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jie_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兴趣激发出发,加强对学生的阅读引导,让学生积极走进文本与作者内心中,从而进行心灵交流,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主要分析了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观念、模式和方法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给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产生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受到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初中语文阅读教师在课堂中仍然注重集中教学和知识讲授,忽视了让学生自主体验和知识内化的过程,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阅读能力的提高。笔者结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经验,浅析了几点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几点策略。
  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学习的自主学习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自主地投入到阅读教学中去,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教师的真正教学本领不仅在于向学生传授丰富的教学内容,还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学生的阅读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教学中来。关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运用学生感兴趣的寓言故事和精短小说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创新朗读方法,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或者分角色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第三,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组织比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教师要从教学方式上下好功夫,避免呆板式教学模式的出现,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
  问题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问题意识,学生也就能积极地投入到阅读文本中去,通过自主探究或者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因而学会了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培养问题意识,首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化的课堂氛围,并在课堂中为学生留有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中彰显主体地位。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并通过适当地提示或者引导,鼓励学生将问题勇敢地提出来。其次,要引导学生主动解决问题。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积极重视,并给予恰当的提示或者指导,让学生尽快通过阅读或者与同学沟通来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而丰富阅读知识和提高阅读能力。
  三、教会学生阅读方法技巧
  初中阶段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而提高阅读能力仅仅通过有感情朗读和提问思考是不可行的,还需要教会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全方位地理解阅读文本,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首先,教师要按照一定的教学步骤带领学生去阅读某一种类型的文章,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教师可以按照粗读文本把握文章大意、细读文本理解文本思想感情、精读文本提升文本内涵的步骤让学生理解每一次阅读的目的和意义。其次,教师要教会学生阅读某一种类型文章的具体阅读方法。例如,针对粗读,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寻找中心句、划分段落大意、看过渡句、把握文章结构等方法;针对精读中的优美语句鉴赏,教师要让学生学会鉴别优美语句、分析优美语句对文章主题表现的作用、分析优美语句的运用方法和修辞手法等。此外,关于阅读技巧和方法的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并鼓励学生尝试新方法,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交流
  阅读是一个读者与作者进行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交流,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感情的理解,让学生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去,增强情感体验,进而提高文学素养,这才是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实现与阅读文本融合的目的。如果一个学生不了解作者写作时的心境和周围环境,直接就进入文本阅读中,很可能不理解文本中的语言文字、感情,甚至对其不感兴趣,这就很难实现良好的阅读效果了。例如,在学习鲁迅文章的时候,教师应该从鲁迅的生平背景、语言风格、语言特色出发,然后深入到具体文本的理解中去,这样一来,学生就能理解“狂人语言”了,并在以后遇到鲁迅先生的文章,就会更容易理解一些了。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地体会感悟文本语言、意境和感情,凸显学习主体地位,形成自我感知,提高阅读体悟。一方面,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去阅读文本,并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理解力,投入到文本的阅读中去;另一方面,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指示带领学生去理解文本,并在引导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想法,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五、注重阅读训练之后的总结与反思
  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应该是有始有终的,学习的终就是对知识的总结与反思,而总结与反思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丰富知识体系具有重要作用,这在初中阅读教学中同样适用。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训练之后的反思与总结:第一,要引导学生对于每次训练之后进行总结,对错误及时反思,对疑惑点及时记录,进而在以后的阅读过程中扬长避短;第二,要引导学生对于每一阶段的阅读训练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阅读训练阶段中的进步之处和不足之处,并制定好下一步阅读训练计划,进而在以后的阅读训练中及时发扬和改正。
  总之,阅读训练之后的总结与反思尤为重要,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 简迎春.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
  [2] 张永春.初中小班化课堂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 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0.
  [3] 张寿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 教育导刊,2010(7).
  [4] 赵丽娜.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 当代教育科学,2010(16).
  [5] 黄伟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J]. 教育导刊, 2010(9).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治疗前的心理状态.方法:采用SCL-90,SAS,SDS对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并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