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语文教学新探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ri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高中语文教学只重视传授知识,应付考试,不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德育、智育、美育没有得到很好的陶冶,最终导致学生理想模糊、文化肤浅,语文学习的兴趣也荡然无存。而高考很少考书本上的现题,主要考查学生由课内到课外的迁移能力,独立思考、举一反三和灵活应用能力。所以教师也不应该只给学生传授死的知识,他们死记硬背的结果就是面对变幻莫测的题型,只能束手无策,望卷兴叹。因此不仅仅为了高考,也为了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要,我们要突破旧的教育教学体制,大胆探索语文素质教育,用思考代替记忆,用感知代替背诵,使学生脑瓜变得灵光起来,从而激发他们更大的创造潜能。为此,我作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1.要求学生每天坚持10分钟的书法练习,做到一笔一画,严正分明,不可潦草。2.要求学生每天积累一条成语,要注音、释义。3.要求学生每天大声朗读15分钟,要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全神贯注。4.要求学生每周鉴赏两首古代诗词,全面了解每首诗词的音韵、意象、情致。5.要求学生充分利用每周一节的阅读课,做好文摘和读书笔记。6.要求学生日常坚持收集写作素材,每次作文要拟好写作提纲,不做无米之炊。养成以上六种习惯,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你的一生。”一旦坚持成为习惯,学生书写会更加规范,积累会更加丰富,阅读和理解能力会不断提高,还会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引用古诗文,更规范化地作文,厚积薄发,获益良多。
  二、以阅读和视听等感知活动突破封闭的教学机制
  减轻学生脑力劳动的最有效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和视听范围。读多了,看多了,见识就广了,思维也就活跃了,写作自然就有套路了。阅读除了日常课外阅读外,假期也要对报刊、杂志、中外名著广泛地涉猎。教师有推荐的义务,还可以对相关内容作检测。这样做能够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丰富写作论据,刺激学习现代文的积极性,为学生头脑源源不断地引入思想和艺术的“源头活水”。如果学校有条件,则可以让学生定时收看《新闻联播》、《东方时空》、《新闻周刊》、《生活》等央视精心打造的电视节目,让学生站在信息教育的平台上,高效地接受优质信息和技能教育。日熏月陶、耳濡目染,国家的兴衰会逐步取代个人的鸡毛蒜皮,改革的大潮也会日益压倒追星的时髦,会潜移默化地纠正过去死记硬背时事却不懂政治的误区。开拓学生的心胸和视野,使学生知识广博,才艺丰富,写作起来旁征博引,理据众多,论说有力,这是任何其他课程都无法取代的。
  三、多渠道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怎样教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态度。古希腊哲人普鲁塔戈曾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不顾课堂信息反馈,只是原始状态的填鸭式知识传授,学生只能是思维涣散,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教师要以渊博的学识、民主的理念、丰富的情感、形象的语言、思辨的智力、灵动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候,一则笑话、一联诗句、一段歌曲、几句声情并茂的话语和形象可感的多媒体演示,都可以使课堂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学方法要百花齐放,要独创,不可重复。讲读一篇课文,从作者、背景、结构、中心到写作特色,步步为营,滴水不漏,这种讲法就太过陈旧了。新颖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授教学内容不必面面俱到,要突出重点,要抓住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通过“文以载道”的形式,促成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质变,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所反映出的守旧必死、创新求活的观念,读东坡词学习其贵贱贫富不改豁达乐观的品质,学鲁迅刚正不阿负起社会责任。高中学生在课堂上懒于思考、畏于发言,学习态度消极,与“师讲我听,师写我抄,师问我答”的教学格局关系很大。要想实行素质教育,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仅靠提问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设计方面教师还要动动脑筋。小说《祝福》是通过刻画主人公祥林嫂这个下层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来剖析旧中国的农村社会,抨击黑暗的宗法制度和吃人的封建礼教,让学生全面概括出这一内容是不可能的。在讲授时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将班级同学划分为几个专案组,对祥林嫂的死因进行调查,分组讨论写出调查报告。学生对这种授课方式感觉新鲜,不仅调查周密详尽、思维活跃,而且学习热情大大提升。大家经过集思广益,小说主题一目了然。为了使踊跃发言的热潮不降温,教师还需要建立发言竞争机制,每节课各小组要排出名次榜,每周还要大排名,并由老师当众发表成绩并作讲评。形成这样的学风,学生才能生动活泼地学习,才能使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变成全面提高素质的训练场。高中课本中,许多课文都有很强的故事性和形象性,如《雷雨》、《窦娥冤》、《哈姆莱特》等,教师可以由学生排练表演出来,这样学生可以加深对作品内涵的领悟,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高中生不喜欢写作文,这令许多老师很头痛,主要原因是对写作没有兴趣。兴趣的产生,往往源于成功,所以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拥有一种成就感。具体做法是在班级制作优美句段集锦、优秀习作集锦,并编辑印发到学生手中,也可在学校的语文网站、老师和同学的个人网站上发表,还可以推荐给相关语文报刊杂志,我们不应吝啬给作文好的同学以赞美,靠一篇成功的作文就能成为班级的典型人物,享受到如此之多的乐趣和快感,哪个学生不想试一试。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及时进行写作技法指导,学生的作文水平何愁不提高?
