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竞逐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mi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本、土地这些资源要素的竞争是过去30年间城市竞争的主线。因为它能够比较直接地推动经济增长”
  经济学家张五常说过这样一段话:“不同国家有激烈竞争不难明白,但一国之内的不同地区有像中国今天所见到的激烈竞争,历史上没有出现过。”
  这位花白卷发、经常语出惊人的学者认为,这种“你死我活”的竞争,“过瘾精彩,是今天经济增长大有可观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于这种竞争的动因,见仁见智。香港大学的许成钢用了一个术语:“Regionally Decentralized Authoritarianism”,翻译成中文就是“分权式威权制”。
  他解释,“分权式威权制”的特点是在行政、经济控制权方面,向地方高度放权,这种体制在世界上独一无二,“超出政治学和政治经济学已有的理论范畴”。
  无论原因如何,最近一二十年间,提升本地竞争力已成为地方官员的主要施政目标。又有研究者在“竞争力”前面加上“综合”二字,使之统领一切单向度的排名、指数,带有“榜中榜”的意思。
  一些地方大员就像跑道上的运动员,不分昼夜地辛苦竞逐。而正是这种不止歇的内部竞争,造就了今天中国城市的方方面面---从大广场、宽马路、摩天楼、新小区,到这些年日益流行的湿地、文脉、幸福感、软环境。不论是弹是赞,中国的大小都市乃至小城镇,都已历经剧变。
  “选手们在竞争什么?”“竞争力如何构成?”“什么因素真正影响竞争结果?”观察这场还在进行中的竞赛,剖析这一系列问题,不仅能勾勒出中国城市走过的道路,也助于更加清晰地预见中国城市的明天。
  “解放思想、黄金万两”
  在中国,城市之间的竞争由来已久,“瑜亮情结”几乎在每个地区都有实例。不过,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研究所研究员倪鹏飞认为,以资源为目标的竞赛,是最近30多年来的事情。
  倪鹏飞同时是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城市竞争力课题组组长。这项研究因为权威而细致地描述了中国城市竞争的现实图景,于2005年获得了中国经济学界的最高奖项——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在1978年改革大幕开启之前,城市之间、地区之间的竞争,更多围绕着中央倡导的一些概念、指标而展开,极端的如“放卫星”、“大炼钢铁”等等。至于资源,在强硬的计划经济框架下,由自上而下的整套体系来分配,城市自主竞争几无更多空间。
  直到改革开放启动,资源渐渐解冻,可以自由地跨地区流动,竞争环境才开始形成。
  比如一些先知先觉的人开始跑去广东。包括北京、上海、珠三角以外的所有城市几乎都动用行政手段限制本地人才流出。
  1995年,经济学家胡鞍钢曾经对特区政策提出批评,认为珠三角短期内腾飞的根本原因是在不均衡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政策上的倾斜使沿海城市迅速发展。
  这与今天对大城市的战略倾斜较为相似。
  整个90年代,胡鞍钢都致力于对不均衡发展所导致的地区差异进行研究和评点。在这个时期,中央对地方的分权让利改革使地区差异愈发明显,也让城市之间的激烈竞争时代来临。
  “通过分税制等一系列改革,城市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倪鹏飞对《瞭望东方周刊》解释说,主掌一座城市的官员必须积极想办法增加财政收入,因为除去固定上缴的税费,大部分增收将留在地方。
  于是,竞争从传统“摆成绩”变成了经济数字对抗,“这种竞争包括资源、资本、资金、市场的竞争,但归根到底还是关于经济发展优势的竞争。”倪鹏飞认为,说到底就是地方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围绕经济利益展开的竞争直接而激烈。比如在高利润的烟酒行业,外地产品不得在本地销售或课以较高税费。经济领域的地方保护主义也由此而始。
  总体来讲,资本和资金一度成为竞争最激烈的要素。中国城市外源型的发展模式使其必须得到投资来推动经济,特别是在发展初期整个国家都面临资金紧张的状况下。
  90年代末,倪鹏飞的博士论文就以城市竞争为主题,“有两个结论,第一是资本,第二是思想观念。当时有句话叫‘解放思想、黄金万两’。”
  在他看来,招商引资其实具有丰富含义:它不仅是资本的吸引,还包括技术、人才、思想观念和管理方式等的引进和吸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乃至于今天,项目投资规模仍是衡量招商引资成效的核心标准。“这是90年代前后城市竞争的最主要内容。”
  在中国,每个地方几乎都流传着一些关于招商引资的经典故事。比如市长在公路上截下本来要去邻市的外商、把最能喝酒的干部调到招商引资部门等等。
  为了给投资者留下好印象,城市面貌的竞争也剧烈起来。比如说“迎宾路恋爱症”---自从90年代机场在中国的城市普及,每座城市总都要有一条堂皇的迎宾路,要么与机场高速接通,要么直接连接机场,它具有景观大道的特征,大多是整座城市最宽敞的道路。
  土耳其诗人纳乔姆·希格梅的名句说:“人一生中有两样东西是永远不能忘却的,这就是母亲的面孔和城市的面貌。”
  从这个角度看,“迎宾路”可以说是一座城市面向来客的第一次亮相,满含“一见钟情”的热切期待。
