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效课堂理论及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j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效教学是指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我校高中部从去年第一学期开始一直致力于“高效课堂”理论及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索。身为教师,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参与其中。除学习一些相关理论知识外,还积极听取骨干教师各种不同类型课的授课示范———新授课示范、习题课示范、试卷讲评课示范。让教师们深受启发。教学模式的探索一直是高效课堂理论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需要结合实践进行反复研讨。其实,每一位教师对“高效”的理解和做法都不完全相同,把一节课认真研究琢磨透了,有很多细节方法值得推敲改进。相较于传统的课堂,不仅仅是在备课授课的内容及方式方法上需要整合改善,同时在课上的学生活动尤其是师生互动方面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放手给学生成为衡量课堂效果很重要的一项标准。相比之下,这点对于教师来说最难把握和掌控。需要更多的设想和课前的充分准备。对教师本身的应变能力和各项素质的要求也就更高了。
  一从实践出发,初步探索尝试
  根据学校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尝试了利用“高效课堂”模式进行的授课活动。从上学期的青年教师汇报课到这学期的高效课堂探索课,逐步深入和研究如何上好一节课,究竟怎么样才能高效。依据时间分配的要求和讲授要求,还有各种理念和原则能否保证实现高效的课堂。在我看来,有些方法理论是通用的,有一些则因学科而异,因学生而异。对于师生互动这个环节的摸索探究是我感触最深的。主要就这方面谈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堂好课离不开充分的备课,预设各种问题情境和对教学内容和环节的层层剖析。因为是新教师,所给的准备时间很充足。我也是下足了功夫,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书籍,整理课程环节,制作课件,设计板书,忙得不亦乐乎。将要授课的班级是没有教过的学生,对他们不熟悉、不了解成为了我这堂课最大的一个障碍。
  我要讲授的课程内容是“幂函数”,为了课程的新颖,我设计了一些互动环节,总结出一套画幂函数大致图象的方法让学生练习。这个部分是数学中比较抽象的知识,学生在理解上存在很大困难。一般都采用数形结合的学习方法更易于接受和记忆,并利用课件演示辅助教学。带着对知识点的逐个分解细化及各个环节的有效设置,我自信满满地进入了课堂。但是最终还是问题不断。最开始的部分,我用提问的方式从指数函数定义过度到幂函数的定义,但是学生把第一个定义就回答错了。我有点遗憾地发现学生的掌握程度与我之前设想的有偏差。并开始后悔没有充分了解学生。没有了解到他们的心理状况。因为听课教师多,学生一定比平时紧张和拘谨。而我创设的情境都过于严肃,不利于调动气氛,有些压抑。之后的教学也验证了我的推测,叫了三名学生到黑板前画图像,只有一名学生画对了,另两名都是懵懵懂懂,无从下手。再后面的教学我有些畏手畏脚,不敢再与学生互动了,只是自己讲完了整节内容。当时的想法就是学生活动不好把握,如果放手太多,完不成课程内容。课后与师傅和同组教师进行交流评课,指出的缺点集中在对学生情况不了解导致课程难度偏大。后部分教学使学生接受起来较被动,有点枯燥乏味,学生的印象不深,记得也不多。我自己也在反思,不能把精力都放在教学内容的研究上,还是应多了解掌握学生状况,以此调整课程设计。无论之前的方法多优越多经典不适用于自己的学生就是失败的。同时也给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调整课堂教学进度的紧迫与学生活动太过灵活之间的平衡。
  二总结宝贵经验,注重理论提升
  首先,高效课堂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提前预习可以帮助提高课堂的效率,导学案确实能起到明显的作用。根据学生层次设置自学案、导学案、学案。对于课堂用到的但已经学过的知识点课前解决,也让学生带着一定的想法和问题来到课堂。在宏观上就能认识这节课的目的和目标。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也更便于在授课中的师生交流。
  这种学习方式本身挺好,但是对学生自主性要求很高,我觉得应该持一种中立态度,与实际情况真正结合到一起并能经过考验才是行之有效的,不要拘泥于形式。因为没有作为考核项目,课前布置的导学案部分学生并没有自主完成,有时候课业的紧张和作业的繁多也使得导学案被搁置一边,很多教师都是在课上领着学生一起学习导学案,这就失去了自主学习提前预习的意义。根据学生情况和课程设置适当安排导学方式才是良策。
  其次,要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互动,需要一个和谐氛围。师生、生生之间要融洽、关系协调,要有互动的需要和欲望。教师应对每一个学生都表现出足够的尊重和关注,要善于与学生一起,同样的兴趣、同样的激情参与课堂教学的互动。尽可能地创造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与学生一起探索、一起体验,双方以民主、平等、协作的关系相处。
  师傅孟老师平常上课的时候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经常以抢答的形式提出问题,并根据题目难度设置分数。班级的学生被分成了几个小组,各组学生争先抢答,气氛很活跃,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有时候同组同学没答对其他人还帮忙纠错改正。最后根据积累的分数在阶段性的评比中给予奖励措施。在课堂上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通俗的说,把学生的思维带起来了,跟着老师走就是好方法。
  第三,设置有效问题情境,并增强其趣味性。互动离不开设问,而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尽量体现几大特性———自然性、趣味性、挑战性、差异性、连续性和开放性,为了能引发学生深思、设想、发表见解、争论,真正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互动。高效的设问应避免表面性、习惯性、单一性。避免一些可回答可不回答的问题,还要注意问题的数量,问得过多学生产生了倦怠思想,也会感觉到上课很累。所以,多思索多总结问什么,怎么问也是加强互动效果的关键。慢慢地,形成教师自己的一些互动风格。
