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运用传统文化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思考

来源 :文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yang1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报刊、电视、网络等所报道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屡见不鲜,而身边的现实也告诉我们,“知礼、诚信、明理、厚德”等中华传统美德亦渐渐远离青年一代。青少年传统礼仪的渐失与人文素养的下滑,究竟说明了什么呢?而问题的结症又在哪里呢?我们知道,中华文明深蕴于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之中,“诵读传统经典,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便是我们对这一问题思考后探索的一条途径。
  一、关于一些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
  思考一:当前,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理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一些粗俗的商业化文化沙尘暴式地冲击着我们的校园;学生妒意杀生、弑父杀母、无视生命、涂炭生灵的悲剧更是层出不穷……这些都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当前人文教育的下滑和道德教育的薄弱。
  思考二: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腊八节为什么喝粥?青少年中知之者甚少,但他们对“肯德基”、“汉堡包”却情有独钟;清明节、中秋节蕴涵着多少优秀的传统文化,他们却追捧与我们相去甚远的“情人节”、“圣诞节”……这又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传统文化教育的乏力和中华文明秉承的危机——
  思考三:《弟子规》开篇指出: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篇“圣人训”明确地告诉我们,做人首先要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其次做事小心谨慎,说话诚实可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做好这些之后,还有剩余力量,就再去学习文化知识。这说明了什么呢?这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品德重于知识,育人重于教书。
  思考四:回观历史,我们的祖先曾拥有“天下为公”的责任理念,“无为而无不为”的做事风范,“无欲则刚”的人生志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厚德载物”博大胸怀……这又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智慧和人生哲理,是进行道德人文教育生生不息的智慧源泉。
  二、关于产生这些现实问题的根源思考
  (一)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一直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传统文化思想源远流长,传统教育理念根深蒂固,才形成了今天系统的民族传统美德。而当前的现实,虽然素质教育目标明确,课程标准理念分明,可是在其实施过程中却存在着传统文化与道德理念教育的不扎实、不全面、不深入的问题,甚至有缺失和断层的现象,致使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出现了下滑。
  (二)传统文化教育没有及时跟上,而对西方文化的借鉴又没有设置好过滤层,各种不良文化的冲击,致使一些不健康的因素对缺乏是非观念的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部分地区和学校的考试与考核的“指挥棒”使得学校和老师的教育目標、方向及策略产生了误区。
  (四)“唯分数论”的思想扭曲了家长正确的教育观念,致使家庭这一主要的教育阵地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甚至起到了一些反作用。一些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的低下、认识的不足、方法的缺失等因素,使少年儿童丧失了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和良好习惯养成的最好机遇。
  三、利用传统文化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思考
  运用丰富而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对青少年儿童的道德品质教育,在秉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可以达到“夯实育人根本、沉淀文化知识、提升人文理念,培养良好习惯”的效果。
  (一)利用古诗词诵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沉淀学生的知识素养。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指出:“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少年儿童学习经典文化,重在学习和积累大量诗词曲赋的优美语言、经典篇章,对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能够脱口而出,并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能在日常习作、口语交际中应用古典诗文,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我们在小学阶段开设了《古诗词诵读》的校本课程,每周固定一课时,每天诵读十分钟,分年级制定诵读计划,除课程标准要求的必背诗词外,我们将古诗词中的一些名篇名句也列入诵读之中,定内容,明目标,重落实,不求每首能够深入理解,但要懂得诵读感悟。一年来,学生的古诗词诵读已有了明显的成效——随口能够吟诵诗词名句,语文写作也有了锦上添花之笔。学生从“"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知道了辛勤与节俭;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懂得了壮烈与豪迈;从“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理解了忧民与爱国。古诗词的诵读与积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诵读展示、背诵竞比、写作征文等相关系列活动的开展,更是将古诗词诵读推向了高潮。
  (二)通过启蒙经典诵读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人文气息。