  “全面竞争”时代到来
  2012年,致力于城市竞争力研究的第十个年头,倪鹏飞及其团队对2002年至今的中国城市竞争力变迁进行了总回顾。
  “可以用时间来分析各因素对城市竞争力影响的变化。”课题组成员、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卜鹏飞对本刊记者说。
  他撰写了“城市竞争力的决定因素”这个章节,用计量研究显示到底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城市竞争力的大小。
  他说,这些因素对竞争力的影响本是客观现象,但城市政府往往在认识到这些变化后主动采取措施,使其成为一种主动竞争,促成“全面竞争”时代到来。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发生在21世纪最初几年。   一个标志性事件是2003年上海的“173计划”。当时上海为了适应制造业承接转移,把降低成本试点园区的规划用地面积从67平方公里扩大到173平方公里,并对园区内的重点新增企业进一步加大税务支持力度。
  “173计划”被认为引发了长三角城市的“全面竞争”。各个城市负责人一方面纷纷表态不怕上海的强力措施,另一方面则在全国推进招拍挂制度的同时,推出“零地价”等措施。
  在专家看来,“全面竞争”实在是各个城市的无奈之举。历经20年改革开放,来中国内地投资的已非港台地区的“三来一补”企业,而是拥有完整投资评估系统的世界500强企业。热情的招待和“联络感情”很难撼动这些企业的投资取向。
  “全面”还代表着竞争范围的扩展。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加入亚洲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城市竞争;全国区域平衡战略的提出,使“特区”政策驱动力衰减,珠三角不得不与中部城市乃至西部城市争夺资源。
  不过,对资源、资本、市场等的争夺,主题未变。
  在倪鹏飞看来,新世纪以来,城市竞争中最具转折性的是土地招拍挂制度的全面施行。
  从这时起,土地成为城市竞争的关键因素,城市规模的扩张、拆迁改造等表象竞争,皆由此而来。
  “招拍挂让土地价格迅速上涨。”倪鹏飞说,它深刻地改变了城市的财政收入结构。一家工厂几年、十几年上缴的税收,恐怕还不及一块土地的售价。
  一个城市的土地还有多大扩展空间、多大改造空间,成为一种无言的竞争资源。
  “资本、土地这些资源要素的竞争,是过去30年间城市竞争的主线,因为它们能比较直接地推动经济增长。”倪鹏飞总结说。
  人才和政府管理对城市竞争力的贡献度最大
  作为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统计系统,城市竞争力研究不仅揭示了影响因素,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城市主政官员的关注度,或者说,他们认为城市竞争的锦标所在---人才、基础设施、科技等等。
  研究结果显示了一些积极变化:城市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由硬条件向软实力转变,基础设施和开放度对城市竞争力的贡献呈下降趋势,而政府管理、科技、人才、资本等的贡献度进一步提高,在提升城市竞争力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换句话说,过去城市依靠硬环境和外部因素的改善来提升竞争力。而如今,数据显示,人才和政府管理对城市竞争力的贡献度最大。
  卜鹏飞的统计表明,2011年,科技、资本、人才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已从10年前的第6、第4和第3上升到第4、第3和第1。
  他认为,这一方面显示了城市领导人对这些领域的关注,也显示城市之间在这些问题上的差距在增大,因而它们“成为城市发展的关键”。
  基础设施、经济结构和开放程度的影响,则从第1、第5、第7下降到第5、第9、第8。
  在基础设施、资本、人才、科技这些比较宏观的一级因素之外,课题组研究细化了各个子因素。
  2002年,对中国城市竞争力影响最大的5件事是:人文国际化、市内基本基础设施、经济体系健全度、科技转化能力和政府推销能力。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城市有更多跨国企业、更好的道路和更全面的政策法规,它就会在锦标中占得先机。
  10年后的2012年这个排序是:科技转化能力、经济区位优势、市内基本基础设施、金融控制力和政府推销能力。
  市内基本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下降了一位,但它曾在2006年下降到第六位。也许此后影响力的反弹,与经济下滑后巨大的基建投资拉动存在一定关系。
  卜鹏飞对人文国际化因素排位下降的解释是:历经30年改革开放,各地开放程度都已达到一定水平,互相之间差距较小,同时中国劳动力价格的攀升,导致外资日益谨慎。
  区位影响从2002年时的第9位一路上升。与人们的期望相反,除了广州对周边城市和海南、福建的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外,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深圳这样几个区域金融中心,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均为负向。
