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地指导朗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oft9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朗读是学生必备的一项能力,是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有效的朗读指导,能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朗读指导,并进行有效的指导,这样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关键词 有效;指导;朗读能力;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1-0162-01
  众所周知,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朗读是阅读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朗读有助于更加真切地感受作品,有助于因声解义,领略作品的精妙之处,有助于增强语感,以声传情。它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但是,阅读教学中常常因为教师朗读指导不到位——读前没要求、读中没指导、读后没评价,而效果不佳。因此,我们必须回归文本解读,加强朗读训练,进行有效地指导,让朗读充满生机活力。
  一、读中感知,促进理解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主要方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应该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或重点词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尤其是关键句段,让学生有表情﹑有节奏地朗读,读出感情、韵味和技巧,直到悟出仅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的思想内容。教学时,首先应该整体感知语言文字,初步获得语言文字的感性印象;接着,在读中理解、感悟语言文字的内涵;再读,应该读出感情,把读后理解出来的意思通过读体现出来,进一步品赏语言文字。例如教学《桂林山水》中描写“漓江的水”一段,我先让学生齐读一遍,初步感知语言文字;接着,让学生在读中理解,了解这一段每句话讲什么?这一段主要讲什么意思?然后,我激发学生带着赞美和热爱之情把这段连起来读一读。这样,教师以读为本,把读与理解、读与欣赏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体会了课文的思想感情。
  二、读中感悟,培养语感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重点词句,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学《荷花》第二段时,提出问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是什么样子呢?“冒”字用得好在哪里?还有哪些词语用得好?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这些词语蕴含的情感颇有见地。有的说:“我从‘冒’字体会出荷花有极强的生命力,竟然能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中挤出来,像个亭亭玉立的少女。”有的说:“我从‘挨挨挤挤’这个词中知道了荷叶非常多,挤在一起。”有的说:“我理解了‘饱胀’这个词,花骨朵儿饱胀得像妈妈挺着大肚子,快要生小弟弟一样。”多精彩的语言,多丰富的想象。通过交流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于是我又指导学生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把荷花的优美姿态表现出来。这样,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反复朗诵、揣摩、体味,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会了它的思想感情,久而久之就培养了语感。
  三、读有层次,加深体验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文本解读是从整体感知向理解、感悟不断深入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因此,朗读教学应让学生多读,并明确每一次读的要求,充分体现读的层次性,引导学生“入情朗读”,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有一句:“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我在指导朗读这句话时,设计了分层次、逐步深入的朗读教学情节,引导学生三次朗读这句话。在学完“谈《水浒传》”后,我亲自导读:“伯父亲切的话语还在耳边回响,可是今天,他却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回忆往昔,作者更加悲痛,那怎么读这句话呢?”在读完“谈‘碰壁’”时,我又说:“就是这样一位幽默诙谐、富有斗争精神的伯父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们怎么能不伤心呢?谁把这样的感受读出来?”而在学完“救助车夫”这一部分内容时,我用低沉的声音说:“亲爱的同学们,就是这样忧国忧民、关心别人胜过关心自己的伯父去世了,这是多么令人悲痛啊!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再来读读这段话。”通过有层次地反复朗读,学生一次比一次更能体会到作者的悲痛心情,使学生受到情感的体验,情感得到了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鲁迅的爱戴和怀念之情。
  四、以情促读,受到熏陶
  新课标强调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在朗读教学中,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感悟后,应该把体会到的感情通过朗读体现出来,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样以情促读,以声传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就水到渠成了,学生也习得了朗读方法。例如教学《燕子》第一和第三自然段,学生理解了燕子的外形特点和飞行后,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指导朗读春天一段,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学习了《美丽的小兴安岭》,学生感受到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搭石》一课,学生了解了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情景后,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乡亲们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要书声琅琅,以读为本,“读”占鳌头,读的形式要多样化,读的指导和训练要有层次。教师要有效地加强指导和训练,切实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語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在微小残留病(MRD)指导治疗下,不同时间点MRD水平在儿童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417例初诊B-ALL患儿在治疗第15、33、90及180天MR
目的研究无脑回-巨脑回畸形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分子遗传学特征,分析基因型和表型的关联。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3月就诊的60例无脑回-巨脑回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
目的探讨儿童颈部肌阵挛伴失神发作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例以颈部肌阵挛伴失神为发作类型的儿童癫痫的临床和脑电图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均为男孩,起病年龄分别
扶贫先扶教,治穷先治愚夏森生于1923年9月,1937年奔赴延安,投身革命,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她在东北解放区从事革命工作,为新中国的诞生做了大量工作.新中
比尔·盖茨说“:21世纪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电子商务对于这个时代的意义,远不止一种商业模式那样简单。它所承载的,是销售模式的颠覆性革新,是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
守護站来了一位靓丽大学生本文主人公常秀云  1983年8月5日,陕西洋县朱鹮临时保护站来了一位漂亮的姑娘,她找到临时保护站负责人路宝忠,把介绍信递过去。路宝忠这才知道,这个叫常秀云的女孩受陕西省林业厅委托,把一天前死亡的朱鹮带回西安进行解剖化验。  当时,临时保护站有5个人,路宝忠担任领队,其余4个队员都是从洋县林业局抽调来的年轻人。看到青春靓丽的常秀云,小伙子们眼睛都亮了。一位年轻人悄悄对同伴说
在化纤工业打造“软实力”氛围越来越浓的今天,还有什么是我们必须要去做的呢?技术改造、工艺升级、标准建设、节能减排??每一项工作都是行业持续进步的推动力,是中国化纤工业由
20世纪80年代末移居澳大利亚的画家关伟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北京.在20世纪70至80年代,油画创作是一些“少数人”追求自由和个性的手段,自发性的串联、观摩在圈内盛行;在相对闭
2月底至5月初,伦敦的巴比肯艺术中心画廊(BarbicanArts Cen-tre ArtGallery)举办了美国音乐/视觉艺术家克里斯汀·马克里(Cbristian Marclay)的个人艺术作品展.同时活跃在当
摘 要 小学阶段是为人的一生打基础的重要阶段,而小学数学又是小学阶段的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数学课能够锻炼学生良好的逻辑性、思维性,但是由于小学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抽象能力还比较弱,对于抽象的数学学习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使用死板的教学方法,而要采取轻松、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就结合教学实践,来谈一谈小学数学课堂中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具体如何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