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布陵墓之谜

来源 :集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bo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个航抵美洲的欧洲人
  哥伦布(1451-1506)是意大利航海家。据史料记载,他是第一个航抵美洲的欧洲人。他生于热那亚,年轻时当过水手。1476年移居葡萄牙,研究天文学,相信地圆说;向往东方的财富,曾向葡王提出向西环球航行、探索通往东方印度和中国的海上航道的计划,遭到拒绝。1485年移居西班牙。经过4年的周折,他的计划终于得到西班牙国王和王后的支持,给予他上将的名义以及金钱、船只、致东方君主的国书。哥伦布于1492年8月3日进行第一次远航,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等地,于1493年3月返航。此后,他又于1493-1496、1498-1500、1502-1504年3次西航,先后抵达牙买加、波多黎各及中、南美洲大陆沿岸一带。哥伦布始终误认为他西航所到之处是印度,故称当地人为“印第安人”。由于他的远航最后并没有为西班牙提供预期的黄金等财富,其特权遂被国王剥夺。
  葬身之地频频搬迁
  哥伦布富有理想的心智和大胆无畏的精神,这给他带来了荣誉和财富。但他粗暴的脾气和贪婪的性格,使他最后陷于众叛亲离的境地,1506年5月20日在贫病交加中死于西班牙的巴利亚多利德市。虽然哥伦布生前曾表示希望能被葬在自己发现的“新大陆”,但由于种种原因,他死后还是被葬在巴利亚多利德市的一个修道院中。3年后,西班牙当局将其遗骸迁到塞维利亚的一个修道院,这座城市是当时欧洲前往新大陆探险的中心。1526年哥伦布的长子迭亚哥去世,亦被葬于其父之侧。几年后,迭亚哥的遗孀玛丽亚向西班牙法庭提出申诉,要求按照哥伦布的遗愿将其遗骸迁往伊斯帕尼奥拉岛安葬。伊斯帕尼奥拉岛位于加勒比海北部,是西印度群岛的第二大岛。该岛的东部现为多米尼加共和国的领土。1492年哥伦布首次远航时在此登陆并为其命名,“伊斯帕尼奥拉”意为“小西班牙”。当时,哥伦布任命他的儿子迭亚哥为“新大陆”第一任总督。
  1537年,玛丽亚在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后,将其丈夫和哥伦布的遗骸迁到位于伊斯帕尼奥拉岛的圣多明各大教堂,这座大教堂始建于1523年,是拉丁美洲最古老的教堂之一。哥伦布的遗骸被安葬在圣多明各大教堂祭坛的右侧。
  1795年,法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伊斯帕尼奥拉岛。由于西班牙人认为哥伦布的遗骨是国家的财富,不能让其落到外国人手里,于是他们根据200多年前留下的文字记载,从祭坛的右侧挖起遗骸,运至古巴哈瓦那的一个教堂中安葬。1898年西班牙在美西战争中战败,被迫将古巴划给美国;由此,哥伦布的遗骸又从哈瓦那再次横渡大西洋,回到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哥伦布的遗骸数次漂洋过海,葬身之地频频搬迁,至此似乎可以“人土为安”了。但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新的情况出现了。 多米尼加找到“哥伦布遗骨” 1877年,当工人们在修复圣多明各大教堂时,在大教堂祭坛的左侧挖出了一只古董箱子,里面有一个盛有多块遗骨的银色大盒子,上面还刻着“杰出和高贵的人——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先生”的字样。于是澄清了一些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疑惑:所谓祭坛的左侧、右侧,其实是取决于下葬时遗体面对祭坛的方向。多米尼加方面因此认定,1795年被西班牙迁到哈瓦那的遗骨实际上是迭亚哥的遗骨,而哥伦布的遗骨一直都保存在圣多明各大教堂内。
  1892年,在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400周年之际,多米尼加成立了“国家哥伦布委员会”,举办各项纪念活动,其中一项内容就是修建哥伦布陵墓,当时仍将墓址暂定在圣多q9各大教堂内。陵墓于1898年12月5日正式动工,为哥特式风格的纪念碑型,碑高14米,坐落在lO.7x12.2米的长方形墓基上;哥伦布的银骨灰盒就放置在陵墓中心的青铜瓮中。
