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的收益与收获

来源 :集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gga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集邮》杂志的"集邮论坛"栏目经常邀请我写点东西,一般来讲,利用这个论坛栏目,介绍国外集邮经营情况较多,介绍中国集邮经营情况则不多。这并不是我崇洋媚外,也不是环顾左右而言它,而是考虑中国集邮经营工作者应当对国外集邮经营情况有所了解。对中国集邮市场走向的判断,经常有走眼的时候,中国集邮市场变化太快,"三年河东、五年河西。"市场特"火"的时候,不一定像人们说的那样好,市场不景气的时候,也不一定显得那么坏。我们都是靠集邮这个行当养家糊口的人,言谈话语,只能说对这项业务有利的话。因此,无论发表观点,还是总结经验,都是发自内心的。我特别希望这个栏目能办成一个交流的园地,这样大家也多一条交流的渠道。说到交流,这篇文章正想谈这个题目,谈谈中外集邮领域的交流给集邮经营带来的好处。
  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交流的民族,特别是注意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早的不说,汉代的张骞出使西域,唐代高僧玄奘西天取经,都促进了当时我国经济与文化的发展。近代,我们更加注意交流了,毛主席说过:"十月革命一生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依靠了马克思主义做指导,参照了苏联革命成功的经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才获得成功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二十年中国的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我们也借鉴了西方许多先进的经验。
  近几年,中外集邮经营交流频繁,我们十分注意学习国外许多先进的集邮经营理念。说到交流,首先要谈谈中外联合发行邮票,目前,我们已同十几个国家联合发行了邮票,这些联合邮票的发行,不仅为集邮者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收藏品种,同时也促进了双方邮政与集邮的合作和交流。目前,许多国家的邮政都特别愿同中国邮政联合发行,他们认为在中国集邮同行的合作中十分愉快,中国集邮企业利用联合邮票的发行所进行的邮品开发、集邮活动的组织十分有新意,这充分说明了中国集邮经营在世界集邮界的影响,其中也凝集着中外集邮交流的成果。
  五、六年前,也就是上一个世纪的最后几年,我们参照国外举办博览会的经验,于1995年9月在北京首次举办国际邮票、钱币博览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内举办的第一次国际展览。应该说国外举办的专项博览会较多,邮票的、钱币的、电话卡的都有。将邮票、钱币两者结合,则是中国的首创。本世纪的第一年,中国邮政又开办了邮票个性化服务业务,由中国集邮总公司试办,这纯粹是从国外学来的,但同国外相比,业务的形式与内容大不一样,国外侧重服务,我们侧重经营;国外侧重单一群体,我们侧重规模化生产;国外侧重平民百姓,我们侧重社会热点活动及公众人物。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特点。从经济效益及规模效益上来看,我们更突出些,从服务内容上看,国外邮政更有特色、更贴近个性化。
  再比如,中国邮政发行的"庆祝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小版张,在北京申奥成功的当晚发行,是从法国邮政1998年发行的"法国获得足球世界杯冠军"邮票中得到的灵感,所不同的是中国邮政冒的风险更大,操作更为复杂,再加上联合了中国香港邮政、中国澳门邮政共同发行,显得更具匠心,实现了"三赢",影响也更大一些。应该强调的是,我们在学习外国邮政先进的集邮经营理念时,没有简单地实行"拿来主义",而是融入我们自己的主张与创新。这是国际集邮界的共识,决不是我一个人"老王卖瓜"。
  我们在吸收外来集邮经营理念上有较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而在向外传播自己的经营理念上则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也许有人会问:"我们中国的集邮经营理念有什么东西可以而且应该被送出去呢?"当然有,中国集邮经营一些先进的东西,外国邮政也在学,屈指算来,他们也学习了我们很多精华,比如,外国邮政认为:中国举办的国际邮票、钱币博览会就十分有自己的特色,根据观众的兴趣,扩大了销售区域,减少了展览区域,没有对邮集进行评审,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开支。美国1998年举办的国际邮展就参照了这种作法。2000年,我们利用澳大利亚邮政个性化邮票资源发行了中国奥运金牌运动员邮票,这种即时性、个性化邮票的创意对澳大利亚邮政就有很大的启示,澳大利亚邮政也在27届奥运会期间发行了类似的邮票。现在国际上举办大型的国际集邮研讨会都要邀请中国集邮企业的代表参加,发表学术论文。
