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时代精神展现发展历程

来源 :中国图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pi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好书”是在中宣部出版局指导下,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负责的一个好书推荐平台。2017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晚,与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合作,揭晓了“2016中国好书”年度评选结果,在入围的60种好书当中,最终入选30种。本期刊发的这一组评论文章,对于过去一年中遴选出的年度好书做了全面盘点。可以看到主题出版类图书围绕重大活动和重大问题,及时跟进党和国家的前进步伐和社会热点,以多元化的选题和多样化的形式,满足社会各界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人文社科类和科普生活类的图书作者多为资深专家,厚积薄发,以其专业性保证了内容可靠性,在深入发掘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立足时代变迁,着眼于当下的精神需求,体现出了中国思想和学术的力量。文学艺术类及少儿类图书从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去寻找闪光点,从现实经验的复杂性和成长的艰辛中发掘美好,披沙沥金,讲好中国故事。我们希望通过这八篇评论文章对作者、出版社、读者的写作、出版、阅读活动有所启发,能够起到积极推动和引导作用,通过好书来传递精神正能量,促进文化繁荣与发展。
  “2016年度中国好书”在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隆重推出了。这是学术界、出版界和广大读者共同参与、翘首期盼的盛事,是对2016年出版工作的回顾,对促进大众阅读和全民阅读,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是党和国家发展历史上重要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中取得了新的伟大成就。2016年还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这些重要工作、重大活动和理论创新,为主题出版类图书的出版发行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促进了繁荣。在“中国好书”评选活动中,主题出版类图书向来是广大读者关注的重点。2016年主题出版类图书在32种中有12种入围,最终入选6种。
  这些入选、入围图书,之所以能够在众多优秀图书中脱颖而出,主要是选题符合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要求,贴近现实生活,具有较好的学术质量,通俗易懂,可读性强,社会影响大,符合广大读者的期待。
  总体来看,主题出版类图书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围绕重大活动和重大问题确定选题,突出反映社会各界关注重点。2016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这两件事不仅是党和军队历史上的大事,也是党和国家工作中的大事,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人们渴望通过历史深入了解党和国家、军队走过的光辉历程,总结经验,以史鉴今,因而成为年度主题。著名党史学家金冲及的《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通过党的发展历史,重点展现党在各个生死攸关重大历史关头的艰难抉择,阐释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发展、壮大,以及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对读者进一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有重要帮助。王新生的《穿越历史时空看长征》,是党史工作者撰写的有关红军长征的长篇纪实作品,该书以长期的研究积累,翔实可靠的资料和亲历者的回忆为基础,吸收学术研究最新成果,辅之以通俗易懂的叙事和精当点评,全景式再现红军长征的历史,是一部宣传长征精神,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书。陈先达的《马克思主义十五讲》,立足中国现实,以问题为导向,深入浅出地回答了诸如“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历史周期率的关系?我们的价值共识与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的本质区别?”等人们关注的十五个有关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问题。对于广大读者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有重要帮助。本次入围的内蒙轩的《马克思靠谱》,也是用通俗易懂的形式介绍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价值和意义的好书。
  二、围绕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解读方针政策,展示建设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战略思想和战略部署,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深入发展,取得了许多新的伟大成就,极大振奋了全国人民的信心。解读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展示新的伟大成就,是主题出版的重要职责。王义桅的《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的逻辑》,以“世界是通的”思维方式,从历史、经济、文化、外交、全球化等方面深入浅出地解读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对于推广中国优质产能和优势产业,使沿途沿岸国家共享中国改革发展红利,促进新的经济平衡,融通中国梦与世界梦的作用和意义,从而使读者对这一重要战略有基本的了解。