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作文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berg4e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教师要广开作文教学资源,从教科书到日常话题,从课堂教学到社会生活,都可以加以开发与利用。创设多种形式的听说练习,营造写作氛围;立足阅读教学,挖掘写作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积累写作素材,搭建各种各样的展示平台,培养写作兴趣。
  【关键词】
  作文  资源  开发  利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为学生自由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写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活用教材资源,善用生活资源,精用网络资源,巧用生成资源,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写作环境。
  一、加强听说练习,创造浓郁的语文写作氛围
  外因影响事物发展的方向、速度和具体过程。初中学生处于人生观初步形成阶段,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设备,给学生创造浓郁的语文写作氛围。
  叶圣陶说过:“语文”一名,以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而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并重,通读课本、练习作文,因为读书之事,而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书之效亦减损……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如早餐时间,学校的广播可放一些经典美文和学生的优秀习作,晚餐时间播放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寓言或者是学生自己编写的故事,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还可以开展“每日一说”,每天上课前请同学们上台作“三分钟演讲”,内容不拘,形式各异,可以说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评议社会上或校园里某种现象,可以讲故事,可以讲笑话,甚至可以背诵一段优美文章,朗诵一首激情澎湃的诗歌……通过这些,创造出浓郁的语文学习氛围和写作氛围,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二、立足阅读教学,挖掘教材丰富的写作资源
  按照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实验教科书(又称教材)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学生的认识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是老师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培养的重要课程资源之一。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教师必须立足课堂,开发和优化教材资源。一是从教材文本中寻找可利用的作文资源借鉴点,如雅致的句子、精美的段落、精巧的结构等等,通过品读、赏析、仿写、续写等不同形式的写作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学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师可指导生運用“不必说…不必说……单是……”进行造句训练。学习《行道树》一文后,师可组织生仿照这课的写法,任意选择一种事物,运用象征的手法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家喻户晓,赤身裸体的皇帝参加游行大典后,会怎样呢?文章给读者的“留白”,师可发挥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指导学生进行续写。
  二是从单元课文中提炼写作主题进行写作训练。新教材按主题编排单元,编者在同一主题下选择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多种文体、多种视觉的作品,以整体构架,编排单元。在单元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感悟单元主题,同时又可领略作品表达上的差异。学生通过对作品进行比较分析,会激发阅读兴趣,加深阅读印象,并从中获得知识锻炼思维,最终学会学习,提高写作能力。如在学完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文后,师可指导生以“家庭故事”为主题进行作文训练,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以“民风民俗”为主题组织单元教学内容的,师可指导生以“家乡”为主题进行写作训练。
  三、开展读书活动,养成良好的积累素材习惯
  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文学是人的生活教科书”文学表现人性、人道、人权和人生,表现人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情,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和作家思想感情的表现。阅读文学作品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素材,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历史和人生,提高观察生活和理解生活的能力。
  如教师可以组织读书会,在教室里设一个图书角,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并对所读的书进行故事复述,对主题进行提炼,多角度表达,甚至可以就某一个细节、某一段背景展开讨论……让学生学会多角度阅读,既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又开阔学生的视野,陶治他们的情操。读书会激发学生看书的兴趣,教师要趁热打铁,让学生们学会总结经验,并用书面形式向师生回报。
  再如教师还可以召开朗诵会,通过举行各式各样的朗读比赛,激励学生多读书,在读中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文学作品中,这样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审美情趣的提高。
  四、鼓励学生写作,培养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
  读,是一种由外而内的广泛“吸收”,其目的在于充实人,丰富人,提升人;写,则又是一种由内到外的自由“倾吐”,其目的在于创造、出新。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室,可以把教室后面的墙壁设计成“作文园地”,把学生写得好的作文或是进步大的作文展示出来;学校可以成立文学社团,出版刊物,教师鼓励学生向报纸、文学刊物投稿;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级、市级、省级、国家级的作文竞赛。当学生的努力有收获时,他们的信心更足,写作的兴趣越来越大,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就越来越浓了。
  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参观、考察、访问、社会调查等方式开展活动,以此为根基,引导学生兼收并蓄,了解和学习民族文化,使我们的语文教育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既不脱离学生的生活,又不简单地还原为学生的生活。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淌不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辍,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叶老的话道出了作文的真谛。只要我们善于开发,善于利用作文教学资源,作文教学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好。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中语文写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而探索写作方面的技巧就显得不可或缺了。同时,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工程,既给语文教师带来了教学方面的挑战,也给学生们带来了学习障碍。高中作文三步法的提出给作文教学创造了新的局面,它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写作手法上都是比较科学而严谨的。因为它着重表现在培养学生的作文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帮助学生真正
【摘 要】  微课和小学作文相结合是一次尝试,更是一次创新。在本文中笔者主要论述了微课在小学作文中的作用及运用策略,其中运用策略包括:利用微课进行前置学习、利用微课进行探究学习、利用微课进行巩固学习。  【关键词】  小学作文 微课 运用 策略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微课已经渗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了。将微课与小学作文相结合更是一种新的尝试。接下来,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来谈谈微
砂土液化是桥梁结构严重破坏甚至倒塌的重要影响因素。该文总结了几次大地震中液化场地桥梁桩基础震害情况,简要评述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通过对比国内外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作者用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
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的四大组成部分,其中“写”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考验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但是大部分学生都害怕写作,甚至提到“写作”就
【摘 要】  简笔画是一种意蕴丰富、表现力强的绘画形式。不仅易学,而且用途广泛。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内容可以借助简笔畫进行展示。通过简笔画引导学生认识生字、解析词语、鉴赏文章内容,从而达到丰富教学形式,夯实学习基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关键词】  简笔画 小学语文 实效性  简笔画将抽象的形象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简笔画,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增强知识识记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作文教学所取得的效果一直是差强人意。其主要就问题就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小学生的知识阅历存在着很大的欠缺,所以在进行写作的过程当中感觉到无
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是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和想象力的一门重要课程。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趣味性和技能性是很关键的一个问题,也是一直困扰所有老师在实施美术教育活
《纲要》中指出: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 孩子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多媒体课件中有趣的图形、悦耳的声音、生动的动感的画面能将许多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具体化,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音乐,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主动学习。传统的幼儿园音乐教学只停留在幼儿视觉作用上,而幼儿的年龄思维特点又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音乐形象是不易感知的抽象行为,要想改变两者之间
本丈根据语篇的定义,新的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和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及英语新教材与英语教学的现状的分析,揭示出语篇教学的必要性、意义及现实影响,并根据Laboy的叙事模式提供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