  《学生守则》和《学生行为规范》是加强对学生品德教育与习惯培养的依据和标准,我们以此为指导开设了以《弟子规》等启蒙经典为脚本的校本课程,其目的是让现代教育理念与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将品德教育与习惯培养落实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之中。在《弟子规》教学中,我们取其精华,制定计划,制作课件,整合资源,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讲授促其理解内容,引导促其感悟不足,对比促其规范言行。比如“父母呼、 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教学,教师在组织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讲解释义,让学生理解其意,进而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感悟生活,对比自己的言行,查找问题,促其改进。这样,我们便将《学生守则》中的“孝敬父母”从教育理论落实到了生活实际之中,让学生真正懂得了怎样做才是“孝”的道理。
  启蒙经典诵读活动的不断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知识,端正了学生的认识态度,规范了学生的举止言行,而且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之中,学生身上渐渐充满了人文气息:语言文明了,粗话不见了;行为规范了,陋习不见了;遇事明理了,纠纷不见了……家长们说,孩子们懂事儿了。
  (三)利用经典历史故事开阔学生视野与胸怀,培育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祖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她独特的育人魅力。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在生活中孕育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也提炼出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这些故事凝聚着我们的民族精神,也寄托着华夏子孙的诸多期盼。利用这些故事加强对少年儿童的品德教育,不仅可以开阔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培育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可以使我们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得以传承和发扬。
  1.立足课堂教学,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提升课堂育人的实效性。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其实,不仅是语文,我们的其它国家课程中均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深挖其育人因素,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孔子和学生》(北师大小学语文第七册)一文时,将孔子的生平介绍作为了一个重点。“孔子,他是一位大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一位谦虚好学的学生。他向师襄子学琴,同一首曲子,他不停地练呀练呀,连续几个月,从清晨练到深夜,手指尖都沁出了血,最后终于领悟到乐曲的深奥之处,连老师也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这堂课不仅使学生全面了解了孔子,认识了孔子的伟大,更让学生学到了孔子谦虚与勤奋的品质。战国时代的纵横家苏秦的“锥刺股”的刻苦意志、西汉大学者匡衡“凿壁借光”勤学品质、元代大画家王冕“痴狂学画”的钻研精神也都在我们的教材和课堂上闪光。这些传统育人因素的深入挖掘,将大大提高课堂主渠道的育人效能。
  2.建设校本课程,整合传统经典育人资源,增强品德教育的針对性。
  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学校应该结合地方实际和学生需求,加大校本课程的建设力度。有些学校开设了《专题历史故事讲座》课程,有些学校组织学生有针对性的收看《百家讲坛》等视频节目,这都是很好的做法。我们根据学生言行中存在的问题,选择有针对性的经典历史故事开展教育活动。例如,老师们发现个别同学有不珍惜营养餐的问题,就组织了以《悯农》等古诗为主题的诵读活动;发现个别同学不懂得尊重他人、不懂得合作,班主任老师就组织了以《三顾茅庐》、《将相和》为主要内容的讨论会,使同学们懂得了“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的道理。针对问题选择教材,灵活实施,能更好的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3.开展系列活动,挖掘学生自我教育潜力,激发学生参与德育实践的积极性。
  教育,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并成为实践的主体,才是成功的。有些学校的课外读书兴趣小组、故事沙龙等便承担着这样的责任。曾经看到一所学校这样做,让我感触颇深。在一次故事沙龙准备前期,老师提出了“孝”这一主题,让同学们广集素材,准备演讲、讨论、交流。活动中,同学们各个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将“孝”的故事演绎的真切感人,讨论交流中,更是争先恐后,热烈异常。经过老师的引导,使同学们真正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孝顺”、“怎样做才是一个孝顺的好孩子”。这样的教育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参与德育实践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使学生自觉成为了教育的主体——让学生懂得自我教育,是教育的最高荣誉。
  中华传统文化与美德应该是医治当代社会一些弊病的良药,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用好这副灵丹妙药。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指出:“古人说‘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职责第一位的就应该是‘传道’。”用优秀的传统文化熏陶学生心灵、规范学生言行、提升学生素养,将传统文化化为人文精神,让我们的民族精神在青年一代身上闪闪发光,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其他文献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论述教育的根本宗旨时指出:“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生以之。以为教育可以把学生所需要的全部给他们,学生出了学校再不用自己探讨追求了。这种认识是根本不对的。”叶老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育学生在学校期间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一、语文学习应着力培养的学习习惯  1.提前预习的习惯。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课程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
