的文献,建议采用缩微技术,将文献的影像记录在缩微胶片上,以实现对文献的抢救和保护。(2)对于价值高且使用频率高的文献,建议首先应用缩微技术制作影像胶片以便保护,在此基础上再将缩微胶片进行数字化转换以便编辑和使用。(3)对于价值一般、保存情况好、使用频率高的文献,可采用OCR光学识别技术将文献数字化以便于传播使用。
  2. 近现代文献资料的数字化编辑整理
  数字出版绝非简单地将数字内容资源提取出来,还须经过必要的编辑、整理和加工,使用户可以对内容资源进行检索、复制等必需的操作。近年来,信息组织技术方法逐渐被应用于典籍文献的数字化整理工作中,对于近现代文献资料的编辑整理有参考借鉴价值。
  数字化编辑整理工作主要包括近现代文献索引的自动编纂和近现代文献电子图书的编纂:(1)近现代文献索引的自动编纂。主要是指借助OCR技术对提取出来的文献原文进行机编索引,可采用的技术手段包括索引之星、Word 索引软件和自编语词索引软件等,此外,在索引排序方法方面可借鉴较为成熟的科学技术。(2)近现代文献电子图书编纂。电子图书就是“以电子的方式储存信息,并以电子的方式进行阅读的图书”。在完成扫描、识别等预处理之后,近现代文献电子图书编纂主要包括电子排版、Word文档拆分、添加模板、制作网页文件等环节,Easy CHM电子图书编辑软件是当前最常用的电子图书编纂软件。
  王雅戈等学者以吴觉农先生所著的《中国茶叶问题》为例,对机编索引的方法和索引软件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应用Easy CHM电子图书编辑软件对民国文献电子图书编纂进行了实验。[5]其研究对民国农业文献数字化整理、开展农史研究都有重要的贡献,对其他近现代文献的数字化编辑处理亦有指导借鉴意义。
  3. 近现代文献资料的数据库式管理模式
  传统的出版方式难以有机综合这些文字、图像和声音等不同载体的内容资源和信息,而计算机数字化处理技术和数据库存储管理技术则可以实现近现代文献声、文、图并茂的多维度展示和传播,改变出版作品单一的出版形式,赋予其更加生动的形象和更加强大的生命力。[6]所以,在对海量的文献资源完成挖掘、开发和编辑处理后,还需要对近现代文献资料进行数据库式的管理。
  实际上,随着科技的发展,数据库技术已经成为较为先进的文献数字化管理手段,在近现代文献资料的管理中,文化出版企业和文化管理机构已经逐步采用这一方式。如湖南省青苹果数据中心就走在了行业的前列。中心成立20年来,已经数字化了从清朝至今200多年的400种报刊,建立了拥有4000亿汉字和4亿篇文章的海量历史文献库——“华文报刊文献数据库”,包含了中国革命领导人文库、中国歌曲数据库等数十个分库。
  结 语
  近现代文献资料涵盖了清末以来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宗教等各方面,是历史缔造者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借助数字出版的形式将近现代文献提取、编辑、整理并用数据库模式予以管理,是弘扬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丰富数字出版产业的内容资源、引导数字出版产业科学发展、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王雅戈,王晋玲,常娥. 民国文献整理研究进展[J].图书馆建设,2011(3):15-18.
  [2] 刘洪权.民国古籍出版对当代古籍出版的文化贡献[J].编辑之友, 2007(3):91-94.
  [3] 孙琴.民国文献数字化建设现状分析研究[J]. 山东图书馆季刊,2008(1):71-73.
  [4] 刘争.内容管理系统在数字出版中的应用研究[J].编辑之友,2012(4):20-23.
  [5] 王雅戈,朱原諒,何琳.电子图书编纂实验——以民国文献电子图书编纂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6):61-63.
  [6] 朱琪.民国档案数字化研究与思考[J].北京档案,2010(2):26-27.
