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浮躁心理探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na07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学生心理浮躁会对学校、社会及其本人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大学生要通过良好的自我规划、积极地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克服自己的浮躁心理,高校要关注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引导大学生的心理向健康方向发展。
  关键词: 大学生 浮躁心理 典型现象 产生原因 改善措施
  现代大学是高度自由与开放的,然而,对于大学生来说,自由与开放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及时关注世界发展动态,发展各方面能力。另一方面,大学生在获得各种资源与信息、取其精华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接触到糟粕,尤其是面对自由学习与自由活动时,部分学生显得无所适从,心理浮躁,出现了急功近利、内心空虚、胸无大志的消极状态。这种浮躁的心理状态严重影响高校的教学质量,影响大学和谐校园文化的建立,同时也与高等教育培养国家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目标相悖。因此,了解大学生浮躁心理的典型现象与产生原因,并提出具体的、教育性的改善措施意义重大。
  一、大学生浮躁心理的表现
  1.急功近利
  做事先考虑能从中得到什么;考大学选专业、选学校时,先看学校排名和专业就业率;参加校级、院级及班级活动时,为的是在评奖评优中加分;上课回答问题,为的是提高平时成绩;平时不看书学习,等着考前一个月老师将考试范围公布以后再奋力冲刺……高校中不乏这样的一群学生,对高校、社会及其本人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2.盲目从众
  盲目从众在大学生中的典型表现就是“考证热”,各种证书、各种考试成了大学生业余生活中经常谈论的话题之一,团体报班、集体考证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除此之外,抽烟、喝酒、说脏话、过度追求时尚等的种种行为,也存在着相互盲从的现象,一个学生感染另一个学生,一届学生感染下一届学生,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并慢慢腐蚀着新时代的所有大学生。
  3.没有恒心
  搞学术、搞科研都需要一颗有毅力的心,如果内心浮躁,就难以扎根深处,难以得到精髓。部分大学生遇到挫折或者偶尔的失败即选择放弃,或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对事情失去兴趣,由此放手不做。这样的同学在学习上不能持之以恒,生活中对人忽冷忽热,工作中则有始无终。
  4.贪图享乐
  主要是指大学生在生活中没有目标,贪图享乐,甚至醉生梦死。一些男生在宿舍玩扑克、打麻将,还有的聚众抽烟喝酒,宅在宿舍斗地主、玩魔兽、三国杀;女生虽不张扬,但“泡”在宿舍看电影、看韩剧的也大有人在,有的还会在激动时冒出几句脏话,让你一时目瞪口呆。在大学男女生中共同存在的另一现象就是早上睡大觉,生活懒惰,昔日在高中时“闻鸡起舞”的奋斗精神早已消失不见。
  二、产生浮躁心理的原因
  产生浮躁的原因复杂而多样,可以从以下四个维度分析。
  1.个人因素
  主要体现在个体气质差异、性格差异和认知差异三方面的心理因素。
  心理学上一般把人的气质分为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和胆汁质四种类型,每一个人都有其主导的气质类型。多血质的人情绪不稳定,容易给人一种轻率、不忠的印象;胆汁质的人性情急躁、易怒,缺乏自制力,缺乏耐心,难以坚持到底。但是,气质是可以改变的,通过教育和后天环境的影响可以变化气质,改善气质中的不良特征。
  对于性格,有的心理学家将其分为理智型、情绪性、意志型三种。情绪型的学生在性格中的缺陷就是不善于思考,生活学习中容易情感用事,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这是浮躁心理的表现之一。然而,性格也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家庭、学校、社会、文化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在个体生理基础上生成的,既有外部原因,又有内部原因。
  人的认知方式存在着差异。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将认知方式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认知速度的差异,可以分为冲动性认知风格和反思性认知风格。冲动型认知风格的学生往往急于做出选择,急于求成,做事情、解决问题的错误率也相对较高。冲动型的认知风格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同学遇事急躁、静不下心学习。
  2.社会因素
  来自社会方面的就业压力是导致学生产生浮躁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每年都有上百万学生涌入劳动力市场,在这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为了在毕业后顺利找份好工作,部分学生就寄希望于所选专业的知名度和就业排名,产生了功利性的读书思想,在课余时间尽量争取拿到各种证书,以此提升个人竞争力。
  社会风气是影响学生心理的重要因素。墨子曾提出著名的“素丝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分子,不可避免地要受社会这个大染缸的影响,功利性思想膨胀,个人主义盛行,从而产生浮躁心理。
  3.学校因素
  (1)心理健康教育不足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近几年深受国家的重视,大多数高校目前设有心理咨询室,开设部分心理学选修课。但是,心理学方面的课程还是“供不应求”,部分学校教室中学生人满为患,还有一些学生需要的课程没能够开课。平时学校中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大型讲座也比较少,学校忽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自己也没能够引起重视。
  (2)教师教学方法不当
  在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帮助下,有些教师成了课堂教学机械的操作者,一味地站在讲台上点击鼠标,很少与学生互动,使学生感觉课堂乏味,知识枯燥;一些年轻的教师专业素质不高,年长的教师现代信息知识不够、信息更新慢,使学生对教师的崇拜、敬畏减少。还有部分教师热衷于科研,在一定程度上轻视了教学,这样,逃课、应付上课就变成部分学生的必然选择。
  (3)教学管理体制缺失
  大学教师对学生成绩的评定往往实行业务课成绩加平时课堂、作业表现的办法,一般业务课成绩占70%—75%,平时课堂表现及作业情况占25%—30%。这种弹性评分方法是为了提高的学生综合能力,避免大学中严重的高分低能现象。然而,部分学生却将此看做得高分的捷径,在课堂上刻意应付老师,完全不能正确对待学习、求知。但应认识到,因教学管理制度而引起的学生浮躁心理是其所起的隐性作用,而不是主要方面。   4.家庭因素
