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高校的电气信息类控制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

来源 :文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l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早期对控制类这些课程不论是理论认知还是实验技能,都是相对比较薄弱和欠缺。若按照常规高校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势必提不起学生的兴趣,从而造成厌学。作者经过几年的教学摸索和学生反馈信息分析,采用教学-研讨-实践-课程设计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而且在这近年来所取得效果很明显。
  关键词:少数民族、电气信息类、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Abstract: These students in the minority areas early could be weak and lack of both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cognitive skills for control classes. They would be not interested in these classes and even bored of the classes if the conventional teaching methods could continue on them. After several years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and these feedback information from those students, this author explores one method, teaching-research- practice-a combination of courses designed to solve this problem, and the results achieved is obvious in recent years.
  Keywords: Minority, electrical and information,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quality.
  控制类课程,如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和过程控制及仪表,是针对我校自动化专业和电气及自动化工程两个专业而开设理论性和工程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必修课,在航天航空、军事、工农业等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广泛的应用,关于控制类课程的教学研究也引起了教学工作者们的探索和研究[1-5 ]。当然,每个学校的生源不同、硬件设施情况,其教学方法也是各异。 本类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如何从一个指定任务中提取要解决的问题,运用自动控制理论知识去解决问题和设计与实现一个控制系统。但是,对于一个少数民族院校的学生来讲,由于他们本身的對这些概念和知识接触较晚,前面所涉及到的基础学科知识是要求他们在将近两年的时间内去完成,是存在很大的难度。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讲解+实验是不可行的。
  本文将针对我校学生的特点和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控制类课程的特点, 从理论教学、课后作业、实践教学、考核与评价和研讨及课程设计五个方面探讨控制类课程教学措施及思路,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
  一、问题的存在与分析
  1、民族院校学生的构成及特点
  以我校西南民族大学为例,该校学生涉及到5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大约占60%以上。在我院的自动化和电气及自动化工程两个专业中,少数民族的学生约占50%,其中来自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占35%,如藏族、彝族、纳西族等。对于偏远山区来说,教学的硬件和软件条件都是比较欠缺的。另外,语言障碍也是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特点,以新疆维吾尔族学生尤为严重。
  2、传统教学与少数民 族学生特性之间的不适应性
  对于控制类课程来说,传统教学主要是教师讲解为主,辅以作业练习。这种教学模式的缺陷是,任课老师按照大纲计划上课,当然内容是针对80%学生能及格而设计,没有兼顾到少数继续深造的学生。而设计的课后作业练习,学生确实“认真”完成,而且完成的质量非常高。但是最后期末考试,发现很多学生卷面成绩非常不理想。作者经过调查,找到了原因:其一,该课涉及到的相关知识遗忘甚至不会;其二,个别学生在汉语方面存在障碍,老师必须放慢速度才能听得懂(这样会影响教学进度);其三:学生本身举一反三的能力缺乏,好像停留在高中以前,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知识。因此,学生只有通过互联网搜索该教材课后作业配套的答案,从而完成作业应付交差。这样教学模式与学生之间完全脱节,使得学生无法适应。
