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的路径探索

来源 :四川党的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wei078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内容,共建什么、试验什么、怎样共建,是面临的新课题。今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之年,要突出双城引领、强化双圈互动,促进两翼协同,通过推动川南渝西融合发展,带动成渝地区南翼跨越发展。由此可见,共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被赋予了带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翼发展的重大使命,是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新格局的重要路径。
  明确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的建设指向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参与的主体更多,涉及范围更广,融合发展任务更重。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的建设指向和要求是强调推进川南地区、渝西地区跨行政区的融合发展,这就需要进一步明晰川南渝西融合发展的内涵。川南渝西融合发展属于区域融合发展的范畴,需要推动既空间毗邻而又分属于两个不同省级行政区的川南地区、渝西地区在经济社会方面融为一体,协同发展,尤其需要突出产业、交通、公共服务、生态和体制机制的融合。
  推进川南渝西产业融合。川南渝西是成渝地区近代工业的兴起地之一,成渝铁路、内昆铁路的建设使川南渝西成为成渝地区重要的现代工业走廊,其产业既有相似性,也有互补性,因而具有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基础。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背景下,川南渝西要突出在制造业、旅游业和农业等方面的优势,联合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共建产业链和供应链;要推进川南渝西一二三产业跨行政区的深度融合发展,在更大空间范围内促进产业渗透、延伸产业链、拓展产业范围、提升产业效率。
  推动川南渝西交通融合。成渝铁路、成渝高速公路历来是串接川南渝西的重要交通干线,渝昆、雅乐自渝等高铁的规划建设将进一步强化川南渝西的交通连接。川南渝西需要共同提升区域路网密度,突出跨行政区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的互联互通,打通毗邻地区的断头路、瓶颈路,形成多向、快捷的交通连接。
  推动川南渝西公共服务融合。川南渝西共处四川盆地南缘,自然地理条件相似,历史文化一脉相承,生活习俗相近,经济发展水平相当,更有条件推进跨行政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便利化,共享教育文化体育资源,开展公共卫生和医疗养老合作,推进公共安全风险的联防联控。
  推动川南渝西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融合。川南渝西同处长江上游川江段,在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方面承担着更加重要的职责。要推动川南渝西共建长江绿色生态廊道,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沿江生态廊道建设中率先垂范;要加强川江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联合调度,建立跨区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进跨界水体环境治理。
  推动川南渝西体制机制融合。推进川南渝西融合发展,需要建立健全跨行政区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包括建立健全有利于要素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促进产业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的体制机制、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的体制机制、生态环境共保同治的体制机制。
  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试什么
  四川省“十四五”规划明确要求推动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探索建立重大政策协同、市场主体联动机制,建设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创新发展示范区,协同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和长江经济带物流枢纽,带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翼跨越发展。共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需要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为统领,以推动川南渝西融合发展为核心,聚焦“三探索、一协同、两联合”的试验要求,细化试验区建设的任务。
  探索建立重大政策协同机制。一是要明确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中,哪些重大政策需要协同。从融合发展的内涵和要求来看,尤其需要突出产业发展、招商引资、人才引进培育、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政策协同。二是要探索如何实现跨行政区的政策协同,建立健全重大政策的协同机制,包括重大政策的联合制定、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协商机制、重大改革试点政策的共同享受、重大政策的联合实施等。
  探索建立重点领域协作机制。一是要研究和明确哪些重点领域需要建立机制。结合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的建设指向和融合发展的内容来看,要素合理流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共享、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应当成为建立协作机制的重点领域。二是要建立健全区域整体发展的协作机制,包括探索建立区域战略统筹机制、市场一体化发展机制、区域协商机制、区域互助机制和区际利益补偿机制。
  探索建立市场主体联动机制。一是要探索建立跨行政区政府与企业的联动机制,增强创新发展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拓宽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的投融资渠道。二是要探索建立跨行政区的国企与民企联动,鼓励支持国企与民企之间的兼并重组。三是要探索跨行政区民企之间的联动机制,尤其是推动龙头民企之间的联动,进一步提升民企的市场竞争力。
  协同建设承接产业转移创新发展示范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是国家在沿海省份主动调整经济结构的背景下,鼓励企业转移到中西部来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川南渝西需要围绕协同建设跨行政区的承接产业转移创新发展示范区,大力承接东部地区和境外产业链整体转移、关联产业协同转移,协同争取国家制定差异化承接产业引导目录和转移项目库,推动布局“一区多片”的产业转移集中承接地,探索“总部+基地”“一区多园”“飞地园区”等模式,共建跨区域产业园区。
  联合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包括自重庆经贵阳、南宁至北部湾出海口(北部 湾港、洋浦港),自重庆经怀化、柳州至北部湾出海口,以及自成都经泸州(宜宾)、百色至北部湾出海口三条主通道。川南渝西是西部陆海新通道西通道的主要经过地和重要连接地,需要共同推进成渝铁路扩能改造和叙永至毕节铁路建设,强化铁路、公路的有效衔接,联合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
  联合打造长江经济带物流枢纽。川南渝西联合打造长江经济带物流枢纽对于推动川南渝西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川南渝西需要协同加强区域内内河、铁路和公路物流节点建设,完善內外物流通道,协同共建西南物流联盟,共同出资组建物流集团,使其成为长江经济带和成渝南向开放的重要物流枢纽。(作者系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四川省区域经济研究会会长)(责编/范吴瑕)
其他文献
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落实党要管党和依规治党,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战略要求,也是协同推动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的关键统领性内容。当前在党
新疆和平解放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新疆实现民族团结、加强边疆建设、巩固国防具有重大意义。在人民解放战争接近尾声的特殊历史时期,毛泽东审时度势提出了和平解
刑事诉讼中认罪认罚制度的适用,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保障人权与司法效率的有机结合。然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刑事辩护出现了“认罪认罚”概念不确定、“从宽”概念
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对于构建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作用愈加凸显。为了深入理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底蕴,回溯梳理
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不懈奋斗的一百年来,始终高度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逐步深化,优化丰富了人的全
抗疫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抗击重大疫情中培育和形成的伟大精神。伟大的抗疫精神源于伟大的抗疫实践,同时又高于伟大的抗疫实践。伟大的抗疫精神蕴藏着
消除贫困,不仅是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理想,也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难题。新时代以来我国开启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减贫进程,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的崭新篇章。在中国共
20世纪初,在独特的地缘位置、社会环境以及经济文化的共同作用下,中国东北成为全国范围内最早接触马克思主义的地区之一。目前,国内学界已经从传播主体、传播媒介、传播地域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人才引领创新,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搭桥”和“引路”作用,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打牢基础,提供强大动力。  量体裁衣“引”才,盘活人才“蓄水池”。激活创新引擎,精准引才是关键。要以技术攻关为目的,结合当地产业结构、技术短板、短中长期规划等情况“因地制宜”地“引”,着力提升人才
雅安市名山区,地处四川盆地边缘,辖区面积614平方公里,以“南方丝路”主要通道和“茶马古道”起点闻名。时值5月,该区百公里百万亩茶产业带,在淅淅沥沥的雨水滋润下更显勃勃生机。  置身于“绿色世界”,远眺绵延起伏的丘陵,层峦叠嶂,好似泼墨山水画。回归群众生活,蜿蜒曲折的山区道路在群众眼里却并不“美丽”,成为“办事远、跑腿累”的现实因素。尤其是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乡村服务半径扩大、服务诉求增多等问题迎