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杜威的教育目的观及其对民族教育的启示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ote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杜威是教育目的观主要体现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其教育目的观是对传统教育目的的反对、有其独特的标准和内容以及教育无目的论有其特有的意涵;通过对其论述,对民族教育在教育目的的内在性、现实性以及社会性产生了启示。
  关键词:杜威教育目的观;教育无目的;民族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4-0287-01
  杜威是美国最为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之一,他的观点和思想深深的影响了全世界。尤其是其教育目的观,既有人们狂热的崇拜,也有激烈的批评。但是这正说明其受关注程度。本文结合上课所讲以及《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简评杜威的教育目的观,其目的主要是让自己对此有个清晰的认识。
  一、杜威的教育目的观
  杜威的教育目的观被人们称为“教育无目的”,但是只是将其描述为“教育无目的”不仅会被误解,还可能不能深入的理解其真正的意涵,要理解“教育无目的”首先要了解杜威本人真正的要反对什么,需要什么。
  (一)对传统教育目的观的反动
  杜威对于传统教育目的观的批判源于19世纪末美国的社会变革,在教育领域仍然沿用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与生活脱节,严重的形式主义大行其道。正是基于这种情况,杜威指出:“从外面强加的教育目的的缺陷根子很深。教师从上级机关接受这些目的,上级机关又从社会上流行的目的中接受这些目的……学生通过由外面双重或三重的强迫接受他们的目的,他们经常处于两种目的的冲突之中,无所适从。一种是符合他们当时自己经验的目的,另一种是别人要他们默认的目的。”[1]
  (二)教育无目的论的意涵
  杜威的教育目的观之所以被人们称为“教育无目的论”,是因为他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写道“教育本身无目的。只是人,即家长和教师等才有目的。”[1]在教育中,如果学生所接受的活动、课程都是由社会、教师和家长安排或者设计好的,而遮蔽学生的自觉、自发行为去学习,那么教育目的就变得没有了价值,对于学生生长,经验改造就失去了意义。笔者认为,教育内在目的也好,教育无目的也好,杜威在使用“目的”时是按照其当时意义,并对它重新建构和赋予新的意义。除此之外,杜威希望通过教育改良社会才是其最终的理想,但是他却没有明确提出来社会目的的概念,可能是因为“由于这些从外在强加的目的的流行,才强调为遥远的将来做准备的教育观点,使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变成机械的、奴隶的工作。”[1]因此,杜威的教育目的只是否认了外界强加的抽象的目的,而教育过程本身就是其真正的意义所在。
  二、对民族教育的启示
  杜威的教育哲学对美国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而对于中国的新课程改革也有着现实意义。然而对于民族教育,也有着不小的启发。
  (一)关注教育目的的内在性
  杜威尖锐的批判了传统教育目的的弊病,那种外在的强加于儿童的教育目的,不仅限制了教师的自由与智慧,也使得学生被外在目的绑架。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体性被遮蔽,难以自主、自發的发展和成长。杜威认为:“人们有一种倾向,就是提出千篇一律的目的,忽视个人的特殊能力和要求,忘记了一切知识都是一个人在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获得的。”[1]在民族教育中,尤其是民族地区的教育,常常不是少数民族学生的智力因素导致的学业成绩低下,而是文化结构、社会背景与语言等差异导致的。这时,我们不得不反思关于教育目的的合理性,社会、老师的外在目的和要求加强于少数民族学生,无视学生的文化差异和背景,剥夺了选择的自由,学生的主体性被抹杀。学生成为了产品,学校成为了工厂,生产出了千篇一律的“人”。因此,民族教育和民族地区的教育更要将少数民族学生看做是一个个鲜活的人,将教育目的内化于学生的生长之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将学生培养成一个身心健康发展的独立个体。
  (二)关注教育目的的现实性
  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使人们乐于从生活本身学习,并乐于把生活条件造成一种境界,使人人在生活过程中学习,这就是学校教育的最好的产物”。[1]因此,教育目的应该关注现实社会,关注社会的需要。我国当前民族教育的教育目的虽然给人以指导作用,但是在实践取向来看,却不尽如人意。学校教育越来越远离生活现实和社会现实,导致了很多学生学业失败、厌学逃学。教育异化、学校失范越来越成为口诛笔伐的目标。根据杜威的教育目的观,我们应该摒弃从抽象的原则和宏大的政策出发,而应该以社会现实和学生个体的需求出发,使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关注学生,关注民族地区,使教育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而不再是其谋生的工具。
  (三)关注教育目的的社会性
  杜威还提出了“学校即社会”的命题,他认为学校应该本身就是一个小社会,具有社会的一切特征。学校不应该脱离生活,它本身应该就是一个社会群体,在学校的生活中,学习和成长。在学校中参与社会活动,从而得到生活的训练,以便将来改造社会成为民主国家。“学校为了充分发挥它们的效率,要有更多联合活动的机会,使受教育者参与这些活动,使他们对于自己的力量和所使用的材料和工具,都得到社会的意义”。[1]民族教育的目的也应该指向社会性,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将少数民族的文化、知识与当地的学校结合起来,重要的就是民族教育所培养的人才适应民族地区的发展和建设的需要。
  杜威的教育目的观不仅对当时的美国振聋发聩,对我国当代的教育改革也有着现实的意义和价值,尤其是对民族教育的影响更大。杜威的思想丰富,超越传统,对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着启发意义。因此,研究杜威并不是单单研究其哲学思想和教育观点,而是为了我国教育改革和社会的发展寻找更多的途径和关键之钥。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48,59-60,106,111-112,118-119.
其他文献
Particle Flow(粒子流)是一种新型、多功能且强大的3dsMax粒子系统,在3dsMax中作为一个全新的事件驱动型粒子系统,可以用于制作各类复杂的粒子动画。它可以定义粒子的行为、测试粒子的属性,并根据测试结果将其发送给不同的事件。它使用一种"粒子视图"的特殊对话框来使用事件驱动模型。在"粒子视图"中,可将一定时期内描述粒子属性(如形状、速度、方向和旋转)的单独操作符合并到称为事件的组中。
这个短片是为了对本台的在众媒体广告公司进行宣传的一个呼号类宣传号类宣传片。将大众媒体广告公司的理念通过本短片进行宣传。本片主要是用Maya+Affter Effect完成,本文从建
新一代的D^3-Edit软件,从根本上适应广播电视制作业务发展的要求,向用户展示了一个全新概念的数字桌面环境。D^3-Edit具备了足够的功能性和易用性,同时有着完全开放的可扩展性。
不论是杜威的“教育即生活”,还是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都充分体现了教育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教育离不开生活,和大自然相处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大自然便是一个奇妙的课堂,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去體会其中的乐趣和给予,这同时也验证着杜威的一句话:教育的根本使命在于成就人的丰富心灵。大自然,天地馈赠于我们的礼物,让我们走进去细细品味。  我们生活中的自然,是一个博学、富有诗意、精彩、灵动、严肃……的老师,试想
针对高阶控制系统剪切频率求解时所遇到的问题,本文提出三种简单实用且易掌握的解决方法,并通过实际例题对求解过程进行详细阐述和说明。文中提出的三种方法实用性强,有效提
宋代是我国古代历史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科举制趋于进一步的完备,以经史为基础内容的科举考试制度极大地促进了宋代历史教育的发展。本文试以宋代科举为视角研究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