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连续性骨皮质的游离腓骨移植术及“骨瓣供区经济及再生学”理念探讨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离骨移植技术是解决骨缺损的较好方法,但会造成供区的骨缺损及可能的功能问题.本文设计实施了在游离腓骨移植术中,切取腓骨时保留下一小部分相连的皮质及骨膜,以便于供区以此连续性的骨皮质及骨膜为基础,逐渐长出新骨并最终修复供区的腓骨缺损,减少了骨移植对供区的破坏,弥补了游离骨移植技术的主要弊端,从而引发并探讨了骨移植手术的经济及供区再生的理念.
其他文献
产气荚膜杆菌是一种致病迅速、预后极差的厌氧菌感染性疾病,致残率极高,严重时危及生命.四肢创面确定产气荚膜杆菌感染后常行急诊截肢术,保肢风险极高,且清除坏死组织及肌肉后存留创面巨大,损伤难以修复.报道2019年8月采用超长双侧ALTF成功治愈右上肢产气荚膜杆菌感染患者1例,效果良好.
2020年9月24日,对1例因机器挤压致左示指自近节和中节两平面撕脱性完全离断、指深屈肌腱自肌腹抽出、双侧指掌侧固有神经自近侧长段抽出的28岁青年女性,进行断指再植;术中指屈伸肌腱、双侧指掌侧固有神经、近节背侧软组织缺损,予旷置.术后予抗感染、抗凝、解痉等对症治疗,再植指体顺利成活.术后10d予全厚皮片移植修复近节背侧软组织缺损,术后皮片成活良好,伤口一期愈合良好,无感染现象.再植术后1个月切取自体同侧掌长肌腱及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修复材料(神桥)移植修复左示指屈、伸肌腱及双侧指掌侧固有神经手术治疗;术后切
目的 探讨多专科协作干预方案对截肢患者术后幻肢痛(PLP)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28例单侧上肢截肢术后出现PLP患者为试验组,实施多专科协作干预方案;2019年1月-2019年12月的28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PLP出现次数、焦虑自评量表(S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的差异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干预期间,试验组PLP次数为2(1,2)次/天,对照组为3(2,4)次/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31,P<0.0
慢性骨髓炎病程迁延反复,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是目前临床难题.通过在沿用传统疗法过程中的不断学习总结,临床对骨髓炎治疗有了革新性的提高与改变:应用现代骨肿瘤手术的基本原则,对骨髓炎病灶根治性清创;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复合组织瓣转移或移植,为组织缺损的修复及无张力闭合创口提供保障;并结合植骨、局部抗生素应用及骨骼固定技术一期手术完成,使慢性复杂性骨髓炎的治疗效果有了显著提高.
以杭州动物园小熊猫馆圈养展出的4只小熊猫为研究对象,对该处小熊猫笼舍进行丰容,包括外活动场搭建绳梯、内室增加竹制高栖架、增加镂空漏食网格球和竹筒取食器等,观察该笼舍内4只小熊猫昼间的行为变化,发现活跃行为显著增加,安静行为显著减少.丰容后动物表现出更多的走动、玩耍、探究行为,睡觉行为显著减少.将4只小熊猫按年龄分为老龄组和幼龄组,其中幼龄组小熊猫走动、玩耍、探究行为显著增加,睡觉和修饰行为显著减少;老龄组小熊猫走动、探究行为显著增加,睡觉行为显著减少.结果 表明,增加攀爬设施和加大取食难度等丰容措施有助于
为明确江苏某羊场外购育肥羊突发呼吸道疾病的病因,本研究结合临床症状、剖检病变观察、病原学检测与分离鉴定等方法对病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病是由肠道外致病性大肠杆菌、山羊副流感病毒3型及绵羊肺炎支原体混合感染所致.分离所得的2株大肠杆菌对多黏菌素B、强力霉素敏感,对其他12种常见抗生素均不敏感,检测到其携带有iss、fyuA、iroN、cvaC、fimH、iutA、kpsMT Ⅱ这7种毒力基因,分别属于系统进化群B1群与B2群.通过MDBK细胞成功分离获得1株山羊副流感病毒3型毒株,其M基因片段与流行毒株同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啮齿动物种类、区系构成及地理分布.方法 2019年8-10月在5种生境捕获啮齿动物并鉴定种类,核对新疆疾控中心已有啮齿动物标本,参考新疆啮齿类动物区系构成及地理分布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共捕获啮齿动物169只,属5科11属12种.新疆有25种啮齿动物分布于古北界东北区的大兴安岭亚区,35种分布于蒙新区的西部荒漠亚区,44种分布于蒙新区的天山山地亚区,23种分布于青藏区的羌塘高原亚区.新疆已发现的啮齿类动物有10科34属75种,其中仓鼠科种数占啮齿目种数的42.67%,跳
在南通和三亚两个环境下对84份鲜食糯玉米自交系果穗秃尖长度进行鉴定和评价,筛选果穗无秃尖性状种质资源.结果 表明,在南通和三亚分别筛选到无秃尖性状的优异自交系14、16个,两个环境下均无秃尖性状的自交系共9个,分别为LBN2586、L8F、HZHW-1、J2FBSY、TZP、N7-2、L1M、ZBN1 ·W361和H366.基于SNP标记基因频率的系统聚类将84份自交系划分为3个类群,其中,类群I(T5为代表的通系5类群)果穗秃尖长最短,在三亚和南通分别为0.60、0.65 cm,是开展鲜食糯玉米品种选育
代谢组是生物体表型基础的代谢物及其在生物系统中的相互作用的统称.代谢组学是从整体上对细胞生物流体、组织或生物体内的小分子代谢产物进行研究,通过观察生物体系在受到外部刺激后,其代谢路径及对应代谢产物与无刺激时产生的变化来研究的一门科学.代谢组学技术是对生物样本中的代谢物进行全面分析的一项技术,在疾病诊断、畜牧学、食品科学、营养学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代谢组学常用的分析策略及研究平台,在此基础上,综述了代谢组学在家鸡差异代谢物鉴定、肉品质、疾病诊断及食品安全检测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多组学联合分
精子形成过程中存在经典的“转录-翻译解偶联”现象.精子变形过程中将大量RNA贮存在核糖体颗粒蛋白RNPs和多聚核糖体中,以便在特定发育阶段被激活翻译.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获能反应以及冷冻、性别筛选、外源添加剂孵育等体外操作均会改变成熟精子的蛋白质组,线粒体作为精子获能过程中部分蛋白翻译的场所,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围绕成熟精子潜在的翻译模板和翻译场所,并结合特定状态下精子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变化,探讨成熟精子中转录和翻译的可能性,以期为重塑成熟精子的RNA和蛋白质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