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芬治疗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动脉导管未闭效果的相关因素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ia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且出生体质量<1 500 g的1 236例早产儿进行分析。于出生7 d行床边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发生PDA的早产儿排除口服布洛芬的禁忌证者入组。实际进入调查376例。予口服/鼻饲布洛芬治疗后72 h再次床边超声心动图检查了解PDA的关闭率,分析引起布洛芬治疗PDA失败的高危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小胎龄、低出生体质量、宫内窘迫、出生窒息病史、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呼吸支持、导管直径、导管两端压差、导管水平峰值流速等是引起PDA药物治疗失败的高危因素(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呼吸支持、导管直径、导管两端压差、导管水平峰值流速等是PDA发生的独立高危因素,胎龄和出生体质量为保护性因素。

结论

关注引起早产儿PDA药物治疗失败的高危因素,早期防治PDA可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其他文献
【背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剩余胰腺的最佳重建方式尚有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胰胃吻合术和胰空肠吻合术2种较常用的重建方法围手术期的效果。【数据来源】从各文献库(MEDLINE/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搜集对比胰胃吻合术和胰空肠吻合术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最终纳入8项研究,其中607例行胰胃吻合术,604例行胰空肠吻合术。胰胃吻合术后患者胰瘘和腹内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总结分析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TA-TMA)的临床特征、疗效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接受allo-HSCT后发生TA-TMA的9例患儿临床资料、治疗及预后特点。结果纳入研究的283例行allo-HSCT患儿,9例(3.2%)发生TA-TMA。9例患儿中,男5例,女4例,中位年龄9
脓毒症的病死率居高不下,仍是危重患者死亡的重大原因。但其病理生理机制十分复杂,尚未完全明确。内皮细胞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保持其表面糖萼的完整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脓毒症损伤;而糖萼破坏介导了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包括通过细胞旁途径或胞内途径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增加白细胞对内皮细胞的黏附以及各种细胞因子促进炎性反应、活化凝血酶等使凝血功能障碍、促进一氧化氮合成使血管紧张度改变。糖萼的严重破
期刊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心力衰竭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心力衰竭患儿33例(病例组),男15例,女18例;年龄3个月~8岁。选取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同时期普通病房临床资料完整符合肺炎支原体感染的66例患儿作为对照组,男32例,女34例;年龄1个月~8岁。比较2组患儿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
目的探讨系统化疗基础上间断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HD-IVIG)冲击联合泼尼松免疫治疗控制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阵挛症状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7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8例合并阵挛症状的NB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肿瘤情况、神经系统症状、治疗及预后等。随访截止至2017年3月1日。结果8例患儿中男3例,女5例;起病年龄10.0~35.5个月(中位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