  配合高考进行学生素质教育是一件大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它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思考教学策略,形成方法论的集合。只有依靠创新,才能驾驭年轻的心灵。
其他文献
目前肝微粒体水平的药物代谢相互作用研究日趋增多,但用食品动物猪肝微粒体进行药物代谢研究在国内尚未见报道。本科题研究了不同年龄和性别猪肝CYP450酶系的检测方法、四种临
摘要: 本文以小学生的学习状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学生学习状态的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原因。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学习状态成功经验存在问题思考    一、引言    学生的学习状态历来被古今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所关注。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在他的学习理论中提出,学习要遵循“学习的准备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那么什么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呢?它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和
摘 要: 对于语文学习而言,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至关重要,它能积累大量语文素材,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使人实现“自我教育”,改善学习困难。同学们在阅读时可根据自己现有的学习水平、阅读能力与文章特点,选择不同的有针对性的阅读方法,并逐步形成有个性风格的读书方法。  关键词: 语文学习 课外阅读 方法    不少同学在学习语文时总有这样的困惑:我上课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也按时完成了家庭作业,但成绩提高
摘 要: 教学初中语文课,在社会、家庭、学生不够重视的情况下,要提高课堂实效,关键在于要有爱心,爱心就是态度,态度决定一切,有爱心什么教学上的难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爱心 课堂实效     教师的子女都能健康活泼地成长,只要是读高中的,绝大多数都能考上大学,有的还读研究生;只要在是社会上参加工作的,绝大多数都能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没有一个教师的子女不努力不上进。如果教师对学
近几年来,地下金属矿开采的趋势是日益加大爆破量(通常每次爆破的矿量超过10万t)。加拿大采矿工业在发展垂直后退式采矿法(VRM),大直径深孔采矿法(LBH)和锚索支护加固围岩和
银发[2005]202号2005年8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市中心支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局,
根据活性基团拼合原理,用2-氯硒基苯甲酰氯和2-氨基-5取代-1,3,4-噻二唑缩合合成了10个新的2-(2-取代-1,3,4-噻二唑-5-基)-苯并异硒唑-3(2H)-酮衍生物(6),并通过IR,1H NMR,ES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在推进新课程改革实施探索的进程中,创新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顺应新时代、新要求,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将创新教育适当、巧妙、有机地渗透到教学中,从而为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语文的创新教育。  一、在引导上下功夫,着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1.帮助学生认识作者,培养创新意识。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的作者本身就是极具有创新才能的优秀人才
一、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作文教学存在着“教师教不重视,学生写不重视,考试评也随意”的不良现状。造成作文教学这种困境的原因固然有很多,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1.语文教材的问题。从小学到高中的每个阶段都没有一套科学甚至可行的作文教材,更不用说贯穿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系统教材了。散落在语文教材中的作文教学内容的安排也不够系统科学,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教师教学问题。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