  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第一的、终身性的,家庭的结构、经济地位、受教育状况等都会影响孩子的方方面面,许多社会学家通过调查研究证明,家庭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永远具有不可替代性。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受到长辈的溺爱,缺乏独立性,如果在外地读大学,就更会觉得孤独无助,很快被不良风气所腐蚀,随波逐流。部分大学生从小学习好,家庭寄予很高期望,而到大学以后,现实与理想的反差使其倍感压抑,从而也会出现浮躁心理。此外,家长的性格与脾气,部分家长的功利性思想,都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改善当代大学生浮躁心理的建议
  1.学校方面
  (1)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开设更多的学生需要的心理健康辅导课程,让不同学生的需要都尽可能得到满足;心理咨询室不能只作为应付上级检查与评定的摆设性机构,而要切实发挥为学生心理服务的职能;重视开设应用心理学课程,教会学生如何解决实际心理问题。
  (2)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教师首先要热爱学生,有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在人格上感召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其次,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以新颖的手段方法提起学生上课兴趣及对知识的兴趣,以较高的专业修养赢得学生的仰慕。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对教师尊敬爱戴,就不易发生应付上课的现象。
  (3)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任何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都有可能会遇到问题,如果在正确思想的指导下,对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就将有利于该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使制度能够与时俱进。对此,教学管理人员要配合学生展开深入、认真的探讨,找到一种更好的考核方法,或者是对现有考核方式进行改革与调整,经过实践与检验之后在全校进行推广实施。
  2.个人方面
  (1)树立合理的目标
  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要为自己做良好的规划,包括对大学生活的规划,毕业后几年内的规划,以及整个人生的规划,规划越详细越好,并具有一定的弹性,以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情况下做及时调整。
  (2)多与他人沟通交流
  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都需要沟通。大学生在校的工作学习中会遇到种种新的问题、新的困境,这时除了与父母沟通之外,更好的办法就是与身边的人沟通,包括朋友和老师。良好的沟通可以很好地将内心的压抑情绪及时释放,消解各种来自家庭、社会的压力,并从他人中学到更多关于人生的知识,避免一个人掉进浮躁的深渊中。在此,我们倡导每个在校大学生都要学会一门课程:沟通的艺术。
  (3)充实自己的生活
  如何防止自己沉醉于无休止的吃喝玩乐、睡大觉中,如何填补自己空虚的内心,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做自己感兴趣而有意义的事。大学中我们可以做的事有很多很多,不喜欢的可以不去做,但是感兴趣的(即便是一点点的兴趣)一定要尝试。大学生活充实,自己内心才会踏实,才能压制住那颗浮躁的心灵,才能增强对不良社会现象的“免疫力”。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660.
  [2]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676.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1.
其他文献
摘 要: 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的实验,它是学生观察和获得感性认识的重要源泉,是一种直观教学手段。“渗透现象”是高中生物学中的经典演示实验,课本上此实验的装置有明显的优点,但也给我们留下思考和创造的空间。  关键词: 渗透现象 实验设置 探讨  “渗透现象”是高中生物学中的经典演示实验,课本上此实验的装置有明显的优点,但也给我们留下思考和创造的空间。  1.半透膜
文章以创新创业型竞赛视角为主要切入点,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现状进行梳理,发现在团队实战能力、教师队伍构建、高校激励及成果转化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瓶颈性问题,并基于
中澳两国之间的经济互补性非常强。澳大利亚有中国非常需要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同时也有中国需要的优质农业、旅游业以及教育业资源。澳大利亚国民银行(下称“澳国银”)是澳洲
摘 要: 本文针对职业学校分子生命科学的教育现状及特点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改革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分子”难学的困境。  关键词: 职业学校 分子生命科学 教学改革  一、引言  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已经渐渐从分子水平上了解了生命系统是如何工作的,这门科
一、绪言近年来,随着钢铁工业迅速地发展,需要的铁矿石正在显著地增加。然而在70年代以来,就铁矿石资源而言,世界性出规富矿石枯竭的趋势,则确保高品位铁矿石逐渐地成为困难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课程是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该文以江西科技学院为例,分析创新创业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课程存在的问题,探索通过课程改革
近年来研究生的规模不断扩大、要求不断提高,给研究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分析研究生自身特点,结合学部的实际情况,主要从导师、研究生骨干、研究生党员三
不加任何絮凝剂、利用磁铁矿作赤铁矿团聚介质,对弓长岭的细粒赤铁矿进行实验室选择性脱泥,可有效地获得含铁67.34%、回收率75.19%的铁精矿。 Without adding any flocculants
现今的职场人士都认为人际关系会影响自己的职业发展,大学教师也不例外。大学教师的人际关系网络究竟如何影响其职业成功?文章首先分析了大学教师的职业特点,继而总结了大学教
摘 要: 随着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各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资源日益紧张,对教务部门来说,这不仅增加了工作量,而且提高了工作难度。本文对高校教务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高校教务管理 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建设  高等学校教务管理,就是指高等学校的管理人员根据确定的培养目标,按照一定的管理原则、程序和方法,组织管理教学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