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课标卷下高中历史课程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ats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2016年起,福建等八省不再自主命题,统一使用全国课标卷,所以,为了适应这一政策,也为了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使学生更好的应对高考,作为一线高中历史教师,做好全国课标卷的研究工作,并有意识的分析全国卷高考考试大纲与我省自主命题时的不同之处,并及时的调整教学与复习的方向,以为学生考试能力的提高做好保障性工作。
  【关键词】高中历史 全国课标卷 福建卷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43-01
  历史是文科综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学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总成绩,影响着学生在高考中是成功还是失败。所以,在新时期,做好全国课标卷的研究工作,做好全国课标卷与福建卷的对比工作,不仅能够调整学生的复习方向,锻炼学生的考试能力,而且,对历史课程价值的实现,对学生的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历史教师我们要做好全国课标卷的研究工作,并通过分析来提高学生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质量,进而,为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做好基础性的工作。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全国课标卷的研究进行论述,以确保在高质量的历史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福建卷与全国卷在历史命题指导思想上始终保持一致。但还是存在着不同,所以,在高三历史复习时,我们要做好调整和研究工作,以为学生复习质量的提高做好前提性工作。
  首先,内容范围的调整。内容范围的调整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主要方面。所以,在研究全国课标卷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明白全国卷与福建卷在内容范围上有什么异同,这样才能明确改变的方向,提高学生的复习质量。即:内容范围的相同点是考查的大范围没有变还是必修一、二、三。选修为一、二、四。但是福建卷比全国卷少考将近60个考查点,选修部分的考查为三选一,而全国卷涉及到了初中的一些内容和选修三的部分内容,而在选修部分的考查中为四选一。这样的变动就决定了我们在高三历史复习时要将面扩大,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复习质量。比如:全国卷中的第47题[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这是与福建卷不同的地方,在选考部分,全国课标卷是四选一,虽然说学生的选择多了,但要复习和掌握的内容也多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会存在一些偏学习内容的人,有部分学生比较喜欢这部分的知识,所以,将这部分知识加入考试对部分学生来说也是公平的。所以,在实际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内容的研究工作,要通过对试卷的分析来进行思考,以帮助学生明确复习的方向,进而,也为学生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其次,题型结构的调整。从题型上来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比例没有变,但是,福建卷中一半必考的非选择题只有一个,但考查的知识点是2-3考查点,综合性较强。而必考的非选择题有2道,没到考查的一般是1-2考查点,相对来说要简单一些。但是,因为题量的增大也会给学生复习能力以及考试能力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两卷在分数安排上差不多。所以,在复习时,教师要做好分析工作,以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质量。
  还以2016年全国课标卷1中的非选择题为例,在这次试卷中,有两道非选择题,其中第一道中有两个小材料需要分析,而且,该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的经济·清代人口增长。而第二题中考查的是资产阶级代议制,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确立。而2015年的福建省非选择题考查的仅有一道,但有四个小材料,分别考查了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美苏争霸这四个知识点。通过比较,两者都属于难题,都考查的是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所以,在历史复习过程中,学生要做好各方面的复习工作,要通过知识的掌握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素养,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提高历史考试能力。
  当然,除了上述两个方面之外,我们还要从知识结构方面和试题排序的问题方面做出调整。虽然试题排序方面影响不大,但也是需要教师在复习时注意的,尤其是对一些考试紧张和心理素质不强的学生,做好考前的适应工作对学生考试态度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明确这些不同之后,我们就要纠正我们的复习方向,以在复习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从上述题型结构可以看出,学生综合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着高效历史课堂的实现,也影响着学生的考试成绩,所以,在复习时,我们可以将史料教学模式应用其中,通过组织学生分析更多的历史材料来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进而,为学生考试能力的提高做好基础性工作。又如:在扩大学生的复习面时,对于选修部分的复习,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制作思维导图,通过对每章节的分析来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以提高复习质量,同时,还要寻找章节与章节之间的联系,或者是以时间轴来记录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等等,这些活动的组织和应用都有助于学生复习质量的提高。所以,在高考的背景下,教师要做好全国课标的研究工作,要通过全国卷与福建卷的比较分析来指导历史教学和复习方向,进而,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2016年全国高考课标Ⅰ卷历史试题
  [2]2015年福建省历史试题
其他文献
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素食药膳养生客栈文化旅游成为现在旅游的重要形式之一,它符合现代旅游的发展要求。本文通过辽宁素食药膳养生文化的研究,旨在开拓辽宁文化旅游发展
作为在美国上市的公司,中国移动必须满足SOX法案的要求,遵循SOX法案的同时也为提升公司整体管理水平提供了良好契机。通过开展该项目,寻找公司高速发展过程中容易忽视和掩盖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的班级授课制,在风行了三百多年后,其固有的种种弊端逐渐显露。一种针对班级授课制中无法顾及学生个别差异、难以因材施教的问题,促进所有学生最好地
【摘要】本校从社会对旅服专业人才素养的需求和旅服专业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现状出发,通过对基于区域特色的旅服专业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活动教学方案。本文主要从设计原则、设计内容、设计体例、设计策略等方面对基于区域特色的旅服专业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践进行论述。  【关键词】中职旅服 综合实践 本土资源 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
【摘要】美学视角下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可以从三方面来进行研究,第一是通过吟诵诗词来体会古诗词的音乐之美;第二是通过品读关键字词句来感悟情感之美;第三是通过诗画一体艺术来挖掘古诗词的意境之美,并以此来培养初中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美学视角 初中语文 古诗词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44-02  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是
【摘要】所谓的以问题为主的教学法是指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思考问题、解答问题中激发学习的欲望,进而,逐步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而且,这也使一种能够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所以,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为了锻炼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更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在初中语文教学时,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要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来鼓励学生进行思考,以确保学生在自主参与思考
当前,中职教育专注技能教学,对公共基础课程重视不足,导致中职生职业素养不高,影响其职业生涯的发展。本文从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出发,选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群众基础最为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42-0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熏陶。”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先从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开始。可见,朗读是提高语文水平最有效的办法之一。  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抓住课文中那些高度概括,却
文章在对国内相关文献进行综合整理的基础上,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对会展项目办展环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梳理和完善,从而构建一个比较系统、完善、科学、可行、普适的会展项目办
【摘要】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将抽象的历史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内容,从而便于高中生对相关历史教学内容的理解。本文对高中历史教学中通过展示历史图片对于学生领悟历史内涵的意义进行探讨,以实现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全面认识,结合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全面运用,提出合理的应用措施,形成历史图片对高中历史教学的生动、形象诠释,以提高高中生对历史事件、相关内涵的具体认识。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