  当时,多米尼加各界普遍认为将哥伦布陵墓修建在教堂里是不恰当的,应该专门另修建一座宏伟的陵墓,以表达人们对这位伟人的纪念与崇敬。早在1852年,多米尼加就有一些学者提出要为哥伦布修建一座灯塔式的纪念馆。1914年,威廉·普尔曼又重新提出在圣多明各海岸修建灯塔纪念馆的设想。1923年4月24日,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举行的第五届国际美洲会议做出决定:在圣多明各海岸修建哥伦布灯塔纪念馆。新设计的哥伦布灯塔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平面呈十字架形,东西长207米,南北宽60米。这一方案由英国建筑师格里弗设计,是从1928年举行的国际大赛中的455件参赛作品中挑选出来的(这次大赛有48个国家参加)。哥伦布灯塔设计方案确定以后,美洲许多国家都感到兴奋。以哥伦布名字命名的国家——哥伦比亚,在1956年哥伦布逝世450周年之际,率先将哥伦布灯塔的形象搬上了该国的邮票(图①)。
  好事多磨的“哥伦布灯塔”
  由于资金不足,加上多米尼加国内政局长期不稳,致使灯塔工程修修停停,进展非常缓慢。直到1966年巴拉格尔当选总统后,工程才得以加快。巴拉格尔连任了3届总统;在任期内,他鼓励大规模地开 展工程建设和吸收外国资本,并一直关心哥伦布灯塔工程。1992年该灯塔终于修建完成。这一年的10月12日,多米尼加专门发行邮票,以示庆贺(图②)。
  这座灯塔最初的设计构想,是修建一座哥伦布陵墓以纪念这位伟人。后来按照巴拉格尔总统的要求,将陵墓建筑进行扩展,成为一座展示美洲各民族历史的展览馆。现在馆内共建有63个展厅,展示着美洲不同民族的文化和历史。
  1992年,在庆祝哥伦布发现新大陆500周年的庆典活动中,多米尼加政府正式将哥伦布的银骨灰盒从圣多明各大教堂的陵墓中移至哥伦布灯塔,安放在灯塔中部的白色大理石陵墓之中。这座兼具灯塔、陵墓、展览馆的建筑,造型美观,气势恢宏,在多米尼加、甚至在整个加勒比海地区都是最明显的标志。尤其是到了晚上,其夜景更为壮观,灯塔上的157束光柱直射苍穹,在数公里之外都能看到;灯光与各色旗帜交织在一起,象征着世界各种文化、种族、信仰的融合与团结。自1992年10月16日陵墓正式向公众开放以来,每年都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孰真孰伪?有人建议开棺检测
  然而,关于哥伦布葬身之处的争论并没有就此结束。最近,西班牙塞维利亚市一所中学的历史教师马西亚尔·卡斯特罗和生物教师塞尔希奥·阿尔加拉达提出,要弄清哥伦布遗骸真伪的唯一办法就是挖出两地的遗骸,从中提取人体遗传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然后将其同哥伦布的一个私生子埃尔南多·哥伦布的DNA进行比较。埃尔南多的遗骸目前葬在塞维利亚市的教堂中,这也是哥伦布后人中唯一保存完好的遗骸。
  对于两位教师的提议,塞维利亚市政府立即表示支持,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基因识别实验室也表示愿意为这一计划提供技术服务。但是,要想实施这一计划还存在着不少难题。
  首先,通过DNA检测来解开历史谜团,虽说目前已有不少成功案例,但通常只能追溯到200多年前,而哥伦布的遗骸毕竟已有500年历史了,遗骸中的DNA一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难以辨认,实验的真实性不敢保证。其次,西班牙塞维利亚大教堂和多米尼加哥伦布灯塔纪念馆都未对这一计划表态。哥伦布灯塔纪念馆的负责人还指出,是否允许用科学的手段来“打扰”哥伦布的遗骸,该不该将哥伦布“开棺验尸”,此事影响重大,可能还得由国家高层领导亲自决定。看来,关于哥伦布究竟葬身何处,目前仍然是个谜。
  责编/郝宪明
其他文献
1月31日 土著艺术  3月28日 各国议会联盟  4月3日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S)30周年  5月23日 国际淡水年  8月8日 拉尔夫·本奇(美国政治学家、教育家,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黑人)  9月21日 联合国大会  10月24日 世界遗产——美国
期刊
邮票,由于票面图案子模特征等的不同而有“版式”区别,或因全张邮票边纸上的电眼、梯尺等的差异而存在不同“印次”。对于北京大宗邮资凭证标签(以下简称“标签”)来说,既无整版标签,更谈不上电眼之类的标记了。然而自标签问世以来,细心的邮人不难发现,经“称重制签收寄系统”之制签机一枚枚打印出的标签上,明显存在不同字体、字号的文字和数字。标签上的这些差异,显然无法以“版式”、“印次”相称,而用“型别”表达为宜
