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运用学具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xg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合理运用学具,可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算理,有助于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有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有助于形成“问题解决”意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
  关键词:运用学具;促进理解;促进发展;培养合作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施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必然的,合理运用学具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合理运用学具,可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算理,有助于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有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有助于形成“问题解决”意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合理运用学具,促进数学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使用学具,可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个概念时,可先让学生把8梨(图片)分成两份,通过分图片,出现四种结果:一人得1个,另一得7个;一人得2个,另一人得6个;一人得3个,另一人得5个;两个人各得4个。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第四种分法与前三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第四种分法每人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
  二、使用学具,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算理
  例如:三年级学生学习一位数除法,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十位上除后出现有余数的情况,如:42÷3,学生难以理解的是十位上余下的几个十要和个位上的数结合起来继续除。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可采用摆小棒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4捆(4个10)平均分3份,每份是1捆(l个10),十位商1;剩下1捆表示1个10,要继续平均分只能拆开和2根合并成12根,再平均分3份,每份是4根(4个1),个位商4。通过摆小棒体会剩下一捆继续平均分,怎么分,使学生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继续除的算理,以此让学生把动手操作活动和竖式相对照,数形结合,深刻地理解算理。
  三、使用学具,有助于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尝试、探索去发现、理解和掌握一些数学知识,由此培养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如:长方体体积和长、宽、高的关系比较抽象,让学生从操作12个小木块入手,边操作边思考,并借助记录整理的科学手段,从中悟出这种特殊关系的必然性,探索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这样的教学,成为学生的科学实验,其知识是学生通过操作实验“重新发现”的,容易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使用学具,有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突出数学本质,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数形结合的思考方法,变换思想,对应、集合的思想,估测意识以及分析、综合、转化、归纳、类比等基本思考方法,这些都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质不可缺少的金钥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可有助于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教学“同样多”时,让学生先摆5朵红花,然后让学生在下面一个对一个的整齐地摆,就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通过学生剪、拼等操作活动,把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就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学具的操作,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就渗透了等积变换的思想,等等。
  五、使用学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未来社会已越来越注重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否概括和吸收他人意见等。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作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日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分组合作操作学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如:教学1L和1000ml的关系时,可分组让学生把l00ml水倒进1L的量筒中,看可以倒几次?同学们有的倒水,有的看刻度,有的记录,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同时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也体现了一种相互谦让、共同进步的集体主义精神。
  六、使用学具,有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是知识的创新和应用,所以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就要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应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学习了分米后,让学生量课桌的长、宽;学习了面积单位后,让学生量常用物品的面积等。
  七、使用学具,有助于形成“问题解决”意识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发表的《休戚与共——关于数学教育失败向全国作的报告》中指出,数学教学应强调“数学问题解决”,使学生达到能从日常生活中和数学内部找出数学问题;能发展和应用各种策略去解决各种问题。在課堂教学中充分利再学具,可促进学生“数学问题解决”。如:教学“乘法分配律”,可让学生根据学具卡(见教材图)自己提出问题,学生可能提出很多的问题(其中包括推导乘法分配律用到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抽出教学新知所需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发现乘法分配律。这样学生在“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掌握了数学知识,同时“数学问题解决”意识得到了强化和培养。
  八、使用学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必须把数学情感作为一个独立的目标和数学知识、能力的培养平等看待。”所以,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多种方法,其中为学生创设操作活动情境,利用学具加强学生动手操作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符合小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小学生思维处于具体形象为主的发展阶段,小学生具有爱玩、爱动的思维特点,创设合理的适时的动手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动的机会,会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
  参考文献
  [1]徐利治.漫谈中小学数学的研究方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王尚志.运用学具促进学科教学的研究[J].湖南教育,2010.11
  [3]郭芙德.学具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7
其他文献
基于“先学后教”理念和师生个性发展,义乌市义亭中学提出了“以学论教”高中课堂教学新范式。本文从该范式的内涵和操作着手,阐述了“以学促学”学习形态和“以学论教”教学形
【中图分类号】G633.6  新课标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终身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要求数学教学要走“学生主体,能力为本”的路子,以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和用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因此,改革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本文就自己
摘要:本文以高等数学教学为基础探索了课堂教学中应把握的方式和方法,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课堂教学;讲课;教学效果  学校教育自诞生的那一天起至今,已涌现出了众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流派,但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始终没有改变,风格多样的教学方法无不打上课堂教学的烙印,研究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是教学研究的永恒不变的主题。  本文以高等数学教学为基础探索课堂教
在州二民中,我连续当了九年的班主任,我发现现在的学生在學习、纪律、卫生方面一届不如一届。特别是届学生卫生习惯差,乱吐、乱扔;学习、纪律意识差;个人主义盛行。高一高二教了两年少有改变,这说明我以前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学生的管理了。刚进高三时,学校正探索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我班也试点了一学期,我感觉效果很好,学生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我也得到了极大的解放。今后一定要大力去实施、总结、完善
摘要: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发挥教师的导学作用是保证,重视组织小组学习活动,逐步引导、培养,以促进并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关键词:自助;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  一、自主性学习是时代所趋  传统教学是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虽然教学中也强调师生的交流,但都是在教师控制下
【中图分类号】G633.3  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添点“油”,加点“醋”,让其“五味俱全”。这样,语文课堂才会独具魅力,充满生命活力。  一、融入“人文味”,让语文教学“铸魂”  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等通过知识传播和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的品格、气质、修养,并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一位科
【中图分类号】G633.5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社会人文学问,它包括了政治、外交、军事、民族和文化等方方面面,因此单靠教材和教师讲解,难以尽显其原貌。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本领,而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的一种教学艺术。在教学活动中,要创设具体而生动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在情境中领悟。结合在光山二高的教学实践,我觉得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引领学生更好地学习:  一、指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