  (作者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其他文献
新闻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本元素,是新闻学中最基本的概念,还是一切新闻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可以说,新闻传播领域所有的现象和问题都由它产生发展而来,整个新闻业的工作也都是围绕它而进行的。“新闻”定义的外延和内涵决定着新闻学研究的范围和对象。因此,对“新闻”定义的探讨始终是新闻学理论的重要课题。尤其是在当下传播科技的飞速发展下,新闻传播的业态变化迅猛,新闻实践领域的操作和面临的问题都远远超越了理论研究现有的
期刊
摘要 文章以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8月19日在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为圆点,全面梳理了习近平2012年11月以来关于宣传工作的论述。文章回顾了中央反对形式主义的一系列部署,作者认为,空话套话成灾,说明党的话语体系僵化了,所以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文章还分析了党中央提出的领导人报道遵循工作需要、新闻价值和社会效果的学术意义,认为习近平重新提党性、人民性,并对各自的内涵做了定义,在我国宣传领域实际上打
期刊
摘要 实证方法成就了社会科学中被认为最具科学性的经济学的学科地位,而我国出版学现有研究方法的不足,严重阻碍了出版学研究水平的提升和学科的发展。文章试图从经济学实证方法中寻求帮助,以弥补出版学现有研究方法的缺陷,提升我国出版学研究的科学性。从问题式研究到比较分析再到实证方法,从思辨推理走向定量研究,是出版学研究方法走向多元和成熟的表现;而经验判断和实证方法的分野,是提高出版学研究客观性的必然要求。更
期刊
编者按:2013年年初,编辑界发生了的三大新闻事件:吴文辉网络编辑团队出走盛大、陈忠实先生自掏腰包设立“白鹿原当代文学编辑奖”、2013中国好编辑推选颁奖典礼在京举行,热热闹闹地让编辑这一角色走向前台,让业界的话题聚焦在编辑这个群体。但关于编辑我们究竟要讨论什么?它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它的改变和重塑的紧迫性都已毋庸置疑地得到了行业内外的共识,然而意识共识之后,怎样去做才是现代出版的现实课题。  
期刊
摘要 在海量信息面前,网络新闻编辑面临发现新闻和新闻把关的双重压力。网络传言蕴藏新闻富矿,新闻编辑要辩证对待传言与谣言。既要善于利用网络传言,从中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也要善于识别谣言,实现从严把关。  关键词 传言 谣言 新闻发现 编辑 叙事  罗卫光,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中文系新闻学硕士。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文化研究路径下的网络谣言传播与防范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12C0612
期刊
编者按:随着出版行业转企改制工作的深化,民营文化公司发展日渐蓬勃,加之新媒体业态的变革,出版行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不仅出版总量逐年递增,且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间融合趋势日益增强,呈现出极大活力。  在各家出版机构争先依靠提高出版规模来谋求发展的前提下,编辑的任务量亦空前提高,早已由从前一年三五本书增至一二十甚至二三十本。且现在一本书从选题策划、组稿、审校、设计、排版、印制到上市后的宣传,编辑都得一竿
期刊
摘要 社区化和数字化正使得新闻贴近城市居民生活,社区新闻可以有效提升市民的对话、理解和协作,富有参与性。在新媒体背景下,社区新闻正从传统的社区报形态向超本地新闻网站转型,这一过程既是对受众信息需求和媒介接触习惯的新适应,也是向社区新闻本质回归的努力。文章通过VOSD个案,分析了数字化的社区新闻面临的挑战和正在探索的运营模式。  关键词 社区新闻 社区报 数字化 超本地  王斌,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新
期刊
摘要 中小型出版社在数字化转型中面临运营投入和抗风险能力较弱的瓶颈,优秀内容资源亟须走出去,出版社网站成为最基础且有效的平台。在加强网站内容建设的同时,出版社须综合运用搜索引擎优化、友情链接、软文推广和微博营销等网站推广策略,以网站为起点培育网络运营的综合能力,培养优秀网络编辑人才队伍,形成发挥本社优势的可盈利的数字出版模式。  关键词 数字出版 中小型出版社 网站推广 网络编辑  肖洋,华东师范
期刊
摘要 历史地看待我国大学学报与大学之间的关系,以推动学术研究为共同追求,两者之间存在着与生俱来的血脉关联。这样一种紧密的联系发展到今天,则构成了我国体系和规模庞大的大学学报群体,与各自所在的大学之间形成为一种学研相长的历史传统,成为中国大学学术发展和推介的重要学术平台和窗口。可以说,如果缺少了大学学报,对于大学的发展和建设而言,是有失完整和推动的。本文着重从《北京大学月刊》的创刊与蔡元培北大改革之
期刊
摘要 在技术革新和媒介融合的推助下,大部制时代的传媒体制“合并潮流”迎风而起,浪潮翻滚,但困局重重。当前传媒体制“合并潮”的突破发展亟须管理上的引领、扶持和调试。传媒体制变革应积极突破现有制度与意识的藩篱,以“人”为服务之核,形成多领域、全方位的系统工程,更注重合并之中的“化学效应”,继续整合、深化“合并潮”,以带动整个传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传媒体制 合并潮 系统工程 趋势  蒋晓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