期刊
摘要:在各个阶段的教育中,小学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对语文教育高度的重视,但是由于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学生的思维发生了一些变化,一些旧时代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够实现有效的教育,达成教育部门预定的目标。本文就针对小学高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详述,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旨在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朗读;现状;
期刊
摘要:“做中学”既是一种教育思想,也是一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开展“做中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动手做科学,让学生手脑并用,经历和感受人类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动手又动脑理解科学,从根本上给学生“减负”。倘若学生能够从 “做中学” 增添新的更有意义的经验,那么它们的知识就会成为实践生活中有用的东西 ;倘若不从做的过程中去学习,任何目的都可能无法实现,甚至成了所谓的一些没有结合现实的“梦想”。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教师所面对的是正在成长的个体,他必须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管理学生,并处理许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同时还要面对家长的过多要求和现实环境的种种限制,因此,教师常常处于较大压力的状态下。长时期的压力会极大地耗损教师的工作士气和情绪,因而导致教师身心的倦怠。职业倦怠的产生原因有70%与压力有关。  关键词:中职教;压力;倦怠;贫困地区;教师评价  2005年4月,《重庆市农村地区教师队伍现状调查及分
期刊
摘要:通过本项目追踪研究,改进本校软件学院办学的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课程体系,优化校企合作的形式,借鉴企业课程内容改进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本校其他专业的培养提供一条可借鉴之路,同时也向省内外其他高职院校相近专业进行推广。  關键字: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 工学交替 定制班  本校基础:2003年成为国家级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从建校开始,学院就一直在探索职
期刊
摘要:部控制评价对于强化高校内部控制是十分重要的,而进行内部控制评价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则是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要建立科学的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需要从高校内部控制的要素入手;再根据高校内部控制要素,构建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指标体系基础上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可以对高校的内部控制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价。  关键词:高校;内部控制;指标体系  内部控制体系
期刊
摘 要:限度意识强调人对自己是有限存在者的认识,源自于人的存在特性。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的限度意识受到遮蔽。因此,应加强大学生限度意识的教育,树立限度意识,学会划定边界,懂得反省批判。  关键词:限度意识;技术时代;划界;批判  限度意识是二十世纪哲学研究的焦点所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社会的组织能力与人类个体的实践能力越来越强,追求“总体性”、“全方位”的解放一度成为许多人的追求
期刊
歌唱比赛,是一项有着十分广泛群众基础的文化艺术活动。组织歌唱比赛,也是我们文化部门的工作内容之一,更是促进广大歌唱爱好者,提高歌唱艺术水平的一种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各地经常举办各种各样不同级别的歌唱比赛。参与者不分年龄,老、中、青、幼都适宜;也没有社会的阶层之分,以抒发自己的情感,丰富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另外,作为现代人,更多地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应该说是一种趋势,一种潮流,也是一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职业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做了较为明晰的论述。  关键词:中职 思政课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职业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谈几点看法:  一、德育教育,确保素质教育落实  职业教育思想政治课是从德的方面系统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必修课程,是职业
期刊
摘要:霍姆林斯基说过:“热烈的学习愿望是种道德的政治的情感。”校长必须具备这种情感,真正把学习视为自己生命的第一需要。要广泛阅读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学、政史地、经济学、文化学等方面的书籍。同时要把学来的知识与学样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在實践活动中不断去捕捉信息,发现问题,然后用心去研究问题,不断总结经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努力培养自己驾驭复杂局面的大智大慧,逐步形成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