王鸿鹏、马娜的《中国机器人》,通过大量人物回忆和访谈,以宏大视野、文学特点和科普笔法,记述了中国工程科技人员研发机器人的艰难曲折经历,披露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感人细节,既是一部中国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成长史,也是以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的普及读本,深刻揭示了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新兴经济体,抓住新一轮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革命的重大机遇,将民族品牌机器人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意义。本次入围的赵韦的《中国动力》,关于中国航天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发的长篇纪实作品,刘济美的《一个国家的起飞:中国商用飞机的生死突围》,关于中国民用飞机发展历程的真实记录,都是这类作品。这些作品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展现了中国发展的历程,给人以鼓舞和激励。
  三、及时跟进党和国家前进步伐和社会关切热点,掌握主题出版主动权。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和巨大进步,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国家形象日益增强,及时跟进党中央的部署和国家社会进步的步伐,跟进社会关注热点,出版群众喜闻乐见、社会广泛需要的作品,是主题出版掌握主动权,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必然要求。王锦秋、洪建国的《大国担当: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塞医疗队抗击埃博拉疫情纪实》一书,就是主题出版及时跟进、记录、介绍重大国际和社会热点问题的例证。2014年,非洲爆发了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埃博拉疫情,中国政府于疫情暴發后,及时于2014、2015年三次派遣医疗队前往疫情最为严重的西非塞拉利昂,执行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的诊治,圆满完成人道主义救援任务,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肯定和赞扬。该书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对我国参与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援,三次派遣解放军302医院救援队赴西非塞拉利昂抗击埃博拉疫情斗争的整个过程,做了真实的全景记录。全书图文并茂,情节曲折感人,真实再现了我国医务人员面对严重疫情和恶劣环境,不避艰险,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精湛医术,充分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崇高形象。杨英杰等《新常态下心常态:让我们习惯增长的“极限”》,对正确认识我国在经济新常态下转型升级闯关的关头,如何正确看待暂时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上下同心,同舟共济,应对“十三五”时期经济结构性改革的历史挑战,再创我国经济发展奇迹都是有意义、有帮助的。   四、选题多元,形式多样,满足不同读者阅读需求。主题出版涉及面宽,要求高,影响大,既有基本理论创新,也有重大历史问题,既有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也有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这些方面不仅都有广泛深刻的内容,而且都有众多渴望求知求解的读者。在高度信息化的现代社会,主题出版怎样适应时代需要,把握时代特点,体现时代精神,做到选题多元,形式多样,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是主题出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这次入选、入围的作品,基本上体现了上述要求。例如,讲基本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十五讲》,讲历史和实践的《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阐释党和国家重大战略的《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的逻辑》,讲述党的军队历史的《穿越历史时空看长征》,着眼于人工智能前景的《中国机器人》,紧扣社会热点的《大国担当: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塞医疗队抗击埃博拉疫情纪实》,以及反映我国科技成果、建设成就的入围作品《中国动力》《一个国家的起飞:中国商用飞机的生死突围》,等等。这些选题既有事关党和国家发展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宏大理论方面的选题,又有党和国家当前大政方针政策的实践性选题;既有影响深远、群众关注的红军长征历史选题,又有以小见大、展现我国科技进步、建设成就及扩大国际影响力的选题。
  五、把握方向,保证质量,注重可读性,体现主题出版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效益。主题出版最根本的要求是坚持党性原则,把握和引导正确的出版导向,目的是为广大读者,传达和解读党和国家的主流声音,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递社会正能量,提供具有时代特点和时代精神,具有较高质量的好作品。因此,主题出版既要保證其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较高的学术质量,又要适合普通读者的阅读习惯,不仅要有好的内容,也要有好的形式。通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讲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和国家军队的历史、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等中国故事、中国梦。主题出版的作品,应当是思想性和趣味性、学术性与可读性的有机结合。既要有很好的思想性,有较高的学术水准,能够完整准确地表达宣传政治理论内容,使读者受到教育;同时又要文风朴实,文字鲜活,简洁明了,生动有趣,读者喜闻乐读。唯其如此,才能有读者,才能广泛传播,才能体现主题出版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效益,从而达到主题出版宣传、教育的作用。这次主题出版的入选、入围作品,大多体现了上述要求。很多作品都是本专业学有所长的专家积多年之功的潜心之作,他们有深厚的积累,掌握大量翔实的资料,经过严格的学术训练,又具有敏锐的历史感和时代感,注意了作品大众化的要求。
