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_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也好,课程也罢,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所谓革新,一切都要求实效,就语文课堂来说,必须追求实效性,稳中有突破,不搞形式主义,不搞虚的,不搞假的。
  【关键词】悟彻实效 深入浅出 稳中突破 扎扎实实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47-02
  所谓语文课堂的实效性,即40分钟的课堂让学生扎扎实实有所收获,学生上这堂课前与上这堂课后有质的飞跃,这种飞跃有可能是知识上的,有可能是能力上的,还有可能是方法上的。总之,你上完这堂课,应该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精进。下面就语文课堂的实效性,我谈谈我的观点。
  一、把握概念,悟彻实效
  作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我们应该清楚的知道,为什么课程要改革,改革的是哪些方面?课程究其本质属于教育的一方面,而教育、经济、科技等都是影响社会进程至关重要的因素,特别是教育,又是其他因素的基础,社会的改革,必然牵扯到教育的改革,教育的改革又决定了课程的改革,就这样环环相扣。社会的飞速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不能落后,我们的课程不能落伍。所谓革新,一切都要求实效,就语文课堂来说,必须追求实效语文课堂,稳中有突破,不搞形式主义,不搞虚的,不搞假的。实效语文课堂,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课堂,必须是让学生学有所获的课堂,必须是能打开学生视野的课堂,必须是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课堂,必须是能唤醒学生求知欲的课堂。
  二、精心备课,研究文本
  准确地解读文本,是教师上好阅读课的前提,因此必须一步一步地潜心研读文本,挖掘文本秘妙。从教学角度,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策略。文本是课程的灵魂,文本把握不透,课程必是散乱的。一堂实效的语文课,首先要求教师必须认真且精心的备课,深入进行文本解读。语文课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对于文本的理解透彻度。试想,教师本人都没深刻理解文本,学生又怎能深刻理解?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深浅,基于教师的合理引导。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在读懂文本字面意思的情况下,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所谓言在此,而意在彼。特别是高年级课程的文本,更是如此。文似看山不喜平,选作语文课例的文章,大部分都出自名家名作。文章一波三折甚至多折,也是常见。作为小学生,哪怕是高年级,都有读不懂文本的情况。这些文本蕴含的更深层次的东西,倘若教师自己都没挖掘出来,都没理解透,试问学生又如何能理解到位?反之,我们长期深入理解文本,然后将我们理解到的东西,深入浅出地引导给学生,相信久而久之,我们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也会加强,语文学习能力也会加强,语文素养也会有所提升。
  三、深入浅出,进行引导
  对文本既然有了深入的理解,接下来便是如何用高效的方式将自己对于文本的理解引导给学生,注意是引导,而不是填鸭式的满堂灌,更不是强行的要学生接受。教师的魅力,教育的真谛在于唤醒。我们要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课堂上,教师的高效引导很重要,教师引导得好,学生就学得好,学得轻松。教师引导的不到位,学生就学不懂,学得吃力。我们要学会恰到好处的处理好教材,而不是死板的教教材,长的文本我们要有所取舍,教得精炼;短的文本,我们要有所扩充,教得扎实。教师要学会怎样将深入的文本进行浅出的表述。越复杂的东西,说得越简单,学生更易听懂。越艰涩的东西,说得越形象,学生更有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唤起了学生的兴趣,就是唤醒了教育的真谛。这样,你的教学目标于潜移默化中便已游刃有余的达到。这也是我们为人师所毕生追求的。
  四、稳中突破,追求实效
  语文课有语文课的特点,要求看起来、听起来、感受起来都是一堂语文课,而不是听起来像地理课,看起来像历史课,感受起来像政治课。浓浓的语文味,是我们语文教师所要追求的本真,一堂语文课,要是失去了语文味,也就不能称之为语文课,浓浓的语文味来自哪里?无非来自教师对文本的把握,来自教师深厚的语文功底,语文素养。薛法根教师一直致力于组块教学,他的教学风格非常明显。组块教学使得他的课堂板块明显、结构清晰、内容精炼。而他在课堂上言语幽默、讲解深入浅出,灵活驾驭课堂,轻松自如。所以,他的课,学生学得轻松自如,他也教得轻松自如,而且无时无刻不充满着浓浓的语文味。我以为,他课堂浓浓的语文味体现在——实效。只要听过薛法根老师的课的教师,都知道薛法根老师的课是非常实效的课,他的课扎扎实实,该会识会写会理解的字词,他都会在课堂上让学生当堂掌握。重点词、关键句、重点语段、写作手法、构段方式、修辞手法、篇章结构等他都会在课堂上做合理有效的引导,他的课,无论是看起来、听起来、感受起来,都是一堂扎扎实实的语文课。
  总之,语文课堂的实效性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都该达到的教学目标。无实效,无课堂,无语文。
  参考文献:
  [1]封春丽.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实效性[J].科技创新导报,2011(24):159.
  [2]李春霞.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拓展探析[J].新课程(小学),2010(03):28-29.
其他文献
【摘要】本校从社会对旅服专业人才素养的需求和旅服专业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现状出发,通过对基于区域特色的旅服专业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活动教学方案。本文主要从设计原则、设计内容、设计体例、设计策略等方面对基于区域特色的旅服专业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践进行论述。  【关键词】中职旅服 综合实践 本土资源 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
【摘要】美学视角下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可以从三方面来进行研究,第一是通过吟诵诗词来体会古诗词的音乐之美;第二是通过品读关键字词句来感悟情感之美;第三是通过诗画一体艺术来挖掘古诗词的意境之美,并以此来培养初中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美学视角 初中语文 古诗词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44-02  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是
【摘要】所谓的以问题为主的教学法是指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思考问题、解答问题中激发学习的欲望,进而,逐步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而且,这也使一种能够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所以,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为了锻炼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更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在初中语文教学时,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要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来鼓励学生进行思考,以确保学生在自主参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42-0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熏陶。”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先从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开始。可见,朗读是提高语文水平最有效的办法之一。  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抓住课文中那些高度概括,却
【摘要】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将抽象的历史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内容,从而便于高中生对相关历史教学内容的理解。本文对高中历史教学中通过展示历史图片对于学生领悟历史内涵的意义进行探讨,以实现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全面认识,结合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全面运用,提出合理的应用措施,形成历史图片对高中历史教学的生动、形象诠释,以提高高中生对历史事件、相关内涵的具体认识。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
【摘要】自2016年起,福建等八省不再自主命题,统一使用全国课标卷,所以,为了适应这一政策,也为了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使学生更好的应对高考,作为一线高中历史教师,做好全国课标卷的研究工作,并有意识的分析全国卷高考考试大纲与我省自主命题时的不同之处,并及时的调整教学与复习的方向,以为学生考试能力的提高做好保障性工作。  【关键词】高中历史 全国课标卷 福建卷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
移动支付业务作为更高层次的电子支付手段,已经成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标志。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电信增值业务和金融业务的商业模式,对我国通信业和金融业政策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