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盖漏斗车卸货过程车体负压理论分析

来源 :铁道机车车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_liuyun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盖漏斗车卸货过程中车体承受负压,为确定负压极值的大小和变化规律,对有盖漏斗车卸货过程车体负压极值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有盖漏斗车卸货过程中车内负压极值与卸货总时间、通气孔的总截面积有关:卸货总时间越短、通气孔总截面积越小,车内负压极值越大。
其他文献
轮缘异常快速磨耗将造成车轮频繁旋修,恢复车轮轮缘厚度将损失大量轮径,导致轮对提前报废,极大的增加运营成本、影响运营秩序。对某轮缘异常磨耗的动车组与线路开展调研,采用轮轨磨耗测试、轮轨型面匹配分析了轮缘异常磨耗的原因,通过线路试验与仿真分析对轮缘减磨措施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城际线路小半径曲线多,占总里程比例大,轮缘踏面长时间两点接触下快速磨耗,同时部分钢轨小半径曲线偏离设计廓形,也加剧了轮缘磨耗。基于试验与仿真结果,建议优先采用钢轨打磨、轮轨润滑等措施降低轮缘磨耗速度。
油气管道在滑动位移载荷作用下,轻则会产生变 形,重则会产生断裂、火灾或爆炸。鉴于此,采用有限元法求解离散滑坡位移并对管道进行受力分析,选用Mohr-Coulomb模型模 拟滑坡体土壤本构关系,采用强度折减法实现滑动过程;采用Ramberg-Osgood方程拟合管道应力应变曲线,选用土弹簧模型模拟 管土相互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当油气管道纵向穿越滑坡体时,在坡脚左侧水平段、坡脚弯管、滑动面附近和坡顶附近的管道共 计4处存在Mises应力极值点,内压和温差变化对管道Mises应力极值点基本无影响;当管道横向穿越
2万t列车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缓解时车钩力较大等问题。以某重载线路长大坡道为例,使用列车空气制动与纵向动力学联合仿真系统,将原来循环制动的四把闸优化到两把闸通过。仿真计算表明,易产生较大车钩力的地点可避开,最大拉钩力和压钩力分别可减小32.1%和11.4%。基于此种操纵优化方法,对两把闸操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机车自动制动机减压量显示准确度问题、制动减压量准确度问题、机车自动制动机评价指标问题和最小列车管减压量提出了要求。
目前大港油田套损注水井占该油田油水井总数的9.2%,影响了油田的稳产增产.鉴于此,确立采用膨胀管补贴技术对套损井进行修复的工艺方案.在简要介绍膨胀管补贴技术原理、补贴工
为研究基于颗粒阻尼技术的高速列车动力包减振方法,以某型动力包为原型,搭建其1∶3缩比框架结构模型综合试验台,并结合有限元方法及模态测试试验,来验证框架结构模型的有效性。设计试验优化颗粒阻尼器分布及填充率、阻尼颗粒粒径及材质。在高速列车动力包构架上进行实车试验,试验数据表明,动力包构架在垂向上的振动减少55.77%,在其他工况下,减振效果为51.83%,文中的研究为颗粒阻尼在高速动车组上的应用提供了设计依据。
目前可缠绕接头现场环压参数选择主要依靠人工经验,环压参数选择不当会造成连续管接头使用寿命短或失效,有必要开展连续管可缠绕接头环压关键参数研究.基于ABAQUS软件,采用数
为了进一步提高PDC钻头的破岩效率和钻遇硬地层及复杂地层的适应性,研发了PDC单齿破岩综合试验装置。采用该试验装置对锥形PDC齿破碎砾岩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将试验结果与常规PDC齿破碎砾岩、锥形PDC齿破碎花岗岩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当锥形PDC齿以20°前倾角破碎砾岩时,切削力差异系数明显小于前倾角为10°和30°,切削齿受力较稳定,有利于减轻钻头振动,延长钻头寿命;锥形PDC齿所受切削力随着切削深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切削深度从1 mm增加至3 mm,切削力差异系数显著增大,切削力波动剧烈;锥形PDC
海洋油基钻井液含油钻屑处理一直是困扰海上石油开采的难题,由于锤磨式热分离系统具有处理温度低、效率高、无明火、安全系数高等特点,是海上油基钻屑处理的理想方案,然而国内对锤磨式热分离系统的研究还不够深入。鉴于此,研发了新型锤磨式热分离系统。针对新型热分离系统运行中存在的堵塞和磨损等问题,对核心部件锤磨热脱附分离器和分级冷凝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实现了设备的连续运行。研制的分离系统已累积处理钻屑2000 t,处理完的钻屑含油质量分数小于1%,回收油可重复利用,尾气满足直接排放标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得到了充分
针对库车山前储层改造液体体系尚未开展系统的摩阻性能测试及分析的问题,研制了大型连续管液体摩阻测试系统 。采用该系统测试了库车山前常用8种储层改造液摩阻性能,将试验结果与流体力学原理相结合进行理论推导,建立了试验用连续 管-现场压裂管柱液体摩阻压降转换数学模型。将该数学模型在库车山前K2压裂井中进行实例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在压裂施工排 量为2 m3 /min下,井下压力计测量的压裂液管柱总摩阻压降为11.38 MPa,用该数学模型计算总摩阻压降为11.56 MPa,两者误 差在5%以内
在中国西部油气井钻井过程中,多口超深井出现了严重的套管磨损,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封隔器不得不在套管磨损段进行坐封。为了分析套管磨损段胶筒的力学行为,以单胶筒压缩式封隔器为例,分别建立均匀磨损、月牙磨损和复合磨损3种套管磨损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胶筒与3种磨损套管之间的接触压力以及胶筒与中心管的接触状态。分析结果表明:套管均匀磨损时胶筒与套管沿轴向分布的接触压力曲线呈“马鞍状”分布,且接触压力整体减小;套管月牙磨损导致胶筒在磨损位置处接触压力减小明显,在磨损切口两侧边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相比套管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