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策略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曾言:“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们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识字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壁把他们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世界的奥秘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它提醒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要重视课堂以外的世界。其中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经常、最普遍、最重要的形式,它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传授方法,让学生高效读书
  我们不仅要引导他们热爱读书,更要让他们会读书,而且读得更好更有收效。可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 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小橘灯》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感受冰心“爱的哲学”,有目的地阅读《繁星》一书。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 精读法。精读法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在课外阅读中,如遇到名家名篇,我认为应该鼓励学生采用精读法进行阅读。
  3. 速读法。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就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會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可采用速读法。
  4. 摘录批注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这样有利于学生分析、概括、归纳、判断能力的提高。
  二、教师引导,让学生读出成效
  本学期,我在我的班级里采用了以上的课外阅读指导方法,层层指导,着力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着力创建书香校园和书香家庭,努力让孩子们沐浴在一种书香四溢的环境中,耳濡目染处都是名句名篇。孩子置身于这种环境中,传承经典,诵读文明,潜移默化,日积月累,氤氲在深厚的文化气息中,而这种气息,最终将成为孩子们身上的一种素养、一种气质以及一种对阅读割舍不断的感情。
  1. 构建平台,润物无声。我们充分调动校园内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广开渠道,让孩子的心灵受到文化的滋养。创建以读书活动为主的宣传栏,办诵读经典的黑板报,校园墙壁上“书香满校园”的标语突出醒目,校园广播里的中华经典诵读朗朗上口……我们从每一个不同的层面和角度,打造立体化的书香格局,让孩子们一进校园,就能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书香洋溢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校园里的孩子们经常一边走一边大声朗诵,他们的脸上总洋溢自豪的笑容,温文又尔雅。
  2. 师生共读,榜样引领。我在每周的班级阅读课上开展师生共读活动。教师和学生共处一室,共同安静阅读。我们时而互相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时而共同品读千古名篇,时而一同走进书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实践证明,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活动,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起到了良好的榜样引领作用。
  3. 开展活动,展示成果。活动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载体和平台。在读书活动中,学生的作品得到展示,感情得到抒发,个性得到张扬,逐步形成了你追我赶的热烈场面,将读书的氛围引向更加浓烈的境地,形成效应,进而催化每一位孩子读书的强烈兴趣和愿望。为此,我们班开展了各式各样的读书活动,评选书香少年、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进行模范引领。每学期进行一次评选,评选量化到教师评分,同学互评,家庭推荐等考核。对当选的学生和班级给予隆重表彰,在全班范围内掀起了一个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
  4. 家校配合,书香满溢。家庭和学校是完成孩子教育的两个阵地,必须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才能形成合力,达到完美的教育效果。我们在构建校园读书氛围的基础上,积极利用各种平台与家长沟通,向他们宣传阅读的重要性,说明书香家庭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争取他们的支持,努力构建书香家庭。我们制定了书香家庭达标条件,对家庭藏书数量、亲子阅读时间提出了具体要求。积极的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许多家长为了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每天抽出时间读书看报,与孩子共同探讨书中有趣的角色,构建起书香飘逸的学习型家庭。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楼市的“拐点论”争论中,其实存在着两种意义上的“拐点”认识,一种是学者心目中的拐点,即房价加速上升转为减速上升,上升的速度向减缓的过程转换的那一点叫“拐点”;一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既涉及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书中阐述的多个教学论点,是在丰富的教育经验中提取而成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励着各个国家、各个时代的教育工作者不断探求与追寻。下面主要阐述杜威“学校即社会”及“从做中学”的两个观点,结合笔者当下的小学教育改革活动,对教学实践中囊括的理念进行探究与改进。  一、“学校即社会”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怎样实施新颖理论?  1. 学校要模拟社会生活场景,应该有所
<正> 唐代牛李党争,既以牛李二党为主角,因此,评价牛李二党自然便成为研究牛李党争的一个重要方面。评价通常是在对二党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多集中在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文明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它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代表着中华民族整体的道德精神面貌,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要把学生培养成为高尚的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把中华传统美德的精华内涵寓于小学素质教育之中,逐渐让他们形成好思乐行、感知欲望强烈、探索欲望浓厚、友爱守纪、文明礼貌、富有同情心责任感的品质。同时,使儿童建立自信
教育就是为了学生的需要和发展。我校建构了“厚德模块”、“润心模块”两大课程模块。在实现“一标,两块,六内容,九平台”的课程体系的有效开展下,将实现“培养阅读习惯,运动习惯,写一手端正的字,说一口流利的话,拥有悦己纳人的阳光心态”育人目标像雨水浸润小草一样在校园里自然流淌,为孩子的幸福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阅读慧心课程: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习惯   阅读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是阅读能拓宽人生的厚
商业模式的选择与调整对于创业企业的成败具有重要影响。从东方中润公司的创业历程及商业模式转换的经验教训来看:企业创业初期商业模式转换的重点是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即使是
<正> (一)行、礼、谨、让“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司马迁《鸿门宴》) 高二语文课本注:“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意思是,做大事不必顾虑细枝末节,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化进程中,多层次、多形式的非正规就业得到了很大发展,成为解决城镇新增就业人员、流动人口和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在当今大力推行社区建设
广州市海珠区大元帅府小学语文科组是一个团结奋进、朝气蓬勃、开拓创新的集体。我校全体语文教师充分认识校本研训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开展“多元互动,合作,共赢”的教研活动。   一、研训管理:   (一)三级管理,凝聚教师群体   一直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我们坚持“科组——组级——班级”三级管理模式,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立和健全校本研训管理、活动、评估、保障、档案等一系列制度,强化管理,规范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