  3、控制类课程的特点
  根据笔者所承担的自动控制、计算机控制技术和过程控制三门课程来分析,自动控制原理是自动化与电气及自动化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涉及到的学科知识非常丰富,如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复变函数、积分变换等)大学物理、信号与系统、电路分析、电机拖动等。计算机控制技术和过程控制涉及到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传感器及检测技术、数字信号处理、PLC控制技术、电机控制、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现场总线测控等。该类课程明显地具有理论知识、技术应用和工程实践的特征。若只靠课程讲解和实验箱实验,则学生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是无法得到熟悉,更别说掌握的境界。这是作者作为一名学生时的体会,也是现在作者的学生们的体会和心声。
  二、新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根据上述的三面的问题和特点,作者在该校从教第二学期开始在控制类课程实施新的教学方法:理论教学-课后习题-实践教学-研讨及课程设计。
  1、理论教学
  根据我校学生特点,同时兼顾到个别继续深造的情况,仍按统一的教学计划进行,对某些知识点进行深入和拓展。比如,根轨迹部分,根据教学计划是没有用根轨迹分析系统性能的内容教学计划,但是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分析问题能力必须要具备,因此,进行了深入讲解;根据根轨迹的在某个根轨迹增益处以某个频率持续振荡获取其传递函数,这个知识点必须要进行拓展。   2、课后习题练习
  控制类的课程不同于其它理论课程,每堂课下必须要复习,才能掌握所学知识,才能进入到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否则会无法听懂和理解新知识。为了督促学生课后复习,和避免通过网络完成作业。作者都是自行出题,并专门留出一节课让学生自己上讲台讲作业。从而保证学生能自觉主动学习。
  3、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理论性非常强的课程必备的环节。目前,实验室的试验箱能完成自动控制原理的实验内容包括,各种典型环节的理想阶跃响应曲线和实际阶跃响应曲线,及典型习题的时域响应和稳定性分析等。计算机控制的实验内容,如A/D和D/A数据转换、步进电机和施密特预估器等。试验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的理论知识。但是,据学生反映,整个实验过程是根据实验讲义进行连线,相对较为程式化,无法转换为应用。因此,鉴于这样的问题,作者在教学中增加研讨和课程设计。
  4、考核与评价
  对于我校的工科学生,考核方式为闭卷笔试和平时考勤两部分,期末笔试占总成绩的70%,平时考勤占总成绩的30%。由于这种考核方式是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对于作者提出的教学模式,采用50-40-10计分制,50%是期末笔试的比重,40%是研讨和课程设计的考核比重,10%是平时出勤率的比重。通过该计分制可以看出,该教学方法重在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和创新的能力。
  该方法可以避免学生临终靠背答案的方式突击考试,避免出现少数民族学生因基础较薄弱而低分的情况,同时也避免了因对专业不感兴趣而挂科、重修、留级等状况。
  三、结论
  该方法笔者已经尝试了四年,通过学生自身的反馈信息和笔试成绩,以及毕业设计环节来看,有以下的发现: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现在他们在实验室做项目和课题的时间增多,课堂课后提问的学生逐渐增多,参加各种竞赛的人数也相应增多;
  2)出勤率高,课堂上学生听课人数与开学第一次的人数保持一致,不需要点名去刺激上课出勤率;
  3)期末通过率高,偶尔只有一两个学生参加补考;
  4)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和交流情况良好,
  其实,大学的教学重在传授学生“渔”的技巧和技能,而不是在于他们获得了多少“鱼”。
  参考文献
  [1] 郑征,陶慧,自动化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系构建策略及实施新探,中国电力教育,2013年第2期,pp:104 – 105.
  [2]彭滔,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中国电力教育,2014年第21期,pp:16 – 17.
  [3] 自动化特色专业控制类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13期,pp:58 – 60.
  [4] 高佩霞,郑新,袁冬莉,《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季刊),1996年第1期,pp:21 – 22.
  [5] 罗健旭,顾幸生,刘漫丹等,过程控制过程课程教学的创新与改革,化工高等教育,2012年第2期,pp:19 - 23.