  也就是,假如一座中小城市位于环京津地带,它恐怕需要更大的努力来克服区位带来的负面影响。
  政府推销能力一直处在重要位置,它在2006年甚至还排在市内基本基础设施之前。作为其组成部分,“城市营销”和“城市品牌”等名词炙手可热,竞争愈演愈烈,让城市主官们为创意绞尽脑汁。
  当然,排名靠前的因素往往也说明各城市在这些问题上的差距越拉越大,使其更大程度地影响城市竞争。
  这大概可以在城市口号中得到体现。
  此外,地方政府更加注重科技转化能力、金融控制力的提升,显示了中国城市形态的进步。而令人遗憾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恐怕并没有真正成为城市竞争的关键内容。
  至少过去十年城市的发展方式转变收效甚微,经济结构对城市竞争力的贡献度较低。对过去294个地级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考察发现,综合技术效率显著提升的仅有三成。
  西部城市的迅猛崛起也体现了这一结果。十年来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竞争力提升明显。在综合竞争力跻身前50名的城市中,资源型城市占24%,其中西部地区超过40%。
  研究报告警告说,“虽然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竞争力提升明显,但只是在GDP、财政收入等短期显性指标方面增长明显,城市可持续发展机制并未完全建立,未来在资源衰退期和枯竭期的发展受限。”
  在倪鹏飞看来,中国城市还未进入全要素生产力的竞争。
  要害的元素为何贡献率下降
  尽管“生态城市”、“宜居城市”近年来被许多城市树为品牌,但它对城市竞争力增长的贡献,从2002年的第9位下降到2011年的第11位。
  “我们觉得,它的重要性事实上在下降。”倪鹏飞说。
  与之相关,城市竞争力研究中的问卷调查显示出一个有趣的结果:城市建筑和景观优美度在2007年比2003年提升超过30%;此后持续下滑,到2010年下降了大约20个百分点。   如果仅从数字分析,这与中国城市中越来越多的“雷人标志性建筑”倒是有些切合。
  由街区清洁度、山水环境、建筑布局和谐度、建筑和景观优美度等组成的生态环境,在2007年达到高点,2009年后出现了较大回落。在城市街区清洁度方面,2009年的数字比2002年还要低一些。
  还有调查数字显示,人们认为,2007年之后政府的规划能力在下降。
  一些更层次的问题也凸显出来。
  比如,人们一致认为的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经济制度、企业管理等,对中国城市竞争力提升的影响仍然有限。
  总之,在这十年中,“经济结构调整在各城市普遍比较缓慢,对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推动作用下降。经济制度、企业管理和生态环境的贡献度一直比较低。”卜鹏飞总结说。
  “十年来我们在制度层面、企业层面的变化、改革不是很大。”倪鹏飞觉得,因为城市竞争要素的变化,上述因素在城市竞争中的重要性不如改革开放的前20个年头。
  即便从人均GDP的角度看,企业管理的贡献也明显下降。研究者认为,这与90年代末期以来企业改革进展不突出有很大关系。
  基础设施的影响虽然在下降,但它仍是过去十年城市竞争的主要环节之一。
  与这一情况相互参照的是另一个结论:以城市领导任期为横轴,城市竞争力为纵轴,我们会得出一条倒V型的曲线。
  在任期之初,城市领导人会不断推动城市竞争力的提升;但较长任期之后,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不太显著。
  研究者认为,出现这样的曲线,主要原因是官员们一直习惯用投资来解决城市的发展问题:在短期内将经济水平提升到新阶段的有效方式,就是通过投资来刺激经济。
  但是,正如开放因素一样,经过多年积累,中国城市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备,这一因素对城市竞争力的贡献度也会越来越小,在GDP指标上也是如此。
  如果从人均GDP角度看,2002年金融资本和基础设施的贡献最大;到2011年,后者的贡献能力已经从第2位下降到第8位。
  竞争如何走向竞合
  竞争造就了城市。但作为总结而言,倪鹏飞的团队认为,过去十年间的城市化,无论是自身表现还是产生的影响,都还不够健康。
  所谓“不够健康”在学界已有共识:人口不完全城市化,土地过度城市化,城市体系失衡。虽然影响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人大量涌入大城市,但由于行政分割等原因,拥有最强竞争力的大城市很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这个过程更倾向于纯粹的竞争,缺少竞合。
  导致这些情况的原因包括,粗放的城市化经营方式、过度的土地经营和城乡分割制度等,还包括过度倾斜的规划。
  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大城市严重倾斜的背景下,过去十年出台的国家层面、区域层面的规划、政策,都将重点更多放在大城市和中心城市上。
  不过对于许多问题,倪鹏飞认为要一分为二地客观分析。比如地铁等基础设施虽然快速增长,但中国的许多城市仍然为基础设施不足的窘迫所苦。
  这又牵扯另外一些更为复杂、深刻的因素:比如效率、利用率等等。30多年间中国的城市建成区膨胀了4倍,人口仅增加了一倍,为何还会出现越来越拥堵的城市?