  交流,不交往就不能流传。集邮交流可以使中国集邮经营在与世界各国集邮经营理念的双向互动中得到更加合理的、健康的发展。我对这种交流的理解概括为三句话,一是先进的经营理念必须交流,不流则死,不交流世界集邮也无法发展;二是交流必须有序,无序则乱,各国集邮经营有许多新理念,大家在互相学习的时候,要把握好秩序,不能一哄而起,盲目效仿;三是交流必须有度,失度则滥,一定要结合本国的具体情况,绝不能选题、设计、印刷、版式、经营策略全部照搬国外,失去自己的特色。
  如果说,世界集邮是一个大舞台的话,各国集邮业务工作者就是舞台上的各种角色,为了把各自的角色演好,他们就有必要进行交流。
  
其他文献
英属泽西岛位于英吉利海峡,是海峡群岛中的一个岛屿,靠近法国。1969年10月1日之前该岛使用英国邮票。  从1794年开始,泽西岛出现了邮政服务,查理士.吉耶特(图①左)被任命为邮政局长。该岛每周有一个海运航班到英国南部的威茅斯港,这个航班也负责传送邮件。在最初的3年时间里,大家都得到查理士.吉耶特的家  里(兼作邮局)寄送和拿取信函。1798年,邮政局长雇用了马力.古德弗雷负责向市区投递信件;3
期刊
2003年纪特邮票预订工作已于今年“月15日起在全国展开。除继续对预订套票的订户收取130元全额款外,与以往不同的是:2003年纪特邮票只办理个人预订,绝大部分纪特邮票将同时发行大版和小版两种版式,其中小版每版舍6至12枚邮票,版面设计有装饰图案。预订小版邮票的订户每人限订1版小版邮票和1枚小型张、1本小本票。邮局向预订小版邮票的订户每人收取100元预订金。预订户应在每套邮票发行g2个月之内取票并
期刊
“野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北美飞机公司制造的P-51战斗机的绰号。“野马”既有漂亮的外形,更具有快速、灵活、火力强、航程远的出色性能,成为二战时最完美的螺旋桨战斗机(图①为该机外形,撒哈拉邮票;图②为该机三面图,圣卢西亚邮票)。  “野马”的出世颇具传奇色彩。首先,应归功于英国政府。1939年9月法西斯德国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横扫欧洲大陆。位于英伦三岛的英国感受到空前的压力。英国政府意识到,
期刊
巴斯德(1822-1895),法国伟大的细菌学家和化学家。他生于法国米拉省的多尔小镇,求学时代十分刻苦,并对化学极感兴趣。1847年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曾在斯特拉斯堡大学、里尔大学以及他的母校任化学教授。1864年,他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实验室完成了一项名震世界的研究实验,证明物质的发酵及腐烂是因为其与空气中的微生物接触后产生细菌的结果。他发现了传染病的根源,由此为医学与生物学独辟蹊径:伤口可
期刊
第一个航抵美洲的欧洲人  哥伦布(1451-1506)是意大利航海家。据史料记载,他是第一个航抵美洲的欧洲人。他生于热那亚,年轻时当过水手。1476年移居葡萄牙,研究天文学,相信地圆说;向往东方的财富,曾向葡王提出向西环球航行、探索通往东方印度和中国的海上航道的计划,遭到拒绝。1485年移居西班牙。经过4年的周折,他的计划终于得到西班牙国王和王后的支持,给予他上将的名义以及金钱、船只、致东方君主的
期刊
国家邮政局于2002年3月30日发行《汝窑瓷器》邮票一套4枚,选取的是珍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北宋晚期的汝官窑瓷器,集中展示了汝瓷鼎盛时期的艺术成就。值得一提的是邮票在印制中攻克了工艺难关,成功地将汝瓷上的"开片"(即两种形态的冰裂纹)逼真地表现出来。  邮票上的四件汝瓷均为天青色釉。 "尊" 高12.9厘米,口径18厘米,仿汉代铜尊造型。圆筒腹,下承三足,外壁从口到底有三组弦纹底部有五个支钉痕迹,器壁
期刊
瑞典生物学家林奈根据分类学的特征,将猴、猿和人组成一个“灵长目”(Primates,意为“最高级动物”)。灵长目中的三类又是如何区分的呢?简单地说,即“有尾的是猴,无尾的是猿,而人是直立行走的”。猴子的种类很多,体型也小。猿的种类不多,仅有4种,即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长臂猿。从亲缘关系上说,人与现代猿最为密切:都有32颗牙齿、一对乳房,脸面裸露,没有尾巴,全身骨骼的骨块组成、连接方式都极相似。近
期刊
2002年3月,国家邮政局以唐代画家阎立本所作的《步辇图》为邮票主图发行小型张一枚。  阎立本,唐代著名画家。约生于六百零一年,卒于六百七十三年,雍州万年(今陕西潼临县)人,曾任主爵郎中、工部尚书、右相和中书令,时有"右相驰誉丹青"之誉。其父阎毗,其兄立德,既有画名,又以擅长工艺、建筑工程著称。阎立本绘画师承隋代的杨契丹、郑法士、董伯仁、展子虔与其父,并上溯张僧繇而"变古象今",代表了初唐中原地区
期刊
期刊
2000年9月6日上午,浙江诸暨市政府大楼,能容纳近300人的16楼会议室里座无虚席,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四达杯”集邮情文化交流活动正在这里举行。台上,报告团成员正作着精彩的演讲;台下,靠近会场后边的座位上,一位身穿囚服的年轻女子坐在三名女干警身边正聚精会神地听。这位特殊的听众,就是浙江女子监狱女囚马幸芙。  当报告团成员之一、全国集邮选进个人、杭州市残疾人集邮协会会长、诸暨市集邮协会顾问、孙传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