期刊
今年9月28日,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开通了邮政混合信函业务(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对于像我这样的邮虫加懒虫来说,这可真是大大的福音啊!好东西要大家分享,请和我一起来全面认识一下这项邮政新业务吧。  一、什么是混合信函  所谓混合信函,就是一种利用国际互联网向收信人寄发实物信函的业务,英文简称HM。其原理是寄信人用电脑把需要寄发的信件写好,然后通过一个叫做(桌面邮局)的专用软件,把这封信的内容以及
期刊
1月31日 格恩济岛运动会  二战的回忆  ——1943年  加冕礼(奥尔德尼岛)  4月10日 格恩济邮政公司新总部  欧罗巴:海报艺术  航空技术的历史  (奥尔德尼岛)  6月21日 威廉王子  7月3日 “格恩济”号  (英国皇家海军战舰)  候鸟(二)  ——海鸟(奥尔德尼岛)  10月16日 平安夜  社区服务(三)  (奥尔德尼岛)  注:奥尔德尼岛邮票由格恩济,邮政负责发
期刊
中国北方铁路机车车辆工业集团总公司长春客车厂,拥有万余名职工。根据1996年8月22日签订的出口伊朗地铁项目的经济合同,长春客车厂于1998年12月8日首批出厂14辆地铁客车(伊朗地铁每7辆车为一个编组),随即通过大连港运往伊朗。此后按合同每月交付伊朗14辆客车。经过3年的努力,于2000年1月将总金额为1.3825亿美元的217辆地铁客车制造完成(图①为厂内停车线上的为伊朗生产的地铁客车),  
期刊
今年1月3日,加拿大发行了马年生肖邮票(图①)。这是自1997年首次发行生肖邮票(牛年)之后,加拿大发行的第六套生肖邮票。  加拿大的马年生肖邮票同以往一样,仍由华人设计。邮票外形为八边形,采用中国民间剪纸形式设计,面值48加分(国内信函资费)。而小型张则被设计成中国古典的窗框形,1枚正方形的马票居于中间,营造出一种“马年迎新春”的节日氛围(图②)。小型张的面值为1.25加元(国际信函资费)。  
期刊
英属泽西岛位于英吉利海峡,是海峡群岛中的一个岛屿,靠近法国。1969年10月1日之前该岛使用英国邮票。  从1794年开始,泽西岛出现了邮政服务,查理士.吉耶特(图①左)被任命为邮政局长。该岛每周有一个海运航班到英国南部的威茅斯港,这个航班也负责传送邮件。在最初的3年时间里,大家都得到查理士.吉耶特的家  里(兼作邮局)寄送和拿取信函。1798年,邮政局长雇用了马力.古德弗雷负责向市区投递信件;3
期刊
2003年纪特邮票预订工作已于今年“月15日起在全国展开。除继续对预订套票的订户收取130元全额款外,与以往不同的是:2003年纪特邮票只办理个人预订,绝大部分纪特邮票将同时发行大版和小版两种版式,其中小版每版舍6至12枚邮票,版面设计有装饰图案。预订小版邮票的订户每人限订1版小版邮票和1枚小型张、1本小本票。邮局向预订小版邮票的订户每人收取100元预订金。预订户应在每套邮票发行g2个月之内取票并
期刊
“野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北美飞机公司制造的P-51战斗机的绰号。“野马”既有漂亮的外形,更具有快速、灵活、火力强、航程远的出色性能,成为二战时最完美的螺旋桨战斗机(图①为该机外形,撒哈拉邮票;图②为该机三面图,圣卢西亚邮票)。  “野马”的出世颇具传奇色彩。首先,应归功于英国政府。1939年9月法西斯德国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横扫欧洲大陆。位于英伦三岛的英国感受到空前的压力。英国政府意识到,
期刊
巴斯德(1822-1895),法国伟大的细菌学家和化学家。他生于法国米拉省的多尔小镇,求学时代十分刻苦,并对化学极感兴趣。1847年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曾在斯特拉斯堡大学、里尔大学以及他的母校任化学教授。1864年,他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实验室完成了一项名震世界的研究实验,证明物质的发酵及腐烂是因为其与空气中的微生物接触后产生细菌的结果。他发现了传染病的根源,由此为医学与生物学独辟蹊径:伤口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