  问题似乎进入了连环套。
  倪鹏飞认为,进入城市社会的中国,城市正越来越强有力地主宰着国家的未来,城市整体竞争力也决定着国家竞争力。
  “分析中国城市竞争力格局及影响因素的变化,能够帮助中国各级决策部门认清中国城市所处的位置与环境,所具有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
  当然,最终结果是帮助城市主官把握中国城市发展的驱动力量和发展规律,使竞争本身更为健康。
  (据《瞭望东方周刊》)
其他文献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货币政策制定机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24日公布的政策声明显示,美联储仍然认为美国经济正在温和增长,多数官员投票赞成继续采取支持措施来帮助就业市场复苏。美联储的官员承认,虽然美国家庭支出有所增加,住房市场正在走强,但仍将继续推行债券购买计划,将接近于零的联邦基金利率水平维持到2015年年中。  FOMC在为期两天的会议结束后发布声明称,该机构仍然担心,如果不采取足够规
期刊
中国人民银行纪委书记王华庆近日在上海参加复旦大学经济学系建系90周年庆典暨中国经济学发展创新论坛时表示,国际金融危机凸显了建立和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重要性。  据新华社报道,他指出,央行需要通过加强宏观审慎政策来克服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波动,以及加强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控。  王华庆认为,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已成为危机后国际金融宏观管理制度改革的核心。“对我国而言,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更
期刊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0月25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表示,当前我国工业经济运行正处在筑底企稳的紧要关口,有利因素正在集聚,随着企业稳增长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企稳的势头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四季度工业生产增速可能比三季度要高。  在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外需持续萎缩的形势下,前三季度,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仍旧保持了10%的增长速度,实属来之不易。总体来看,我国工业经济运
期刊
作者简介:梅艺华、(1963.11-)、男、硕士、副教授、南昌职业学院经管系副主任。  周园源、(1986.04-)、女、硕士、讲师、南昌职业学院经管系。  王乐、(1985.03-)、男、硕士、讲师、南昌职业学院经管系专职教师。  隋宗娟、(1986.09-)、女、硕士、讲师、南昌职业学院经管系。  摘要:江西省民办高校的教育工作对于整体的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几个方面概述了
期刊
摘要:落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搞好煤矿生产、建设,实现煤矿安全的根本措施,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煤矿通过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强化业务保安,健全基本制度,加强培训教育,狠抓技术管理,强化队伍建设,严格质量标准等措施,切实把煤矿企业主体责任落到实处,从而实现煤矿的长治久安。  关键词:煤矿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引言  落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搞好煤矿生产、建设,实现煤矿安
期刊
摘要: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细胞,员工培训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之一,对员工进行培训已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一种重要经营活动。据统计,当今世界500强企业为培养人才所花的费用已达到企业总销售额的10%。为培训所花费的人力成本也已占到企业总人力投入的10%,例如,摩托罗拉公司把相当于工资额4%的资金用于培训,每年用2亿美元为其14万多名员工中的每一位提供40小时以上的培训。摩托罗拉领导层相信:在培训上每
期刊
《2012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指出, 2011年香港仍是列我国最具竞争力的城市首位,而北京超过上海成为内地最具竞争力城市。该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以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今年已是第十次。  蓝皮书介绍,城市综合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概念,包含城市综合增长、经济规模、经济效率、发展成本、产业层次、生活质量和幸福等多个维度的综合
期刊
摘要:随着08年金融风暴后各国经济发展的低迷,美国采取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来稳定和刺激经济。此种极端货币政策将对全球经济金融产生深远影响。对此,本文在着重分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可能造成的影响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美国;量化宽松政策  一、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的施行  美国新一轮的量化宽松政策开始实行,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首先,我们先明确一下什么是量化宽松。  所谓量化宽松(q
期刊
摘要:国有资产管理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国有资产体制改革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成效,但当前,我国国有资产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不断的进行完善。  关键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  一、国有资产概述  1、国有资产的概念  国有资产既所有权属于国家的一切财产的总和,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上理解国有资产。  广义的国有资产既国家所有投资、收益,债权、无形资产或者
期刊
摘要:本文在对乳品工业的分析同时对天露乳业进行的整合的透析,运用了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提出了以不变应万变,集中专攻青海市场,利用旅游带动周边市场,实施目标集聚的竞争战略。并借鉴其他乳品企业制定的竞争战略来完善天露乳业公司的竞争战略。  关键词:青海天露乳业;企业竞争战略  一、青海天露乳业有限公司概述  青海天露乳业有限责任公司2001年由原西宁市奶牛场改制后成立,目前是我省最大的高产荷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