  总之,“中国好书”的评选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离不开社会关注的重点,离不开广大读者的阅读需要。评选获奖图书与推荐图书,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出版、写作与阅读。这些入选、入围的优秀图书反映了出版社与作者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了解、把握和责任感。出版社与作者要通过“中国好书”的评选,善于在丰富多样的选题中,发现广大读者真正关心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找到理论与实际的切入点,增强针对性,及时组织撰写,加快出版流程,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中国好书”。
其他文献
身体美学(somaesthetics)作为一个术语,正式出现在美国学者舒斯特曼发表于1999年的一篇论文中,这位学者又在2008年出版了专著《身体意识———凝视的哲学与身体美学》。我在翻译这本书的时候,突出了副标题中的“身体美学”而将之译为《身体意识与身体美学》(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身体美学由此引起了国内学者的较多关注。但综观国际学术界,真正以“身体美学”作为标题的专著并不多见,王晓华的新
期刊
《一个甲子的畅想:面向未来120项科技预见》出版了。翻读片刻,就会感到这是一部脑洞大开、畅想未来的趣味之书,一部数据汇聚、名词叠锦之书,一部专家学者的沉思之作,一部大中小学生的梦想之书,一部集众人之智、聚众人之慧的好书。  这是一本有趣的书。有趣就在于在书中可以看到脑洞大开的畅想思维,充满了天马行空、丰富风趣的奇思妙想。它放飞思想,横跨广阔的空间预见未来,数、理、化、天、地、生,天高云淡;信息、生
期刊
《绿头发先生行医记》是一部构思颖异、想象奇谲的幽默童话。它的故事启幕于一个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就医场景:诊所里,医生和护士忙个不停;病人们在靠墙的座位上等候就诊,多少流露出些不耐烦的情绪;救护车呜呜响起,医生匆忙出医……如此常规的忙碌情形,使得童话开头仿佛不经意间提到的绿头发先生“留着一头绿油油的长发”的奇异特征,几乎完全淹没在了这寻常生活的语态中。直到看见这位医生的身影分明一次次奔出诊所去处理急务,
期刊
从媒介学的角度看,媒介的演化紧紧依赖于技术的更新,从纸张到广播、电影,再到互联网,媒介演进对技术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媒介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日益明显。在享受媒介技术带来的巨大便利的同时,作为媒介技术“新宠”的仿真技术也为人类带来了恐惧,以仿真技术为代表的虚拟现实技术的生成物,在人类世界中形塑了一种新的事实,仿真体通过作用于以视觉信息摄入为主要途径的人类感知系统,增加了人们判断客体真实性的难度,
期刊
学科传统的致意与对话  钱谷融(1919—2017)、唐沅(1934—2017)与王富仁(1941—2017)三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重要学者的不幸离世,使“告别”一再成为2017年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主题词。而他们的远去,以及与林庚、王瑶及刘柏青三位推进了这一学科发展的前辈学人有关的著作在同年的相继问世,仿佛意在提醒当下学界注意: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传统渊源有自。  无论陈平原编的《王瑶与现代中国学术
期刊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使得“魔幻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批评术语华丽地回归了理论的前台。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使用“魔幻现实主义”重新解读当代文学,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学,甚至新晋获得“雨果奖”的《北京折叠》也被冠以这一标签。粗略看来,当代文学的许多作品似乎都可以进入这一术语的视野,真假莫辨,众语喧哗。其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寻根热”中,中国作家就受到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激发影响,自此形成了对其长盛不
期刊
马金莲的字里行间有风吹过后的干净、清爽、舒缓。小时候我总是追着风跑,希望看到风的尽头,看到自然的秘密。风住了,一切仿佛恢复了原样,一切又仿佛不同了。下一场风来了,还是同一阵风吗?这样的想法叫人惆怅。阅读马金莲,她所写下的一场又一场的风,又勾起了我久远的困惑和怅惘。时代的风,自然的风,人心中的风,有些风是寒凉的,有些风是凄厉的,而有些风是和缓的,有些风是温暖的……她笔下的风总让我想起萧红来。  马金
期刊
与其他几类图书不同,人文社科类图书素以学术性见长。过去这些书大抵是学者写给学者看的,生产于象牙之塔,束之高阁于学术殿堂。如今,人文社会科学开始走向为大众阅读,而且颇受欢迎,这些入选图书究竟有什么特点?  首先,著名专家把高深的知识浅显化,语言平实通俗,甚至生动有趣,很容易通读全书。中国工程院院士傅熹年的《中国古代建筑概说》,是“大家小书”丛书的一种。丛书开宗明义地解释何谓“大家小书”:第一,书的作
期刊
由天津人民出版社于2016年印行的《文字小讲》一书业已上市热售,该书是由中国台湾地区著名学者许进雄教授撰写的。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形势下,能有这样一本专门介绍文字学的通俗读物在出版界出版,可谓独树一帜,诚然十分难得。笔者阅读此书,大有琳琅满目、如入宝山之感。好书自应与人分享,因此不揣固陋,在此做一推介。  东汉文字学家许慎有云:“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按道理说,读书
期刊
作为面向公众评选推荐的“中国好书”,除了公众更易于接受的文史类读物之外,科学普及与生活类的好书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最终的评选结果中,有《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航天育种简史》和《胡大一医生浅谈心脏健康》入选。加上入围的《永恒的诱惑:宇宙之谜》《看脸》和《吃货的生物学修养:脂肪、糖和代谢病的科学传奇》三种,均各占总入选和入围图书的10%。这些书,反映出当下面向公众的科学普及和生活的几个有代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