  最后,要注意把握最佳时机,实施互动计划。课堂教学互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成功的互动应该达到一种教师和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有计划且目标明确的境界。其实教学过程具有动态的特点,学生有可能随时会向教师提出满足自己学习需要的要求,或者开始学生并没有互动的欲望,教师应善于捕捉互动的最佳时机,随机应变。由于教师的启发和提示,引起了互动的兴趣和需要,也可能出现在原本没有安排互动活动的教学内容上,只是根据当时实际情况,改变既定计划。
  三逐步加深认识,加强实践效果
  高效课堂理论的指导和教师自己总结的一些心得经验,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但是无论自己多么“富有”,不去用它们指导学生帮助别人,都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而没有在实践中磨练,在教训中成长的理论经验也早晚是过时的资源,最终无法使用。
  秉承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出真知这些简单而实用的理念,这个学期高中部又开展了高效课堂探索课的教研活动。我认真总结了之前的经验教训,把这段时间学到的方法技巧应用到了课堂中,来检验在实践中的效果。不出意料,明显比以前的课要好多了。这次授课的类型是习题课,我充分认识到了教师“导”的作用,尽量让学生总结归纳解题方法。有好几次都是学生找到解题思路举手回答问题,看着学生们的配合,我想这是所有身为一名教师的最大愿望。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班级的学生是我所负责的提高班所在的班级,比以前要熟悉很多。看来,课堂的效果真是离不开良好的师生关系。
  逐步加深的思想认识让我领悟到课堂上与学生互动的重要和意义,不是教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会了多少。教师是引领者是示范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有时候为了完成课程内容而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他们较被动地接受知识,实质上也没有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教师教课不是光把知识讲授完,还要培养学生的技能,帮助他们形成完善的思维能力,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目标。多思考多了解学情和学生,多总结经验方法,加上认真的备课。教师一定能凌驾课堂之上,游刃有余地把握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不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
  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各方面的因素,而学习的形式应该也必须是多种多样的,这就意味着一定要把封闭的课堂转变为开放的,一定要把教学从单一灌输转变为启发探究式的学习。在与学生的互动上,无不体现出了高效课堂这些基本思想。引导学生学会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学会大胆思考,大胆探索;学会专心聆听,细心揣摩;学会自由发言,清晰表达;学会坚持正确看法,用于修正自己与他人的错误认识。使学生在自主参与中感悟问题、获得知识、体验成功。
  总之,对每一位教师来说,在短短的40分钟里,要做到有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师生间的互动,“以人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同时也告诉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所以老师需要多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与学生合作,双方达到“情感融合”,学生带着一种积极的情绪进行学习,教师也同样体验与学生心心相应、心灵沟通的生命激情,使教与学逐渐步入真诚合作、交互共生的境界。
  课改到了今天,对教师该如何上课如何教导学生,高效课堂的理论思想已经给出了最好的诠释。我从最开始的迷惑到期盼,质疑到慢慢探索,现在是全力支持、吸纳为己用。身为一名年轻的人民教师,肩膀上的责任沉重而艰巨,但是我仍会继续在实践求真的道路上摸索前行,做到真正提升课堂的效率和效果,充实属于自己的高效课堂实践理论。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授课方式和讲课风格。高效的课堂给了学生一个自己的舞台,也是给了教师一种新的希望,更是给学校一个更美好更开放的未来。
  参考文献
  [1]侯良.课堂互动中教师角色的转变[J].昆明大学学报, 2006(3).
  [2]曲洁.浅谈素质教育下的课堂教学模式[J].数学教学研究,2008(3).
  [3]卜振强.课堂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JEB/OL].http://www. eduol.cn,2012-5-14.
  [4]韩琴,周宗奎,胡卫平.课堂互动的影响因素及教学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6).
其他文献
中国现代教育已经告别了“黑板+粉笔”的教学方式,发展到现在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并正快速地向网络教学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tion)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青睐。其功能已从解决学习重、难点,发展成为全方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校教育发展为全程、全员、全面的现代化教育。每次技术革命都会促使事物发生质的飞跃,CAI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
期刊
目前工业自动化水平已成为衡量各行各业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工业生产中普遍存在时滞和耦合,传统的PID控制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的控制要求,所以先进控制和智能控制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