  作者简介:
  (1)罗翠华(1977.09 --):女,38岁,汉族,籍贯四川阆中,西南民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教师
  (2)黃勤珍(1965.10 --):女,50岁,汉族,籍贯福建,西南民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3)彭安金(1967.09--):男,48岁,汉族,籍贯四川雅安,西南民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教师
  (4)汪华章(1976.01--):男,39岁,汉族,籍贯湖北,西南民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教师
  (5)蒋玉莲(1977.11 --):女,38岁,汉族,籍贯重庆,西南民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教师
  (6)陈昊(1985.01 --):男,30岁,汉族,籍贯合肥,西南民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教师
  (7)马波(1969.10 --):男,46岁,汉族,籍贯四川凉山,西南民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教师
其他文献
歌唱比赛,是一项有着十分广泛群众基础的文化艺术活动。组织歌唱比赛,也是我们文化部门的工作内容之一,更是促进广大歌唱爱好者,提高歌唱艺术水平的一种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各地经常举办各种各样不同级别的歌唱比赛。参与者不分年龄,老、中、青、幼都适宜;也没有社会的阶层之分,以抒发自己的情感,丰富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另外,作为现代人,更多地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应该说是一种趋势,一种潮流,也是一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职业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做了较为明晰的论述。  关键词:中职 思政课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职业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谈几点看法:  一、德育教育,确保素质教育落实  职业教育思想政治课是从德的方面系统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必修课程,是职业
期刊
摘要:霍姆林斯基说过:“热烈的学习愿望是种道德的政治的情感。”校长必须具备这种情感,真正把学习视为自己生命的第一需要。要广泛阅读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学、政史地、经济学、文化学等方面的书籍。同时要把学来的知识与学样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在實践活动中不断去捕捉信息,发现问题,然后用心去研究问题,不断总结经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努力培养自己驾驭复杂局面的大智大慧,逐步形成自
期刊
当前,报刊、电视、网络等所报道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屡见不鲜,而身边的现实也告诉我们,“知礼、诚信、明理、厚德”等中华传统美德亦渐渐远离青年一代。青少年传统礼仪的渐失与人文素养的下滑,究竟说明了什么呢?而问题的结症又在哪里呢?我们知道,中华文明深蕴于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之中,“诵读传统经典,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便是我们对这一问题思考后探索的一条途径。  一、关于一些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  思考一:当前,伴
期刊
【摘要】:韩剧使大学生更新了观念、丰富了知识,对思维方式、行动方式、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有部分学生迷恋韩剧,造成了上课精神不集中,翘课追星,崇洋媚外的消极影响,甚至导致他们对现实生活有着极大的不满。对此,我们把川北医学院大一至大四的部分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他们对韩剧的关注情况和看法,并通过调查来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韩剧,提高大学生的理性认识。  【关键词】:韩剧 大学生 看法与关注
期刊
摘要:基于学雷锋常态化的时代内涵和医生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的比较,在医学类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实践中,可以尝试以学雷锋常态化建设为载体,加强医学类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性、自觉性和针对性,有效提升其实效性。  关键词:学雷锋;常态化;医学;职业道德教育  医学类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是国家医学事业的接班人,其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医疗行业乃至社会的道德建设,关系到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大力加
期刊
摘 要 水利工程制图课程是水利类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本文结合岗位工作需要,针对当前制图课程教学模式和现状,提出了水利工程专业制图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制图课程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水利工程制图课程是水利类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工程图纸被誉为工程师的语言。该门课程的学习对后续课程如: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施工、水利工程造价等课程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更好的学好该门课程并尽快的与从事
期刊
【摘 要】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中职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当前很多中职学生对于未来的工作和发展仍然没有一个清晰的规划,同时对未来职业发展存在着一定的懈怠情绪,这对于中职学生的未来工作和发展将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本篇文章首先从中职生职业生涯規划的重要性进行简单的分析,并从中职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最后结合上述的内容,对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对策进行论述,从学生的教
期刊
摘要:甘桑石刻文基本可以确定是古骆越民族共同的母语文字,但仍有必要从文化生态学角度,研究甘桑石刻文发现地周边村屯的民俗文化,探寻甘桑石刻文产生的文化生态,对正确解读甘桑石刻文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甘桑石刻文;民俗文化;文化生态  平果甘桑石刻文是在平果县甘桑村东南面的一片名叫“那林”的耕地内被发现的,那里地形平坦,生长着许多木棉树,三面环山,一面向着右江,视野开阔,据了解,“那林”在壮语中是
期刊
摘要:哲学这门学问说来也神,你的工作越变化、越新,它显得越有用;你的地位越高、场面越大,它的作用越大;你碰到的问题越困难、越复杂,它的效力越神奇;面对的问题越关键,它发挥的作用越关键。”李瑞环把哲学原理揉碎了、嚼烂了,加上自己的认识,真正变成了自己活生生的思想,和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语言。  关键词:哲学 思想 影响  一、哲学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影响  (一)墨子哲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墨子哲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